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浪流耦合作用下方型升降式网箱水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绍敏 马振华 +4 位作者 胡静 王文飞 毛福考 白泽民 汪利先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重力式网箱作为中国海域广泛使用的海水养殖设施,其水动力特性对于保障养殖安全和提升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重力式网箱中的方型升降式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Orcaflex软件对方型升降式网箱进行建模,探讨了在不... 重力式网箱作为中国海域广泛使用的海水养殖设施,其水动力特性对于保障养殖安全和提升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重力式网箱中的方型升降式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Orcaflex软件对方型升降式网箱进行建模,探讨了在不同浪向角和波高条件下的水动力响应。研究发现,浪向角的变化对方型升降式网箱的缆绳受力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迎浪侧缆绳受力明显大于背浪侧。当浪向角为0°和45°时,缆绳的最大有效张力基本一致,表明研究采用的布置方式对不同浪向角下的波浪具有较好的抵抗作用。此外,还分析了方型升降式网箱在极端海况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当网箱处于下潜状态时,缆绳的有效张力、网衣的变形程度以及浮架的最大加速度和运动幅值均显著降低。该发现有效证明了网箱下潜状态在抵御极端海况和提升装备适渔性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型升降式网箱 水动力特性 极端海况 适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速小型潮流能水轮机导流罩性能分析
2
作者 谭俊哲 郎咸鹏 +2 位作者 袁鹏 司先才 杜修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5,共9页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 针对海洋仪器自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带有紧凑型导流罩的小型潮流能水轮机。该水轮机旨在低流速下提高潮流能利用效率,具备制造方便、施工简单以及便携性良好等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导流罩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通过与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数值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型式的导流罩,对导流罩的聚流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了摆线型尾缘式导流罩作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加装导流罩可以使内部流场的流速提升约1.9倍,水轮机的最大获能系数提升约33%,水轮机叶尖与导流罩喉部之间的间隙为0.05D时获能系数达到最高。对导流罩尾缘形状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合适的尾缘高度以及尾缘倾角可以进一步增强导流罩对水轮机的获能效果。因此,本研究对小型潮流能水轮机的导流罩设计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紧凑型导流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低流速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救援无人方舱水动力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铁骊 黄珍秋 周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空投方舱的方形系数过大,使得方舱在航行时艏摇、横摇、纵摇严重,水动力性能较差,需针对方舱的入水航行问题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并为其设计优选附体,改善方舱的稳定性.根据确定的方舱主尺度、船型参数以及重心位置可行域,利用CFD方法研... 空投方舱的方形系数过大,使得方舱在航行时艏摇、横摇、纵摇严重,水动力性能较差,需针对方舱的入水航行问题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并为其设计优选附体,改善方舱的稳定性.根据确定的方舱主尺度、船型参数以及重心位置可行域,利用CFD方法研究方舱的水动力性能,包括快速性、耐波性、航向稳定性等,为方舱设计并优化附体.其中快速性方面,计算固定吃水、纵倾时的阻力以及空载、设计载况下放开纵摇和垂荡的静水阻力;耐波性主要计算空载、设计载况下的波浪增阻和自由横摇衰减时间,增加舭龙骨以改善横摇稳定性;航向稳定性主要计算方舱艏摇衰减时间,并加装艏艉鳍改善其航向稳定性;最后对加装优选附体的方舱进行分析对比,并完成实船阻力、功率预估.通过加装附体的方式对方舱进行优化,水动力性能分析证明了其动力和推进系统可行性,初步确定加装优选附体的方舱模型,为后续总体设计及其设备选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救援方舱 水动力性能 快速性 耐波性 航向稳定性 附体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舵潜艇的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研究
4
作者 叶金铭 张迪 +1 位作者 郑子涵 杨万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扭曲舵对潜艇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全域结构网格分别对带扭曲舵和常规舵的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常规舵潜艇和扭曲舵潜艇在自航状态下的推进性能、螺旋桨叶片压力分... 为了研究新型扭曲舵对潜艇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全域结构网格分别对带扭曲舵和常规舵的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常规舵潜艇和扭曲舵潜艇在自航状态下的推进性能、螺旋桨叶片压力分布和艉流场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舵潜艇,扭曲舵潜艇达到自航状态时螺旋桨所需的转速降低,桨叶吸力面压力最小值提高,艉流场中的周向速度显著降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提高了约7.67%,且扭曲舵并不会对潜艇阻力产生太大影响,为提高潜艇推进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扭曲舵 SUBofF 自航 水动力性能 推进效率 艉流场特性 螺旋桨表面压力 周向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鲹科机器鱼水动力性能分析
5
作者 张悦 王涛 +2 位作者 许明财 张帅 邓芳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采用STAR-CCM+软件对仿鲹科机器鱼水动力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鲹科鱼外形尺寸、形状参数等数据建立机器鱼三维模型,对不同尾鳍形状和展弦比,不同攻角和游速下的机器鱼水动力性能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每组工况的水动力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STAR-CCM+软件对仿鲹科机器鱼水动力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鲹科鱼外形尺寸、形状参数等数据建立机器鱼三维模型,对不同尾鳍形状和展弦比,不同攻角和游速下的机器鱼水动力性能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每组工况的水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新月形尾鳍水动力性能更好,展弦比大的尾鳍水动力性能更好;低于临界攻角的尾鳍攻角越大水动力性能越好;水流速度越小所受阻力越小,尾鳍推动效率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鲹科机器鱼 CFD 水动力性能 STAR-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准则的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与结构响应特性研究
6
作者 洪铭 吴钦 +2 位作者 黎勇 黄彪 王国玉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42,共12页
为了预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采用量纲分析法对影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相似准则发展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相似模型.通过复合材料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原型桨和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及... 为了预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采用量纲分析法对影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相似准则发展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相似模型.通过复合材料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原型桨和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及振动模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雷诺相似准则,模型桨的来流速度需在原型桨的基础上放大数倍,在常规试验环境下难以实现,因此雷诺相似模型不适用于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预测.基于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应与原型桨保持相同的密度,且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相比原型桨减小了数倍.由于实际生产材料难以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两种非标准弗劳德相似模型.基于适当放松材料弹性性能的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的刚度较大,导致其水动力性能与原型桨存在一定差距;基于适当放松材料密度要求的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与原型桨吻合较好,但模态频率仍存在偏差.基于马赫相似准则预测的模型桨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特性及振动模态与原型桨吻合较好,表明该相似模型在复合材料螺旋桨性能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文章针对复合材料螺旋桨建立了水动力相似关系,可为其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螺旋桨 水动力性能 结构响应 相似准则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元法的毂帽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
7
作者 夏琨 余鹏 +1 位作者 殷洪 刘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毂帽鳍作为一种良好的水动力节能装置,对螺旋桨有着较为明显的节能效果。本文采用基于诱导速度的面元法,以KP505螺旋桨为研究对象,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面元法预报程序计算精度较高,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是一种毂帽鳍螺旋桨快速设计和性... 毂帽鳍作为一种良好的水动力节能装置,对螺旋桨有着较为明显的节能效果。本文采用基于诱导速度的面元法,以KP505螺旋桨为研究对象,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面元法预报程序计算精度较高,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是一种毂帽鳍螺旋桨快速设计和性能预报的有效手段;对影响毂帽鳍的3个参数进行变参数分析和参数优选。计算结果表明,鳍桨相位角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较小,而毂帽鳍直径、毂帽鳍与螺旋桨的轴向间距在合适的范围内尽可能小,能够提高毂帽鳍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性能 毂帽鳍 面元法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潮汐河段高精度潮位预报方法比较研究
8
作者 夏明嫣 张帆一 +3 位作者 闻云呈 夏云峰 胡庆芳 侍翰生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针对长江下游高水位主控因素的沿程变化,采用非稳态潮汐调和分析(NS_TIDE)模型、非稳态潮汐调和分析与自回归模型修正(NS_TIDE-AR)组合方法、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动力学模型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HM-EnKF)同化方法... 针对长江下游高水位主控因素的沿程变化,采用非稳态潮汐调和分析(NS_TIDE)模型、非稳态潮汐调和分析与自回归模型修正(NS_TIDE-AR)组合方法、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动力学模型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HM-EnKF)同化方法预报长江下游潮位,并对比了各种方法对长江下游沿线站点潮位预报的精度和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的潮位预报精度最高且最稳定,NS_TIDE-AR组合方法与HM-EnKF同化方法的精度较为接近,NS_TIDE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误差相对较大;NS_TIDE-AR组合方法、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HM-EnKF同化方法均能较好地预报洪水期长江下游潮位,NS_TIDE-AR组合方法不适用于风暴潮期间的潮位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风暴潮 潮位预报 非稳态潮汐调和分析 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间隙泵喷推进器梢隙流动及水动力性能研究
9
作者 戎智 唐登海 刘登成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3-1022,共10页
梢隙流动是存在于泵喷推进器转子叶梢与导管内壁之间的复杂流动,叶梢间隙尺寸对梢隙流动及泵喷推进器性能有显著影响,以往针对梢隙流动的研究,其模型尺度下的间隙尺寸大多都小于4 mm。本文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对间隙大小为1 mm和16 mm的泵... 梢隙流动是存在于泵喷推进器转子叶梢与导管内壁之间的复杂流动,叶梢间隙尺寸对梢隙流动及泵喷推进器性能有显著影响,以往针对梢隙流动的研究,其模型尺度下的间隙尺寸大多都小于4 mm。本文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对间隙大小为1 mm和16 mm的泵喷推进器梢隙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大间隙泵喷推进器梢隙流动的特征,及其对空泡起始性能、水动力性能以及导管脉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间隙相比,大间隙泵喷推进器梢部分离涡的产生位置更靠近转子叶片的导边,梢部的分离涡与梢泄涡交汇位置更靠近转子叶片的随边;艇后泵喷推进器效率下降明显,降低了约10%;梢泄涡涡量与环量更大,梢泄涡空泡起始更早;导管脉动压力显著降低,约为小间隙的20%。因此,泵喷推进器的设计应该综合权衡考虑以上性能,寻求最佳的间隙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梢隙流动 泵喷推进器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外形多对翼水下滑翔机水动力性能研究
10
作者 朱猛 刘健 +2 位作者 李国庆 冯战豪 余祖耀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6,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仿生外形多对翼水下滑翔机设计方案,通过CFD仿真优选性能优异的主体型线和确定多对翼布置方案,达到降低航行阻力的目的。之后在仿生外形的基础上对滑翔翼的安装位置、后掠角和攻角等参数对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展开分析...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仿生外形多对翼水下滑翔机设计方案,通过CFD仿真优选性能优异的主体型线和确定多对翼布置方案,达到降低航行阻力的目的。之后在仿生外形的基础上对滑翔翼的安装位置、后掠角和攻角等参数对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鲭鱼外形的航行阻力最小;在相同攻角下,升阻比随滑翔翼安装位置后移而增大,随后掠角增大而减小;滑翔翼位于距滑翔机艏部0.65L处且后掠角小于20°时,滑翔机在0~10°攻角下所受升阻比较大,俯仰力矩值最小,兼顾良好的静稳性和滑翔经济性。本文验证了仿生外形多对翼水下滑翔机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滑翔机的仿生设计和多对滑翔翼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多对翼 水下滑翔机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V槽道推进器水动力学性能分析
11
作者 张冬楠 张敏革 +3 位作者 王昌强 谢明杰 徐虎 陈武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1,共6页
为研究槽道推进器在AUV槽道内的水动力性能,基于一款AUV槽道结构设计一款槽道推进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包含槽道推进器在内的AUV进行系泊条件及有横移速度时的数值模拟,通过对AUV外部流场与槽道内流场进行分析,探究了在以上2... 为研究槽道推进器在AUV槽道内的水动力性能,基于一款AUV槽道结构设计一款槽道推进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包含槽道推进器在内的AUV进行系泊条件及有横移速度时的数值模拟,通过对AUV外部流场与槽道内流场进行分析,探究了在以上2种情况下槽道推进器正反转产生的推力、扭矩及功率等特征。结果表明,AUV横移时所需要的横向总推力不仅由槽道推进器提供,AUV艇身由于螺旋桨抽吸作用产生的压力差也会提供一定的附加推力;在系泊条件下,槽道推进器提供的横向推力占比为53.2%~54.0%,AUV艇身提供推力占比为38.6%~39.3%,并且螺旋桨正转时,桨推力、扭矩及功率与反转时的数值相差3.8%;当有横移速度时,横向总推力主要由槽道推进器提供,AUV艇身提供的推力占比为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推进器 水动力性能 横向推力 推力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与数据融合的电力设施淹没风险动态评估及预警方法
12
作者 于浩 张健 +4 位作者 朱广杰 瞿舜克 肖克江 雷兴炜 陈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1-82,共12页
为应对暴雨引发的电力设施淹没导致电网系统故障和供电瘫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与数据融合的动态评估与预警机制。首先,结合芝加哥降雨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精确模拟关键电力设施位置的积水深度,提高预测准确性。其次... 为应对暴雨引发的电力设施淹没导致电网系统故障和供电瘫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与数据融合的动态评估与预警机制。首先,结合芝加哥降雨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精确模拟关键电力设施位置的积水深度,提高预测准确性。其次,考虑积水深度、设备类型和可能的故障模式等因素,开发了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以量化电力设施因淹没而发生故障的风险。此外,构建了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VMD-LSTM,为暴雨期间的电网负荷变化提供精准预测,并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最后,设计了一套风险预警等级方案,能够准确标记需预警的电网节点,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通过具体区域电网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淹没 电力设施 风险评估 负荷预测 二维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座头鲸“结节效应”的仿生翼型流动控制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志超 邢普 +3 位作者 黄文波 左名君 虞玲 杨佩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4,150,共8页
为了提高叶轮机械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基于座头鲸胸鳍前缘“结节效应”,将前缘结节运用至NACA0012翼型中进行仿生设计,将叶片的优化设计转化为翼型优化设计问题,以提高叶片的水动力性能。以NACA0012翼型为基础翼型设计了9种不同结构参... 为了提高叶轮机械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基于座头鲸胸鳍前缘“结节效应”,将前缘结节运用至NACA0012翼型中进行仿生设计,将叶片的优化设计转化为翼型优化设计问题,以提高叶片的水动力性能。以NACA0012翼型为基础翼型设计了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前缘结节仿生翼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入口速度u=3.6 m/s,雷诺数Re=2.0×10^(5)工况下的前缘结节仿生翼型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仿生翼型在0°~30°攻角的升阻系数变化规律,得出影响翼型水动力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仿生翼型在大攻角下水动力性能均优于基础翼型,其中幅值A=0.1c,波长W=0.2c的翼型水动力性能改善最明显,大攻角下平均升阻比提高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结节效应 仿生翼型 数值模拟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直航和偏转下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善成 黄政 +1 位作者 曾广会 孙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探究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直航和偏转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在空泡水筒中开展了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的相关水动力性能试验。测量了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直航与偏转±5°、±10°下前、后桨的推力和扭矩及推进器单元整体力。试验... 为了探究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直航和偏转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在空泡水筒中开展了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的相关水动力性能试验。测量了对转式吊舱推进器直航与偏转±5°、±10°下前、后桨的推力和扭矩及推进器单元整体力。试验结果表明,直航工况下,前桨的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最小,其值随着偏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后桨的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随着偏转角度-10°~10°逐渐增加;由于吊舱体存在,推进器单元推力小于前桨与后桨推力之和,吊舱推进器单元力随偏转角变化比较复杂;推进器的最大效率点对应的进速系数随偏转有变化,但是维持在一定的进速系数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式吊舱推进器 偏转工况 水动力性能 螺旋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荡板对FDPSO船体及系泊系统的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谢文会 李辉 +1 位作者 邓小康 刘利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5,共7页
本文研究新型FDPSO在南海海况中的动力性能,重点分析垂荡板设置对浮体水动力的影响。以深水八角形FDPSO为对象,采用SESAM软件通过数值分析计算不同垂荡板布置下的浮体运动响应,验证频域内水动力性能的准确性,并通过时域耦合分析评估其... 本文研究新型FDPSO在南海海况中的动力性能,重点分析垂荡板设置对浮体水动力的影响。以深水八角形FDPSO为对象,采用SESAM软件通过数值分析计算不同垂荡板布置下的浮体运动响应,验证频域内水动力性能的准确性,并通过时域耦合分析评估其在一年一遇和百年一遇海况下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垂荡板在抑制垂荡和减摇方面表现更优;对于双层垂荡板,综合考虑垂荡板增阻效应和恶劣海况下的出水问题,最终选择5 m间距,兼顾性能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形FDPSO 垂荡板布置 数值分析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在甘肃小时气温预报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秀梅 黄武斌 +2 位作者 李天江 王基鑫 王一丞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数值模式直接输出的预报结果常与观测存在偏差,对数值产品进行有效的本地化订正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LightGBM和XG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利用2020—2021年CMA-MESO模式产品和甘肃省340个考核站的实况数据,构建了两种... 数值模式直接输出的预报结果常与观测存在偏差,对数值产品进行有效的本地化订正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LightGBM和XG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利用2020—2021年CMA-MESO模式产品和甘肃省340个考核站的实况数据,构建了两种逐小时2 m气温的时间滞后订正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LightGBM订正模型略优于XGBoost订正模型,两种订正模型预报的逐小时2 m气温准确率分别达74.57%、74.33%,比SCMOC分别提高了27.6%、27.2%,较CMA-MESO模式分别提高了53.5%、53.0%。2)两种订正模型降低了模式对2 m气温日变化的预报偏差,对模式存在的日变化预报偏弱现象有显著改善。3)LightGBM和XGBoost两种订正模型减小了预报系统偏差,较大预报误差出现次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小时气温 LightGBM XGBoost 预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地震科考工作的可操作性余震概率预测及检验——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17
作者 张盛峰() 张永仙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5-849,共15页
2025年1月7日发生的西藏定日6.8级地震对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造成了重大灾害。震后,中国地震局围绕此次地震,采用不同学科手段开展了跟踪式分析的科考工作,其中序列特征分析和震后余震概率预测分析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为增进... 2025年1月7日发生的西藏定日6.8级地震对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造成了重大灾害。震后,中国地震局围绕此次地震,采用不同学科手段开展了跟踪式分析的科考工作,其中序列特征分析和震后余震概率预测分析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为增进对此次地震序列的认识并及时为科考工作提供支撑,文中针对震后7.1d已经积累的余震序列数据,采用时间ETAS模型,以0.1d为间隔进行了跟踪式分析,对未来1d进行余震短期概率预测,并使用描述概率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一致性的Brier评分方法对模型效能进行检验,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余震序列整体呈现贴近正常水平的衰减速率(p=1.06),触发产生的“子事件”比例不高(α=1.58),模型整体拟合情况与余震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2)模型参数从震后第2.8d开始趋于稳定,震后短时间内余震记录不全的问题会对模型拟合产生影响;3)该模型的预测曲线能够快速反映第6.5d发生的5.0级余震情况,显示出该模型对此类工作中余震短期预测较强的适应性和应用的潜在价值;4)针对以上跟踪式分析预测结果的Brier评分结果显示,该模型对3.5级、 4.0级和5.0级以上余震的预测优于随机预测(score<0.25),其中对4.5级和5.0级以上余震的预测效能随时间不断提升。文中探讨了将Brier评分方法应用于时间ETAS模型概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潜力,发现其在综合评估预测表现及预测能力随时间变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该模型的可操作性预测框架对支撑地震科学考察和辅助地震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讨论了下一步开展此类工作需要解决的潜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M_(S)6.8地震 可操作的地震预测 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 余震概率预测 效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生产储油平台压载舱舱型选取
18
作者 王志超 王飞 +1 位作者 孙冲 黎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170,共7页
为提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期间的稳性,保障船员优良的居住环境,针对FPSO稳性和水动力性能,开展压载舱舱型研究。进行多种FPSO压载舱型式优劣势定性分析,以某大型FPSO为依托,稳性和水动力性能为主要考量目标,定量计算得出合理... 为提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期间的稳性,保障船员优良的居住环境,针对FPSO稳性和水动力性能,开展压载舱舱型研究。进行多种FPSO压载舱型式优劣势定性分析,以某大型FPSO为依托,稳性和水动力性能为主要考量目标,定量计算得出合理的压载舱型式;对部分压载舱不足之处开展优化,得出更优的压载舱型式,最终提出压载舱选型建议,新建FPSO压载舱建议首选双壳双底的小L型形式,其次可选用L型和I型压载舱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压载舱 稳性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风机张力腿平台运动响应及水动力性能分析
19
作者 朱嵘华 袁华琪 +4 位作者 李春龙 刘寒秋 胡娟 段国锋 崔识鹏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快速发展,海上浮式风机(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简称FOWT)技术在深远海域应用中备受关注。为研究浮式风机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简称TLP)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运动响应及水动力性能,基于势流理论和... 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快速发展,海上浮式风机(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简称FOWT)技术在深远海域应用中备受关注。为研究浮式风机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简称TLP)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运动响应及水动力性能,基于势流理论和时域模拟,建立了TLP型FOWT的水动力数值模型,并深入探讨了风、浪等环境载荷对平台六自由度运动的影响。模型全面考虑了风、浪与平台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即风力与波浪载荷通过平台结构的传递与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双张力腿筋腱方案相较于单张力腿筋腱方案在复杂海况下显著提高了平台的动态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平台的运动幅值。此外,波浪入射方向对平台的波频响应影响显著,正面入射波浪激发的波频响应最强,而侧向波浪的激励效应相对较弱。在风浪联合作用下,随机风场较定常风场显著加剧了平台的低频和波频响应波动,尤其显著增大了迎风侧张力腿的瞬时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张力腿平台 运动响应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助推式节能附体水动力性能分析
20
作者 李冬琴 黄堂苡 +1 位作者 张化英 吴炳良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为提升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探讨了一种新的附体形式,即环形助推式附体,旨在降低传统螺旋桨附体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如叶片尖端的涡流、增加的压力脉冲等,同时保持节能装置的积极增益。首先,针对选定的螺旋桨和节能附体建立几何模型;然后... 为提升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探讨了一种新的附体形式,即环形助推式附体,旨在降低传统螺旋桨附体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如叶片尖端的涡流、增加的压力脉冲等,同时保持节能装置的积极增益。首先,针对选定的螺旋桨和节能附体建立几何模型;然后,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螺旋桨和环形助推式附体组合系统进行敞水性能数值模拟;最后,对比分析了组合推进系统与常规螺旋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新型附体能够使桨盘面后原本扩散的尾流呈现收缩的趋势,尾流场分布更为均匀;叶表面低压区面积减少而高压区增加,叶梢低压区域面积缩小,这有助于减少空化现象的发生;与单桨敞水性能的数值结果相比,加装环形助推式附体的组合系统的推进效率最高可提高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装置 计算流体力学法 环形螺旋桨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