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珍稀的大豆属多年生烟豆和短绒野大豆物种遗传资源濒危性评估分析
1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09-2019,共11页
烟豆(Glycine tabacina)和短绒野大豆(G.tomentella)是大豆属(Glycine Willd.)多年生亚属(Subgenus Glycine)仅有的2个分布于我国的物种,其分布仅限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岸地带,我国是其世界分布的北界。这2个物种在大豆育种上具有潜... 烟豆(Glycine tabacina)和短绒野大豆(G.tomentella)是大豆属(Glycine Willd.)多年生亚属(Subgenus Glycine)仅有的2个分布于我国的物种,其分布仅限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岸地带,我国是其世界分布的北界。这2个物种在大豆育种上具有潜在的重要利用价值,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新名录》中和一年生野大豆(Glycine soja)一起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目前这2个物种的生存状况和濒危性还不清楚,它们是否需要人工介入保护亟需一套相对科学和客观的评估系统进行判定。本研究实地调查了我国这2种多年生植物分布区域的福建和广东省海岸地带32个县(市、区)的群落生态特征,使用区域分布程度、区域种群频度、种群面积、种群个体密度和群落内部演替过程中潜在胁迫的物种数目等5项与物种生存密切相关的重要生态指标针对我国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建立了一套濒危程度评估系统(SEAS),首次对我国东南沿海多年生野大豆进行濒危性评估。结果显示,当前福建省短绒野大豆处于濒危状态(红色报警级别),广东省短绒野大豆和福建省烟豆处于近濒危状态(黄色预警级别),2个物种都处于近濒危以上状态,亟需人工保护干预。基于实地调查发现的墓地种群生境具有“庇护地”功能,建议未来在东南沿海地带建立以历史年代久远的村聚落墓地群群落为主、其他群落为辅的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开放式原生境保护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性评估 烟豆 短绒野大豆 多年生野大豆 中国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一新记录种
2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1 位作者 阎冰 吴斌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敛拟相手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头胸甲近方形,宽度约为长度的1.2-1.3倍,胃、心区分区明显,额后部具4叶,外眼窝角为锐三角形,指向前方,侧缘无齿,眼柄长度大于宽度;雄性螯足粗壮等大,掌节背面具2列梳状栉,可动指背面具16-18个纵行突起;步足扁平;雄性腹部三角形,第3节最宽,第6节长于第5节;雄性第一腹肢细长挺直,末端角质突起长而细锐,弯曲呈45°。本研究对敛拟相手蟹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拟相手蟹属蟹类的分类和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敛拟相手蟹 拟相手蟹属 新记录种 红树林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警法实施背景下渔业执法程序规范化研究
3
作者 张倩 何汪洋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海上综合执法进入新阶段,但渔业执法领域仍存在程序规范模糊、执法权限冲突、监督机制缺位等问题。文章以程序正义理论为框架,结合《海警法》实施后的执法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与规范研究,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海上综合执法进入新阶段,但渔业执法领域仍存在程序规范模糊、执法权限冲突、监督机制缺位等问题。文章以程序正义理论为框架,结合《海警法》实施后的执法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与规范研究,揭示渔业执法在管辖衔接、调查取证、处罚程序等环节的规范化困境。研究表明,需从法律体系完善、执法程序细化、监督机制创新和技术手段融合四重维度构建规范化路径,以实现执法效能与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平衡,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警法 渔业执法 程序规范化 行政执法 海洋权益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流槽对丁坝附近裂流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闫圣 徐杰 +4 位作者 邹志利 常承书 尤再进 王东 王召伟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后还会形成沟槽裂流。在对不开槽沙坝海岸裂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沙坝整体切除一段形成裂流沟槽,研究了裂流槽对全反射丁坝附近裂流分布特征的影响,给出了裂流槽的存在引起的整个流场变化,以及开槽以后波浪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裂流流量及其他构成成分流量的变化。相比于无裂流槽情况,对有裂流槽的研究结果表明:波浪反射区内坝顶裂流流量显著增大,反射区内外的流量交换方向发生改变,且流量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加;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流量成分重新分布;对含有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流入该单元使得裂流流量增大,而对不含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对裂流流量的贡献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流 沙坝海岸 裂流沟槽 交叉波浪 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对近海大地电磁响应的畸变影响与压制:以华南雷琼地区为例
5
作者 李鑫 程远志 +4 位作者 陈超健 魏雨浓 邓阳凡 胡久常 白登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1393,共13页
海洋和陆地之间显著的导电性差异会造成海岸线附近天然时变电磁场的畸变,从而影响近海大地电磁测深(MT)成像结果及解释的可靠性.前人针对高导海水对近海MT响应的影响和校正已开展大量研究,但对海水之下高导沉积物的相关影响仍缺乏认识.... 海洋和陆地之间显著的导电性差异会造成海岸线附近天然时变电磁场的畸变,从而影响近海大地电磁测深(MT)成像结果及解释的可靠性.前人针对高导海水对近海MT响应的影响和校正已开展大量研究,但对海水之下高导沉积物的相关影响仍缺乏认识.为此,本研究基于实测海水深度及海底沉积物厚度数据构建了华南大陆南缘雷琼地区的高分辨率三维海陆电性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和分析了海底沉积物对陆内近海MT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雷琼地区海底沉积物厚度远大于海水深度,近海低频MT响应受到的强烈畸变影响主要来自海底沉积物;(2)相对海南岛,雷州半岛陆内MT响应受到海底沉积物的影响更为严重;(3)海底沉积物造成的畸变影响强度和周期范围主要受控于测点与海岸线的距离、沉积物厚度及陆地深部电性结构.理论模型反演试验表明,忽略海底沉积物的影响会造成近海MT成像结果的严重畸变,而通过将实测海底沉积物三维分布纳入反演初始-先验模型可有效压制畸变影响,获得更可靠的地下电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海岸效应 海底沉积物 三维数值模拟 电导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岸黑潮次表层水表层露出机制分析
6
作者 张艳胜 苗庆生 +3 位作者 郑兵 杨锦坤 刘玉龙 宁鹏飞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大陈镇海洋站设立在离浙江岸线25 km的大陈岛上,该站于2013年8月观测到异于常年的22℃的低温和34.30的高盐记录,本文利用大面调查数据、风场数据、海面高度异常数据以及地转流数据对该海洋站异常低温高盐记录的来源和成因进行了讨论和... 大陈镇海洋站设立在离浙江岸线25 km的大陈岛上,该站于2013年8月观测到异于常年的22℃的低温和34.30的高盐记录,本文利用大面调查数据、风场数据、海面高度异常数据以及地转流数据对该海洋站异常低温高盐记录的来源和成因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大陈镇海洋站观测记录的水团为黑潮次表层水。在持续的偏南风作用下,浙江沿岸表层Ekman流离岸输运量数倍至十几倍于其他年份,导致近岸海面高度异常降低,外海海面高度异常升高,相距约2个经度的外海到近岸月平均海面高度异常差达到38 cm,外海到近岸的压强梯度差远强于正常年份,导致沿岸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地转流异常加强,诱发的底Ekman流总体向岸输送,为黑潮次表层水向岸入侵提供动力,黑潮次表层水越过传统上升流区,从2~3 m厚的底Ekman层入侵到近岸区域,进而涌升至表层。鉴于黑潮次表层水低温高盐以及富营养盐的水文性质,该水团出现在近岸表层可能对当地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 黑潮次表层水 海面高度异常 地转流 底Ekman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来海州湾砂质海岸冲淤变化分析
7
作者 钱程 夏非 张永战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1,共12页
基于海州湾1984—2022年47幅遥感影像和1980—2014年4期海图,计算分析了上述时段砂质海岸潮间带在100/150/200 cm三种潮位下的出露面积变化、水下岸坡等深线和冲淤的空间变化,进而讨论了该砂质海岸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4... 基于海州湾1984—2022年47幅遥感影像和1980—2014年4期海图,计算分析了上述时段砂质海岸潮间带在100/150/200 cm三种潮位下的出露面积变化、水下岸坡等深线和冲淤的空间变化,进而讨论了该砂质海岸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4—2022年潮间带出露面积存在5次先增后减的起伏,以赣榆港二期工程为界,北部和南部面积均有明显减少,其中2011年建港前存在3次起伏,北部有所减少而南部基本稳定,2011年建港后存在2次起伏,北部有明显减少而南部也有所减少。北部减少主要受围垦和建港占用影响,南部则受人为占用影响较小。若不考虑人为占用,2011年建港前北部和南部面积均略有增加,2011年建港后北部面积略有增加而南部面积有明显减少。(2)1980—2003年,水下岸坡所有等深线均呈现后退趋势,北部以弱侵蚀为主,自北向南,近岸总体由弱侵蚀逐渐转变为弱淤积,南部远岸表现弱侵蚀;2003—2014年,等深线变化趋势发生转变,2 m和10 m等深线向海前进,而5 m等深线仍向岸后退,赣榆港区工程及其向南延伸区域表现不同程度的侵蚀,北部近岸局部侵蚀,而其他区域则基本表现淤积,其中远岸淤积尤为明显。(3)赣榆港区防波堤建设引发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和泥沙自北向南运移受阻,是造成建港后潮间带北部基本稳定、略有淤积和南部明显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水下岸坡,建港前北部弱侵蚀、南部弱淤积的空间格局,可能与沉积物自东北向西南的净输运趋势有关,而建港后港区侵蚀向南延伸和其他区域总体淤积的空间格局,可能与人工疏浚吹填工程的改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砂质海岸 冲淤变化 影响因素 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宁海滩波浪传播演变特性及其对海床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罗梦岩 王广生 +2 位作者 童林龙 孙雷 张继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基于贝宁海滩侵蚀区段地形特征建立了海滩剖面物理模型,通过斜坡上波浪浅水变形和破碎物理试验,研究了贝宁海滩波浪传播演变规律和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分析了波浪运动过程中的浅水变形特性、破碎规律和土体液化情况。结果表明:波浪在传... 基于贝宁海滩侵蚀区段地形特征建立了海滩剖面物理模型,通过斜坡上波浪浅水变形和破碎物理试验,研究了贝宁海滩波浪传播演变规律和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分析了波浪运动过程中的浅水变形特性、破碎规律和土体液化情况。结果表明:波浪在传播至沙坝附近时波高显著增大,且随着入射波高的增大,波浪的传播变形更为剧烈;波浪在向岸传播过程中非线性参数不断增大,并在沙坝附近达到临界值、发生破碎,随着入射波高和周期的增大,波浪破碎带逐渐外移,长周期涌浪比短周期风浪更容易发生破碎,涌浪能量占比越大,破碎越早,其破碎波呈现出崩破波的特征;波面形态的急剧变化导致沙坝附近的垂直孔压梯度陡增,从而影响了土颗粒的有效容重,随着入射波高的增大,沙坝附近的水平孔压梯度增大,土体更容易液化;风浪能量占比为50%的双峰谱波浪引起的水平孔压梯度最大,液化显著,涌浪次之,纯风浪引起的水平水压梯度和液化风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波浪 双峰谱 孔隙水压力 浅水变形 土体液化 贝宁海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幕式岩浆作用:来自粤东莲花山复式花岗岩基的证据
9
作者 赵梦婷 夏炎 +3 位作者 徐夕生 何建强 麻志旺 谭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7,I0005,共15页
中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幕式岩浆作用是解析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关键窗口,相较于浙闽沿海,对粤东岩浆作用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文对粤东莲花山断裂带周边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 中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幕式岩浆作用是解析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关键窗口,相较于浙闽沿海,对粤东岩浆作用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文对粤东莲花山断裂带周边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Hf-O同位素研究,结合已有的相关定年资料,厘定出粤东晚中生代的四期岩浆作用:早侏罗世(192~180 Ma)、中晚侏罗世(172~150 Ma)、早白垩世早期(148~130 Ma)及晚期(106~94 Ma)。这些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受控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其中早侏罗世与早白垩世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一致,为同源包体,而非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早侏罗世闪长玢岩低硅、高铝、富钾、准铝质-弱过铝质,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Eu弱负异常),δ^(18)O值为5.1‰~5.4‰,亏损ε_(Hf)(t)(+8.52~+11.06),具典型弧岩浆特征,指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东南沿海之下应早于180 Ma,且四期幕式岩浆活动揭示俯冲过程呈现活动-停滞交替的间歇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东南沿海 粤东 幕式岩浆作用 同源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滨海地下水排泄及其对红树林生境的影响
10
作者 柯贤忠 张旭 +3 位作者 张彦鹏 黎清华 谢先军 陈文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5,共13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经常被忽视的重要海陆物质交换途径,驱动着陆源淡水与生源要素输入海洋,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合适的盐度和良好的环境质量是适宜的红树林湿地生境特征,从地下水视角开展SG... 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经常被忽视的重要海陆物质交换途径,驱动着陆源淡水与生源要素输入海洋,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合适的盐度和良好的环境质量是适宜的红树林湿地生境特征,从地下水视角开展SGD对东寨港红树林生境的影响研究较少,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是否需要关注地下水的作用仍需探索。为揭示海南东寨港SGD的特征及其对红树林生境的影响,以红树林湿地水体中氡(^(222)Rn)活度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水^(222)Rn活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222)Rn质量平衡模型,估算了东寨港地区SGD和其携带营养盐的通量。结果表明,^(222)Rn活度变化主要受丰枯水期循环、潮汐水位波动、断裂带构造、表层沉积物性质等因素影响。基于该区域^(222)Rn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得到丰水期、枯水期SGD通量分别为8.90×10^(5),6.84×10^(5)m^(3)/d;结合地下水端元的溶质浓度,估算了SGD驱动的营养盐通量。其中,丰水期磷酸盐、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通量分别为6440,53.44,1084 kg/d;枯水期营养盐通量约为丰水期的2/3。东寨港红树林湿地SGD通量与当地河流排泄量为同一数量级,其携带的营养盐通量也非常可观;SGD通量热区和冷区分别对应红树林稀疏区与繁茂区,表明SGD可能通过降低红树林湿地盐度或环境质量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境产生负面影响。该成果可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泄 氡同位素 营养盐 红树林湿地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大地结构下极端感应地电场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民周 杨一帆 +3 位作者 窦青 谢彦召 王硕威 王文卓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8,共9页
高空电磁脉冲晚期成分(HEMP E3)和地磁暴通过地磁感应作用在地表形成感应地电场,其在输电系统中产生的低频地磁感应电流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可能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现有的HEMP E3效应评估研究中,通常假定大地呈... 高空电磁脉冲晚期成分(HEMP E3)和地磁暴通过地磁感应作用在地表形成感应地电场,其在输电系统中产生的低频地磁感应电流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可能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现有的HEMP E3效应评估研究中,通常假定大地呈均匀或一维分层结构,未充分考虑大地电导率横向差异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影响,因而在海岸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难以准确评估电网面临的电磁风险。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复杂大地电性结构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方法评估了极端感应地电场冲击下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海岸等大地电导率分界面附近,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幅值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该方法为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设施的HEMP效应评估和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晚期成分 地磁暴 感应地电场 海岸效应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运营者视角的海外港口群集装箱枢纽港选址模型
12
作者 孙祎峥 封学军 +2 位作者 陈汨梨 张艳 雷智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针对基于港口评价和基于运筹优化两类选址方法的局限性,从中国运营者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同时考虑港口群物流网络总成本最低和枢纽港供给条件最优的海外港口群集装箱枢纽港选址模型,并采用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以非... 针对基于港口评价和基于运筹优化两类选址方法的局限性,从中国运营者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同时考虑港口群物流网络总成本最低和枢纽港供给条件最优的海外港口群集装箱枢纽港选址模型,并采用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以非洲西海岸港口群为案例,应用构建的选址模型对不同情境下的集装箱枢纽港选址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基于枢纽港加权选择概率得出了港口群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的优先级顺序。案例模拟结果表明:该选址模型能够综合两类选址方法的优点,且可以基于NSGA-Ⅱ算法实现高效求解,所得选址结果更符合中国运营者的利益;基于中国运营者视角,在非洲西海岸港口群中,以丹吉尔港和德班港为首的部分港口具有枢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枢纽港 港口群 选址方法 中国运营者视角 NSGA-Ⅱ算法 非洲西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7.4 ka天津海河南岸平原富硅藻层形成与相对海平面变化
13
作者 方晶 王福 +5 位作者 商志文 王天娇 严霞 康钦威 曲英晖 刘宇飞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9-1079,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全新世古环境和海面变化对于预测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岸沧州北部为研究区,通过取自第V道贝壳堤附近的3个30 m深钻孔样品的硅藻分析和14 C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富硅藻层的古环境... 【研究目的】研究全新世古环境和海面变化对于预测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岸沧州北部为研究区,通过取自第V道贝壳堤附近的3个30 m深钻孔样品的硅藻分析和14 C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富硅藻层的古环境和相对海面。【研究结果】3个钻孔虽硅藻整体稀少,但各存在一层由泥炭及腐殖质灰色黏土组成的富硅藻层,厚10~60 cm,由海向陆方向厚度变薄。其中,DC01孔,7473 cal a BP由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转为陆相淡水沼泽环境,富硅藻层与下伏沼泽层指示当时的相对海面低于-6.37 m;QX02孔,7513 cal a BP由盐沼环境(Ⅰ带)转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Ⅱ带)再转为受海水影响的盐沼环境(Ⅲ带),Ⅰ带和Ⅱ带界限处指示相对海平面为-6.68 m;QX01孔,7836 cal a BP由淡水沼泽(Ⅰ带)转为盐沼环境(Ⅱ带),Ⅰ带和Ⅱ带界线指示相对海面为-7.68 m。【结论】海面在7.4~7.8 cal ka BP约350年的时间内上升了近1 m,海水影响到第V道贝壳堤以西,盐沼和淡水沼泽环境是全新世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时岸线附近的主要环境类型,因此,在现代海面上升背景下,沼泽化是海岸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面变化 富硅藻层 淡水沼泽 盐沼 海洋地质调查 渤海湾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布
14
作者 黄帅 侯继灵 +2 位作者 龚大洁 吴玲娟 郑聪聪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为更好地掌握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鸟类多样性分布现状,于2020—2021年鸟类迁徙期对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万宝滨海风景区、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秀水河口4种具有代表性生境类型的鸟类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 为更好地掌握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鸟类多样性分布现状,于2020—2021年鸟类迁徙期对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万宝滨海风景区、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秀水河口4种具有代表性生境类型的鸟类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61种,隶属于12目19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居留型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区系以广布种占优。在4个生境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指数在2020年最高(2.59),秀水河口鸟类多样性指数在2021年最高(2.37);秀水河口鸟类均匀度指数2年均为最高(0.84和0.79);万宝海滨风景区鸟类优势度指数2年均为最高(0.46和0.37)。通过调查丰富了区域鸟类的基础信息,为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砂质海岸 生态系统 多样性 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控分层架构的电动重型货车预测性节能巡航控制研究
15
作者 万科科 江发潮 +4 位作者 李淑艳 钟薇 王璐瑶 张傲 高博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1533,1587,共13页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控节能技术已成为当前产业化落地应用的重点方向。然而,现有电动重型货车的节能控制技术中仍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缺乏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云控分层架构设计;其二,现有基于坡度信息的节...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控节能技术已成为当前产业化落地应用的重点方向。然而,现有电动重型货车的节能控制技术中仍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缺乏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云控分层架构设计;其二,现有基于坡度信息的节能车速优化研究中,未充分考虑电动重型货车制动能量回收与空挡滑行等动力系统特性,导致节能效果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云控分层架构的电动重型货车预测性节能巡航控制系统。首先,基于云控系统原理设计了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系统架构,并提出一种车云协同的滚动优化控制方法。其次,基于云端坡度信息和电动重型货车的能耗模型,设计了一种融合经济车速、空挡滑行和制动能量回收协同规划的节能巡航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分层异质密度下的状态空间,并采用状态点近似的方法实现动态规划算法的求解。最后,通过典型上下坡工况进行了规划效果的分析与验证,该算法表现出了显著的预见性节能驾驶特性。此外,基于真实道路坡度信息进行了与传统节能巡航算法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考虑空挡滑行的情况下提升了4.29%的节能率,证明了空挡滑行在电动重型货车节能控制中的潜力。搭建车云分层平台对系统架构与节能效果进行了综合验证,累计200 km的有效测试数据显示:相比定速巡航,节能效果最大可达8%;相比人工驾驶,节能率为1.62%-3.40%。以上研究表明,云控预测性节能巡航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可综合提高车辆及驾驶员的节能行驶能力,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节能巡航 云控分层架构 动态规划算法 空挡滑行 动力系统与车速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方法——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16
作者 刘哲 任鲁川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87,共7页
探讨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方法,给出构建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两个案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构建琉球海沟俯冲带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构建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活动性模型。选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6个近岸特定场点... 探讨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方法,给出构建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两个案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构建琉球海沟俯冲带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构建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活动性模型。选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6个近岸特定场点,采用广义极值理论构建以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潜源区的强震活动性模型,通过地震海啸数值模拟,得到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海沟俯冲带对特定场点未来时间段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结果,并将其与耦合不确定性效应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确定性估计结果与耦合不确定性效应的结果排序一致,前者数值高于后者,但仍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 广义极值理论 中国东南沿海 地震活动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河流-潮汐耦合作用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以西湖凹陷平湖斜坡为例
17
作者 李宁 刘建斌 +1 位作者 李帅 何苗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42,共17页
以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平湖组中段和上段为例,综合国内外海岸沉积体系研究成果,通过整合古地貌特征、潮坪区域沉积特征及海岸沉积模式,探究三者对潮汐动态和沉积体系分布的影响,为后续大规模岩性圈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关键依据。应用钻井... 以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平湖组中段和上段为例,综合国内外海岸沉积体系研究成果,通过整合古地貌特征、潮坪区域沉积特征及海岸沉积模式,探究三者对潮汐动态和沉积体系分布的影响,为后续大规模岩性圈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关键依据。应用钻井测井数据、地震资料及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对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进行模拟,经定性描述与定量测量,明确了潮道、潮沟、潮汐砂脊、潮汐砂席等独特沉积单元的分布,揭示了海岸地形与海平面变化对潮汐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构建了障壁海岸、无障壁水下低凸起海岸和无障壁缓坡海岸3种沉积模式,完善了海岸沉积体系的理论框架。再进一步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低海平面时期障壁海岸砂体呈片状分布,高海平面时期水下低凸起海岸砂体呈条带状分布。首次明确障壁与水下低凸起沉积环境中的大规模潮汐砂脊和受限制潮道砂体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潮汐 沉积体系 障壁海岸 开阔海岸 平湖组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海阳万米海滩侵蚀变化研究
18
作者 张常乐 王勇智 +1 位作者 杜军 田梓文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海岸带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承载着独特的生态价值。砂质海岸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适宜的休闲环境备受关注,但有时无序的人类活动扰动往往导致砂质海岸侵蚀或侵蚀加剧。山东烟台海阳市拥有优良的砂质海岸资源,以万米海滩闻名,... 海岸带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承载着独特的生态价值。砂质海岸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适宜的休闲环境备受关注,但有时无序的人类活动扰动往往导致砂质海岸侵蚀或侵蚀加剧。山东烟台海阳市拥有优良的砂质海岸资源,以万米海滩闻名,但近年来该海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为了探究该海滩多年来的蚀淤特征及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近8 a万米海滩主要区域的无人机航摄影像及典型海滩剖面调查数据,定量化研究了海滩侵蚀年变化量,阐明了不同岸段的侵蚀特征及其变化,结合区域人类活动类型,揭示万米海滩主要区域的侵蚀规律。研究表明,东段研究区处于弱侵蚀状态,受区域来沙减少的影响,凤翔滩和万米海滩浴场遭受到不同程度侵蚀。中段研究区东西两侧表现为侵蚀,但羊角畔河口两侧近年来淤积显著,尤以2021—2023年淤积量最大,总体淤积量达到90352.91 m^(3)。西段研究区受周边养殖活动影响较大,滩面侵蚀与淤积互有发生。因此,万米海滩羊角畔附近海滩淤积量大,与河口泥沙沉积有关,其他两段海滩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频繁的影响,常处于侵蚀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侵蚀 海阳 侵蚀量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黑排角岩滩蜂窝状洞穴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19
作者 胡良炜 邓飞 +1 位作者 罗锡宜 潘时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9,共9页
蜂窝状洞穴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岩石露头和石质建筑之上,形态独特,其研究对深刻认识岩石风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其空间发育广泛,形态和基岩性质各异,导致前人研究提出不同成因解释,争议较大。此前认... 蜂窝状洞穴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岩石露头和石质建筑之上,形态独特,其研究对深刻认识岩石风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其空间发育广泛,形态和基岩性质各异,导致前人研究提出不同成因解释,争议较大。此前认识多来自对砂岩和砾岩地区的研究,但对于受构造作用影响强烈的变质岩上蜂窝状洞穴的研究尚较少报道。广东省惠东县黑排角岩滩的劈理化流纹岩上发育大量直径为数厘米的椭圆状蜂窝状洞穴,文章利用三维扫描仪对典型区域782个洞穴的形态特征进行扫描,建立三维模型,高精度还原其形貌,定量化洞穴形态和分布规律,讨论其控制因素与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蜂窝状洞穴洞口直径多在10~15 cm以下;洞深多在3 cm以下。洞口扁率较大(0.15~0.6之间为主),形状以椭圆、极椭圆为主,受节理裂隙、面理发育所控制。蜂窝状洞穴发育早期的主导因素为盐风化作用,镜下可见岩石内部的孔洞雏形。当洞穴扩张导致表层矿物或岩石碎片脱落后形成凹坑,此时洞穴逐渐受到海水的冲刷与磨蚀,盐风化与海蚀作用共同促进洞穴的发育。后期洞穴间的薄壁被打破,洞穴间彼此逐渐贯通。形成一定规模后,内部会作为一个新的平面进行下一个发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洞穴 海岸 盐风化 劈理化流纹岩 三维扫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在砂质海岸生态系统调查中的应用
20
作者 余威 刘敏聪 +4 位作者 王孟 刘悦 李济坤 阳杰 李团结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砂质海岸是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悠闲价值和美学价值。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砂质海岸正射影像的平面精度达厘米级,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精度达到亚米级别。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分别应用绿叶指数(GLI)、绿红植被指... 砂质海岸是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悠闲价值和美学价值。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砂质海岸正射影像的平面精度达厘米级,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精度达到亚米级别。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分别应用绿叶指数(GLI)、绿红植被指数(GRVI)和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识别沙滩后滨植被面积,并与GIS数字化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分别为24.4%、7.4%和25.2%,绿红植被指数(GRVI)识别的结果与GIS数字化的结果最接近。大梅沙沙滩后滨植被种类有66种,多为园林绿化植被,原生植被较少。沙滩面积为16.3 hm^(2),其中干滩面积为8.1 hm^(2),潮间带面积为8.2 hm^(2)。无人机未接入RTK信号,根据生成的DEM提取高程数据与地面RTK实测高程平均差值为0.598 m,无人机实测的高程低于RTK实测结果。采用五镜头相机获取真实地物信息,构建了沙滩实景三维模型,生成了沙滩雕塑和沙滩后方局部建筑物实景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摄影测量 砂质海岸生态系统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