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不同场所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差异化分析:基于23922例老年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可 孙超 +3 位作者 郝金娟 许华钊 马燕 胡慧秀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6-892,共7页
背景随着失能老年人数逐年增多,亟须了解不同场所老年人失能状况,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失能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目的调查我国不同场所(医院、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对比分析不同场所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差异。方法本... 背景随着失能老年人数逐年增多,亟须了解不同场所老年人失能状况,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失能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目的调查我国不同场所(医院、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对比分析不同场所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地区分别便利选取1~2个省市,每个省市分别便利选取3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场所。最终纳入9个省市(北京市、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四川省)的27所三级医院、18所二级医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巴氏指数(BI)量表评价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Lawton-Brody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来源场所与BADL失能程度、IADL失能程度以及不同方面功能失能发生状况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7344份,有效问卷23922份,有效回收率为87.5%。10318例(43.1%)老年人存在BADL失能,排在前三位的失能功能分别为床椅转移、上下楼梯与平地行走。各个场所BADL失能发生率为社区29.0%、养老机构74.9%、二级医院54.0%、三级医院44.6%。19200例(80.3%)存在IADL失能,排在前三位的失能功能分别为交通工具、家务维持、上街购物。各个场所IADL失能发生率分别为:社区74.6%、养老机构96.4%、二级医院83.6%、三级医院81.1%。不同场所是老年人失能程度和各类功能失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失能状况最不容乐观,建议鼓励更多养老机构开展专业失能护理服务,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 养老机构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1名上海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罗梦云 梁会刚 +6 位作者 董媛媛 莫丹丹 董伟 张义 王玥 蔡泳 张智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情况,探讨影响其意愿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641名在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社会人口学因素、机构养老意愿、感知障碍和感知利益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情况,探讨影响其意愿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641名在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社会人口学因素、机构养老意愿、感知障碍和感知利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KMO统计量为0.862,Bartlett’s球性检验P=0.000)和内在信度(Cronbach’sα系数取值范围为0.739~0.824)良好。46%的受访者表示将来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在人口学因素中,仅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入住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校正年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羞耻感(OR=0.76,95%CI=0.62~0.94)、适应性(OR=0.61,95%CI=0.50~0.74)以及感知利益(OR=1.63,95%CI=1.32~2.03)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上海老年人整体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已有所提高,其中60~69岁老年人接受度最高;羞耻感、适应性,以及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种类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养老意愿 感知障碍 感知利益 上海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失能老人获益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凌云 王盼盼 +5 位作者 焦佳伟 刘腊梅 张振香 张春慧 马蕊 王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 深入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失能老人的获益体验,为养老机构管理者采取措施维持护理员队伍稳定性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的14名护理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 目的 深入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失能老人的获益体验,为养老机构管理者采取措施维持护理员队伍稳定性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的14名护理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获取5个获益体验主题,分别是物质获益、能力获益、情感获益、精神获益、成长获益。结论 养老机构护理员能从失能老人的照顾工作中获得丰富的获益体验,管理人员可利用其获益体验,增加护理员正向职业感知,稳定养老护理服务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养老机构 护理员 获益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卢少萍 任晓晓 +4 位作者 徐永能 李绣球 林建华 黄巧 肖凤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54-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老年卧床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出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号为试验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出院时由医生...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老年卧床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出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号为试验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出院时由医生、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并通过家庭跟进照料来保证家庭康复计划的实施,指导照顾者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卧床时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给予口头指导并告知患者家庭康复注意事项,定期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干预措施与时间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F=0.139,P=0.710);干预措施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0.272,P=0.002);时间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4.515,P<0.01)。干预12个月内压疮、尿路感染、肺炎、肌肉萎缩、便秘、尿失禁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卧床患者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由经过康复专科培训的护士进行家庭跟进照料,能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压疮、尿路感染、肺炎、肌肉萎缩、便秘、尿失禁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寄养家庭照护 康复护理 出院后医疗 日常生活活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护理服务框架及人员资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黎 雷洋 +2 位作者 孙兆元 尹莉 谢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养老机构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护理服务内容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8名专家的两轮咨询,确定养老机构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护理服务框架及服务人员最低资质。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5%和100%,专...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养老机构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护理服务内容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8名专家的两轮咨询,确定养老机构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护理服务框架及服务人员最低资质。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5%和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74,判断系数为0.881,熟悉程度为0.867,专家意见协调性好;形成的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内容体系包括3个服务业态,即独立生活区、辅助生活区和长期护理区;其中独立生活区包括2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辅助生活区包括2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45项三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内容体系经检验,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可为养老机构规范护理服务、配置护理人员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护理人员 自理 半自理 老年人保健服务 资质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4
6
作者 倪平 曾铁英 +2 位作者 夏莹 周晶 王朝希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分析影响预前指示的因素。方法抽取武汉市31所养老院的老年人429人,对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质量(QOLC-E)、活动功能(I-ADL,P-ADL)、累积疾病状况(CIRS)、对临终医疗护理措施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分析影响预前指示的因素。方法抽取武汉市31所养老院的老年人429人,对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质量(QOLC-E)、活动功能(I-ADL,P-ADL)、累积疾病状况(CIRS)、对临终医疗护理措施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对是否愿意做预前指示的影响。结果59.2%的老年人为女性,以丧偶为主(85.8%),平均年龄(76.86±8.59)岁;老年人QOLC-E平均得分3.22±0.49;I-ADL、P-ADL得分分别为12.97±4.25,20.66±4.89;累积疾病评分4.27±2.99;53.8%的老年人在病情严重时愿意接受CPR等急救措施,79.0%的老年人会选择儿女做自己的代理人;57.3%的老年人愿意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4.9%的老年人听说过预前指示;愿意做、不愿意做预前指示及不愿回答的老年人分别为31.4%、37.1%、31.5%;是否听说过预前指示、是否愿意接受急救、疾病总分是预前指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养老院老年人对预前指示的知晓率较低,少部分老年人愿意做预前指示;应对老年人加强有关预前指示的宣教,为愿做预前指示的老年人提供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院 预前指示 生活质量 活动能力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瑞芳 孙颖 林明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大都是高龄、丧偶、文化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都是低龄和中龄老年人...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大都是高龄、丧偶、文化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都是低龄和中龄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较高,身体状况较好,文化程度也较高。2)受年龄、文化水平、收入、健康、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居家老年人比机构老年人拥有较高比例的亲密交往亲属。3)无论是见面联系还是打电话联系,居家老年人与亲属间的交往频度均高于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的交往频度。4)影响居家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亲属居住距离,而影响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的健康。5)无论在哪种养老模式下养老,老年人和亲子间的交往都多于和亲属间的交往,亲子关系是城市老年人人际关系的重心,而亲属关系则相对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模式 亲属关系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高龄老人生存与照护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雪萍 范亚峰 +2 位作者 许虹 曹建勋 卢友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86-89,共4页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生存与照护现状,为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ADL量表调查高龄老人454人及其照护者127人。结果高龄老人学历低、收入不高;女性高龄老人学历、经济独立性较男性差(均P<0.01)...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生存与照护现状,为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ADL量表调查高龄老人454人及其照护者127人。结果高龄老人学历低、收入不高;女性高龄老人学历、经济独立性较男性差(均P<0.01);高龄老人丧偶、独居及视力、听力受损比例较高,女性高于男性(P<0.05,P<0.01);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受损比例高,使用交通工具、购物能力受损比例女性较男性高(P<0.05,P<0.01),家务劳动随年龄增长明显减少(P<0.01);高龄老人照护以家庭的非正式照护为主,照护者以女性老年人为主,照护知识缺乏。结论高龄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大,家庭照护存在问题,应建立尽可能长地维持高龄老人自理能力的居家康复护理体系,建立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之间的融合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老年人 生存现状 居家照护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舒适影响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宇寰 赵梅 +5 位作者 谢伦芳 吴猛 李加敏 陈乐 刘子璇 李玲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99-2304,共6页
目的:探讨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舒适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关系。方法: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2019年3月―2019年11月入住... 目的:探讨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舒适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关系。方法: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2019年3月―2019年11月入住合肥市7家养老机构的34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Kolcaba舒适量表得分(83.52±7.39)分,情感孤独特质对舒适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总效应为-0.849;状态性孤独可直接作用于舒适,总效应为-0.470;特质孤独程度可通过状态性孤独对舒适发挥间接效应,总效应为-0.469;社会支持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同时影响舒适,总效应为0.303。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舒适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情感孤独特质、状态性孤独、孤独特质程度、社会支持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舒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舒适 孤独 社会支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影响因素 老年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及其预测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媛 徐东娟 +2 位作者 杨臻华 李明 王克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异质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社会网络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6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在基线调查6、12个月再次评估老...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异质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社会网络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6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在基线调查6、12个月再次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潜类别增长分析拟合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轨迹。结果268名老年人完成至少两次调查,拟合了3条认知功能轨迹,分别为高维持组(37.7%)、中维持组(36.6%)和低下降组(25.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社会支持是认知功能轨迹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存在异质性轨迹,女性、受教育年限越短、运动功能越差、社会支持不足的老年人,越有可能被分配到低下降组。针对此类人群,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及时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延缓其认知功能的下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认知功能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参与意愿的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梦 钟文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校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参与意愿,以有效发挥高校志愿者作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主体的积极作用。方法自编高校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参与意愿调查问卷,对470名高校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在生活护理中,高校志愿者对打扫卫生(77.... 目的探讨高校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参与意愿,以有效发挥高校志愿者作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主体的积极作用。方法自编高校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参与意愿调查问卷,对470名高校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在生活护理中,高校志愿者对打扫卫生(77.4%)和上街购物(74.5%)的参与意愿较强;在医疗保健护理项目中,对于健康知识讲解(78.9%)的参与意愿最强;精神慰藉服务项目中,对读书读报(88.1%)和聊天解闷(82.6%)的参与意愿最强。为他人作贡献(67.0%)是高校志愿者参加居家养老护理最主要的原因。结论高校志愿者对居家养老护理的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的参与意愿,应结合其参与意愿,将高校志愿者资源合理地整合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主体中,以有效促进居家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志愿者 居家养老 护理 参与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老年人对养老院态度影响因素的概念框架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左冬梅 宋璐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步骤,对西安市社区老年人的质性访谈数据进行开放式登录,将老年人在表述对养老院的态度时所涉及到的原因抽象出25个概念和10个范畴,经过二级编码将影响因素范畴化为社区、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并...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步骤,对西安市社区老年人的质性访谈数据进行开放式登录,将老年人在表述对养老院的态度时所涉及到的原因抽象出25个概念和10个范畴,经过二级编码将影响因素范畴化为社区、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并通过文献结果补充新的概念类属,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总体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院 老年人 态度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在养老机构卧床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玉铭 华锋凯 +2 位作者 周华 吴洁梅 李怀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养老机构卧床老年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一所民办养老机构中的30例卧床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另一所民办养老机构中的30例卧床老年...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养老机构卧床老年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一所民办养老机构中的30例卧床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另一所民办养老机构中的30例卧床老年病人作为研究组,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卧床老年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心理领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可提高卧床老人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对卧床老人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具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老年人 养老机构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邵美红 郭胜利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62-63,共2页
目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7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干预组采取社区健康干预,如疾病防治知识讲解、自我保健训练及干预人员(志愿者)与患者结对提供帮助与督促等;对照... 目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7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干预组采取社区健康干预,如疾病防治知识讲解、自我保健训练及干预人员(志愿者)与患者结对提供帮助与督促等;对照组未采取社区健康干预。于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QOL)测评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及QOL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支气管炎 慢性 社区保健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幼华 袁咏娥 +4 位作者 刘桂英 郭红 弓少华 易晓平 杨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MCEM)对221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总分为(160.91±14... [目的]调查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MCEM)对221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总分为(160.91±14.69)分,其中与需要照护者的关系得分为(3.68±0.42)分,善意照护得分为(3.54±0.47),对照护结果的期待得分为(3.50±0.65)分,照护者的主体性得分为(3.31±0.49)分,照护信念得分为(3.20±0.59)分,对照护作用的认识得分为(3.08±0.55)分,个人资源得分为(2.70±0.62)分,对周围的顾忌得分为(2.94±0.76)分,照护知识和技能得分为(2.82±0.81)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慢性病情况、照顾者文化程度、照顾者目前工作状况是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建议构建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干预项目,更新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健康照护理念,减轻家庭照顾者照护负担,促进脑卒中病人树立自理、自立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照顾者 家庭护理 赋权能力 影响因素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设备用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忠华 张慧慧 方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在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客观评价工具。方法将36名养老院护理人员按照性别分层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穿戴好设备后,分别根据自己的动作习惯(第1天)和培训后的规范(第2...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在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客观评价工具。方法将36名养老院护理人员按照性别分层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穿戴好设备后,分别根据自己的动作习惯(第1天)和培训后的规范(第2天)完成9项护理服务,得到数据集A、B(未培训数据)和数据集A’、B’(培训后数据)。根据构建的护理行为识别实验模型,采用python编写程序来完成数据的分类识别。进行4组实验,即实验Train(A’)、Test(A’-left)和Train(B’)、Test(B’-left)、实验Train(A’)、Test(B’)和Train(B’)、Test(A’)、实验Train(A’,B’,A)、Test(B)、实验Train(A’,B’,A,B)、Test(Aleft),分别得到护理服务行为的识别精度(precision)、精准率和召回率的简单调和平均数(f1_score)和召回率(recall)值。结果9项护理服务行为的precision、f1_score和recall都大于0.9600,且最高可达1.0000。分类精度最低为0.7522,而通过培训采用标准化护理服务的动作要点,可以有效地将分类精度提高到0.9821以上。结论可穿戴设备对护理行为的识别精度较高,可用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护理 可穿戴设备 护理行为识别 数据驱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晴 宋银华 +3 位作者 王诗镔 赵蔚 刘玉双 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90,共4页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的21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的21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广泛焦虑障碍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86名(40.57%)老年人存在主观认知下降。高龄、焦虑及抑郁症状是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饮茶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发生率较高,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重视早期认知筛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主观认知下降 影响因素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维娜 吴林晔 阮佳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3-86,共4页
目的 了解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动因,以丰富“就地养老”的理论概念。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3名高龄社区独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即保持自由(饮食实... 目的 了解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动因,以丰富“就地养老”的理论概念。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3名高龄社区独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即保持自由(饮食实践自由、生活习惯自由、爱好开展自由)、维护和谐关系(降低“被嫌弃”风险、避免经济冲突)和维持联结(同龄老朋友、喜爱的环境)。结论 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坚持居家养老受诸多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在理解其需求和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有效帮助,以满足其安全养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 独居 就地养老 居家养老 质性研究 老年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中居住者间虐待研究进展
19
作者 唐彩云 王瑶 刘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3-2197,共5页
综述居住者间虐待的分类、发生率、触发事件及影响因素,总结其干预措施并给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居住者间虐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虐待 居住者间虐待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养老机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