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旅游产品体验的个体价值观影响研究——以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为例
1
作者 白凯 冯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8,共7页
基于阶梯式访谈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混合研究方法,聚焦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将“手段-目的链”引入红色旅游价值观影响的分析之中,构建了以红色旅游产品属性为自变量,以旅游体验结果为中介变量,以旅游者个体价值观为因变量... 基于阶梯式访谈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混合研究方法,聚焦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将“手段-目的链”引入红色旅游价值观影响的分析之中,构建了以红色旅游产品属性为自变量,以旅游体验结果为中介变量,以旅游者个体价值观为因变量的红色旅游产品体验价值观影响模型,验证了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属性、符号属性对旅游者的内外部价值观均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表明,单纯由红色旅游产品功能属性引发的情感结果对价值观影响效果不显著;红色旅游产品的符号属性是决定红色旅游价值观教育影响成效的核心,其对旅游者价值观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属性。研究结论对红色旅游的价值观影响机制阐释及相关产品开发等均有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体验 价值观影响 手段-目的链 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 文旅融合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背景下风景区促进区域文旅发展路径研究——以东白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2
作者 马艺婧 杜粤 李倩妮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204-209,共6页
浙江省从2021年启动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建设,为自然保护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一项创新之举,融合发展村是展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 浙江省从2021年启动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建设,为自然保护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一项创新之举,融合发展村是展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也是浙江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的具体行动。国内外学者对自然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此外,浙江省的实践探索(如钱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共建试点)表明,政策引导下的景村联动能有效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国家公园或世界遗产地,对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村镇融合发展的机制探讨仍显不足。旨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地镇(村)融合发展政策背景下,以东白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资源互补、产业互助以及差异化发展等角度,探讨风景名胜区与周边有旅游资源的镇村,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促进景镇(村)共建共享、共荣共富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 风景名胜区 区域文旅发展 东白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楚文 王庆 +2 位作者 凌雨凡 金敏丽 杨绍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人文景源 空间分布特征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5-4264,共10页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形分布态势;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A级景区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杭州城隍阁建筑与环境设计实践
5
作者 葛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26-128,共3页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加上邻近市区,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加上邻近市区,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吴山景区的建成充实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魅力。以城隍阁建设实践为例,以期为类似的山林景区建设传统楼阁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吴山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西湖风景名胜区 城隍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一脉,守正创新--中国风景名胜区40年回顾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2022年值中国风景名胜区建立40周年之际,笔者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之托,构思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宣言”。从风景名胜区之独特价值的精神气质、蔚为大观的时代产物、守正创新的当代使命3个层面,总结其核心价值、起源演... 2022年值中国风景名胜区建立40周年之际,笔者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之托,构思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宣言”。从风景名胜区之独特价值的精神气质、蔚为大观的时代产物、守正创新的当代使命3个层面,总结其核心价值、起源演进、人文精神、成就贡献、中国智慧和世界意义,指出在山水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示范、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综合效益,以及规避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明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山水文化 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整体性视角下北岳的移祀及两山的景观关联性探究
7
作者 赵人镜 李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北岳,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疆域的地理坐标,文化地位显赫且移祀历史独特。为研究北岳的历史演变历程,通过历史文献收集、舆图考证及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考证了自五代至清,古北岳岳庙下移、浑源北岳说萌芽、古今北岳封祀并存等驱动北岳移祀... 北岳,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疆域的地理坐标,文化地位显赫且移祀历史独特。为研究北岳的历史演变历程,通过历史文献收集、舆图考证及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考证了自五代至清,古北岳岳庙下移、浑源北岳说萌芽、古今北岳封祀并存等驱动北岳移祀的转折性事件。研究发现,在文化整体性视角下,北岳的移祀受到疆域格局扩张、王朝地理推动、军事信仰转移等制度文化影响,亦受到北岳恒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社会情绪的助力。北岳的移祀受到官方和民众的共同推动,体现了北岳在宏观人文构想下地理空间与国家秩序空间中定位的演变,催生了具有关联性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整体性视角下,北岳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整合了移祀前后两山具有历时性特征的风景表征,更因移祀所映射的北岳文化推动着风景名胜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北岳 移祀 文化驱动 景观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景观规划分析
8
作者 张烨 丁楠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中的起步区,其整体景观规划对于起步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概况、景观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区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中的起步区,其整体景观规划对于起步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概况、景观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区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阳情语·国风非遗”:吴山景区第十届八仙花展
9
作者 袁金水 钱怡如 钟雪燕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5-129,共5页
非遗文化“点燃”精品花展。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承办的2024年“紫阳情语·国风非遗”吴山景区第十届八仙花展,以实现绿化景观“清新自然、赏心悦目、文绿融合、花香满城”为总体要求,立足于“中国传统风潮、非物质遗... 非遗文化“点燃”精品花展。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承办的2024年“紫阳情语·国风非遗”吴山景区第十届八仙花展,以实现绿化景观“清新自然、赏心悦目、文绿融合、花香满城”为总体要求,立足于“中国传统风潮、非物质遗产文化”等社会热点,通过整合文化、旅游、商业等多个领域,以园林艺术小品、文化娱乐活动、科普教育活动、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提升现代赏花的仪式感和体验感,以花卉形式助力非遗“活态”延续,展现花卉设计运用的新样貌,实现花卉展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吴山景区 八仙花 花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技术
10
作者 郑元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50-54,共5页
为探讨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并评估其在提升葡萄品质和延长采收期的作用,利用漳州地区的气候优势,通过促早栽培、延迟栽培、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等技术措施,采用培育壮芽提高二茬果成花率、精准修剪提高萌芽率等技... 为探讨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并评估其在提升葡萄品质和延长采收期的作用,利用漳州地区的气候优势,通过促早栽培、延迟栽培、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等技术措施,采用培育壮芽提高二茬果成花率、精准修剪提高萌芽率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品种葡萄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葡萄产期调节技术提升了葡萄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同时有效延长了采摘期,使葡萄的采摘期从传统的1个月延长至8个月,不仅提高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总结的葡萄精准修剪、二茬果管理、灌溉和施肥等生产经验,可为漳州地区乃至南方地区利用产期调节技术提升葡萄种植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产期调节 延迟栽培 促早栽培 漳州地区 一年两收 经济效益 休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市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史兹国 唐德善 马文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123,共4页
文章在详细分析山东省枣庄市沿运河区域旅游资源状况的前提下,提出了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总体布局构架,并进行了具体的项目策划,以期为枣庄市沿运河区域进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沿运河区域 文化风景旅游带 功能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 被引量:34
12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1 位作者 唐文跃 沈苏彦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73-83,共11页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遭受"挤压"和"形变"都是其主导诱因。尊重历史,传承记忆,文化旅游地的城市记忆功能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文化旅游地 游后感知维度分异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偏好的差异性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家琴 杨效忠 +1 位作者 冯立新 王荣荣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7期41-48,共8页
山岳型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是提升景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景区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容易偏离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同时借助IPA模型帮... 山岳型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是提升景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景区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容易偏离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同时借助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了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结果表明:(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不显著;而对文化印象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较为一般;从文化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的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2)采用IPA模型,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差异,得出继续努力、过度表现、低优先改进、重点改进4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偏好 供需双方 差异 天柱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耦合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晓刚 邵雪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6-531,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和历史机遇基于产业耦合理论,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路径,即实现休闲体育产业与农村自然生态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和历史机遇基于产业耦合理论,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路径,即实现休闲体育产业与农村自然生态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策略:1)立足当地特色,开发"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农村休闲体育项目;2)各类相关产业、资源协调发展,实现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3)要实施农村休闲体育资源的综合开发、稳步发展;4)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以促进当地发展为根本任务——以期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西部地区 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 文化资源 产业耦合 耦合发展 体育资源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体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 ,及时地对它们进行类型和级别的划分 ,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发挥各个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管理积极性 ,开展有效的动态管理 ,是保护区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从保护区的含义和作用、保护区类型和级别的划分、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供有关方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 分类 分级 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之理论与价值转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晓黎 韩锋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44-49,共6页
在文化地理研究视野下,特别是新文化地理研究中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与人关系的探讨背景下,剖析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设立的深层次动因——文化景观研究中重要的"文化转向"及其阐发的遗产价值观念重大变革。... 在文化地理研究视野下,特别是新文化地理研究中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与人关系的探讨背景下,剖析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设立的深层次动因——文化景观研究中重要的"文化转向"及其阐发的遗产价值观念重大变革。认为遗产价值观念突破了对精美绝伦的极端关注并注重有形与无形的高度整合;指出这场深刻的理论与价值转向对深度发掘、系统阐释中国风景名胜中精神关联价值、多元社会价值、政治隐喻、历史经历及人类品格意志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文化地理 文化 遗产价值 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色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哲浩 陈浩庆 +1 位作者 翁锡全 陈福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3,47,共5页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潮汕地区历史、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潮汕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研究,在分析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产生的农耕地理条件、水文...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潮汕地区历史、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潮汕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研究,在分析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产生的农耕地理条件、水文化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农耕文化、水文化和季节文化等的3个地域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地区 休闲体育 农耕文化 水文化 季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区经济 城市型风景区 产业空间结构 武汉东湖 文化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被引量:164
19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概括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六个阶段,然后从立法、规划、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中国宗教名山研究:方法论与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爽 韩锋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56-62,共7页
宗教名山是中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社会政治、文化过程的媒介,涉及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总结了西方宗教文化景观研究中蕴含的精神与实在、神圣与世俗、文化与自然三组辩证议题;分析相关议题中的研究方法... 宗教名山是中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社会政治、文化过程的媒介,涉及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总结了西方宗教文化景观研究中蕴含的精神与实在、神圣与世俗、文化与自然三组辩证议题;分析相关议题中的研究方法论与方法;提出宗教名山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表征这一命题,建立该命题下的方法论框图,以期通过规范的方法论维护宗教名山定性研究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宗教名山 世界遗产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