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双委夜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婷婷 门兴元 +5 位作者 于毅 陈浩 周仙红 庄乾营 王振营 李丽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5-870,共6页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近几年在中国大陆新发现的农业害虫,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形态相似,危害特点相同。明确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近几年在中国大陆新发现的农业害虫,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形态相似,危害特点相同。明确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光周期16L∶8D,RH 70%±10%的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7,21,25,29和33℃5个恒定温度,饲喂人工饲料,研究温度对双委夜蛾发育历期、死亡率及繁殖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在17~33℃范围内,双委夜蛾均可以完成整个世代,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和21℃下,双委夜蛾幼虫有7个龄期,而25℃以上时幼虫只有6个龄期。25℃下双委夜蛾死亡率最低(21.00%),单雌产卵量最高(763.95粒)。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8℃和1 015.36日·度。雌雄虫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且各温度下雌虫寿命均较雄虫长,性比(雄雌比)均在1.18~1.20之间。【结论】25℃是双委夜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委夜蛾 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治军 张友军 +2 位作者 徐宝云 朱国仁 吴青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8-1177,共10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近30d;而在30℃下,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d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平均寿命为36d,最长寿命达60d;在30℃下,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d。西花蓟马在15℃,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7.70,32.56,37.80头1龄若虫/雌,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0.10和0.178d-1,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d-1。据此得出,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16~18,13~14和1~4代,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增长 年发生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3 位作者 温冬梅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预测预报... 【目的】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分别在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栎黄枯叶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取食量、交配率、产卵、寿命等的影响。【结果】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4±0.45,10.85±0.87,14.56±0.85,9.65±0.54和10.48±0.52℃,有效积温分别为341.22±9.54,1 285.64±17.65,445.35±8.65,13.34±1.25和2 085.35±25.84日·度。幼虫总取食量和交配率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而成虫的产卵量在22,25和28℃下明显高于其他温度,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22~28℃之间是栎黄枯叶蛾较为理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食料对白眉野草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云慧 彭赫 +5 位作者 张智 李祥瑞 刘勇 王海英 原国辉 程登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年在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幼虫在小麦茎基部取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年在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幼虫在小麦茎基部取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下,设置系列恒定温度,用小麦作饲料,记录和分析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明确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设置温度25℃,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分别用小麦、玉米和人工饲料饲养,分析不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恒温(13~29℃)范围内,白眉野草螟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恒温33℃,该虫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而死亡。不同食料饲养后,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顺序为取食小麦〈取食玉米〈取食人工饲料,尤其是1-3龄幼虫差异最为明显,取食小麦、玉米的4-6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但显著低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结论】白眉野草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温度适应能力,不同温度对其发育历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目前白眉野草螟发生危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为其最适宜寄主,室内条件下取食玉米也能完成幼虫期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为制定白眉野草螟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危害区提供了理论数据,为田间种群动态变化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野草螟 温度 食料 生长发育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贝亚维 茹水江 +4 位作者 陈笑芸 陈华平 王汉荣 顾秀慧 高春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斜纹夜蛾分别在 33℃ ,30℃ ,2 8℃ ,2 5℃ ,2 3℃ ,2 1 5℃和 16 5℃恒温条件下饲养 ,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2 2 .0 7,2 5.4 1,2 8.2 7,34 .57,4 0 64,4 5.69和 91.4 0d ;卵、幼虫、...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斜纹夜蛾分别在 33℃ ,30℃ ,2 8℃ ,2 5℃ ,2 3℃ ,2 1 5℃和 16 5℃恒温条件下饲养 ,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2 2 .0 7,2 5.4 1,2 8.2 7,34 .57,4 0 64,4 5.69和 91.4 0d ;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2 .0 1℃ ,9.34℃ ,13.53℃和11.16℃ ;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 4 9.97日度 ,30 1.2 3日度 ,130 .0 6日度和 4 79.4 3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温度 存活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巨膜长蝽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嘉 高立原 +2 位作者 张蓉 陈林 朱猛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5-942,共8页
【目的】近年来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Jakovlev)由稳定种群的荒漠昆虫上升为暴发性发生并迁移至农区危害的农业害虫。由于缺乏巨膜长蝽生物学基础研究,给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带来许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明温度对巨膜长蝽发育... 【目的】近年来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Jakovlev)由稳定种群的荒漠昆虫上升为暴发性发生并迁移至农区危害的农业害虫。由于缺乏巨膜长蝽生物学基础研究,给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带来许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明温度对巨膜长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 Moq.为寄主植物,分别在7个恒温(13,18,23,28,33,35和37℃)下研究了温度对巨膜长蝽各虫态平均发育历期、发育速率、成活率、产卵量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在13-3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3℃完成一个世代发育需要82.63 d,37℃只需要14.61 d。各虫态的发育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均符合多项式回归模型,且极显著相关。采用直接最优法分析,巨膜长蝽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30℃,有效积温为555.77日·度,在宁夏一年可发生2代。巨膜长蝽世代存活率均在33℃时最高,为35.44%。28-37℃之间单雌产卵量较多,达到10粒以上,通过方程拟合得到理论上雌虫产卵最适温度为34.59℃,产卵量最高可达到16.73粒/雌;种群趋势指数在13℃为零,18-23℃小于1,种群呈负增长;28-37℃大于1,且33℃时最高,为2.77;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在37℃时最高,分别为7.24,0.3912和1.4787;种群世代周期以13℃时最长,为45.8936 d,37℃时最短,为5.0608。【结论】巨膜长蝽在28~35℃下存活率、增长指数和繁殖力较高,说明该温度范围是巨膜长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本研究为有效开展巨膜长蝽的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膜长蝽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扁蛾生物学及温度对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国锋 温瑞贞 +2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李秋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6,共4页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食性复杂的观赏性植物的危险性害虫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实验种群的生活史、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发育 .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食性复杂的观赏性植物的危险性害虫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实验种群的生活史、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发育 .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 :(11 2± 3 5 4) ,(8 8± 1 39) ,(10 97± 1 40 )和(11 1± 1 8)℃ .有效积温分别为 :75 4,72 9,2 0 6和 876 5日度 .在 15 ,2 0 ,2 4,2 8,30和 33℃ ,相对湿度 75 %条件下下卵历期 13,7,4 3,4,5和 5d .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 :38% ,46 % ,37% ,44 % ,40 %和 0 ,33℃下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幼虫发育期为 (141 4± 10 2 ) ,(6 3 4± 2 4) ,(4 7 6± 2 5 ) ,(32 9± 1 9) ,(35 5± 1 6 )d .蛹的发育期为 (4 4± 3 7) ,(2 1 7± 3 1) ,(15 1± 2 1) ,(10 9± 1 4)和 (12 8±5 2 )d .在上述温度下成虫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雌成虫寿命为 2 7~ 15 7d ,雄成虫寿命为 1 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生物学 发育期 生存率 发育起点 有效积温 危险性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1 位作者 齐颖慧 阮长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异瓢虫 温度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尚小丽 杨茂发 +3 位作者 张昌容 蔡兰 冯友丽 邱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9,共9页
为探明温度对贵州主要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Linnaeu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白茶Litsea coreana为寄主植物,分别设置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研究温度对紫斑谷螟卵、幼虫、蛹和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发育速... 为探明温度对贵州主要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Linnaeu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白茶Litsea coreana为寄主植物,分别设置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研究温度对紫斑谷螟卵、幼虫、蛹和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影响显著。在19~31℃范围内,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未成熟期均在31℃达到最小值,分别为4.56±0.24,43.33±1.50,7.89±0.20和55.78±1.69d。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极显著相关。此外,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卵的存活率在28℃时最高,为93%;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则在25℃最高,分别为88%和93%;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紫斑谷螟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30,15.48,13.19和14.82℃,有效积温依次为88.36,679.51,159.73和952.04日·度。这些结果为紫斑谷螟的繁殖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对指导虫茶生产有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谷螟 白茶 生长发育 存活率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虫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治军 郦卫弟 +3 位作者 贝亚维 章金明 戚行江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0-525,共6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永华 刘娟 +1 位作者 阎雄飞 贺英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为明确温度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测定了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下黄斑长翅卷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卵孵化率、存活率、产卵量、成虫寿命等指标,计算出各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3... 为明确温度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测定了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下黄斑长翅卷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卵孵化率、存活率、产卵量、成虫寿命等指标,计算出各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0.55)、(10.24±0.85)、(15.82±1.22)、(10.25±1.24)和(10.65±0.85)℃,有效积温分别为163.35、455.68、186.54、15.55和821.12d·℃。在22、25和28℃下,该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以及幼虫和蛹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温度,成虫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总体上,22~28℃是该虫较为理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研究结果为开展黄斑长翅卷叶蛾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长翅卷叶蛾 温度 生长 发育 繁殖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牙鲆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司飞 刘海金 +2 位作者 孙朝徽 姜秀凤 王玉芬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6-478,共3页
在12、15、18、21、24、27℃水温下观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龄)的胚胎发育速度,计算其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2~24℃下牙鲆可以正常孵化,其中15℃下孵化率为86.2%,24℃下孵化率低于50%;在27... 在12、15、18、21、24、27℃水温下观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龄)的胚胎发育速度,计算其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2~24℃下牙鲆可以正常孵化,其中15℃下孵化率为86.2%,24℃下孵化率低于50%;在27℃下胚胎发育到原肠晚期全部死亡;在12—24℃下,随水温的升高,牙鲆心跳期、克氏囊期、尾芽期和原肠期的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时间缩短;牙鲆最适孵化温度为15℃,孵化上限温度为24oC;牙鲆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7.41℃,有效积温为534.3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胚胎发育 温度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根土天牛成虫产卵习性及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永浩 覃江梅 +4 位作者 龙秀珍 曾宪儒 江小冬 韦德卫 高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后收集卵粒,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和34℃)和变温条件下测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等生物学特征,并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蔗根土天牛具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后第2 d即可产卵。雌虫喜在蔗茎近地表下1~3 cm处产卵,单粒或数粒散产,以2.0~3.0粒为主;平均产卵期4.29 d,单雌平均产卵量493.2粒,最多809.0粒,最少211.0粒。雌虫在产卵期第1 d的产卵量最多,约172.0粒,占总卵量的35.0%,随着产卵期的延续,产卵量逐日减少。雌虫腹中的遗腹卵量多达160.0粒,约占总卵量的32.6%,说明雌虫腹中只有2/3左右的卵粒可顺利产出。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70±1.96)℃,有效积温为(153.07±24.95)d·℃;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1.73±2.53)℃,有效积温为(130.08±39.29)d·℃。室内变温条件下,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为14.57 d。【结论】蔗根土天牛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较强的繁衍后代能力;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且变温条件影响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根土天牛 产卵习性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蓝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蓝叶甲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豆荚野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于彩虹 林荣华 +1 位作者 李照会 叶保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61-1565,共5页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现在2 0~ 32℃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上升发育历期缩短 ;对于不同的生活史阶段 ,豆荚野螟卵、1~ 4龄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受温度影响显著 ;并计算得出完成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7.84℃ ,有效积温达 4 74 .2 0℃。通过内禀增长率参数的比较 ,认为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以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豆荚野螟 实验种群 发育起点温度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贝亚维 顾秀慧 +1 位作者 高春先 陈华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12-315,共4页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17.5℃、20℃、22.5℃、25℃、28℃、30℃和32℃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24天、34.95天、29.99天、20.49天、...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17.5℃、20℃、22.5℃、25℃、28℃、30℃和32℃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24天、34.95天、29.99天、20.49天、15.82天、13.12天、11.41天和10.13天;棕榈蓟马的卵、若虫、预蛹和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80℃、12.11℃、12.15℃和11.68℃;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0.36日度、79.63日度、59.87日度和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蓟马 发育历期 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超 徐富贤 +2 位作者 庞艳梅 李小兰 郭晓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2-1182,共11页
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 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最早发生期,并建立了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80%~95%保证率下,云南南部的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最早,平均在2月20日左右;云南北部、四川攀西南部和盆地中部、重庆大部和贵州部分地区在3月10日—4月10日;而其余大部地区在4月10日—5月20日。80%~95%保证率下中稻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最早出现在7月15日—8月20日。80%~95%保证率下再生稻或晚稻开花期低温冷害最早出现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四川攀西地区,平均在6月20日—7月15日;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东北部平均为8月1—20日;其余大部地区在8月20日—9月20日。基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建立的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为西南水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关键生育期 界限温度起始期 预测模型 西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上甜菜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乃胜 罗佑珍 +2 位作者 李正跃 李学义 龚元圣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恒温条件下用新鲜烟叶饲养甜菜夜蛾,得到为害烟草的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烟草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和云南主要烟区的月平均温度推算得... 在恒温条件下用新鲜烟叶饲养甜菜夜蛾,得到为害烟草的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烟草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和云南主要烟区的月平均温度推算得到宣威、昭通、丽江1年发生1代,昆明、嵩明、晋宁、大理1~2代,楚雄、保山、富民、陆良、罗平、石林、江川、澄江2代,玉溪、宜良2~3代,弥勒3代,宾川、永仁3~4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甜菜夜峨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2 位作者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人工繁育 雄性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雷 王香萍 +2 位作者 李传仁 桂连友 张友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0,共7页
近年来,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在江汉平原地区危害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温度对该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组建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为该虫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 近年来,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在江汉平原地区危害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温度对该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组建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为该虫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9℃、22℃、25℃、28℃、31℃和34℃等6个温度,测定各温度下用马铃薯饲养不同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19℃恒温下发育历期最长为32.19 d,31℃恒温下仅为13.15 d。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3和12.13℃,日有效积温为186.04和57.06 d·℃。在19-31℃5个温区下幼虫和蛹的存活率都很高,并依据该温区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在2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达到最大值1074.50粒,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93.33%和501.47,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二十八星瓢虫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