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apita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Pan Haihong Ling Shuangy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1-266,共6页
The capita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is good for the transforming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thod,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lleviating lack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is good for the transforming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thod,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lleviating lack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d further guarantee farmers’right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problems such as ambiguity of land property right,inaccuracy of the appraisal of the investment in land,imperfectness of the related supporting system and non-fluency of land resources circul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so on still exist,which need the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to actively explore and survey,taking such actions as carrying out land registration,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price appraisal system for land resources,improving the system of registration as a legal person,increasing subsidies,improving taxation reducing policy,forming the diversified rural financial system,setting up and improving the land resources circulation market in rural area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中国农村 资本化 高等专科学校 资源循环 城市化进程 农业管理 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the Peasants' Subjectiv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被引量:1
2
作者 Pan Kun Huang 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4-305,共12页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a's peop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apit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naturally manifests as peasant's subjectivity i...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a's peop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apit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naturally manifests as peasant's subjectivity in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Combined with normative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rural deliberation practice,peasants' subjectivity can be summarized as broad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completeness of the program,as well as final benefit of the result. However,there are some hidden dangers which may give rise to alienation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politics in the current dilemma of rural deliberation practice.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lies in combining subjectivity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together to develop the rur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营企业 资本企业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ancing Problems in China's Rural Areas 被引量:5
3
作者 Li Mei-ni Han Xue-p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2期80-89,共10页
Solving the financing problem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becom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is research, through studying the current... Solving the financing problem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becom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is research, through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ing, pointed ou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financing in rural areas, such as high risk credit, slow income growth, high financing cost and difficult mortgage and guaranteed loans. Based on those, the author worked out the objectives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rural financing reform, from two aspects of path selec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specific embodiments for adjusting the overall re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FinANCinG restricting constraint COUNTERMEA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iderations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4
作者 LI Li TSUNEKAWA Atsushi +1 位作者 TSUBO Mitsuru KOIKE Atsush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 Drylands of the world cover 41%of the Earth's land surface and are a direct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6.5 billion peopl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nearly all drylands are at risk of land degradation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Poverty and desertification in dryland areas are major problems threaten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ryland areas. Several topics that are significa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r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in dryland areas were stre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 are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and management sustainable livelih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 Design of Rural Area Electric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Intranet
5
作者 WANG Xing fe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Based on the Intranet technique,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area electric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RAEMIS)is researched.And then,a new RAEMIS with opening dynamic multimedia hypertext architecture i... Based on the Intranet technique,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area electric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RAEMIS)is researched.And then,a new RAEMIS with opening dynamic multimedia hypertext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The advantages of new system include uniform user interface friendly,quick and accurate database accessing,and easy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electucity management inTRANET computer network A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健康乡村:内涵特征、重点领域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1 位作者 吴青林 梁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而健康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不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而健康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不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健康乡村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剖析了健康乡村的内涵特征;基于大健康理念,从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善与保障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与健康水平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服务价值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与宜居水平的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基层组织体系的强化与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确定六个重点领域;围绕着这些重点领域,从全面树立大健康理念、科学制定健康乡村规划、聚焦健康乡村重点领域、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机制制度体系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乡村 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洋 周孟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未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需重点关注生活、生态、生产三个方面,坚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稳步推进聚焦核心、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主体引领共建共享,从多方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融合发展——对由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有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选择。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创新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中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目标,基于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相互赋能路径,把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和农村支撑城镇能力统一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促进要素在城乡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结构问题,增强县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7
9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乡村创新创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能显著抑制“精英俘获”现象,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返乡入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高的地区,乡村创新创业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本研究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英俘获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长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丰富拓展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思维,更加重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聚焦“三个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深化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动力来源的认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左停 刘路平 赵永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程,改革则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始终伴...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程,改革则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始终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和生产合作化、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改革、农村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阶段,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乡和区域发展结构,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逐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产关系 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绿色共富:逻辑、障碍与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剑波 樊国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2,共9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民族地区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也是民族地区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有助于推动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民族地区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也是民族地区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绿色共富,体现理论逻辑、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内在统一。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绿色共富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认知不充分、技术支撑不充足、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为此,亟须深化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认知,加快技术研发,优化制度环境,完善市场机制,从而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绿色共富目标的达成,为民族地区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共富 乡村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祥宇 曲国华 褚靖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4,共17页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其多维驱动路径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为全面提高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野,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愿 狄生伟 +3 位作者 崔世泉 田亚光 林旭 白会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教学过程中挖掘后备力量的重要性,水桶效应,发展和辩证思维,职业责任心,践行科学、认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心怀对动物生命的敬畏,秉承动物福利生产理念等思政元素,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展示、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饲养管理”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价值、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艳琼 张亚文 +1 位作者 谭燕玲 韦石珍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价值、模式,并提出路径。价值: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兴旺;发挥生态效应,实现生态宜居;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风文明;集聚治理主体,带动治理有效;强...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价值、模式,并提出路径。价值: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兴旺;发挥生态效应,实现生态宜居;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风文明;集聚治理主体,带动治理有效;强化经济发展,促进生活富裕。五种模式:民俗节庆型、户外运动型、文化内涵型、赛事活动型、休闲康养型。路径:强化政策供给,健全规划机制,打造市场载体,畅通产业资源共享渠道,加强复合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文体旅产业 融合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政策和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勇 王月影 +6 位作者 何立文 戴馥霜 朱姜蓬 唐宇 范建能 侯冰茹 王应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共16页
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该研究从农业低空经济应用现状、典型场景、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空域等问题展开系统论述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法深度剖析2000—2024年间全球低空... 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该研究从农业低空经济应用现状、典型场景、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空域等问题展开系统论述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法深度剖析2000—2024年间全球低空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期刊文献与发明专利,挖掘关键词共现网络和文献共引关系,凝练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低空经济在农田信息获取、低空植保作业、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与灾害监测和农业农村物流运输等典型应用场景,探讨了飞行器设计、飞行控制、机载任务载荷及信息感知等关键技术。基于中国低空空域管理实际情况结合欧美低空空域管理经验,提出了推进空域精细化管理、优化适航审定流程等建议,以推动中国低空经济高效、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农业低空经济仍面临飞行器自主避障、多机协同控制、能源续航等技术挑战,以及空域划设粗放、审批流程复杂等政策障碍。未来研究需聚焦轻量化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开发、“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及空域动态优化管理,拓展其在碳汇监测、生物育种、灾害应急等新兴场景的应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农业农村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农业农村 无人机 应用场景 关键技术 空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何以可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继国 颜培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数字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居民把握数字时代红利,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村居民财富积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财富积累的影响效应和... 数字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居民把握数字时代红利,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村居民财富积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财富积累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物质财富积累和精神财富积累。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来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素养促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家庭健康财务环境的支撑,家庭金融韧性对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存在助推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进而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村居民财富积累 农村土地流转 非农就业 家庭金融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下乡有助于农业企业创业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佩 张为付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6,共18页
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 658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Python获取的新增农业企业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电商下乡对农业企业创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能... 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 658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Python获取的新增农业企业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电商下乡对农业企业创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能够促进农业企业创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电商下乡通过缓解金融和社会资本约束、提升农村地区电商交易水平两条路径,促进农业企业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商下乡对营商环境较差、教育程度高、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以及中小微规模的农业企业创业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塑造农业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乡村产业繁荣以及助力统一大市场构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下乡 农业企业创业 金融资本约束 社会资本约束 电商交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