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本连 刘倩倩 张海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维度,并建立条目池;随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完成量表条目初筛;最后运用初始量表进行测试,并分析项目鉴别度、区辨力、信度、效度等对量表进行科学性检验和修订。研制出的量表包括培训制度、培训资源、培训过程、培训服务和培训效果5个维度,共35个条目。分量表和总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80~0.919之间(P<0.01),Cronbach’sα系数在0.754~0.904之间(P<0.01);各条目因子载荷在0.415~0.876之间,符合量表研制的测量学指标要求。该量表研制程序规范,信效度理想,可作为相关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满意度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氛围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晓伟 刘敏 吴思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 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 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相对剥夺感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积极的大学校园氛围对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相对剥夺感对“大学校园氛围→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大学校园氛围→职业认同”两个路径起调节作用。研究建议,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营造与职前教师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校园氛围、提升职前教师职业认同、降低职前教师相对剥夺感来提升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社会情感能力 大学校园氛围 职业认同 相对剥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跨学科实施研究
3
作者 王兆璟 王禛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当前,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载体,必须重新审视并构想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的未来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表征为课程目标、内容、情境等寻求标准化,如此虽然确保了课程的专业深度,却隐含控制性导向与规... 当前,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载体,必须重新审视并构想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的未来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表征为课程目标、内容、情境等寻求标准化,如此虽然确保了课程的专业深度,却隐含控制性导向与规范性特质。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被阻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要突破学科限度。跨学科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应然诉求、实然过程和必然结果。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跨学科实施亟待开发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跨学科课程管理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 跨学科 课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阈下师范生计算思维发展现状与培养策略
4
作者 郭锂 胡钦太 +1 位作者 王姝莉 陈颖珊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1,122,共9页
计算思维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石,居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之列。在国内外日益重视K-12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背景下,各学科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普适能力和计算思维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该研究从K-12跨学... 计算思维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石,居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之列。在国内外日益重视K-12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背景下,各学科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普适能力和计算思维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该研究从K-12跨学科教学和计算思维教育的互生性这一视角切入,分层剖析跨学科与师范生计算思维的逻辑关系;以我国多地区师范生计算思维的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呈现师范生计算思维发展现状;以83项国际相关实证研究的结论为启示并结合该研究团队所开展的侧重于培养师范生“计算思维教育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职业能力的专门课程的本土化教学实践经验,给出我国师范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实操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计算思维 师范生 职前教师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
5
作者 徐锦芬 杨嘉琪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5,F0003,共7页
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是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聚焦当前师范生教研意识薄弱的问题,深入探讨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路径,明确界定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内涵,提出角色认识、价值认... 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是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聚焦当前师范生教研意识薄弱的问题,深入探讨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路径,明确界定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内涵,提出角色认识、价值认同与教研自觉三个关键维度,并阐述其相互间的逻辑递进关系与内在统一性。此外,本研究提出师范生教研意识的系统培养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构建实习教研共同体和完善教研意识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未来的师范教育应强化师范生对自身教研角色的清晰认识,深化其对教研价值的认同,促使其主动持续地参与教研活动,进而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意识 外语师范生 外语教育学 教研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演进之路与未来向度
6
作者 赵岚 陈恩西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师范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主体。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始终聚焦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政策内容建设通过“积小变大”的方式探索师范生培养体系,政策执行寻求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与灵活的实施策... 师范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主体。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始终聚焦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政策内容建设通过“积小变大”的方式探索师范生培养体系,政策执行寻求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与灵活的实施策略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加强政策的适应性;二是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保障政策的顺畅性;三是坚持需求与传承相结合,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四是注重理性边界与创新统一,探索政策的发展性。展望未来,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将坚持党的领导,明确自身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秉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高质量教育需求;奉行独立自主,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转型;推进“两个结合”,突出政策内容的本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教育政策 渐进决策理论 政策演进 价值追求 未来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学前教育与教师培养的美国困境——基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项目的二次数据分析
7
作者 李敏谊 董晶 张祎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102,共16页
师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师资培养是当前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面对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普及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政策挑战,明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学前教师的问题,已成为美国各... 师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师资培养是当前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面对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普及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政策挑战,明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学前教师的问题,已成为美国各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题。基于2012-2024年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数据,通过培养目标与专业教育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两个维度的二次数据分析,系统呈现美国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图景与现存挑战。美国高校存在培养目标窄化与课程设置脱节现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滞后于多元文化融合、双语教学能力及管理领导力发展的现实需求;专业实践课程标准化程度不足,针对0~2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实践训练亟待强化。鉴于此,通过“联邦-州-高校-行业”四方协作形成资质统一、支持公平、实践导向的教师发展生态系统可能是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项目 教师培养 普及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职前教师自我调节学习的挑战与应对
8
作者 周亚东 胡晨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50-54,共5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职前教师的自我调节学习提出新要求。从本体重塑、过程再构与能力旨归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职前教师自我调节学习的意蕴,揭示其本质是职前教师在协调内生动力和外部技术结构关系中进行指向专业自主成长的认知与实践活动...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职前教师的自我调节学习提出新要求。从本体重塑、过程再构与能力旨归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职前教师自我调节学习的意蕴,揭示其本质是职前教师在协调内生动力和外部技术结构关系中进行指向专业自主成长的认知与实践活动。数字技术的介入虽能增强学习过程的循证支持与策略迁移,但同时也带来算法代理导致能力降格、技术依赖抑制主观能动性、数字规训弱化专业认同等挑战。数字化时代职前教师自我调节学习,可以为确保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准备,为重构能动机制提供技术保障,为实现专业发展提供关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职前教师 自我调节学习 内生动力 技术结构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X击”双动复合词的词类波粒二象性:量子思维与语料证据
9
作者 王仁强 赵诗雨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0,F0003,共11页
作为现代汉语的显著类型特征,双动复合词的词类判定长期存在理论争议。本研究基于量子思维与超学科方法,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词典和语料库考察双动复合词“X击”的词类范畴化特征。研究发现:(1)权威汉语/汉英词典虽将其主要归... 作为现代汉语的显著类型特征,双动复合词的词类判定长期存在理论争议。本研究基于量子思维与超学科方法,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词典和语料库考察双动复合词“X击”的词类范畴化特征。研究发现:(1)权威汉语/汉英词典虽将其主要归为单类动词,但存在词典内部词条之间微观结构矛盾和词典之间词类标注冲突;(2)语料证据显示其具有词类范畴流动性——从动词原型发展出稳定的名词用法,其中“突击”更衍生出形容词与副词功能;(3)传统牛顿范式无法解释这种范畴叠加现象。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还为词典编纂与语料标注提供了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复合词 词类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量子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师德培养的理论逻辑与提升路径——基于情境学习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丽霞 陈玉祥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7,共7页
师范生师德培养不同于在职教师师德的养成,其培养过程具有独特性。在传统范式的教育模式下,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师德内容安排有待完善、实践情境整体设计不足和多主体融合不够等问题。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人的体验感悟和... 师范生师德培养不同于在职教师师德的养成,其培养过程具有独特性。在传统范式的教育模式下,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师德内容安排有待完善、实践情境整体设计不足和多主体融合不够等问题。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人的体验感悟和理性觉醒、实践共同体及其结构性资源在新手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情境学习理论为参照,有效组织师范生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站在理性觉醒和体验感悟的完整人角度,构建师范生师德培养的实践共同体,破解师德培养的现实困境,探寻师德培养的新路径和未来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培养 师范生 情境学习 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与优化思路——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的调研分析
11
作者 范文翔 王瑾 +1 位作者 陈盼盼 张陈行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8,共8页
STEM教师对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探究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该文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出发,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Z省13所高校的59个STEM相关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与22所... STEM教师对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探究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源,该文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出发,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Z省13所高校的59个STEM相关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与22所中小学STEM教师职后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STEM教师短缺,主要是因为我国鲜有专门培养STEM教师的师范专业、不够重视STEM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养、中小学STEM相关学科教师转型为STEM教师的个人意愿较低。为有效缓解我国中小学STEM师资短缺的问题,建议应深化STEM教师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培养,重视STEM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发展STEM特色师范专业,培养优秀STEM职前教师。另一方面,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职后支持,重视STEM教师的职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师 STEM相关学科教师 STEM教育 职前培养 职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取向”支持体系赋能县域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研究
12
作者 侯晓华 王萍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构建服务体系支持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县域教师内源式自主专业发展。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县域实际,借鉴学习支持服务理念,引入“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精神”等本土文化概念,遵循从“外部兴发”到“内部生发”的内在逻辑,构... 构建服务体系支持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县域教师内源式自主专业发展。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县域实际,借鉴学习支持服务理念,引入“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精神”等本土文化概念,遵循从“外部兴发”到“内部生发”的内在逻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源取向”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以教师学习者为中心,以情怀涵育为根本动力,以协同支持为关键,以信息技术赋能为优势,以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进一步加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需强化内生动力,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由外源主导向内源主导转变;培育县域强师,推动县域教师教育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化;重视理论价值,实现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由引入借鉴向本土创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内源式发展 支持服务体系 教育情怀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质守约”与“高质挣脱”——地方高校定向师范生回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单成蔚 马康 +2 位作者 郭雷振 姜超 周丹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基于全国20所地方高校定向师范生的调研发现,定向师范生的回乡意愿总体由被动性的履约意向和主动性的回乡使命两部分构成,且履约意向的权重远高于回乡使命,是后者的1.73倍。分析显示,定向师范生回乡意愿体现出明显的“低质守约”和“高... 基于全国20所地方高校定向师范生的调研发现,定向师范生的回乡意愿总体由被动性的履约意向和主动性的回乡使命两部分构成,且履约意向的权重远高于回乡使命,是后者的1.73倍。分析显示,定向师范生回乡意愿体现出明显的“低质守约”和“高质挣脱”特性。从个体表现看,成绩越好、综合素质越高的定向师范生越倾向于挣脱契约而逃避回乡;从家庭资本角度看,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成长于县城环境、家长职业为管理层的定向师范生更倾向于逃避回乡;从就读高校背景看,省级重点高校定向师范生的回乡意愿显著低于地方普通高校。这可能会导致乡村教育长期面临师资补充上的低质化循环和师资留任上的“完成任务”现象,对乡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构成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师范生 回乡意愿 履约意向 回乡使命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14
作者 吕钶 潘朝响 +1 位作者 吴傲 欧阳凡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目的:考察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与学生健康素养之间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以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的64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收集614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 目的:考察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与学生健康素养之间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以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的64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收集614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对学生健康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在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与学生健康素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在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正向预测学生健康素养的过程中,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受制于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知识的储备水平,因此,应加快完善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健康教育类课程体系,强化体育教师职后培育阶段的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构建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及监督机制,以此保障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健康教育 健康素养 职前教师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行为偏差的现实表征、成因及治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涛 李慧 孔凡琴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3,共12页
高校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行动者,其认证行为的质量直接关涉认证目标的实现与认证价值的发挥。研究发现:高校在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行为偏差,包括认证前的行为意向偏差、认证中的改革行为偏差以及认证后的持续... 高校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行动者,其认证行为的质量直接关涉认证目标的实现与认证价值的发挥。研究发现:高校在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行为偏差,包括认证前的行为意向偏差、认证中的改革行为偏差以及认证后的持续改进行为偏差。究其原因在于,认证客体的认证素养储备不足、认证主客体组织架构固化、认证政策体系不完善及认证保障性措施欠缺。为矫正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行为偏差,需要从提升认证客体的认证素养,打破认证主客体固化的组织架构,完善认证政策体系及优化认证保障条件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范类专业认证 教师职前教育 行为偏差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师”与“人师”统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丹 王子凡 胡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实践本位等目标取向。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特别是培养“人师”意义重大,培养“人师”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义,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目前在实现“经师”与“人师”统一过程中,还面临着培养主体育人理念存在错位、培养对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培养过程的核心维度和关键内容失之偏颇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应遵循国家聚焦制度政策建设、学校致力培养过程改革、高校教师夯实“人师”培养能力、师范生主动提升“人师”力等多维协同,最终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师 人师 教师职前培养 师范生 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TPACK认知水平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蕾 程庆梅 +2 位作者 杜刚 李媛媛 向若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该文旨在验证修改后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在职业教育教师中TPACK认知水平的情况,突出对职业教育教师TPACK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定量研究设计方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纳入2898个样本。... 该文旨在验证修改后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在职业教育教师中TPACK认知水平的情况,突出对职业教育教师TPACK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定量研究设计方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纳入2898个样本。结果显示:教师们的TPACK认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经验更丰富的教师比没有经验的同行具有更高水平;同时,在欠发达地区,TPACK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建议职教老师的TPACK发展路径需要结合教育数字化战略和新技术的要求,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培养技术能力,集成技术和学科知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协作和分享机制,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使职教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了对职业教育教师的TPACK认知水平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了解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并为政策制定者、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可行的策略和方案,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在职教师 TPACK框架 信息和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力模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和震 尉淑敏 +1 位作者 赵泽慧 贺世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输入型能力模型和输出型能力模型,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进行“职前—准入...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输入型能力模型和输出型能力模型,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进行“职前—准入—职后”三个层面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在职前培养上,要发挥培养主体的协同功能、明确培养内容的具体标准、实现培养模式的多维发展;在准入体系上,要坚持德技并重的准入理念、完善资格认证的静态标准、规范教师招聘的动态程序;在职后发展上,要完善四级联动的在职培训体系、创新在职教师群体的培训模式、健全“双师”标准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双能力模型 职前培养 准入体系 职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菊玲 原左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3,共14页
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尤其是对教学型与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存在着轻学术研究的倾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教师以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为己任。作为学术研究者,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社会服务是以其学术研... 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尤其是对教学型与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存在着轻学术研究的倾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教师以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为己任。作为学术研究者,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社会服务是以其学术研究为基础的,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者的身份与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角色是大学教师分类评价的根本依据。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要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既不能割裂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剥离学术与服务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要坚持以学术为标准的价值取向。坚持同行评议优先原则,加强大学教师在分类评价中的实质性参与。注重大学教师整体学术能力的综合性评价,以学术的标准衡量教师学术研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教师 教师分类评价 学术能力 学术研究 学术性教学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中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线上实习总结的认知网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玉屏 武晓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0,203,共13页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相关知识发展突出,学科内容知识有所拓展,技术知识发展不足;实习各阶段的知识呈现渐进式发展特征。比较不同专业背景组和有无教学经验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发现,不同组别职前中文教师在知识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专业组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发展,跨专业组在技术知识整合上更有优势;有教学经验组比无经验组掌握了更多复合知识。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期的职前教师培养,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引入TPACK理论,变革职前中文教师培养理念;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奠定TPACK发展基础;加强实习实践,促进职前中文教师TPACK知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中文教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实习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