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女性的文化心理与女性词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敏 程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6-91,共6页
宋代女词人的创作掀起了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高潮,这一文学现象值得探究。宋代女性在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心理,在其词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而言,宋代女性的文化心理具有四个特征:(1)生活常... 宋代女词人的创作掀起了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高潮,这一文学现象值得探究。宋代女性在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心理,在其词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而言,宋代女性的文化心理具有四个特征:(1)生活常态下的女性文化心理;(2)非生活常态下的女性文化心理;(3)特殊的女性群体———歌妓的文化心理;(4)有别于"男子作闺音"的性别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词 文化心理 传统文化 时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6,共6页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人成,成为宋...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人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空代 女性词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易学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士人的隐逸精神对宋词审美风貌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付红妹 张虹 霍素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艺术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宋词亦不例外。宋代士人是宋词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他们的心理结构直接影响到宋词审美风貌的形成。在滋生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的隐逸精神的影响下,宋词形成了清旷、疏放、空淡的一脉审美风貌。宋... 艺术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宋词亦不例外。宋代士人是宋词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他们的心理结构直接影响到宋词审美风貌的形成。在滋生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的隐逸精神的影响下,宋词形成了清旷、疏放、空淡的一脉审美风貌。宋代士人既积极入世又保持精神自由、追求诗意生存的人生态度对当前的中国文坛乃至中国社会都是一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宋词 清旷 疏放 空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名遗踪:宋代女性人名用字探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刁培俊 张文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0,共8页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或社会阶层;女子是否已婚,也在女子命名或称谓中显现出来。这表明,男尊女卑的现象一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女性的地位日益下滑,即便在文化昌明和经济发达的两宋社会,仍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子 名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商业中女性境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柳雨春 杨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宋代女性并没有被禁锢在家中,她们活跃于社会经济生活,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经商者。士大夫对于经商女性的记述带有时代、性别、阶层的烙印。总体上看,经商女性多处于社会中下层,其经商的主要驱动力是生计的需要,但其中也不乏竭力追逐利润者... 宋代女性并没有被禁锢在家中,她们活跃于社会经济生活,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经商者。士大夫对于经商女性的记述带有时代、性别、阶层的烙印。总体上看,经商女性多处于社会中下层,其经商的主要驱动力是生计的需要,但其中也不乏竭力追逐利润者,部分经商女性为此不惜铤而走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商业 女性 经商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抒情范式 南唐 李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理学贞节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舒红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理学贞节观是理学家提倡礼教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宋代女性和宋代社会风俗的影响程度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准确把握这种差异才能将宋代女性文学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 宋朝 理学 贞节观 礼教思想 女性 社会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术析论:以宋代女性生育、疾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宋代女性生活中的各种巫术事象,既是传统观念的叠现,又渗透着个人的情感和意愿;从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境看,具有心理调节、行为规范、角色强化的功能;从理性角度看,纯属主观臆想,其消极性和局限性十分明显。
关键词 巫术 宋代 女性 生育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逸词在南宋遗民词中的新变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楹 丁称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5,共6页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关键词 隐逸词 南宋遗民词 产生 特点 新变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宋郊祀声诗所呈现的时代特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共7页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地,封泰山,享明堂,祈谷,雩祀,祭五方帝,祀朝日夕月,祀风师、雨师,祭神州,禅社首,享先农、先蚕等大典。比较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可鉴。观体式:唐灵动活泼,宋整饬细密;论主题:唐重颂"天"(神),宋偏赞"人"(德);探技巧:唐喜抒情,宋好叙事。两朝的郊祀乐章声诗各具时代特质,呈现了"唐型文化"的奔放恢宏、华赡丰腴、激情外倾和"宋型文化"的精致细腻、敛约清癯、知性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郊祀声诗 唐型文化 宋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节序词抒情主题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节序浓缩了人们对于特定时序的感情 ,它的优美传说、特殊风俗更赋予词人抒情言志的广阔天地 ,使宋代节序词呈现出与其他题材迥异的迷人魅力。宋代节序词除了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层面向人们展示了“祛灾、祈愿、祝福”和“赏心、乐事、良... 节序浓缩了人们对于特定时序的感情 ,它的优美传说、特殊风俗更赋予词人抒情言志的广阔天地 ,使宋代节序词呈现出与其他题材迥异的迷人魅力。宋代节序词除了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层面向人们展示了“祛灾、祈愿、祝福”和“赏心、乐事、良辰”这两大宋人节日民俗生活主题 ,更以婉曲深致、多角度的抒情主题丰富着节序词的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节序词 抒情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变为“词”:长短句韵文之演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解玉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中国古代歌唱之歌辞,自其文体形式看,可分齐言、杂言(长短句)两类。初唐"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齐言韵文格律化的完成,而杂言(长短句)韵文的格律化中晚唐以后也渐次展开。如果我们把未格律化、规范化的长短句界定为"曲&qu... 中国古代歌唱之歌辞,自其文体形式看,可分齐言、杂言(长短句)两类。初唐"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齐言韵文格律化的完成,而杂言(长短句)韵文的格律化中晚唐以后也渐次展开。如果我们把未格律化、规范化的长短句界定为"曲"、格律化的长短句界定为"词",那么千余年来长短句韵文的演进实即"曲"不断变为"词"的过程。数百年来,"诗变为词"、"词变为曲"乃是人们述及诗词曲嬗变的流行性观念,对此我们自应抱"了解之同情",但不必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变为词 词变为曲 宋词 元曲 南北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魏及西晋歌诗艺术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怀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并为南北朝歌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消费 歌舞技艺 女伎 舞曲歌辞 艺人 船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
14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32,共9页
崔颢早年以奇逸俊爽乐府歌行为主,在结构上千变万化,丰富了这一题材的创作手法。他的女性题材也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篇幅长短,灵活随心。后期"忽变常体",作了不少边塞诗,善于刻画边疆,描写紧张的情节与场面,以及异地民俗风情... 崔颢早年以奇逸俊爽乐府歌行为主,在结构上千变万化,丰富了这一题材的创作手法。他的女性题材也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篇幅长短,灵活随心。后期"忽变常体",作了不少边塞诗,善于刻画边疆,描写紧张的情节与场面,以及异地民俗风情。他的诗不多,而歌行大篇却不少,且多叙事歌行,对元白长庆体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近体山水诗清壮俊逸,《黄鹤楼》炳耀盛唐,脍炙人口。他是盛唐诗人创作惟一可分为前后两期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颢 乐府歌行 女性题材 边塞诗 唐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声伎之乐现象管窥
15
作者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132,共6页
有宋一代,文人士大夫对声伎之乐的追求极为盛行,其流风所及,几乎每一文人士大夫都与歌姬舞女有过交往和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讲,追求声伎之乐已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时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审美境界。宋代士大夫声伎... 有宋一代,文人士大夫对声伎之乐的追求极为盛行,其流风所及,几乎每一文人士大夫都与歌姬舞女有过交往和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讲,追求声伎之乐已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时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审美境界。宋代士大夫声伎之乐的盛行,不仅与宋代最高统治者有意识劝导臣僚"以声妓自娱"的政策导向有关,也与宋代士大夫宦海升降浮沉紧密相联;宋代各类娱乐业和服务业的兴盛和发展,也为宋代士大夫对声伎之乐的追求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声伎之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
16
作者 彭国忠 陈淇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4,共15页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性情论的探讨综合把握女性文学中的思想旨意、情感表达以及审美精神等多方面要求,形成了以《诗》解诗论诗的批评方式。在经学传统的阐释下,清代女性文学崇尚温柔敦厚、贞静幽闲的诗教大义,喜好独抒性灵、真切自然的情感抒露,重视兼具性情之正与性情之真的文学本色。这类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既包括了对经学早期含义的理解认同,也容纳了经学传统背后新意义的生成,正是儒家学说在后世的经典化过程,对于女性文学主体价值与个性精神的认识与开拓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 文学批评 经学阐释 诗教传统 性情论 以《诗》解诗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女性空间中的纹饰特征及蕴意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滨丹 邓莉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宋代文人审美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人思想审美的渗透也影响了女性空间中的活动、用具等。以宋代女性空间中的纹饰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分析法对其造型与色彩进行探析,获知女性空间中的纹饰独具时代特征。纹饰造型中几何... 宋代文人审美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人思想审美的渗透也影响了女性空间中的活动、用具等。以宋代女性空间中的纹饰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分析法对其造型与色彩进行探析,获知女性空间中的纹饰独具时代特征。纹饰造型中几何纹样寓情于形,花卉纹样生动写实;纹饰色彩以青绿朱三色为主,与建筑彩画的色彩相协调。研究旨在探讨宋代女性空间纹饰特征与蕴意,并从中分析宋代女性空间的家居文化、审美取向与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空间 几何纹样 建筑彩画 审美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言小说 女性形象 文学史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造园文化背景下的古代女性坐具演进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小利 叶茂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宋代造园文化的特征及其与古代女性坐具演进的内在关联。方法以宋代园林的空间布局、使用功能、园林建筑、造园美学、历史变迁为切入点,结合两宋时期的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相关背景资料,剖析在宋代盛行的造园文化背景下... 目的研究宋代造园文化的特征及其与古代女性坐具演进的内在关联。方法以宋代园林的空间布局、使用功能、园林建筑、造园美学、历史变迁为切入点,结合两宋时期的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相关背景资料,剖析在宋代盛行的造园文化背景下,两宋时期女性坐具的形制特征和演进历程。结论宋代女性坐具大致经历了由男性到女性(使用主体)、小型到大型、低型到高型的演进历程。宋代女性的生活空间被限制在“庭院深深”的闺阁、庭院之中,因此宋代女性多使用墩、凳等适合家庭生活的小型可移动式坐具;宋代女性在园林中的游观需求和自身生理缺陷(缠足)的矛盾,产生了与园林建筑关系密切的特殊观景坐具——阑槛钩窗(美人靠);宋代公共园林的兴起促进了女性户外出行坐具的发展;宋代造园的女性化审美特征构建了园林、女性坐具、女性三者相互嵌合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造园文化 女性坐具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仕女图像对“理想女性”的设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2,I0002,共8页
宋人对女性贞节道德的要求日趋严紧,各类妇德标准见于人们日常生活,文人歌颂女性容貌与才情的诗词歌赋更是举不胜举。宋代仕女画与仕女图像所呈现出的理想女性形象,隐含了男性在儒家礼教束缚与人性欲望交织之中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在具... 宋人对女性贞节道德的要求日趋严紧,各类妇德标准见于人们日常生活,文人歌颂女性容貌与才情的诗词歌赋更是举不胜举。宋代仕女画与仕女图像所呈现出的理想女性形象,隐含了男性在儒家礼教束缚与人性欲望交织之中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在具体的图像表现上,这些作品常常表现为多重标准的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女性 宋代 仕女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