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安全保障措施影响的乘客顺风车风险感知建模与分析
1
作者 景鹏 蒋成玺 +2 位作者 潘克文 陈媛媛 查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为深入解析安全保障措施对居民顺风车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完善顺风车安保、服务体系,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乘客使用顺风车意向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进行影响路径验证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评... 为深入解析安全保障措施对居民顺风车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完善顺风车安保、服务体系,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乘客使用顺风车意向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进行影响路径验证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安全风险是阻碍乘客使用顺风车的关键因素,而隐私风险对使用意向的负向影响却不显著;男性群体、对顺风车使用频率较高的群体、年龄较大的群体在措施上线后对使用顺风车出行呈现更积极的态度.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显示,安全响应、车主审查和车主识别得分分别为6.43、6.07和6.02,乘客对这3项整改措施认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风车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S-TAM融合模型的老年智能助行器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刘卓 乔元杰 张凤雪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4,共8页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用户智能助行器使用意愿的因素,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的接受率,促进其社会参与,为助行器设计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整合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STS)理...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用户智能助行器使用意愿的因素,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的接受率,促进其社会参与,为助行器设计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整合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STS)理论,构建老年智能助行器使用意愿STS-TAM融合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研究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收集问卷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提出22个假设,其中20个得到验证,同时分析各变量对老年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权重,表明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共同影响老年智能助行器使用意愿。结论STS-TAM融合模型使设计人员能更全面地考虑老年人需求,有助于开发出更符合老年用户需求的智能助行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活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使用意愿 老年智能助行器 技术接受模型(TAM) 社会技术系统(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语新形态教材使用研究——学生视角下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探索
3
作者 黄丹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化、交互性、个性化功能的使用不足。(2)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英语学习动机显著影响学生使用新形态教材的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教师学业支持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调查结果,建议学生主动提升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建议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材使用理念和能力;建议教材开发者加强新形态教材的数智特征,促进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高职英语 技术接受模型 教师支持 英语学习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何以影响农户有机农业采纳?——来自湘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瑜 向平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4-846,共13页
数字赋能农户转型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素养理论和技术采用理论,利用湖南湘西重点生态功能区4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扩展的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UTAUT)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 数字赋能农户转型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素养理论和技术采用理论,利用湖南湘西重点生态功能区4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扩展的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UTAUT)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绩效期望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但数字通用素养、数字应用素养和数字创新素养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纳十分关键,影响效应与农户对绩效期望的考量相当,且数字通用素养与数字应用素养的直接影响显著大于间接影响,而数字创新素养的间接效应更为显著。2)数字素养对不同规模农户有机农业采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创新素养和数字应用素养对规模农户有机农业采纳行为的影响更显著,且数字创新素养对不同规模农户有机农业采纳行为影响的异质性更为突出。此外,农业经验对数字素养与农户有机农业采纳行为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改善农业数字化环境、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和制定差异化推广方案等措施,强化数字素养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纳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路径,提升数字赋能农户转型有机农业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有机农业采纳 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UTAUT) 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的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西农模式”探索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正新 王亚平 杨宏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备受各界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坚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经过20余年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校、政、研、推、企、农多元协...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备受各界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坚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经过20余年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校、政、研、推、企、农多元协同为保障,以在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线建立多功能的试验示范站、汇集校地多学科人才团队、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构建“大学-试验站-示范园(示范户)-农户”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快捷通道加速成果推广转化为核心要素的农技推广“西农模式”,有效发挥了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的资源力量,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为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示范站 多元协同 农技推广 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驱动转型:DeepSeek的技术特质如何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骆飞 马雨璇 焦丽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9,共12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要素智能再造的过程,DeepSeek技术特质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正深刻重塑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机制。本文聚焦DeepSeek高性价比、开源策略与可视化推理的技术特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要素智能再造的过程,DeepSeek技术特质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正深刻重塑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机制。本文聚焦DeepSeek高性价比、开源策略与可视化推理的技术特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理论框架,探讨技术特质如何提升感知有用性(PU)与感知易用性(PEOU)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DeepSeek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三方面的赋能机制。规模推展机制指DeepSeek的高性价比推动教育普惠化,通过规模化应用响应长尾需求,并促进国产化技术生态的可持续构建;开源重构机制指DeepSeek重构教育信任与协作模式,借助全球开发者社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向共创,同时支持场景驱动的模型自适应优化;认知强化机制指DeepSeek通过显性化思维链降低认知负荷,强化元认知能力与跨学科问题解决素养,促进人机协同的认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教育数字化转型 技术接受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开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E-health管理疾病意愿与影响机制
7
作者 陈子砚 张晓悦 +1 位作者 顾亦梧 常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E-health技术,如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依据,于2024年11—12月选取全国东中西部地区6省或直辖市的2型糖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E-health技术,如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依据,于2024年11—12月选取全国东中西部地区6省或直辖市的2型糖尿病患者559例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患者使用APP或微信小程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使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患者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制。结果:共调查559例患者,平均使用意愿得分为10.68分(总分15分),年龄与文化程度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年龄较低、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者使用意愿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疾病感知、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外部线索均与使用意愿正相关,感知障碍与使用意愿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感知有用性(β=0.375,P<0.001)、疾病感知(β=-0.240,P<0.001)、自我效能(β=0.313,P=0.019)、社会支持(β=-0.336,P=0.042)、外部线索(β=0.609,P<0.001)对于患者的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感知易用性以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对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总效应为0.374;自我效能通过疾病感知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使用意愿;外部线索通过感知有用性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使用意愿;感知障碍以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影响使用意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总效应最高为外部线索(β=0.67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E-health技术如APP或微信小程序有较高的使用意愿,年龄较低、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者使用意愿更强,患者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外部线索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使用意愿,而高疾病感知与高社会支持者的使用意愿有所下降,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等也可通过多重机制影响使用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E-HEALTH 使用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博物馆界面用户技术接受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和琴 易西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3-463,共11页
目的探究在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影响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界面技术接受行为的因素及对应机制,为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提供策略。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工具,结合对数字博物馆既有研究中各组成要素的提取分析... 目的探究在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影响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界面技术接受行为的因素及对应机制,为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提供策略。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工具,结合对数字博物馆既有研究中各组成要素的提取分析,在技术接受模型(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的理论框架上进行模型构建与计算。结果模型机制显示出在“点–网–质”的博物馆界面要素框架中,“点–设备”要素中的“提升设备使用的便利度”“网–系统”要素中“确保语义连贯的信息链接”“质–信息”要素中“新奇的科普信息文本”对促成用户DMI(Digital Museum Interface)技术接受行为的作用最显著。结论基于“点–网–质”影响要素框架的DMI技术接受行为模型能输出对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且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界面(DMI) 技术接受模型(TAM)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城快铁乘客通勤意愿影响因素--以贵阳环城快铁为例
9
作者 王晓欢 赵航 +3 位作者 何莎 陈如凤 熊锡微 郭亚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81-187,共7页
为挖掘城市市域环城快铁通勤客流低迷的内在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利用贵阳市环城快速铁路乘客通勤意愿调查数据,考虑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等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贵阳市乘客快铁通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为挖掘城市市域环城快铁通勤客流低迷的内在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利用贵阳市环城快速铁路乘客通勤意愿调查数据,考虑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等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贵阳市乘客快铁通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引入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性更强。快铁满意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态度、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通勤意愿,其中态度是最显著的变量,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态度间接正向影响通勤意愿,而站点条件感知负向影响通勤意愿。总效应影响程度呈知觉行为控制(0.405)>快铁满意度(0.364)>感知有用性(0.302)>态度(0.288)>站点条件感知(-0.213)>感知易用性(0.199)>主观规范(0.163)的特征。乘客对市域快铁的长距离通勤能够节约费用成本持肯定态度、对换乘接驳问题最为敏感,应加强完善交通一体化,提高通勤便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环城快铁 通勤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与组态分析
10
作者 史拴拴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7,共9页
将虚拟现实(VR)技术运用于教育变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VR技术促成良好学习效果的机制是多因素不同条件的耦合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包括基础知识、自我决定、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因素在内的促成良... 将虚拟现实(VR)技术运用于教育变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VR技术促成良好学习效果的机制是多因素不同条件的耦合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包括基础知识、自我决定、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因素在内的促成良好学习效果的因果解释模型,通过大学生参与一学期的VR教学获取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VR支持下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组态分为价值引导型、技术信任型和自我决定型三种,提高VR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质量、优化VR技术形成易用体验、利用自我决定的心理因素等策略有助于推动高质量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数字化 自我决定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属医院智慧服务建设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视角
11
作者 冀杨 王攀 +1 位作者 李乐乐 朱晓瑞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医疗领域智慧化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医疗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但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路径尚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文利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023年面向北京市属医院患者采集的微观个体数据,运用技术接... 医疗领域智慧化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医疗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但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路径尚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文利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023年面向北京市属医院患者采集的微观个体数据,运用技术接受模型(TAM),探究智慧服务建设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服务通过提升患者对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这一效应在诊中环节尤为突出;智慧服务在缓解“数字鸿沟”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对老年群体就医体验的优化作用更为显著;高学历群体对智慧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服务 就医体验 技术接受模型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为例
12
作者 邹贞 尹程前 +1 位作者 夏文浩 霍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9-112,共14页
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本研究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理论,利用微观调查,借助有序Probit模型,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本研究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理论,利用微观调查,借助有序Probit模型,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延伸性感知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均能显著提升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年龄、培训主体、培训时间、培训周期、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均显著抑制了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2)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延伸性感知均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非常愿意”参培的概率,延伸性感知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的边际效应整体上大于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3)异质性分析显示,有用性感知对老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参培的意愿影响更强,知识掌握感知和非农就业感知对新生代参培意愿的影响更强;相较于高教育水平职业农民而言,节约时间感知、知识掌握感知和非农就业感知均对低教育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的影响更强。综上所述,建议政府与相关培训单位通过加强培训秩序监管与效果宣传,同时丰富培训内容,为多元参培主体提供“个性化”选择,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技能培训意愿 影响因素 拓展技术接受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师生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梦盈 付东权 +5 位作者 贺惠娟 王向荣 王凌 乐蕾 张娜 胡慧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73,共5页
目的评估护理师生对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为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22名临床护理教师和223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护理师生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及... 目的评估护理师生对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为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22名临床护理教师和223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护理师生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师和护生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愿均分分别为(3.87±0.85)分和(3.90±0.53)分。教师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促成因素(均P<0.05)。护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有用感、沉浸感、便利条件、主观规范,计算机效能感通过沉浸感影响护生使用意愿(均P<0.05)。结论护理师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意愿仍有提升空间,其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个性化的技术操作体验,以提升其使用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师 护理学生 虚拟现实 使用意愿 技术接受理论 教学技术 护理信息化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吸收、推广服务对山区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
14
作者 王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8,共8页
从地理空间层面探究技术吸收能力与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对山区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有助完善山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提高。通过构建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程的空间Durbin模型,利用贵州省山区茶叶种植户实地调研数... 从地理空间层面探究技术吸收能力与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对山区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有助完善山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提高。通过构建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程的空间Durbin模型,利用贵州省山区茶叶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就技术吸收能力、农技推广服务对山区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距的空间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区茶叶种植户之间生产效率差距较大,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茶叶种植户技术吸收能力中,技术运用能力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内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距,而且还对缩小邻近区域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技术融合能力仅对缩小区域内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距产生正影响;农技推广服务中,参与示范基地和获取技术扶持政策对扩大区域内茶叶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差距具有显著正影响,生产性资金服务对缩小区域内和区域间茶叶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种植户 农技推广服务 技术吸收能力 生产效率差距 空间Durbi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上海市级医院门诊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岳龙 金逸 +3 位作者 耿益民 王瑱 陈震 张煜婷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从患者视角了解关于上海市级医院门诊“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相应场景的使用感受,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上海市级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数字化转型场景的使用情况和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并通过技术... 目的从患者视角了解关于上海市级医院门诊“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相应场景的使用感受,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上海市级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数字化转型场景的使用情况和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并通过技术接受模型从技术、环境、社会因素进行假设验证。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85份,患者门诊数字化转型场景使用前3位分别为“精准预约”场景(占71.18%)、“医疗付费‘一件事’”场景(占67.47%)和“电子票据”场景(占48.87%)。患者对界面友善、系统稳定、亲朋好友和社交媒体推荐的积极体验正向影响其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认知,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正向感受同样促使患者更积极地接受和推广数字化转型(P<0.001)。结论患者对门诊数字化转型的使用场景更贴近于核心就医流程,相关数字化场景的建设需要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推进,针对老年患者需要进行适老化流程改造以体现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市级医院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菜意愿多元提升路径及适配组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连英 闵欣 傅青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基于南昌市519份调查数据,运用技术接受模型3和期望确认理论模型,采用fsQCA方法对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菜意愿进行组态分析,探讨消费者购菜意愿适配组态的要素构成条件及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单一条件变量均不是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菜... 基于南昌市519份调查数据,运用技术接受模型3和期望确认理论模型,采用fsQCA方法对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菜意愿进行组态分析,探讨消费者购菜意愿适配组态的要素构成条件及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单一条件变量均不是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菜意愿的必要条件,说明变量间可能存在替代作用;存在乐趣性与顾客认可型路径、适应性与情感导向型路径、体验感与顾客评价型路径、个性化与挑战导向型路径、影响力与便利导向型路径等5条产生高购菜意愿的路径;其中,高主观规范和高满意度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于4条路径中,对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产生购菜意愿发挥着更普适的作用。基于此,建议整合多元路径,根据组态效应调整购菜意愿提升策略;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服务,重视满意度的普适性作用;建立良好口碑,发挥社交圈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平台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电商平台 购菜意愿 技术接受模型3 期望确认理论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视角下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成 陈子烨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时尚产业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趋势下,探究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赋能的商业革新价值。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为外部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索虚拟服装属性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289份有效问卷,采用回... 在时尚产业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趋势下,探究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赋能的商业革新价值。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为外部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索虚拟服装属性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289份有效问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正向影响实体服装态度,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外观一致性在其中起调节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肯定了虚拟服装的商业价值溢出,解析了虚拟服装赋能实体服装消费的机理,为时尚企业数字化设计与减少浪费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服装 实体服装 可持续 技术接受模型 美学性 技术性 品牌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M-CPV模型的共享电单车持续使用意愿分析
18
作者 曾超 褚家亮 +2 位作者 王嵩 于立 毛超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深入剖析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因素,增强共享电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对促进共享电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投放管理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为基础,引入感知价值理论(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深入剖析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因素,增强共享电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对促进共享电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投放管理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为基础,引入感知价值理论(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中的感知愉悦性、感知风险,并引入感知成本因素;构建基于TAM-CPV模型的共享电单车持续使用意愿模型;以重庆市共享电单车运营的监管数据、现场调查数据和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SPSS、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开展检验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最显著正向因素,感知愉悦性次之,感知成本是唯一负向影响因素;这预示着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共享电单车投放点的合理性,企业应当注重共享电单车APP的使用体验、计费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共享电单车 持续使用意愿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技术接受模型的老年智能助行器设计
19
作者 刘卓 乔元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0,共6页
为满足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设计的需求,提高其使用体验和使用意愿,通过文献分析、产品调研、用户和专家访谈,确定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智能助行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采用结构方程模... 为满足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设计的需求,提高其使用体验和使用意愿,通过文献分析、产品调研、用户和专家访谈,确定老年人对智能助行器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智能助行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验证其合理性,得到具体设计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及其对用户感知的影响,从而识别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关键设计因素;引入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BS)模型进行逐级映射,确定了产品的8个关键结构模块。采用改进技术接受模型与FB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实现老年智能助行器的创新。该过程以用户使用意愿为导向,可为设计老年用户接受度高的智能助行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智能助行器 技术接受模式 FBS模型 使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进 童心卢 +5 位作者 方玢茹 钱宇 范昱炜 黄仙红 杨永挺 朱利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4,78,共5页
目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究技术支持、感知互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性对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提供路径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杭州市采用信息化平台上报不良... 目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究技术支持、感知互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性对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提供路径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杭州市采用信息化平台上报不良事件的三级公立医院637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不良事件上报意愿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均有正向影响(β=0.264、0.658,P<0.001),感知风险性对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有负向影响(β=-0.143,P<0.00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医务人员上报意愿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538、0.205。结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在感知互动性和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意愿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医务人员 不良事件 上报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