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东部满东1井志留系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期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中尧 卢玉红 +3 位作者 吴懿 赵福元 钱玲 金英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73,283,共13页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相腐泥型天然气,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过成熟烃源岩,烃类气体组成具有油裂解气的特征。海相泥质烃源岩中氨基粘土矿物在过成熟阶段分解并氧化,形成大量的氮气,导致满东1气藏高含氮气。包裹体和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满东1气藏成藏过程复杂,主要成藏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志留系 成藏条件 组份特征 成因类型 成熟度 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暖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启龙 侯一筠 +2 位作者 程明华 许建平 齐庆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684,共9页
利用1950-2002年间的海面温度(SST)资料,研究了东太平洋暖池的形态和热状态特征,并探讨了暖池变异与恩索(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暖池形态和热状态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相联系;暖池热含量、面积和南界与E... 利用1950-2002年间的海面温度(SST)资料,研究了东太平洋暖池的形态和热状态特征,并探讨了暖池变异与恩索(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暖池形态和热状态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相联系;暖池热含量、面积和南界与ENSO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合成分析结果显示,在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爆发的前一年,暖池热含量偏少,面积偏小,南界偏北,而在事件爆发后,暖池热含量增多,面积增大,南界南移;在拉尼娜(La Ni^na)事件期间,暖池热含量、面积和南界的演变趋势基本与El Nino事件期间的情况相反。东太平洋暖池的经向变异可能对ENSO暖(El Nino)、冷(La Nina)事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 暖池 形态 热状态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高岗 黄志龙 刚文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4,共7页
依南 2构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东段的依奇克里克背斜南部。通过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K—A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其与天然气藏成藏过程关系的研究 ,确定了依南 2侏罗系气藏的形成期次和过... 依南 2构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东段的依奇克里克背斜南部。通过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K—A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其与天然气藏成藏过程关系的研究 ,确定了依南 2侏罗系气藏的形成期次和过程 ,建立了气藏的成藏模式。依南 2气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 ,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有机包裹体形成和后期气藏形成两个阶段。天然气注入开始于吉迪克末期—康村期 ,该阶段是包裹体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中期以后可能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气源岩天然气进入储集层的排烃方式是直接排气 ,进入储集层形成气藏。天然气运移距离短 ,散失少 ;并有良好的煤系泥岩作为盖层 ,保存条件好 ;因而形成了依南 2侏罗系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侏罗系 天然气藏 成藏期次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川—旬邑地区长6~长8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田亚铭 施泽进 +4 位作者 宋江海 齐亚林 吴晓明 高翔 邹永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宜川—旬邑地区显示油气丰富,但是实际勘探效果不佳,通过宜川-旬邑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盐度的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液烃包裹体和气液烃有机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次生加大边与石英颗粒裂... 宜川—旬邑地区显示油气丰富,但是实际勘探效果不佳,通过宜川-旬邑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盐度的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液烃包裹体和气液烃有机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次生加大边与石英颗粒裂纹、方解石胶结物和裂缝充填物中;包裹体个体多为5~15μm,均一温度为49~127℃,平均89℃。80%以上样品的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GOI)大于或等于1%,其中近40%样品的GOI在5%以上。流体包裹体总体偏向低盐度,包裹体盐度与均一温度间的相关性差。结合延长组成岩作用、热史和埋藏史分析指出,延长组发生过广泛的油气运移与充注事件,充注时间主要在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油藏具储层边致密、石油边成藏的特点,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原始封闭体系遭到破坏,在方解石胶结物不甚发育且原生粒间孔隙保存较好的区域,有望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储层流体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以杭锦旗探区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薛会 王毅 +4 位作者 毛小平 徐波 聂海宽 殷毅 郭华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2,共4页
杭锦旗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重点区块,油气生、储、盖条件良好,目前对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的认识存在分歧。通过生烃时间法、圈闭形成期法、流体包裹体法以及储层致密化时间和煤热解模拟结... 杭锦旗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重点区块,油气生、储、盖条件良好,目前对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的认识存在分歧。通过生烃时间法、圈闭形成期法、流体包裹体法以及储层致密化时间和煤热解模拟结果等方法对该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展开研究。结论认为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存在2期大规模油气运聚;结合生烃高峰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果,明确了该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时间,分别对应于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至今,前者为油气兼生期,后者为大规模天然气生成期。研究过程中结合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判识油气成藏期次,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结论及认识的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探区 晚古生代 天然气 成藏期次 生烃时间 圈闭形成期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娜 项宝强 +2 位作者 陈红霞 华锋 潘增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4,共8页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法,分析了相应于暖池季节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式。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第一,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位置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暖池面积在北半球的5月和9月达到两个极大值;无论就海表面温度还是深度而言,该暖池分别存在一或两个强度中心。第二,尽管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间被南亚大陆所间隔,但是暖池上空对流层大气运动对于暖池的季节变化却是作为一个整体响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 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仰云峰 李贤庆 +3 位作者 董鹏 彭德华 陈琰 韩秦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1-599,共9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存在盐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裂隙、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中,但个体一般较小,主要为5~10μm。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较低,绝大多数样品GOI值分布在2.0%~10.5%之间,约40%样品的GOI值超过5%。包裹体均一温度在不同油气储层样品中差异较大,说明这些包裹体可能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实测结果,结合沉积埋藏-热演化史的资料,认为柴北缘地区南八仙构造和马北1号构造均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成藏,前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N21沉积期、N22—N23沉积期,后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沉积期、N1末—N2沉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含油包裹体丰度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章凤奇 陈汉林 +4 位作者 董传万 厉子龙 沈忠悦 李纯泉 沈中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97,共6页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天然气的充注特征。采自该气田20口井45块岩芯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区复杂的天然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含烃盐水包裹...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天然气的充注特征。采自该气田20口井45块岩芯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区复杂的天然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含烃盐水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的综合分析表明,火山岩储层经历了6期热流体活动,前4期分别对应于4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4期充注分别发生于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早-中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早期至今。综合考虑生烃层、储层和盖层之间的组合关系,最终确定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天然气主要的成藏时期为嫩江组沉积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天然气充注 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匹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1 位作者 连承波 王志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上,以成藏期油气运移通道的发育及配置为中心,指出断层—输导砂体的时空匹配可定性判断源—藏对应关系;而主干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和易形成"地震泵"源的部位联合决定了油气在断面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进而结合区域不整合的空间有效性,进一步确定油气在不同层位的平面分布。将各运移通道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推进,从整体上把握油气在不同成藏期的动态运移和聚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通道 源—藏对应关系 地震泵源 时空有效性 成藏 孤岛油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时频特征的区域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启龙 翁学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8-614,共7页
根据 1 95 5— 1 999年间的JEDAC月平均海温资料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 ,对西太平洋暖池东、西代表区热含量的时 (间 ) -频 (率 )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用交叉谱分析方法探讨了两海区热含量间的耦合振荡。结果表明 ,暖池热含量的时频特... 根据 1 95 5— 1 999年间的JEDAC月平均海温资料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 ,对西太平洋暖池东、西代表区热含量的时 (间 ) -频 (率 )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用交叉谱分析方法探讨了两海区热含量间的耦合振荡。结果表明 ,暖池热含量的时频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即暖池东、西区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是反相的 ,且其年际变化的时频特征有较大差异 ;暖池东、西区热含量间主要存在着年际 ( 4 3个月 )和年代际 ( 1 72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热含量 时频特征 区域性 小波变换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模态及观测手段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晓芬 许建平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6-54,共9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异常变化最大的区域,上层热含量异常影响了暖池上空的环流(如南海夏季风、副热带高压系统)特征,进而影响气候;(2)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以浅的热含量在ENSO发生之前有明显的积聚,其变化明显领先于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变化,领先时间可达数月之久,从而使热含量与ENSO的相关性,以及利用热含量的变异对ENSO进行更长时间的预报成为可能;(3)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存在纬向变异和经向变异两种模态,其中纬向变异模态占主导地位,且超前经向变异模态;(4)由于海洋深层资料难以获取,各种仪器本身存在系统误差,以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海洋上层热结构分布与变异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由3000多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成,Argo数据库每年可以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0~2000m层)的温、盐数据。Argo资料与其它海洋资料的结合,有助于研究全球海洋温、盐度和海流场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准确估算逐月甚至逐年的全球海洋热含量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暖池 气候变化 全球Argo实时观测 热带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Ⅱ.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的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刚 R.Kimura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22-530,共9页
用第一部分建立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热带太平洋海温“西高东低”的分布,以及“暖池”附近SST的水平梯度较小等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海洋混合层深度关于赤道... 用第一部分建立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热带太平洋海温“西高东低”的分布,以及“暖池”附近SST的水平梯度较小等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海洋混合层深度关于赤道呈准对称的“马鞍”型分布特征也可以从理论上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中得到证实。模式中“暖池”形成的时间尺度大约为半年多,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有利于“暖池”的快速形成,提高凝结潜热的释放的效率,“暖池”形成的时间就缩短。“暖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海气耦合系统中海洋Rossby波振幅的不稳定增长所致。“暖池”区海气之间的耦合作用确实对热带大气的季节内振荡产生影响。当海气之间进行耦合作用时,可以模拟得到扰动传播的周期大约为50多天(d),与实际观测相吻合。提高海气之间的耦合强度会降低扰动的传播速度,使传播周期明显加大。当不考虑海气之间的耦合作用时,模拟得到的扰动传播周期明显地比用耦合模式得到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海气耦合模式 形成机制 暖池 大气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油田成藏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志清 刘宝宪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油气包裹体的研究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油田油气藏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 :1侏罗系油藏为一次成藏 ,充注低熟油气 ;2石炭系油藏为多期次成藏 ,主要充注高熟油气。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对油气藏成藏序列分析得出 :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 通过油气包裹体的研究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油田油气藏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 :1侏罗系油藏为一次成藏 ,充注低熟油气 ;2石炭系油藏为多期次成藏 ,主要充注高熟油气。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对油气藏成藏序列分析得出 :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侏罗系油气藏为次生油气藏 ;石炭系油气藏为原生油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序列 次生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 油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西太平洋暖池变化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琪凡 耿旭朴 +1 位作者 谢婷 胡利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西太平洋暖池是热带太平洋西部由海表温度28℃等温线所划定的海域,也是热带太平洋海洋和大气之间大尺度变化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暖池面积、暖池强度、暖池质心纬度和暖池质心经度4个指数来表征暖池大小... 西太平洋暖池是热带太平洋西部由海表温度28℃等温线所划定的海域,也是热带太平洋海洋和大气之间大尺度变化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暖池面积、暖池强度、暖池质心纬度和暖池质心经度4个指数来表征暖池大小和位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优化序列长度、学习率和迭代次数3个超参数,对未来10年暖池面积、强度和质心位置的变化进行预测.经巴特沃斯滤波器平滑后发现,暖池各指数低频变化与多变量ENSO指数(ME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使用预测结果对2019—2028年ENSO事件的发生做出判断,演示了该模型的合理性.预测结果认为2019年底—2020年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与现实中2019年底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预测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
15
作者 常美桂 王衍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40-46,139,共8页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区 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 谱分析 诊断分析 热带波动 天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