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媒介文艺史”研究论纲
1
作者 曾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提供的思路为分析文艺的媒介类型及其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撑。数字技术“不仅仅是另一种技术”,基于控制论的赛博文艺和文化的兴起,呈现了数字媒介文艺创新的潜能。其对文艺的影响可分为三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替代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文艺研究 媒介文艺史 数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藤湖南《中国上古史》的“中学”渊源
2
作者 汤莹 李长银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国上古史》则是其构建中国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学界已指出,此书的东汉部分受赵翼史学的影响。但其实内藤在此书中还大量借鉴了顾炎武、王夫之、崔述、夏曾佑、罗振玉、王国维等中... 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国上古史》则是其构建中国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学界已指出,此书的东汉部分受赵翼史学的影响。但其实内藤在此书中还大量借鉴了顾炎武、王夫之、崔述、夏曾佑、罗振玉、王国维等中国学者的论著。可以说,内藤就是在这些中国史学论著的基础上,对中国上古史进行了整体性考察。由此可以窥见,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兴盛,仍然受中国传统史学和近代史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藤湖南 《中国上古史》 中学渊源 日本中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东洋学的中国文学研究模式方法及成败得失
3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方(东洋)文学史”类著述一直缺乏。这种模式方法的缺陷在于偏重知识性的史料铺述,缺乏宏观视野与比较研究,缺乏分析判断与概括评价,未能超越历史叙述而提出独到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主张,未能在东西方文学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中国文学的特点并突显其特殊价值与地位。对这种局限性有所超越的只有吉川幸次郎。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若干特点做了总结阐发与评价,至今仍不失参考价值。认识到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借鉴日本东洋学,并在学术史的批判考察与互鉴中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中国文学史 吉川幸次郎 青木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折射中的古代音乐文献——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十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I0003,共9页
在古代历史中,文人们积累了汗牛充栋的音乐文献。除了正史中的乐志、律志的音乐文献、古代典章制度著述,古代音乐史研究还需注重历代文集、笔记、杂记、杂著等。这些文献中常存见较集中的乐论、琴学、歌舞、乐律等文献,为我们研究古代... 在古代历史中,文人们积累了汗牛充栋的音乐文献。除了正史中的乐志、律志的音乐文献、古代典章制度著述,古代音乐史研究还需注重历代文集、笔记、杂记、杂著等。这些文献中常存见较集中的乐论、琴学、歌舞、乐律等文献,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遗存提供了直接史料与旁证材料。尽管它们只是音乐史料,却能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印记,为古代音乐史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文献 乐论 笔记 琴学 乐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章制度文献:我国古代音乐历史演变的丰盈载体--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九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I0003,共10页
在我国古代社会,典章中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礼乐”的推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留存了大量... 在我国古代社会,典章中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礼乐”的推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留存了大量的、具有音乐信息或与音乐有关典章制度的文献。文章论及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有关的历代礼制文献中的“礼乐”文献、典章制度中的音乐文献、会要类书等著作中有关的礼乐文献。这些文献呈现出广博浩繁的史料特征,对探索古代音乐历史事件产生、延展到衰亡的真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章制度 礼乐制度 文献 古代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史入论”:英美情报研究路径之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武洋 高金虎 马琼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7,共11页
[研究目的]情报研究是西方学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情报研究都发源于二战时期历史学者参与情报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战后均以情报史为基础开展研究。英国情报学界在情报史领域成果斐然,但其理论研究水平远逊于美国,形成了情... [研究目的]情报研究是西方学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情报研究都发源于二战时期历史学者参与情报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战后均以情报史为基础开展研究。英国情报学界在情报史领域成果斐然,但其理论研究水平远逊于美国,形成了情报研究英国学派,两国体现出明显的研究路径分野。比较英美两国情报研究路径,可为我国情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历史研究、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归因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英美情报研究的发展历程,比较其异同之处,并探究其路径分野的原因。[研究结论]英美两国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传统的差异,以及实践参与程度的不同,是两国情报研究路径分野的原因。情报研究应当以历史研究为基础,防止过度保密,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研究 情报史 情报理论 情报工作 英国 美国 文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韩国汉文词追和中国词作研究
7
作者 马琳 赵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古代韩国汉文词中追和中国前代词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是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作为韩国词人从模拟仿写到独立创作的津梁,韩国追和词的词体特点与追和规则具有用韵宽严不定、词格变体层出等特点。韩国追和词与原作之间的互文性不仅体现出... 古代韩国汉文词中追和中国前代词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是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作为韩国词人从模拟仿写到独立创作的津梁,韩国追和词的词体特点与追和规则具有用韵宽严不定、词格变体层出等特点。韩国追和词与原作之间的互文性不仅体现出韩国文人对中国词作的理解和词体的把握,还有助于解决文献层面的校勘、释读、辑佚等问题。韩国追和词追和对象的选择以苏轼、朱熹数量最多,词调选择以接近严整律句的小令、中调为主,其“士大夫词”的词风有别于中国词的主流风格。原因是在以儒教立国的朝鲜王朝,词补充诗的教化功能,以及这类词的形式和风格更便于外语写作。其声韵格律的突破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国汉文学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汉文词 追和词 互文性 文献价值 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学学术史视域下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述论
8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7,共7页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领域的翻译成就。同时,也探讨译著产生的社会语境、文本特征和各种翻译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汉藏翻译史提供一定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传记文学 汉藏文学翻译 藏学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61
9
作者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91,共8页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文献中的“金”和金属概念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建西 李延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对出土及传世先秦文献中"金"的含义进行了考察,表明至晚在西周早期"金"的广义含义已包含红铜、青铜、锡(或铅)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材料在内,形成了古代的金属概念。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金属或金属材料的使用,... 对出土及传世先秦文献中"金"的含义进行了考察,表明至晚在西周早期"金"的广义含义已包含红铜、青铜、锡(或铅)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材料在内,形成了古代的金属概念。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金属或金属材料的使用,广义的"金",即古代的金属概念的内涵也在扩展和变化。古代金属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嬗变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献 金文 冶金史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春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共21页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疑古时代 释古 证古 正古 现代古史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罗马城市研究源流与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恒 谭顺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42,共11页
罗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自古以来,无数人从各个方面记录着、阐释着这座城市。文章从古典作家、文艺复兴时期学者、近代学者和现代学者四个阶段回顾了罗马城市研究的历史与源流,并简单交代了国内研究状况。通过回顾与总结,发现:由于时代... 罗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自古以来,无数人从各个方面记录着、阐释着这座城市。文章从古典作家、文艺复兴时期学者、近代学者和现代学者四个阶段回顾了罗马城市研究的历史与源流,并简单交代了国内研究状况。通过回顾与总结,发现:由于时代不同、需求不同,不同时期学者对古代罗马城市的关注角度完全不同。由此可见,城市史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罗马 城市史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研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4,共7页
《诗经》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各个时代占统治地位思想或主流思潮的制约与影响,先秦时代置于诗教的宗旨之下,汉代以后笼罩于经学的思想原则之下,二十世纪前八十年中先是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后又完全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评价它。因而生出很多问... 《诗经》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各个时代占统治地位思想或主流思潮的制约与影响,先秦时代置于诗教的宗旨之下,汉代以后笼罩于经学的思想原则之下,二十世纪前八十年中先是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后又完全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评价它。因而生出很多问题,有的是伪问题,有的则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近二十年中《诗经》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的研究要进一步从各种旧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同时要强调学术规范。应该引入各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关注点的转变,不断寻找新的情感契合点。根据以往多注重训诂和笼统述论的情况,应将《诗经》研究置于整个先秦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大背景中,对不同体式分别研究,作断代的研究,按地域进行研究,对作者、作者类型、作家群进行研究,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体式 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与学术超越——读王俊奇教授《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有感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星华 艾克拜尔.玉素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折射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问题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史料的文本回归和理论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论域的视界融合。面对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在现实紧张与理论紧...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折射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问题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史料的文本回归和理论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论域的视界融合。面对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在现实紧张与理论紧张中寻求突围,实现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学术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体育史 体育史研究 文本回归 学术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经典化试析——自产生至二战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宗杰 孟庆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6,共5页
诞生之初未被纳入批评视野的"平安假名日记",经过"国学"、"国文学"运动的推升,作为"国语"的基础——"和文",以及描写了所谓的日本的"国民性"而受到高度评价,最终成为作为&... 诞生之初未被纳入批评视野的"平安假名日记",经过"国学"、"国文学"运动的推升,作为"国语"的基础——"和文",以及描写了所谓的日本的"国民性"而受到高度评价,最终成为作为"制度"而被创造出来的"国文学"的一部分,被经典化为"平安女性日记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假名日记 国民国家 文学史 经典研究 平安女性日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的整合与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查明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40,共15页
埃文-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 埃文-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上理论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翻译文学史研究若孤立地运用以上某一种理论,还不能全面观照和深入分析翻译文学现象,应将以上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综合性的"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以满足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史研究 翻译文学性质 多元系统论 系统理论 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任唤麟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0期116-128,共13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成果陆续出现,目前尚无有关研究的全面综述。该文分别对早期中国古代旅游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地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现状做了概要梳理,并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数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成果陆续出现,目前尚无有关研究的全面综述。该文分别对早期中国古代旅游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地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现状做了概要梳理,并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1997年以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有所发展,现有成果的研究重点分别为中国古代以及明清、唐宋旅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旅游史、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学。基于以上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视域、理论、方法以及实用性评价标准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中国古代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铮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116,共6页
援引“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各种尝试明显带有“传统——现代”两分的现代化模式的印痕。中国古代市民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或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有一些初步... 援引“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各种尝试明显带有“传统——现代”两分的现代化模式的印痕。中国古代市民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或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某些成果能给市民史的研究提供启示。市民社会与宗法社会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的基本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市民史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学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地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2,112,共7页
当前,国别与区域研究已成为外语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重点开拓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考虑到美国的重要性、影响力,以及深层次研究美国的现实需要,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框架下提倡美国学学科建设是时代需求。本文分析了美国学与美国研究概念的... 当前,国别与区域研究已成为外语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重点开拓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考虑到美国的重要性、影响力,以及深层次研究美国的现实需要,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框架下提倡美国学学科建设是时代需求。本文分析了美国学与美国研究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简要回顾了美国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并就外语学科美国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理论与方法等提出建议。本文提出,推介和普及美国学概念不是为了弘扬美国文化价值观,而是为了深度解读和认识美国,系统考察文化因素对相应美国历史与现实议题的作用范式与影响途径;同时,积极拓展外语学科内涵,使美国学成为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助力其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 文化 历史 外语学科 国别与区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