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method of high prestressed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1
作者 JIANG Bei WEI Hua-yong +3 位作者 WANG Qi WANG Ming-zi YIN Chen ZHANG Yan-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99-1116,共18页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prone to large-scale loosening and failure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shallow large-span caverns because of the thin overlying strata and large cross-section span.The rational design of bolt suppo...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prone to large-scale loosening and failure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shallow large-span caverns because of the thin overlying strata and large cross-section span.The rational design of bolt suppor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afe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as a common support means.The control mechanism and design method of bolt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carried out.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bolt prestress and length based on arched failure and collapsed failure mode is established.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bolt prestress and length is clarified.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ant resistance energy-absorbing bolt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is developed,and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carried out.On this basis,the design method of high prestressed bolt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put forward,and the field test is carried out in Qingdao metro station in China.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oof settlement is 6.8 mm after the new design method is adopted,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realized.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ty control of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limit analysis upper bound method high prestress bolt support desig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port design method for deep soft-rock tunnels in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
2
作者 ZHENG Ke-yue SHI Cheng-hua +3 位作者 ZHAO Qian-jin LEI Ming-feng JIA Chao-jun PENG Z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31-2445,共15页
Due to the long-term plate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n deep formations is complex.When passing through deep soft-rock mas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tunne... Due to the long-term plate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n deep formations is complex.When passing through deep soft-rock mas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tunnels will suffer serious asymmetric deformation.There is no available support design method for tunnels under such a situation in existing studies to clarify the support time and support stiffness.This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unnels in non-hydrostatic in-situ stress field and derived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s of the ground squeezing curve(GSC)and ground loosening curve(GLC).Then,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confinement theory,the support design method of deep soft-rock tunnel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both squeezing and loosening pressures.In addit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the clear support time and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second layer of initial support.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Wanhe tunnel of the China-Laos railway in China.Monitoring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support scheme had a good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tunnel deformation in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Field applications showed that the secondary lining could be constructed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ydrostatic stress field high in-situ stress deep soft-rock tunnel squeezing pressure loosening pressure support desig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optimal design research on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被引量:9
3
作者 ZHANG Qiang ZHANG Ji-xiong +2 位作者 QI Wen-yue ZHOU Nan TAI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37-1646,共10页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is the key equipment in achieving coal mining and solid backfilling simultaneously in solid backfill mining technology.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main types,basic structural proper...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is the key equipment in achieving coal mining and solid backfilling simultaneously in solid backfill mining technology.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main types,bas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filed application of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this work has firstly propos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provided the method of optimal design of key structural components,like four-bar linkage,rear canopy and tamping structure;the method is further elaborated as changing hinging position of upper bar to optimize four-bar linkage,by lengthening or shortening the rear canopy to optimize length ratio of canopy;and by changing length and hinging position of tamping structure as well as suspension height of backfill scrape conveyor to realize optimization of tamping structure.On this basis,the process of optimal design of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is built.The optimal design case of ZC5200/14.5/30 six columns-four bar linkage used in 7203 W workface of Zhaizhen Coal Mine shows that the backfill properties like horizontal roof gap,vertical horizontal gap,tamping angle and tamping head gap are improved obviously through optimizing four-bar linkage,canopy length and tamping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desig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FILL hydraulic support STRUCTURE optimal design four-bar LINKAGE REAR CANOPY TAMPING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er Support for Concept Engineering Design:Enabling Interaction with Design Knowledge
4
作者 Ernest A. Edmonds & Linda Candy(LUTCHI Research Centr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tudies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ughborough, LE11 3TU UK)email: {e.a.edmonds, 1.candy}@lboro.ac.uk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6年第2期55-71,共17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support the designer with appropriate knowledge during conceptual design.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knowledge-based support for design and is followed by a scenario acc...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support the designer with appropriate knowledge during conceptual design.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knowledge-based support for design and is followed by a scenario account of the use of a Knowledge Support System. A system is described that demonstrates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knowledge in concept vehicle design.It supports the creation of new designs by way of a solution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that relies up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esigner and the knowledge system. The results of user evaluation gave rise to a current research agenda which addresses the requirements of a multi-user platform for a design knowledge support environment for collaborative team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design 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 Computer support Knowledge support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支护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孙元田 王尚 +4 位作者 李桂臣 韩昌良 郝浩然 李菁华 赵海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0-2960,共21页
煤巷锚杆支护已得到广泛应用,锚杆支护作用于围岩内的附加压应力场大小与空间分布范围是量化支护参数、优化支护方案的关键。为研究锚杆(索)相关参数对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空间三维分布影响规律,从理论方面分析了锚杆作用下围岩所受托锚力... 煤巷锚杆支护已得到广泛应用,锚杆支护作用于围岩内的附加压应力场大小与空间分布范围是量化支护参数、优化支护方案的关键。为研究锚杆(索)相关参数对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空间三维分布影响规律,从理论方面分析了锚杆作用下围岩所受托锚力和黏锚力产生附加压应力机制,建立了围岩附加压应力模型,空间表征了附加压应力场分布特征,进一步通过模拟与理论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围岩附加压应力≥0.02MPa为基准,量化研究了锚杆(索)支护关键参数即锚杆(索)预紧力、长度和锚固长度对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形态、最大扩散半径、高度(间距)及体积的影响。锚杆支护下随着预紧力增大,空间附加压应力场分布形态由竖向“椭球体”发展为横向“椭球体”;锚杆长度增加,形态从近似“椭球体”变成“葫芦型”;锚固长度增大,形态从“葫芦型”变成近似“椭球体”。随着锚杆预紧力和长度增加,锚杆支护产生的附加压应力场的半径、高度及体积增大,而锚固长度对附加压应力场影响相反。锚索支护下随着锚索长度增加,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从近似“椭球体”变成“葫芦型”,当锚索长度超过5m时,变成间断的上下2个“椭球体”且上小下大,即使预紧力和锚固长度增加,分布形态没有明显变化。随着锚索预紧力增加,锚索支护所形成的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的最大半径增加,体积增加,上下压应力场间距减少;随着锚索长度增加,围岩附加压应力场高度增加,随后间断成上下2个压应力场,其间距不断增大,半径及压应力场体积先增加后减少;随着锚索锚固长度的增加,围岩附加压应力场间距逐渐减小,半径先增加后减少,体积增加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了锚杆(索)组合支护下围岩高/低附加压应力对巷道顶板的作用,结合组合梁及悬吊理论的部分理念,确定了高/低阈值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围岩附加压应力场体积大小来确定锚杆支护方案优劣。以葫芦素煤矿21204工作面回风巷和城郊煤矿LW21106工作面运输巷为验证对象,分析了原/新支护方案特点,计算得到2条典型巷道围岩附加压应力场的高/低应力阈值及其在顶板覆盖的总体积。结果显示优化后方案锚杆(索)能在顶板形成有效连续的围岩附加压应力场,高/低压应力场体积均增加显著,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附加应力场 锚杆支护 预应力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下软岩等效蠕变损伤模型及大变形规律研究
6
作者 孙闯 王伟州 +2 位作者 王来贵 陈东旭 白艺冰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软岩巷道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蠕变损伤,影响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勘查及室内试验分析巷道软弱围岩力学及蠕变特性,构建软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UDEC数值计算验证其合理性,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时效规律,在现有支护的基础上... 软岩巷道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蠕变损伤,影响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勘查及室内试验分析巷道软弱围岩力学及蠕变特性,构建软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UDEC数值计算验证其合理性,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时效规律,在现有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工程。研究表明:巷道围岩蠕变试验中蠕变速率和变形量随应力增加而提升,且稳态蠕变的过渡时间延长;采用UDEC软件数值求解蠕变损伤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软岩加速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蠕变导致围岩变形与裂隙范围不断扩大,暴露出现有支护系统的不足;优化方案通过增加并加长锚杆同时引入预应力,增强了支护系统的协同控制能力与稳定性。深入研究软岩蠕变损伤特性及其时间演化规律对于优化支护与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蠕变损伤 数值模拟 时效规律 支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冲吸能液压支架点阵负泊松比吸能结构设计及优化
7
作者 沈佳兴 董建秀 +1 位作者 范中海 于英华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24,共10页
为提高吸能液压支架的吸能特性和支撑特性,设计了一种点阵负泊松比材料的吸能结构。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圆形截面、矩形截面的直边内凹星形胞体和内凹六边形胞体的比吸能性能和单位质量支撑力性能,并对比分析确定了矩形截面阶梯边内... 为提高吸能液压支架的吸能特性和支撑特性,设计了一种点阵负泊松比材料的吸能结构。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圆形截面、矩形截面的直边内凹星形胞体和内凹六边形胞体的比吸能性能和单位质量支撑力性能,并对比分析确定了矩形截面阶梯边内凹星形胞体的综合性能最佳。利用Workbench软件基于参数分析法研究负泊松比材料胞体的高度、胞体宽度、胞体厚度、胞体内缩量对吸能结构的吸能特性和支撑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吸能和支撑力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了吸能结构的多目标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基于fmincon函数对吸能结构的优化数学模型求解,并确定三个局部最优解。通过对比验证分析确定了吸能结构的最佳结构参数:胞体高度为40 mm,胞体宽度为9.2 mm,胞体厚度为10 mm,胞体内缩量为5.2 mm。最优参数吸能结构的最大吸能为1083.36 kJ,平均支撑力为2162.56 kN,支撑力波动系数为1.123,支撑力标准差为28.58 kN,支撑大小适中且支撑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液压支架 负泊松比材料 吸能结构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刃滑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朱惠斌 雷丰朗 +3 位作者 白丽珍 张旭 李镕东 刘礼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目的】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西南地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动、定刀刃横纵交错形... 【目的】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西南地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动、定刀刃横纵交错形成双支撑切割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设计了横纵刃滑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方法】对粉碎装置动、定刀横纵刀刃秸秆切割效果进行分析,设计横、纵刀刃曲线;并对粉碎装置进行力学分析揭示其切割粉碎机理,同时分析秸秆切割粉碎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到粉碎动、定刀的关键参数范围。采用离散元法建立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验证粉碎动、定刀纵刀刃类型选择,确定横刀刃回转角;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完成样机试制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1)运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求解和进行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定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27°,定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动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30°,动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5°;(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横向和纵向2种不同秸秆铺放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分别为93.7%和94.3%,秸秆漏切率分别为2.0%和3.1%,秸秆切割粉碎效果较好,满足西南地区作业要求。【结论】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漏切率达到设计标准,该研究可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粉碎 横纵动定刀 动态双支撑 离散元法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离轴三反红外相机调焦次镜中心支撑结构设计和试验
9
作者 王成彬 胡亭亮 +1 位作者 丛海佳 袁海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6,共9页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以其优化变量多、视场大、无遮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相机。空间红外相机经历严酷的发射力学和复杂的空间热环境,在此环境作用下红外相机极易产生离焦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从离轴三反红外相机各调焦对象的实现...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以其优化变量多、视场大、无遮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相机。空间红外相机经历严酷的发射力学和复杂的空间热环境,在此环境作用下红外相机极易产生离焦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从离轴三反红外相机各调焦对象的实现难易度出发,提出以次镜为调焦对象的调焦方法。针对调焦次镜的特殊应用场景,为降低调焦机构负载、降低力学响应,提出一种以碳化硅为次镜材料,采用硅橡胶粘接、紧凑、轻质、低装配应力的次镜中心支撑的方案。建立了调焦次镜参数化模型和优化函数,完成了次镜结构的设计,仿真分析在重力作用下面形精度RMS最大为2.9 nm,20℃基准温度为±10℃,面形精度RMS为4.1 nm。完成次镜加工后,进行了次镜胶结、装配。装配前后,次镜面形精度未发生变化。经过次镜调焦机构组件的力学试验,次镜面形RMS变化0.001λ(λ=632 nm)。次镜保持了良好的面形精度,验证了大口径离轴三反调焦次镜设计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调焦机构 碳化硅 次镜中心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某粉质黏土深基坑土钉参数分析与优化
10
作者 樊成 王子源 +2 位作者 祁鹏飞 张宏斌 张条条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8,158,共8页
为揭示土钉设计中空间形态参数等因素对粉质黏土深基坑三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河北某粉质黏土地区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基于响应面法设计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试验,采用MIDAS-GTS与Design-Expert软件建立试验模型。通过数值模拟... 为揭示土钉设计中空间形态参数等因素对粉质黏土深基坑三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河北某粉质黏土地区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基于响应面法设计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试验,采用MIDAS-GTS与Design-Expert软件建立试验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参数对粉质黏土深基坑土钉支护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及优化方案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粉质黏土地区基坑支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土钉长度、放坡坡角、土钉间距、土钉倾角、土钉直径。在支护参数的组合作用中,土钉长度与土钉间距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最大。利用响应面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提供最佳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使土体滑移面后移,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由9.33 mm减至5.42 mm,最大竖直沉降由16.9 mm减至11.8 mm,为该类型基坑土钉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土钉支护 响应面法 MIDAS-GTS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铁路简支+刚构布置梁桥抗震设计
11
作者 刘尊稳 李欣婧 +3 位作者 陈兴冲 韩国庆 韩峰 李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刚构桥联数和墩高,运用反应谱法研究各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论:(1)轨道系统及两端钢轨的约束作用均减小了引桥桥墩的地震响应,但主桥上轨道系统的存在会增大刚构边墩的墩底弯矩,钢轨的约束作用影响则较小;(2)在线桥一体化模型中,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刚构墩的耗能能力会加强,但随着墩高增加,主要耗能构件会转为刚构边墩;(3)轨道系统的存在能抑制全桥的墩顶位移,但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抑制作用会减弱;(4)主跨刚构为一联、三联时,轨道应力分别呈“V”“U”字形分布,应力峰值位于刚构边墩梁缝处,建议在该处进行特殊设计以应对应力集中;(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高铁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 双块式无砟轨道 简支+刚构布置梁桥 线桥一体化模型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优化下支承桥车轴轻量化设计
12
作者 陈秀生 王誉凯 +3 位作者 张同帅 王志喜 张家凯 施非凡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3期72-77,84,共7页
在研究半挂车由A级路面过渡至D级路面的复杂行驶场景中,基于两种常见工况,对半挂车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了瞬态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支承桥车轴瞬态力学响应的云图结果,明确了支承桥车轴... 在研究半挂车由A级路面过渡至D级路面的复杂行驶场景中,基于两种常见工况,对半挂车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了瞬态力学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支承桥车轴瞬态力学响应的云图结果,明确了支承桥车轴承受的最危险工况。随后,利用Adams软件对此工况下的支承桥车轴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模拟了支承桥车轴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变化过程,获取了受力变化曲线的关键峰值参数。基于Adams仿真结果,构建了支承桥车轴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线性静力分析。最后,采用了二级响应面优化方法对支承桥车轴结构进行优化,对静力分析后的支承桥车轴实施了轻量化改造,其质量成功减轻了12%且满足材料强度与疲劳寿命要求,进行了台架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半挂车支承桥车轴的轻量化对提高车辆制动性能、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桥 仿真分析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爆炸荷载作用下浅埋防护工事支撑结构层的动力分析方法
13
作者 陈力 刘思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5-737,共13页
为解决浅埋成层式工事中分配层厚度受限所导致的爆炸荷载高度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考虑荷载局部化特征的等效单自由度动力分析方法,用于支撑结构层顶板的响应评估。基于选取的振型函数与能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结构在弹性与塑性响应阶... 为解决浅埋成层式工事中分配层厚度受限所导致的爆炸荷载高度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考虑荷载局部化特征的等效单自由度动力分析方法,用于支撑结构层顶板的响应评估。基于选取的振型函数与能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结构在弹性与塑性响应阶段的动力系数计算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下的静挠曲线仍可作为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型函数,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若将局部荷载按等冲量原则简化为均布荷载进行设计,结构最大位移可能被严重低估,误差最高可达9.7倍。在结构塑性响应阶段,结构抗力动力系数与塑性变形程度呈负相关。荷载总作用时间与结构自振频率的乘积对结构的响应影响显著:当该乘积小于等于1时,结构响应受冲量主导;当其接近10时,适度延长升压时间有利于结构承受更大的爆炸荷载;当该乘积大于等于50时,延长升压时间的增益效果趋于饱和。该方法能有效刻画浅埋工事支撑结构层在局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为相关防护结构的抗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爆结构 成层式 支撑结构层 局部荷载 动力系数 抗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围堰设计
14
作者 何明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等条件,采用靴形断面的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形式的双壁钢围堰。围堰平面设计为129 m×81 m的U形开口结构,围堰上游侧长81.1 m,江心侧长129.0 m,下游侧长52.0 m,围堰顶高程+14.5 m,底高程随河床高程变化。为方便围堰制造与安装,围堰平面分为A~K共计11个节段,B~J钢结构节段竖向分为双壁侧板和单壁侧板,通过扩大基础、预应力锚索将围堰锚固在河床面上,A、K混凝土节段与钢结构节段和山体连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堰建模计算,围堰整体抗倾覆、抗滑移性能、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桥塔墩 组合围堰 无内支撑 预应力锚索 扩大基础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深水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与施工技术
15
作者 黄峰 方华兵 张旭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江西省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为主跨180 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自锚式悬索桥,2个主墩均采用六边形低桩承台,设计承台底嵌入基岩1.8~3.9 m。通过3种方案比选分析,2个主墩承台均采用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不封底)施工。该围堰主要由锁口钢管桩、型... 江西省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为主跨180 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自锚式悬索桥,2个主墩均采用六边形低桩承台,设计承台底嵌入基岩1.8~3.9 m。通过3种方案比选分析,2个主墩承台均采用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不封底)施工。该围堰主要由锁口钢管桩、型钢围檩、钢管内支撑和混凝土垫层等组成,横桥向长32.04 m、顺桥向长16.91 m,设5层围檩和内支撑,钢管桩之间采用C9锁扣连接,基坑底设0.5 m厚混凝土垫层(不参与围堰受力)。围堰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围堰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围堰施工时,先通过基岩咬合钻孔形成钢管桩嵌岩槽口;然后将围檩和内支撑原位整体拼装并整体下放安装到位,插打锁口钢管桩形成围堰结构,完成刚性支撑抄垫和止水处理;最后进行围堰抽水和基坑开挖施工。对围堰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围堰结构受力稳定、安全可靠,止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承台 嵌岩 锁口钢管桩围堰 咬合钻孔 刚性支撑 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KE/PSO-SVR的香炉评价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思 李晶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4,485,共9页
目的 旨在设计一款融合文化元素的香炉,通过融合机器学习算法提高设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首先,使用里克特量表法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在收集到足够的反馈后,使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SO-SVR)方法对产品特性-用户反馈这一非线性... 目的 旨在设计一款融合文化元素的香炉,通过融合机器学习算法提高设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首先,使用里克特量表法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在收集到足够的反馈后,使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SO-SVR)方法对产品特性-用户反馈这一非线性组合进行建模并得出最优模型。以优化后的模型为基础,得出最优的产品特性组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设计。结论 以该方法进行的香炉设计生成结果用户满意度高,设计过程更为便捷。用户对最优设计的评价结果与系统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本研究更好地平衡了设计师的主观体验和用户的客观信息,提高了产品设计决策的准确性,帮助设计师开发出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的创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评价 香炉设计 用户情感需求 感性工程 优化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高铁门源地震新建简支梁桥减隔震设计研究
17
作者 李伟龙 徐斌 +2 位作者 李侠 何涛 杨少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5,共8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长持时、大脉冲、高能量等特点,对铁路桥梁的危害性极强。由于其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并不连续,很可能造成桥梁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以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运... 近断层地震动具长持时、大脉冲、高能量等特点,对铁路桥梁的危害性极强。由于其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并不连续,很可能造成桥梁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以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普通减隔震支座与新型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两种减隔震体系的减隔震效果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后纵横向地震位移均能控制在300 mm以内,较普通减隔震支座降低约50%,桥墩纵桥向剪力及横桥向弯矩降低20%以上,其余内力变化不大,桥墩整体内力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对近断层高烈度地震区简支梁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效果。最后结合兰新高铁震后桥梁复旧技术成果和经验提出近断层高地震烈度区铁路桥梁应采取多道防线、分级破坏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结构自重,以及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地震位移的减隔震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门源地震 简支梁桥 近断层 减隔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
18
作者 张学军 刘法旺 +1 位作者 张祖耀 田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3-1815,共23页
近日,低空产业联盟对外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报告,该报告作为框架性的文件,旨在用最精确简短的内容体现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关键构成,但缺乏对体系背后隐含的科学方法、理论基础、实现途径等内容的详细描述。基于此... 近日,低空产业联盟对外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报告,该报告作为框架性的文件,旨在用最精确简短的内容体现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关键构成,但缺乏对体系背后隐含的科学方法、理论基础、实现途径等内容的详细描述。基于此,围绕该报告的内容,对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发展现状、架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旨在对报告涉及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为后续围绕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运行概念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架构设计 低空智能网联应用服务系统 低空智能网联数据与服务支撑网络 低空智能网联机载终端与基础设施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状竹结构设计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19
作者 黄昱铭 赵亚敏 辛善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6,共12页
伞状竹结构以其轻盈、多元的结构形态广受建筑师青睐。首先基于文献研究阐释伞状结构在竹构领域的应用背景;继而从结构塑型角度归纳出伞状竹结构的两种类型:悬臂型与支承型。结合量化分析与可视化模拟总结两种结构类型的应力特征;最后... 伞状竹结构以其轻盈、多元的结构形态广受建筑师青睐。首先基于文献研究阐释伞状结构在竹构领域的应用背景;继而从结构塑型角度归纳出伞状竹结构的两种类型:悬臂型与支承型。结合量化分析与可视化模拟总结两种结构类型的应力特征;最后提炼出悬臂型和支承型竹伞的组构策略,并针对其建构特性与细部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我国当下竹结构设计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状竹结构 悬臂型 支承型 设计 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PSO-SVR模型感性意向座椅设计及其适用性研究
20
作者 汤繁稀 杨钦 高尚卿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49-459,共11页
目的运用新的设计研究框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为座椅设计提供可持续设计方法指导。方法量化座椅特性和使用者的情感认知,运用感性工学(KE)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清晰的映射联系。随后,采用PSO-SVR(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深入探... 目的运用新的设计研究框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为座椅设计提供可持续设计方法指导。方法量化座椅特性和使用者的情感认知,运用感性工学(KE)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清晰的映射联系。随后,采用PSO-SVR(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深入探索座椅特征与用户情感认知间的非线性关联,拟合最佳曲线。最后基于训练完成的模型进行实验,以精确预测用户的情感认知。结果以KE-PSO-SVR模型设计的座椅,可精准高效地捕捉用户认知与座椅特征间的非线性联系,能够更加有效贴合设计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结论此设计模型为家具设计领域注入了新视角,为家具设计创新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意象 座椅设计 用户需求 感性工学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