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诗琪 周振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8,共9页
基于地形位梯度深入探究巢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小流域生态风险规避措施和未来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来展示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演变机理,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强化地貌... 基于地形位梯度深入探究巢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小流域生态风险规避措施和未来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来展示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演变机理,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强化地貌描述,开展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以低等级地形为主;在低、中低等级地形区内,人类活动干扰逐步增强,景观不规则程度加深;较低风险等级区对于高等级梯度空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而高风险区域更多地分布于低等级地形位;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中,以稳定型为绝对主导分布。巢湖流域在未来规划中要因地施策,注重水生态环境改善,严守生态红线,并防止过度扩张破坏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地形梯度效应 地学信息图谱 时空分异特征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空间视角下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鹏 余敦 +1 位作者 胡海洋 雷凯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0-261,共12页
综合探究修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构筑区域国土空间生态屏障,优化生态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平原山地混合分布典型区修河流域为例,以2002、2007、2012、2017、2022年为研究时点,在测度景观生态风... 综合探究修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构筑区域国土空间生态屏障,优化生态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平原山地混合分布典型区修河流域为例,以2002、2007、2012、2017、2022年为研究时点,在测度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自相关、地形梯度分级等模型综合探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2—2022年,修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低风险与中-低风险区域共增加491.89 km^(2),高风险与中-高风险区域共减少926.17km^(2),生态风险基本由高风险向低风险等级转移。2)修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在水平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性,局部集聚特征主要以“高-高”“低-低”为主;垂直空间上,景观生态风险呈明显地形梯度效应,高风险区在低地形梯度范围内呈优势分布,低风险区在中高地形梯度范围内呈优势分布。3)景观生态风险易受多维因素的影响,各时期地形因子、人类干扰指数、年均温等因素的影响效应始终较强;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后对景观生态风险的解释力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风险管控及生态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 生态风险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修河流域 梯度效应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干旱浅山生态景观林效果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刘宝尧 张锦梅 +2 位作者 满丽婷 刘桂英 李晨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以西宁干旱浅山区的12个不同立地条件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样地现状及树种配置模式调查,并通过AHP分析法对12个样地生态景观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暴马丁香+山杏样地的综合评价指数为1.2193,景观效果最佳;其次为青杨+... 本文以西宁干旱浅山区的12个不同立地条件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样地现状及树种配置模式调查,并通过AHP分析法对12个样地生态景观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暴马丁香+山杏样地的综合评价指数为1.2193,景观效果最佳;其次为青杨+祁连圆柏+油松样地、山杏+北美海棠+油松样地、木梨+油松样地、河北杨+祁连圆柏样地综合应用价值较高,适宜在相似气候区干旱浅山生态景观林营造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林 效果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13
4
作者 肖荣波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李伟峰 张兆明 TARVER Jr Gregory 王效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55-2060,共6页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简称UHI)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导致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热岛引起地表温度的提高,必将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改变城市生态系统结...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简称UHI)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导致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热岛引起地表温度的提高,必将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改变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着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城市大气环境、城市生物习性、城市物质循环、城市能量代谢以及城市居民健康等。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优化城市格局、建设绿色屋顶、采用高反射率地表材料以及增加城市绿地均可有效地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利用遥感手段和数值模型技术,开展多尺度的城市热岛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生态效应 城市气候 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 城市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文俊 马友鑫 +2 位作者 胡华斌 曹敏 李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88-3097,共10页
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TS和西双版纳勐仑地区1988、2003年两期Landsat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和比较了两时期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间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生态效应。结果... 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TS和西双版纳勐仑地区1988、2003年两期Landsat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和比较了两时期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间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5年来研究区内以经济林为主的人工景观组分剧烈增加,景观多样性上升;橡胶园等人工种植园地的扩张使得有林地破碎化:平均斑块面积由44km2减至21km2,斑块数由368增至441,同时边缘密度增加;导致其核心区缩小,斑块连接度下降;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也使得耕地(主要是水田)趋于破碎化。景观中不同斑块的交错分布格局也趋于简单。人工经济林的大面积发展和城市化使该区景观中人为影响显著增强,并产生了生物生境恶化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不良生态效应。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借鉴景观生态学原则,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制图 FRAGSTATS 景观指数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安晨 刘世梁 +1 位作者 李新举 邱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4,共7页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比较重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而对整理过程对整理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整理后土地的生态效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景观生态学...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比较重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而对整理过程对整理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整理后土地的生态效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交叉学科,其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在土地整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入手,基于土地整理的全过程分析,系统阐述了景观空间镶嵌模式、景观时空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并分析了其在土地整理景观生态效应研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景观生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学 生态效应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85
7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1 位作者 岳文泽 叶艳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61-2269,共9页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目前项目角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较少,受到研究幅度的制约,而且已有研究中对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和生态效应的系统分析较少。选择典型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以GIS和景观指数为研究手段,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指标体系包括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持物质和能量流通、维持景观格局稳定、提升生活环境品质、提高生态服务价值等5个方面。研究区土地整理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最大斑块面积提高、斑块密度减少、聚集度提高、廊道宽度和连通度提高、缓冲区宽度增加、植被覆盖增加、合理功能分区是土地整理的正效应,而景观多样性降低、分维数减少和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是其负效应。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时应融入景观设计和生态保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85
8
作者 王军 严慎纯 +2 位作者 白中科 余莉 郭义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4,共8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1
9
作者 宗跃光 周尚意 +3 位作者 彭萍 刘超 郭瑞华 陈红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396-2405,共10页
“道路生态学”是当代景观生态学的最新研究领域。重点探讨道路生态学和生态道路网的研究进展。从景观生态学的点效应、廊道效应和边际效应出发 ,引入景观生态网络的概念 ,即由点、线、网按照一定等级结构、功能分工和空间秩序组合成的... “道路生态学”是当代景观生态学的最新研究领域。重点探讨道路生态学和生态道路网的研究进展。从景观生态学的点效应、廊道效应和边际效应出发 ,引入景观生态网络的概念 ,即由点、线、网按照一定等级结构、功能分工和空间秩序组合成的生态网络体系 ,其中道路网和水网是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根据网络理论构造网络结构影响度模型 ,在 GIS和 RS的支持下 ,通过对北京局部地区道路网动态模拟的分析表明 ,道路网对其他景观的影响是通过点效应、廊道效应、点 -廊道 -网络叠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影响与道路网络密度和道路影响带的范围成正比。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道路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环 ,提出生态道路网络建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生态学 道路影响带 景观生态网络 生态道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以海伦市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军 张玥 +1 位作者 孟凯 隋跃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8-141,145,共5页
以1986年和2000年1:10万陆地卫星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14年来海伦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海伦市的林地、沼泽地和牧草地分别减少了3184.88,1625.8,399... 以1986年和2000年1:10万陆地卫星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14年来海伦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海伦市的林地、沼泽地和牧草地分别减少了3184.88,1625.8,3994.85hm^2,而旱田、水田和城镇用地在明显地增加,分别增加了7786.39,3391.18,120.84hm^2。旱田是该区域的主要景观。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由于土地利用和覆被的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后果。该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域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 海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格网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振斌 包浩生 马荣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以西安市为例 ,对城市格网化的概念、成因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城市格网化是一种大规模网状或格状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 ,技术、功能优先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是其主要成因。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城市... 以西安市为例 ,对城市格网化的概念、成因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城市格网化是一种大规模网状或格状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 ,技术、功能优先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是其主要成因。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城市景观的同化、开放空间环境的退化等方面。减小格网化现象的负面效应有赖于城市景观生态重建 ,结合西安市实际提出了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格网化 景观生态效应 西安市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与园林——“生态园林主义”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望衡 郝娉婷 齐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3,共4页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让城乡中的荒野与园林各守边界。景观都市主义过于强调景观的人工性、文化性,容易导致文明对荒野的侵占。生态园林主义所强调的生态与文明共生、园林与荒野并存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生态园林主义 守界和谐 景观都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艳艳 商侃侃 +2 位作者 达良俊 王娟 戚裕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个4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1.4%的植物群落没有达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主要表现为近自然度不高以及高额的绿地养护成本.为此,应倡导乡土物种的广泛应用,体现乡土特色,构建"地标性"近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近自然型养护与管理模式,降低群落的养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植物群落 评价指标体系 景观与生态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网络扩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景洪市纵向岭谷区为例 被引量:45
14
作者 刘世梁 温敏霞 +1 位作者 崔保山 董世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18-3024,共7页
道路网络的存在和扩展影响着周边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定量表达道路影响域生态系统变化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景洪市为研究区,利用缓冲区分析、对比分析和情景分析,研究道路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关系... 道路网络的存在和扩展影响着周边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定量表达道路影响域生态系统变化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景洪市为研究区,利用缓冲区分析、对比分析和情景分析,研究道路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关系,进而揭示不同道路类型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a研究区林地、灌丛有所减少,旱地和建设用地增加显著,而道路为显著的驱动因子。景观的多样性,均匀度,斑块密度和人工干扰指数也随着道路缓冲距离增加而降低。道路影响域内林地受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草地,旱地或灌丛,而旱地的斑块数目受低等级道路影响最多,其他等级林地数目最多。情景分析表明,随着道路网络的扩展,生态系统分维数、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显示破碎化程度加剧,而低等级道路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生态效应 景观格局 纵向岭谷区 景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应及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世梁 崔保山 温敏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1,116,共5页
道路建设和路网的扩展影响着道路周边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从道路建设和道路网络本身的多尺度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入手,在分析了道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道路对区域生... 道路建设和路网的扩展影响着道路周边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从道路建设和道路网络本身的多尺度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入手,在分析了道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道路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和道路的生态安全,指出道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恢复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合适尺度,并对道路工程的景观恢复途径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建设 生态安全 生态效应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宽域街道的绿化景观与生态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慧民 韩翠香 +2 位作者 张黎黎 吕震 白素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4,共2页
运用AHP景观分析法,分析了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世茂大道的最佳植物景观效果,运用Excel作图与数据统计分析法,得出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的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期望以最佳植物景观效果和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指导哈尔滨市街道的... 运用AHP景观分析法,分析了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世茂大道的最佳植物景观效果,运用Excel作图与数据统计分析法,得出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的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期望以最佳植物景观效果和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指导哈尔滨市街道的绿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最观效应 层次分析法 景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岛群岛北五岛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33
17
作者 池源 石洪华 +3 位作者 王恩康 郭振 丰爱平 麻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0-1285,共16页
海岛由于自然特征的空间差异、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性明显且生态效应趋于复杂。以庙岛群岛北五岛为研究区,基于现场调查和3S技术,从景观尺度、海岛尺度和区块尺度分析海岛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而... 海岛由于自然特征的空间差异、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性明显且生态效应趋于复杂。以庙岛群岛北五岛为研究区,基于现场调查和3S技术,从景观尺度、海岛尺度和区块尺度分析海岛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而探讨景观格局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尺度景观格局均表现出了空间差异。景观尺度上,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类植被景观面积最大,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总体较高,建筑用地也具有较大规模,其斑块密度较高,平均形状指数处于最低值,裸地也具有一定规模,其各项景观指标处于中间位置;海岛尺度上,随着海岛面积、人口和GDP的增加,斑块密度和人为干扰指数均明显增大;区块尺度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人为干扰指数与海拔和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海岛面积、地形和人类活动分别是北五岛景观格局的基本因子、重要限制因子和直接驱动因子。(2)海岛景观格局的生态效应与尺度密切相关。景观尺度上,各项生态效应指标在不同景观类型上均具有显著差异,海岛尺度上的生态效应指标对景观格局的响应不甚灵敏;区块尺度上,生态效应指标与景观格局指数表现出了显著的简单相关性和偏相关性,但二者结果具有差异。NPP和土壤水分主要受到景观类型和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同时受到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破碎度、边缘效应的影响,人为活动强度的增大地带来了各项生态效应指标的降低。控制建设规模、优化景观布局与改进开发利用方式是维系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景观格局 空间特征 尺度 生态效应 庙岛群岛北五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72
18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刘海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2-1050,共9页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格局演变 环境效应 热岛效应 生态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传统侗族聚落应用乡土景观材料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雷凌华 杨英书 +2 位作者 唐京华 黄小波 梁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2-268,共7页
采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了怀化市保留较完整的通道县独坡、黄土、坪坦3乡15个典型传统侗寨。研究发现,由于地域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侗民们充分尊重自然,利用场地自然资源和聚落农业生产资源,运用朴素的生态智慧合理选用聚落景观材料... 采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了怀化市保留较完整的通道县独坡、黄土、坪坦3乡15个典型传统侗寨。研究发现,由于地域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侗民们充分尊重自然,利用场地自然资源和聚落农业生产资源,运用朴素的生态智慧合理选用聚落景观材料。景观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低技术、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低管护"的生态智慧,体现生态、健康、舒适、保健的生态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侗族聚落景观的生态效应失衡,须充分利用传统侗族聚落巨大的再生潜力,调整聚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新型乡土景观材料,使侗族聚落新型景观形态、景观肌理、景观生态效应和原生景观保持一致,构建可持续的健康、养生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材料 生态效应 传统侗族聚落 风景园林 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被引量:79
20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6,F0003,共7页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对矿区复垦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如: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生态廊道的密度和面积增大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正效应,但由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宽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加,对景观斑块进行切割,降低了最大斑块面积,使斑块破碎度提高而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区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