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7
- 1
-
-
作者
牛庆燕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9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2CZX066)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江苏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研究"(13ZD005)~~
-
文摘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史上,生态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关注生物个体—关爱生命整体—关怀生态实体的生命演进历程。如果说,"生物中心主义"关注生物个体的生命权益,但由于缺乏普遍的"实体性"依托,最终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遭遇"伦理"—"道德"形态的分裂与对峙,那么,"生态中心主义"则将伦理关怀的中心由个体生命拓展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但是"居留地"的可靠性遭遇"意志自由"的抽象普遍性,同样无可避免地陷入"伦理"—"道德"形态的悖论与风险之中。人类生态觉悟的辩证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未来社会应当建构接纳、包容、整合甚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多元对话的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共生互动的价值生态和理论形态,这是生态时代人与世界关系的文明生态觉悟,也是一场世界观的革命和"形态论"的理论自觉。
-
关键词
生物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伦理”—“道德”形态
文明的生态
-
Keywords
biological centralism
ecological centralism
the form of " ethics"-" morality"
the civilized ecology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陈进华
-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4,324,共10页
-
文摘
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治理以养民教化的人治为基本特质,社会道德秩序建立在"官本位"的个体道德标准之上。现代社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上更加强调社会主体间性基础上的系统性参与,社会道德治理以顺应时代发展而体现着现代化、体系化特色。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大数据因其全数据分析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进行细致把握与深刻揭示,正逐步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路径。以大数据推进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所蕴含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创新价值,通过道德思维的数据化、治理结构的协同化、治理政策的理性化以及治理方式的技术化转向,实现治理的伦理转型。
-
关键词
大数据
道德治理
伦理形态
-
Keywords
big data
social moral governance
ethical forms
-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被引量:8
- 3
-
-
作者
程亮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36-41,共6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 ,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 ,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 ,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 ,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 ,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 :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 ,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 ;(2 )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 ;(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 ;(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
关键词
规范伦理
德性伦理
道德教育
德性养成
-
Keywords
normative ethics
virtue ethics
moral education
forming virtues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魏长领
-
机构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42-45,共4页
-
文摘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
关键词
道德信仰
需要
伦理义务
道德心理
发生机制
-
Keywords
moral belief needs ethical responsibility moral psychology formative mechanism
-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晚清汉译西方小说的儒家伦理文化渗透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管新福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5,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W112)。
-
文摘
晚清西方小说汉译,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伦理价值取向。翻译家一是用道德伦理对内容进行归化处理,以使译文主旨靠近儒家道德规范;二是用家庭伦理对情节加以改写增删,以使译文内容符合儒家孝亲标准;三是用审美伦理对形式给予移植替换,以使译文形式切合儒家审美范畴。这样翻译处理的主因在于:一是翻译家对外来文学未有清晰的文化背景研判,难以精准把握作品背后的文化意涵;二是缺少翻译对象的语言学知识储备,未能有效转化语言背后的符码意义;三是旧学思维缺乏现代性视野,无力阐发原文表达的新型观念。遂使晚清汉译西方小说在内容、形式上都与原文有着极大差异。
-
关键词
道德伦理
内容归化
家庭伦理
情节增删
审美伦理
形式改写
-
Keywords
moral ethics
content domestication
family ethics
plot addition and deletion
aesthetic eth⁃ics
form rewriting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传统德育中的人伦德育形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宋五好
-
机构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6年基金项目"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主持人:宋五好
编号:2016BJY012)
-
文摘
人伦德育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主要的德育形态,亲族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是传统人伦德育形态中的主要社会结构形态,而由仁义行与化民成俗、以礼制心与所以明人伦、化俗成礼与化礼成俗、先富后教与继天而教等与结构形态相适应的目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则发挥了"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道德教化作用,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关键词
德育形态
亲族推伦
天序有礼
化礼成俗
-
Keywords
ethical form
family moral education
customary ritual
good manners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当代教师伦理形态的变迁
- 7
-
-
作者
许谦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3-36,共4页
-
文摘
教师的伦理形态包括教学伦理、道德伦理和学术伦理三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自律和他律、责任和义务、信念和实践的共同体。教师的伦理形态将教学活动与其他社会劳动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它使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德性的实践。教师最根本的角色是伦理者角色,当代教师伦理形态的变迁指向从"成才之教"到"成人之育"的责任承诺的教学伦理、从道德角色卷入到实践价值浸润的道德伦理以及从学术伦理规制到学术伦理敏感提升的学术伦理的变迁。
-
关键词
当代教师
伦理形态
教学伦理
道德伦理
学术伦理
-
Keywords
current teacher
ethics form
teaching ethics
moral ethics
academic discipline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