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客流的市域与城轨贯通运营下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任艾 孟令云 +2 位作者 王义惠 黄雯铮 任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为顺应当前市域铁路与城轨线路贯通运营的发展趋势,基于市域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终点对接的衔接形式,市域铁路开行快慢车,城轨开行站站停列车的运营模式,通过路径客流分配,对贯通运营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以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运... 为顺应当前市域铁路与城轨线路贯通运营的发展趋势,基于市域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终点对接的衔接形式,市域铁路开行快慢车,城轨开行站站停列车的运营模式,通过路径客流分配,对贯通运营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以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客流出行需求、线路通过能力等约束构建双目标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合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与江跳线,从市域与城轨本线及跨线客流出行时间、列车停站及运行成本两方面,对换乘、贯通运营及快慢车等不同运营模式组合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较换乘衔接模式,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条件下开行快慢车的运营模式下的乘客出行时间降低了2.92%,企业总运营成本降低了4.88%;该模式适用于跨线出行需求较大的线路,满足跨线乘客从郊区至中心城区的快速出行需求.研究成果可以从运输组织层面为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开行方案 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贯通运营 快慢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轨快慢车模式越行节省时间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国飞 杜港德 闫亚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3,共9页
不同于地铁制式,市域快轨是轨道交通建设为满足通勤化、大运量、快速度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式,其快慢车运营模式势在必行。为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营模式、越行速度、越行站站型、道岔型号等因素,对市域快轨快慢... 不同于地铁制式,市域快轨是轨道交通建设为满足通勤化、大运量、快速度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式,其快慢车运营模式势在必行。为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营模式、越行速度、越行站站型、道岔型号等因素,对市域快轨快慢车运营模式下的越行节省时间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形成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通过OpenTrack仿真技术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当越行速度介于60~120km/h之间时,追踪模式下快车跳站运营,每跳一站相比慢车停站的节省时间(含慢车停站时间)介于37~55s;越行模式下快车越行运营,每越行一站相比慢车停站的节省时间(含慢车停站时间)介于69~87s。与仿真结果相比,理论计算平均误差不超过3%。研究成果可为市域快轨快慢车运营时间效益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快慢车 节省时间 追踪模式 越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1 位作者 赵源 来佳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0,39,共7页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线路运行过程中乘客的留乘现象及乘客选择列车行为进行了分析,设计了符合乘客上下车规则和乘客选择列车行为的仿真算法,构建了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考虑快慢车的始发时间、顺序,以及越行的车次、站点,制定了不同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对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原有的计划方案、4个延误调整方案下乘客的出行过程进行了仿真,并对4个延误调整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及结论]该仿真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评价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仿真手段,也可为乘客服务水平提升、列车运能利用率提高、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列车运行延误调整 快慢车 乘客出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损失原则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福贵 汤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缺点是运营组织复杂,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快慢车模式下系统能力的损失问题。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车不停站所节约的时间可取1 min(含慢车停站时间),即快车每通过1个站,相比慢车节约1 min;(2)在传统平行成对的运行图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营对系统能力损失的影响公式;(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模式 系统能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轨道交通快慢车组合运营的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潘寒川 杨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51,共4页
针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快慢车组合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方式,重点分析了快慢车组合运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快慢车的开行比例与最大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客流条件下,改变快慢车的开行比例,可使通过能力符合客流需求,并达到一定... 针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快慢车组合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方式,重点分析了快慢车组合运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快慢车的开行比例与最大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客流条件下,改变快慢车的开行比例,可使通过能力符合客流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组合运营 通行能力 快慢车开行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线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9
6
作者 孙元广 史海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市域线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尚无设计标准。结合国外运营线路的经验,对广州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对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的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快慢车 运营模式 服务标准 避让车站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越行点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汤珏 陈福贵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3,共5页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为工程前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从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出发,分析越行点设置所受影响因素,其中快慢车始发间隔、列车开行密度对越行点的确定影响最大;(2)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在快慢车比例为1∶1且快车均匀发车的情况下,越行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总结出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公式;(3)提出快慢车比例非1∶1的情况下,越行点的设置原则;(4)通过运行图铺画,对以上理论研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研究与运行图铺画结果是一致的;(5)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前期研究和行车组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快慢车模式的相关标准、设计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点 运行图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福贵 赵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理论,提高市域快线规划和设计水平,为相关部门决策、建设、运营提供参考。结合运行图模拟铺画,提出通过采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快、慢车运行时间差,以获得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损失;提出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本文提出的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能有效指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行车组织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等速快慢车模式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 越行站 行车组织 系统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组织下越行站设置方法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国飞 张星臣 +1 位作者 陈修全 郑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9,共12页
作为中心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纽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输组织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开行快慢车已成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主要方式。研究越行站设置方法和模型,明确不同条件下越行站设置规律可更好地满足... 作为中心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纽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输组织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开行快慢车已成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主要方式。研究越行站设置方法和模型,明确不同条件下越行站设置规律可更好地满足运营需求。根据运行图结构推理,从理论上形成了判断越行发生的条件和越行站位置的计算方法,建立越行站设置规则,设计基于选择规则的启发式算法实现越行站位置的自动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参数分析该方法的灵敏性,总结了越行站、通过能力、发车间隔以及快慢车开行数量比之间的关系。基于多项式假设,对分析结果进行拟合,形成计算越行站个数、第1越行站位置以及越行站设置间隔函数关系,均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组织 越行站设置 模型与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印富 雷志厚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1年第4期59-63,共5页
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 ,在建设前期按快车和慢车组织进行设计 ,会给运营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快慢车的分工是 ,慢车满足沿线乘客的上下要求 ,快车是为满足卫星城与卫星城以及与中心城之间“长腿”旅... 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 ,在建设前期按快车和慢车组织进行设计 ,会给运营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快慢车的分工是 ,慢车满足沿线乘客的上下要求 ,快车是为满足卫星城与卫星城以及与中心城之间“长腿”旅客的上下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开行快慢车 探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壹 谭小土 +1 位作者 陈福贵 曹世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7,75,共4页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车站辅助配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缪道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1,105,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陆续有城市研究采用"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相组合的运行组织模式(俗称"快慢车"运营模式),"站站停"列车通过在越行站停站避让快车,快车不停车过站以提高过站速度和减少停...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陆续有城市研究采用"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相组合的运行组织模式(俗称"快慢车"运营模式),"站站停"列车通过在越行站停站避让快车,快车不停车过站以提高过站速度和减少停站时间来实现快速到达的目的,使得快车具有解决组团间长距离出行需求乘客的快速送达需求。为确保快、慢车运行安全、准时、快捷和经济,需对车站辅助配线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针对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对车站配线的要求,提出了快慢车模式下的全线车站辅助配线设置原则;(2)分别对普通越行车站辅助配线方案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并针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从确保运营功能角度出发,提出越行站配线优选双岛正线外侧、双岛正线内侧方案;(3)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起终点折返站配线优选站前交叉渡线双折返模式;(4)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今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混跑 车站辅助配线 越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研究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红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研究目的: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能利用率,满足多种客流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问题,鉴于其主要为地下线,工程复杂且造价高,不能照搬国铁的模式,应... 研究目的: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能利用率,满足多种客流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问题,鉴于其主要为地下线,工程复杂且造价高,不能照搬国铁的模式,应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慢车行车组织设计理论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体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设计阶段考虑快慢车运营模式需重点研究系统能力损失确定、快车停靠站确定方法、越行点确定方法、越行站配线设计比选、越行方案评价理论方法等内容;(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工程设计领域提供组织快慢车运营设计的依据,也可为既有线在运营阶段,利用既有设施组织快慢车运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混跑 越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慢车组合的城市轨交走廊客流分析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狄迪 杨东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构建的客流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随机用户均衡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确定乘客选择路径的原则和客流分配的基本依据;其次,以轨道行程时间、车内拥挤度及平均候车时间作为影响乘客出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乘客出行... 构建的客流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随机用户均衡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确定乘客选择路径的原则和客流分配的基本依据;其次,以轨道行程时间、车内拥挤度及平均候车时间作为影响乘客出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乘客出行成本模型;再次,通过建立弹性需求模型,考虑乘客出行意愿与服务水平的相互影响.最后运用案例,对客流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出快慢线组合运营对轨道交通走廊运营效率的影响效用及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车组合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走廊 客流分析 弹性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快慢车模式运行图自动生成与CAD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先明 陈荣武 +1 位作者 蔡哲扬 王方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0-1195,1204,共7页
根据人工手动绘制快慢车运行图的思路,提出将快车与慢车不同比例模块化的思路,保证不同时段行车对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不同模块之间添加过渡和调整以满足列车正常出入库,使自动生成的运行图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者的需求,能够在快慢车... 根据人工手动绘制快慢车运行图的思路,提出将快车与慢车不同比例模块化的思路,保证不同时段行车对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不同模块之间添加过渡和调整以满足列车正常出入库,使自动生成的运行图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者的需求,能够在快慢车特定对数比例下完成不同线路的不同全日行车计划的绘制。而且能将运行图的数据用CAD脚本命令的格式导出,在CAD软件中实现运行图的自动铺画。最后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为例实现了快慢车模式下全日运行图的自动生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车运行图 比例模块 自动调整 列车出入库 CAD脚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曾琼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7,共7页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与相邻线间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单条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得出市域(郊)铁路网内部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原则上不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跨线运营,确有需求时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单条线路可采用站站停、快慢车以及多交路组织模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客流特征 运输组织模式 快慢车 运行交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枢纽集结的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玉光 谷玉锟 +1 位作者 夏阳 张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5,共9页
目前中欧班列各个班列平台公司主要开行点对点直达班列,运输模式单一,集结时间过长。提出基于枢纽集结的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将装车地直达运输和以集装箱中心站为枢纽进行中转集结相结合。以综合运输费用和站场改建费用最小为目... 目前中欧班列各个班列平台公司主要开行点对点直达班列,运输模式单一,集结时间过长。提出基于枢纽集结的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将装车地直达运输和以集装箱中心站为枢纽进行中转集结相结合。以综合运输费用和站场改建费用最小为目标,以运输需求、枢纽站作业能力、口岸站换装能力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优化模型,对径路选择、枢纽站选址、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等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进行综合优化。选取中欧班列国内端14个车站以及国外端11个车站设计算例,通过Matlab平台调用Gurobi软件进行求解,并对枢纽站作业能力、口岸站换装能力等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枢纽集结的运输组织模式相比全直达模式总费用更低,具有更优的经济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集装箱 中欧班列 运输组织优化 旅客化运输 列车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国飞 张星臣 +1 位作者 罗强 沈景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通用的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实际运营数据,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线路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快慢车开行数量相等时的线路通过能力最小,此时越行模式和追踪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20和13列·h-1;越行模式下,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为28列·h-1,且随着快车开行数量的增加,通过能力逐渐降低;追踪模式下,以慢车为主和以快车为主的2种开行方案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分别为26和30列·h-1,且以快车为主的开行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大于以慢车为主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合运行 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开行方案 旅客运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创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越行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越行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越行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越行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单岛、地下双岛、高架侧式、高架双岛4种常见越行站形式的越行线配线设计,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越行站配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市域线 快慢车 越行站 越行线 安全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玉光 夏阳 赖艺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此方法消除了列车停站作业对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的影响,只需计算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来确定线路通过能力。此外,利用这种虚拟化处理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快慢车模式时快车越行慢车的问题,给出越行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快慢车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通过能力 虚拟运行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快慢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