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师范大学的生存危机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邦华 颜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高师改大运动",原七所国立高师中唯有北京高师与北京女高师改为师范大学,1931年,两校合并之后,成为"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20至30年代北平师范大学不断陷入办学经费困难、强遭合并、停止招生甚... 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高师改大运动",原七所国立高师中唯有北京高师与北京女高师改为师范大学,1931年,两校合并之后,成为"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20至30年代北平师范大学不断陷入办学经费困难、强遭合并、停止招生甚至几乎停办的生存危机,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由此折射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中动荡曲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师范大学 高师改大运动 生存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资培养:高师还是大学?——以高师教育分区制为中心的考察(1902—1952)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礼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6,共14页
为挽救国家及民族的危难,为实现教育普及的愿景,在清末兴学时行政者就选定了“寓师资于高师”的模式。这一思路为民初的行政者所继承,并进一步设计出了高师教育分区制,集全国之力建设“六大高师”,以优化高师教育的发展。在克服了重重... 为挽救国家及民族的危难,为实现教育普及的愿景,在清末兴学时行政者就选定了“寓师资于高师”的模式。这一思路为民初的行政者所继承,并进一步设计出了高师教育分区制,集全国之力建设“六大高师”,以优化高师教育的发展。在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之后,其制才规模初具。怎料时代潮流急速转变,“寓师资于大学”似乎更先进,舆论界也多倡导废除高师,在民间的与官方的教育大会上更是争吵不断。此后的大学狂潮中,几所高师也随潮流改变性质,导致“高师升格运动”变了味道,大学多了、高师少了,无法供给合格的师资,给中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只有北京高师不为潮流所动,坚持师范教育的本身,但其自身却遭遇种种意外的打击,部分学者视其为骈枝,断其为“尾巴”,只认可“寓师资于大学”。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中,行政者又参酌高师旧制创立了师范学院制度,“六大师院”因缘际会得以诞生,这一行动再次证明了高师教育及其分区制的特有价值。只是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一教育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这一问题才彻底解决。高师教育分区制的沉浮史,对当今的师资培养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普及 教育政策 高师教育分区制 六大高师 寓师资于高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翟桂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会议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图书馆学著作,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图书馆学讲习会 图书馆学教育 新图书馆运动 转捩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南高师教育科学化的历程及其审思--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建制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小燕 余嘉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3,共10页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学化历程深受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以及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学之影响,由此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科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策源地和学术重镇。在制度设计上,以心理学为基础学科,并在系科建制、课...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学化历程深受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以及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学之影响,由此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科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策源地和学术重镇。在制度设计上,以心理学为基础学科,并在系科建制、课程建设以及教育实验所、教育心理学部和附属实验学校教育实验等方面得以体现。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家意志与学科理念的博弈中,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部及其学习心理实验班先后从教育(师范)学院中剥离,心理学在教育(师范)学院的独立建制不复存在。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地位被重新评估。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学界、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科学化及其实验效果的质疑与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师 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 教育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的历史境遇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小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成立前后,中国教育界正在进行"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的争辩,其中如何安置"教育科",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张废止高师者,主张模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设置"教育科&q...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成立前后,中国教育界正在进行"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的争辩,其中如何安置"教育科",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张废止高师者,主张模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设置"教育科"于大学。在高师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北高师设置了教育研究科。其动议是陈宝泉乃至整个北高师对教育研究及教育学术专门人才培养的一贯重视,其现实出发点是争"教育精神唯一的机关",为高师升格为大学作准备,而其形式和具体内容则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科设置之后,卷入"校长风潮",遭遇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高师 教育研究科 “升格改大运动” 陈宝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与东南大学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4,共5页
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 ,与东南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结缘至为深远。东南大学不仅积极参与邀请杜威、孟禄访华 ,而且也是杜威、孟禄在华活动的重要基地 ,东南大学能成为近代教育研究的学术重镇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言行。
关键词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东南大学 杜威 孟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一种文化生活”:郭秉文时期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校园文化之形态及育人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7,共8页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十三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卓越人才,与校长郭秉文着眼于育人、注重在南京高师与东...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十三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卓越人才,与校长郭秉文着眼于育人、注重在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培育一种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他注重从营造优美中正的校园文化入手来陶冶和熏陶学生,注重基于重构学生生活方式来发展学生之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校园文化是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师生所创造的物质环境、精神产品和生活方式。以校园价值观为内核的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基于师生合作的学生自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郭秉文始终站在培育适应民主社会生活的理想公民、构筑崇尚研究高深学术的大学文化与精神氛围,以及大学引领与示范社会前行的高度来思考与定位校园文化在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办学实践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 校园文化 学生生活 育人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学弘教 恒于师道——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丽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网罗众家、大师云集。通过国文科(部)主任陈中凡的热心延揽,为女高师打造了一支大师云集的师资队伍,汇聚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各派的一流学者。其二,思想自由、兼收并蓄。女高师教师在学术思想、政见党派、教育经历,以及知识结构和治学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营造了一种思想自由、多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其三,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各派学者对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深沉关切、对女性解放和女性教育的特别关注,使表面的流变和分歧凝聚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 大师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教育的“盐铁论”——政学两界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命运的大论战之探析(1932)
9
作者 张礼永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了尽早实现教育普及的夙愿,民初教育行政者继承了清末形成的高师教育制度,并为补其不足,而有"高师教育分区制"的出台,"六大高师"因而相继诞生。"五四"以后,潮流为之一变,社会诸多倡导毁灭高师,只有北... 为了尽早实现教育普及的夙愿,民初教育行政者继承了清末形成的高师教育制度,并为补其不足,而有"高师教育分区制"的出台,"六大高师"因而相继诞生。"五四"以后,潮流为之一变,社会诸多倡导毁灭高师,只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为所动,坚持师范教育的本色,发展成为师范大学。到了30年代初,因民族生存的危机,加上中央教育行政思路的转换,政学两界开始考虑师大制度的存废问题。又因师大办学进程中的种种风波,而遭遇重大打击。然部分有名学者不但不表同情,反而鼓吹中学师资应当改由综合大学来培养,对发展有年、已有成效的师大则持"可替代说",引起北平学界的教育学者的反弹,更引起师大全体教授的批驳。这场高师教育的"盐铁论",影响深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重新建立高师教育制度,恰好证明了当年师大教授的远见卓识。这场教育论争告诫后来者,中国教育的建设,必须基于中国的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他国成例,否则即便是最理想的教育制度,也可能演变为最无效或最无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培养 高等师范学校 师范大学 综合大学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源廉与北京师范大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范源廉是"高师改大"后的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在师大校长任内,他通过聘请名师、严格学校管理等措施,为北师大的初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的困扰,其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即辞职,这对于北师大的发展是一个重大... 范源廉是"高师改大"后的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在师大校长任内,他通过聘请名师、严格学校管理等措施,为北师大的初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的困扰,其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即辞职,这对于北师大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损失。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北师大和北京教育界的考察,也可以看出教育与政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政治混乱的北洋政府时期,欲摆脱政治羁绊,实现教育的独立发展,实为不可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源廉 北京师范大学 “高师改大” 教育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校训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芳华 何善亮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4期93-98,共6页
校训是学校依据一定办学理念而制定的鞭策和规范全体师生行为的简短言词,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对113所高等师范院校校训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在表述形式上力求简短、直白、朗朗上口和易于记诵,在具体内涵上突显学校的师范特性和德... 校训是学校依据一定办学理念而制定的鞭策和规范全体师生行为的简短言词,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对113所高等师范院校校训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在表述形式上力求简短、直白、朗朗上口和易于记诵,在具体内涵上突显学校的师范特性和德育价值,呈现出"德""学""师""行""范"等高频词(组)。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校训也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结构简单化和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为此,高等师范院校校训在表达方式、价值选择、思想内涵和文化践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以使校训真正焕发出时代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校训 价值取向 改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废除考试运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浩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73,共12页
五四时期,以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主要阵地,全国兴起了“废除考试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北大、北高师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了彻底废止考试制度、有限废除考试制度等主张。“废除考试运动”在部分学校取得... 五四时期,以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主要阵地,全国兴起了“废除考试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北大、北高师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了彻底废止考试制度、有限废除考试制度等主张。“废除考试运动”在部分学校取得了成功,但在全国并没有得到最普遍的实施,考试制度仍然保留了下来。五四时期的废除考试运动是窥测彼时学生群体思想状态的一个窗口,也是民国初年中国教育制度由旧轨转向新轨过程中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废考运动 北大 北高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