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 temperature J-resistance curve determin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using wavelet-Radon transform
1
作者 Ghafari Sepehr Moghadas Nejad Fereidoon Aflaki Esma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63-2569,共7页
A single specimen test using the three point single edge notched beam configur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for obtaining hot mix asphalt (HMA) resistance curves is developed.Resistance curves are obtained for mixtures ... A single specimen test using the three point single edge notched beam configur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for obtaining hot mix asphalt (HMA) resistance curves is developed.Resistance curves are obtained for mixtures at six temperature levels of+5,0,-5,-10,-15,and-20 ℃ and three binder contents of 4%,4.5%,and 5%.Crack extension increments during the test are measured by means of a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using Radon transform and feature extraction.All the specimens exhibit a rising R-curve,indicating ductility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s in the ductile-quasi brittle fracture of the mixture.It is observ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 results in a further tendency of the mixture for unstable crack growth and less subcritical crack length.It is also shown that using the binarization process,an automatic index can be developed that can represent the extent of brittleness and exten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in which the cracking has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ce curves three point bending radon transform feature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蜂窝栅格地图的改进跳点搜索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东 侯坤 +1 位作者 王建超 宿景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7,共8页
针对跳点搜索算法(jump point search,JPS)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穿越墙角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栅格地图的跳点搜索算法(honeycomb raster map-JPS,H-JPS)。构建蜂窝栅格地图代替传统栅格地图,在JPS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蜂窝栅... 针对跳点搜索算法(jump point search,JPS)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穿越墙角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栅格地图的跳点搜索算法(honeycomb raster map-JPS,H-JPS)。构建蜂窝栅格地图代替传统栅格地图,在JPS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蜂窝栅格修改了剪枝规则与跳点判断规则,再利用蜂窝栅格特点设计了新的启发式函数来提高搜索效率,通过找寻最远节点的节点更新规则来优化生成的轨迹。利用Matlab仿真平台验证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JPS算法,采用H-JPS算法进行路径规划能够完全消除危险节点,路径规划时间和长度分别缩短了41.9%和11.1%,显著提高了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栅格 跳点搜索 启发式函数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黑胚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华 张珂 +3 位作者 欧行奇 王紫娟 欧阳娟 张帅垒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黄淮麦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病情况及抗性表现。通过收集该地区3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统计了不同品种籽粒的黑胚率、病粒率,分析了病情指数,并对其黑胚病抗性进行了分级。研究发现,不同供试小麦品种(系)黑胚率存在... 本研究旨在了解黄淮麦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病情况及抗性表现。通过收集该地区3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统计了不同品种籽粒的黑胚率、病粒率,分析了病情指数,并对其黑胚病抗性进行了分级。研究发现,不同供试小麦品种(系)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各小麦品种黑胚率在6.17%~63.17%之间。‘百农607’、‘百农207’、‘山农17’、‘山农116’、‘伟隆169’和‘新麦45’的籽粒黑胚率低,病情指数轻,均为小麦黑胚病轻感类型;‘周麦36’、‘周麦28’、‘高麦6号’、‘囤麦127’、‘安科1602’和‘矮抗58’籽粒黑胚率高,病情指数重,均为小麦黑胚病高感类型。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提供了关于品种选择和病害管理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减少黑胚病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黄淮麦区 黑胚率 病情指数 抗性分级 抗性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跳点优化蚁群算法的菠萝田间导航路径规划
4
作者 刘天湖 赖嘉上 +4 位作者 孙伟龙 陈嘉鹏 梁兆正 刘舒阳 陈思远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农机导航路径规划中存在前期搜索盲目、死锁、收敛速度慢、收敛路径质量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跳点优化蚁群算法(Jump point optimized ant colony algorithm,JPOACO)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使用优化跳点搜索算法对地...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农机导航路径规划中存在前期搜索盲目、死锁、收敛速度慢、收敛路径质量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跳点优化蚁群算法(Jump point optimized ant colony algorithm,JPOACO)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使用优化跳点搜索算法对地图进行预处理,获得简化跳点;其次,通过简化跳点对栅格地图进行信息素初始化,以加强简化跳点的引导能力和减少前期盲目搜索;接着,设计蚂蚁死亡惩罚机制,以降低陷入死锁蚂蚁走过路径的信息素,减少死锁问题的发生;再者,通过重新设计启发式信息函数并引入分级式信息素因子改进状态转移概率函数,以提高收敛速度,缩短路径长度;最后,采用路径优化策略删减不必要路径节点,以进一步缩短路径长度、提升平滑度,提高路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在简单环境中,JPOACO算法求得的路径长度较传统蚁群算法和另一种优化蚁群算法短约22.6%和2.0%,收敛迭代次数、收敛时间分别减少约77.0%、77.5%和49.3%、87.8%,零死亡迭代次数和零死亡时间较后者减少约19.5%和80.5%;在复杂菠萝种植环境中,JPOACO算法较传统蚁群算法和另一种优化蚁群算法求得的路径长度短16.6%和4.7%,收敛迭代次数、收敛时间分别减少约77.1%、17.4%和73.7%、47.4%,零死亡迭代次数和零死亡时间较后者减少约34.3%和58.2%,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园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跳点搜索算法 死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
5
作者 张平 赵喆 +1 位作者 同志学 黄泽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09,共5页
面对挖掘机斗杆疲劳寿命评估需获取精确铰点力的问题,将挖掘阻力作为更贴近实际的空间多维力,结合虚位移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推导建立了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的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利用ADAMS和EDEM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针... 面对挖掘机斗杆疲劳寿命评估需获取精确铰点力的问题,将挖掘阻力作为更贴近实际的空间多维力,结合虚位移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推导建立了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的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利用ADAMS和EDEM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针对单侧承载的沟端挖掘工况,得到了铲斗的多维挖掘阻力,并以此为输入分别获得了斗杆铰点力的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铲斗单侧承载的沟端挖掘工况下,铲斗所受的侧向挖掘阻力及扭矩负载不能忽略;斗杆铰点力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的平均百分比相对误差为5.19%,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多维挖掘阻力 斗杆铰点力 微分运动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为例
6
作者 王俊力 付子轼 +2 位作者 乔红霞 毕玉翠 刘福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923,共9页
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域有助于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是有效防控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在土地利用的源分级基础上,选取种... 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域有助于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是有效防控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在土地利用的源分级基础上,选取种植业氮/磷排放量、化肥施用量、土壤有效氮/磷含量为源因子,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土壤结构、降水量、距与水体和道路距离为迁移因子,应用GIS技术进行源地识别和阻力基面构建,评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氮源地和磷源地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1.2%和2.2%,氮源地主要分布于新公中镇、巴彦套海镇、胜丰镇、隆兴昌镇、塔尔湖镇;磷源地主要集中在新公中镇。研究区域阻力基面的阻力值表现为西高东低,影响污染物流失的关键迁移因子是降水量和土壤类型,其权重分别为0.389和0.298。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的高、较高、中等、低、较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9.7%、16.9%、7.8%、3.5%、2.1%,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巴彦套海镇、胜丰镇、隆兴昌镇和新公中镇。研究显示,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偏高,亟须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拦截等系统性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源因子 迁移因子 最小累积阻力 风险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JPS算法的室外移动机器人2.5D路径规划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茜 刘海鹏 +1 位作者 毛剑琳 方奇文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9页
针对室外移动机器人在不平坦地形上使用A*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冗余节点过多导致路径搜索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双向跳点搜索算法来解决。首先,为保证机器人在2.5D地图上的安全性,引入了最大爬坡度;其次,通过位运算快速识别出路径中的关键点,... 针对室外移动机器人在不平坦地形上使用A*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冗余节点过多导致路径搜索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双向跳点搜索算法来解决。首先,为保证机器人在2.5D地图上的安全性,引入了最大爬坡度;其次,通过位运算快速识别出路径中的关键点,并在评价函数中加入了高度参数来评估下一节点,极大减少了搜索过程中的冗余节点;同时,采用双向交替的搜索方式提高了算法的效率;最后,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MATLAB上与传统的A*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2.5D地图上提高了搜索速度,保证了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安全性,满足了路径规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地图 双向跳点搜索 A*算法 位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加热器法生长的CZT晶体内部点缺陷精细调控研究
8
作者 喻超 张博 +6 位作者 王琦琦 王希 胡于南 梁小燕 张继军 闵嘉华 王林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0-969,共10页
生长态的CdZnTe(CZT)晶体中存在大量的本征点缺陷及其相关的复合缺陷,如何获取这些点缺陷信息及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设计CZT晶体高温Cd气氛退火,通过退火时间控制原子扩散程度,进而调控样品点缺陷分布。对于移动加热器法(THM)生长的富... 生长态的CdZnTe(CZT)晶体中存在大量的本征点缺陷及其相关的复合缺陷,如何获取这些点缺陷信息及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设计CZT晶体高温Cd气氛退火,通过退火时间控制原子扩散程度,进而调控样品点缺陷分布。对于移动加热器法(THM)生长的富碲态CZT,本文运用光生电流瞬态谱(PICTS)、低温光致发光(PL)、I-V测试和α粒子诱导瞬态电荷漂移测试研究了其点缺陷分布与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和电荷收集效率等光电特性的关系。点缺陷测试结果表明,生长态样品中TeCd缺陷占主导地位,其浓度为4.47×10^(13) cm^(-3),捕获截面为9.34×10^(-16) cm^(2)。经过24 h的Cd退火后,样品内部的缺陷类型发生变化,Cdi缺陷逐渐成为主导,其浓度达到4.49×10^(13) cm^(-3),捕获截面降至5.82×10^(-19) cm^(2)。电学性能结果表明载流子迁移率、电荷收集效率与CZT点缺陷总浓度有关,内部电场由捕获截面最大的TeCd决定。Cd退火6 h的样品具有高的收集效率、高迁移率(697 cm^(2)·V^(-1)·s^(-1))和均匀的内部电场分布,但是电阻率较低。Cd原子在扩散过程中优先占据VCd和TeCd的位置,A中心和TeCd浓度呈指数型减少是导致电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点缺陷 环境退火 移动加热器法 光电特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
9
作者 王雪强 陈汝婷 +7 位作者 丁锡垚 王美玲 邱云腾 周永亚 程金藏 杨志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目的】通过测定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和不同越冬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为赤松梢斑螟的越冬行为以及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在越冬期剖树检查的方法确定赤松梢斑螟越冬幼... 【目的】通过测定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和不同越冬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为赤松梢斑螟的越冬行为以及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在越冬期剖树检查的方法确定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龄期,使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进行测定,并分析和幼虫龄期、体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越冬期和越冬后期幼虫体内的抗冻保护物质和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1)越冬幼虫主要为6龄幼虫和少量5龄幼虫。2)5龄幼虫过冷却点为(-19.25±0.66)℃,体液结冰点为(-12.44±0.60)℃。6龄幼虫过冷却点为(-14.32±0.91)℃,体液结冰点为(-8.00±0.72)℃。3)同虫龄不同个体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4)体长在[6.00,9.00)mm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9.26±0.57)℃,体液结冰点为(-12.07±0.47)℃;体长在[12.00,15.00)mm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2.18±1.35)℃,体液结冰点为(-6.22±0.90)℃。质量在[10.00,30.00)mg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8.91±0.69)℃,体液结冰点为(-11.57±0.33)℃;质量在[70.00,90.00)mg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3.09±1.90)℃,体液结冰点为(-6.43±1.22)℃。5)幼虫体长从越冬期的(10.25±0.22)mm增加至越冬后期的(14.42±0.22)mm;质量从(53.90±2.80)mg增至(63.20±2.30)mg;含水率从(51.14±0.02)%增至(59.58±0.02)%;甘油三酯含量从越冬期的(47.74±29.94)%降低至越冬后期的(34.18±30.19)%;总蛋白含量从越冬期的(230.06±14.82)mg/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73.33±13.03)mg/g;甘油含量从越冬期的(1889.23±116.93)μg/g增加至越冬后期的(6655.54±223.85)μg/g;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越冬期的(68.79±10.40)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17.32±3.24)U/g;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越冬期的(161024.33±7574.07)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134039.69±4308.14)U/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越冬期的(380.35±24.55)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325.58±6.00)U/g。【结论】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随着幼虫虫龄、质量和体长的增加,其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耐寒性逐渐下降;在越冬后期幼虫体长、质量、含水率增加;甘油三酯、蛋白质在幼虫越冬过程中起到了供给能量的作用;甘油起到了保护细胞膜的作用;POD、CAT、SOD在赤松梢斑螟幼虫越冬过程中发挥保护细胞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梢斑螟 过冷却点 体液结冰点 耐寒性 耐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激光熔覆MoFeCrTiWAlNb_x高熔点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尚晓娟 刘其斌 +2 位作者 郭亚雄 徐鹏 周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14-12220,共7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涂层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W_6Mo_5Cr_4V_2AlA工具钢表面制备MoFeCrTiWAlNb_x(x=1,1.5,2,2.5,3)高熔点高熵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b对激光熔覆Mo...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涂层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W_6Mo_5Cr_4V_2AlA工具钢表面制备MoFeCrTiWAlNb_x(x=1,1.5,2,2.5,3)高熔点高熵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b对激光熔覆MoFeCrTiWAlNb_x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BCC相、MC相和少量拉弗斯相组成,包括先共晶组织和共晶组织。随着Nb含量的增加,先共晶碳化物数量减少、尺寸增加,呈现不规则颗粒状变化。共晶组织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共晶组织中BCC相逐渐增多而(MC)_e相逐渐减少,共晶组织形貌也逐渐由不规则块状小颗粒+棒状枝晶变为大块状颗粒+网状枝晶;涂层硬度逐渐下降,耐磨性逐渐上升,涂层磨损机理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点高熵合金 涂层 激光熔覆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单体结构与树脂性能关系研究
11
作者 马如飞 丁江楠 +2 位作者 潘翠红 赵志国 周恒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改善双马树脂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有刚性双酚芴(FDABMI)、侧基(PIDABMI)、醚键(34ODABMI)、酰胺键(34DABABMI和33DABABMI)、砜基(44DDSBMI和33DDSBMI)、扩链(BAPSBMI)等结构的八种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马单体)... 为了改善双马树脂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有刚性双酚芴(FDABMI)、侧基(PIDABMI)、醚键(34ODABMI)、酰胺键(34DABABMI和33DABABMI)、砜基(44DDSBMI和33DDSBMI)、扩链(BAPSBMI)等结构的八种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马单体),旨在探讨不同结构双马单体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同时,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ABPA)作为改性剂,通过与新型双马单体熔融共聚制备了双马树脂。测试结果为扩链结构和含有侧甲基结构的双马单体BAPSBMI、PIDABMI的熔点显著降低,分别为74℃和70℃;33ODABMI和BDM制备的双马树脂具有相似的玻璃化温度(T_(g)),约250℃,扩链单体BAPSBMI制备的双马树脂的T_(g)最低,为230℃;34ODABMI和33DDSBMI制备的双马树脂的弯曲模量分别为4.1 MPa和4.5 MPa,相比BDM提高了14%和25%。结果显示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密切相关,树脂的T_(g)主要与双马单体中桥基基团的长短有关,间位取代的双马单体具有更高的弯曲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单体 熔点 耐热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甲腹茧蜂及其寄主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
12
作者 何昌本 赵海燕 +2 位作者 唐良德 杨茂发 陈晓菡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9-305,共7页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的重要寄生蜂,具有较大的生防潜能。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蜂的抗寒性,本研究对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个体间的频次分布。结果表明,台湾甲腹...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的重要寄生蜂,具有较大的生防潜能。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蜂的抗寒性,本研究对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个体间的频次分布。结果表明,台湾甲腹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均差异显著,其中,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最低,为−13.05℃,高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为−11.08℃;成虫的冰点最低,为−8.23℃,高龄幼虫的冰点最高,为−4.25℃。台湾甲腹茧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个体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被台湾甲腹茧蜂寄生的斜纹夜蛾过冷却点略低于未被寄生的个体,差异不显著,因此寄生对寄主的过冷却点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台湾甲腹茧蜂蛹的抗寒能力强于高龄幼虫和成虫,蛹期以中龄蛹和末龄蛹抗寒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过冷却点 冰点 抗寒性 夜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研究
13
作者 廖晓峰 祁玉萍 +3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任越霞 何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②出现长趋势转折变化后,红格站、江油站分别在2020年11月、2021年4月出现了年变幅减小的现象;③甘孜站、江油站、冕宁站3个台站在泸定6.8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震后3个台站的异常恢复,且再未出现此类异常变化。综上,长趋势变化的转折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强震风险升高,而加速上升/下降、反向变化等异常特征可能更具有中短期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四川地区 地电阻率 趋势转折 短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和铌、锰掺杂量对钛酸铅钡基高居里点PTC陶瓷阻温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莫志伟 王焕平 +5 位作者 李登豪 林孝杰 马红萍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向钛酸钡陶瓷中掺入铅、锶、钙、铌、锰后,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铌、锰共掺钛酸铅钡基高居里点正温度系数(PTC)陶瓷,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250~1310℃)下铌、锰的复合掺杂(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0020~0.0030,0.0008~0.0025)对陶瓷微观结... 向钛酸钡陶瓷中掺入铅、锶、钙、铌、锰后,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铌、锰共掺钛酸铅钡基高居里点正温度系数(PTC)陶瓷,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250~1310℃)下铌、锰的复合掺杂(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0020~0.0030,0.0008~0.0025)对陶瓷微观结构、体积密度和阻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掺杂不同物质的量分数锰或铌的陶瓷的体积密度均先升后降,当烧结温度在1290℃,体积密度均最大,结构均为纯钙钛矿结构。当烧结温度为1290℃时,随着锰掺杂量的增加,陶瓷的体积密度先升后降,晶粒尺寸增加,室温电阻率增大,升阻比和温度系数基本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居里温度稳定为271~280℃;随着铌掺杂量的增加,陶瓷的体积密度先增后减,晶粒尺寸减小,升阻比和温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室温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居里温度稳定在270~281℃。当烧结温度为1290℃,掺杂锰和铌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0010,0.0024时,陶瓷的阻温特性最佳,升阻比和温度系数最大,分别为7.011×10^(3)和20.19%,室温电阻率为2.13×10^(3)Ω·cm,居里温度为281℃,此时晶粒尺寸均匀,体积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铅钡基PTC陶瓷 铌-锰共掺 高居里点 阻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探针法的磁性微米线电阻特性研究
15
作者 熊心怡 张玉东 +2 位作者 高昕 杨轩 卫荣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共7页
微纳米尺度下,磁性样品的电阻率会受到温度、尺寸和外加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两线法测量样品阻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且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四探针法对磁性微米线样品的电阻特性进行研... 微纳米尺度下,磁性样品的电阻率会受到温度、尺寸和外加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两线法测量样品阻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且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四探针法对磁性微米线样品的电阻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光刻工艺制备两种不同尺寸的镍微米线,同时配合能够对温度和磁场进行精确控制的测量系统,研究环境温度和外部磁场对不同尺寸样品阻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镍微米线的阻值在-250℃以下的低温区几乎不随温度发生变化,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近似呈线性增加;在常温下,镍微米线的阻值随着外部磁场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了2000 Gauss后,样品阻值基本保持稳定。文章从微观电子输运角度,对磁性微米线电阻的温度效应、尺寸效应和磁阻效应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探针法 磁性微米线 电阻率 温度效应 磁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跳点的功能性分类及JPS+算法改进
16
作者 吴蓓蓓 梁智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随着无人车、无人机等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井喷式发展,寻路算法的重要性也一再提升。跳点搜索+(jump point search plus,JPS+)算法因其显著的高搜索效率而成为了经典的静态栅格化地图寻路算法。对JPS+算法的改进策略和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但... 随着无人车、无人机等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井喷式发展,寻路算法的重要性也一再提升。跳点搜索+(jump point search plus,JPS+)算法因其显著的高搜索效率而成为了经典的静态栅格化地图寻路算法。对JPS+算法的改进策略和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但对路径长度与路径节点数量的优化方法仍有待研究。提出了一种对于强制跳点按功能性的分类方式,并基于这一分类对JPS+算法的预处理和搜索流程进行改进,在提高单次搜索扩展效率的同时,减少路径的长度与节点数。通过仿真地图实验与真实采样地图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对比发现:改进JPS+算法在仿真地图中,所求路径长度最大减少5.92%,路径节点数最大减少46.15%,算法用时最大减少25.58%;在真实采样地图中,所求路径长度平均减少2.48%,路径节点数平均减少10.71%,算法用时平均减少1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跳点搜索+算法 跳点分类 地图预处理 路径回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高Cr低熔点镍基合金显微组织及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
17
作者 李思勇 刘毅 +3 位作者 何佳颖 皇志富 成应晋 坚永鑫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3-464,共12页
针对严苛高温服役工况下零件腐蚀磨损失效严重的问题,利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LDED)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Cr的低熔点镍基合金,研究了Cr含量对合金组织性能与抗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 针对严苛高温服役工况下零件腐蚀磨损失效严重的问题,利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LDED)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Cr的低熔点镍基合金,研究了Cr含量对合金组织性能与抗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对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了合金组织、硬度及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制备的高Cr低熔点镍基合金组织主要由γ-Ni、CrB和Cr5B3组成;随着Cr含量增加,合金中硼化物含量相应升高,且块状Cr5B3相逐渐向粗大条状转变,菊花状(γ-Ni+CrB)共晶相消失,出现层片状的(γ-Ni+Cr5B3)共晶相。合金的硬度随Cr含量不断升高,最高达到HV360.8,主要源自基体相硬度的升高和硼化物硬质相含量的升高。与TP347H不锈钢相比,新型高Cr低熔点镍基合金的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更加优异,且随Cr含量增加,合金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明显提高;其中含40%Cr的合金试样表现出最优抗腐蚀性能,比TP347H提高约15倍。在高温腐蚀过程中,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富Cr氧化膜,可有效阻碍腐蚀反应侵入;另一方面,Cr元素可发挥固硫作用,使得高Cr低熔点镍基合金表现出优异的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高Cr低熔点镍基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高温熔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轨枕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曲玉福 韩笑东 +1 位作者 郭恩懿 井国庆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78,129,共6页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在氯化物环境或极端气候条件作用下,会产生质量和弹性模量损失,导致轨枕寿命下降,限制了其在极端气候线路的长期应用。研究一种基于钢纤维混凝土(SFRC)无预应力轨枕材料,其具有高抗裂能力、高耐久性。首先,提出一种SFR...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在氯化物环境或极端气候条件作用下,会产生质量和弹性模量损失,导致轨枕寿命下降,限制了其在极端气候线路的长期应用。研究一种基于钢纤维混凝土(SFRC)无预应力轨枕材料,其具有高抗裂能力、高耐久性。首先,提出一种SFRC的配合比,制作并测试SFRC抗拉、抗压、抗折能力和扩展度;然后,制作无预应力、预应力SFRC轨枕,进行三点抗弯试验,研究SFRC轨枕的抗弯能力;最后,使用图像相关分析技术(DIC)研究SFRC轨枕抗裂能力和裂缝扩展形式。SFRC材料试验结果表明,SFRC抗拉强度为10.5 MPa,是C60混凝土的5倍以上;抗压强度119.5 MPa,是C60混凝土的2倍;抗折强度24.6 MPa,扩展度530.2 mm;试验结果表明,SFRC轨枕在裂缝宽度达到2 mm时有更高的荷载和位移;预应力SFRC轨枕具有最大的抗弯刚度,无预应力SFRC轨枕与普通混凝土轨枕抗弯刚度相近。裂缝扩展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SFRC轨枕开裂荷载为85 kN,无预应力SFRC轨枕开裂荷载为75 kN,相较普通混凝土轨枕分别提升54.5%和36.4%,并且产生的裂缝在破坏早期表现出数量多、宽度小的特点,在结构达到极限强度时,主裂缝宽度会迅速扩展,钢纤维不断拔出,直到彻底发生破坏。无预应力SFRC轨枕和预应力SFRC轨枕的性能均高于普通轨枕,可以满足正线铁路性能需求,在极端气候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枕 钢纤维混凝土(SFRC) 力学性能 三点抗弯试验 裂缝扩展分析 静载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波浪增阻预报及对比研究
19
作者 吴铭峰 朱仁传 徐德康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为在设计阶段快速预报船舶波浪增阻,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神经网络模型——波浪增阻点云预报模型。[方法]以S60船为例,与传统的基于主要设计参数的模型预报进行对比;参照船模试验结果,分析点云预报模型在准确性和稳定性等... [目的]为在设计阶段快速预报船舶波浪增阻,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神经网络模型——波浪增阻点云预报模型。[方法]以S60船为例,与传统的基于主要设计参数的模型预报进行对比;参照船模试验结果,分析点云预报模型在准确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探讨利用静水阻力预训练优化模型的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波浪增阻预报模型在全部5艘S60母型船上的预报结果的决定系数R^(2)=0.74~0.90,而基于主要设计参数的模型会在部分船型中失效。[结论]所做研究可为船舶波浪增阻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波浪增阻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设计和优化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增阻 船舶设计 点云特征提取 预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静电服抗静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姗姗 肖凤娟 +1 位作者 唐孔科 刘慧慧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为分析防静电服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防静电服面料的点对点电阻值为抗静电性能表征指标,随机选取30款不同面料成分、导电纤维种类、导电纤维置入方式、导电纤维分布方式、导电纤维间距的防静电服面料进行面料厚度... 为分析防静电服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防静电服面料的点对点电阻值为抗静电性能表征指标,随机选取30款不同面料成分、导电纤维种类、导电纤维置入方式、导电纤维分布方式、导电纤维间距的防静电服面料进行面料厚度、点对点电阻值的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面料抗静电性能与导电纤维置入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导电纤维分布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抗静电性能与导电纤维置入方式、导电纤维间距、面料厚度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该研究可为检测人员预评估面料的抗静电性能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有利于研发性能优异的抗静电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静电服 抗静电性能 点对点电阻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