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欠发达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5,共7页
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布局未来产业以来,受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制约,欠发达地区对其鲜有布局。贵州“村超”以文化创意和数字商业模式为驱动,融合体育、文化... 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布局未来产业以来,受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制约,欠发达地区对其鲜有布局。贵州“村超”以文化创意和数字商业模式为驱动,融合体育、文化、美食、表演等众多业态,探索了乡村振兴未来产业实践路径。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关键在于挖掘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欠发达地区数字化、绿色化和创意化“三化转型”,培育创意、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三个生态系统”,激发创意活力,以价值共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创造性转化,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进行人才和技术赋能,为欠发达地区注入未来产业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价值共创 创意生态系统 文化创意 东西部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奥运会文化冲突的视角探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莉 雷波 +1 位作者 陈春新 付晓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3,共12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专家访谈法,重点关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中西文化冲突及其解决对策。依据文化解释学中的"深描"理论,全面归纳了奥运期间中西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特点、重要原因及多重效应,从文化不同层面对中西文化冲突...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专家访谈法,重点关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中西文化冲突及其解决对策。依据文化解释学中的"深描"理论,全面归纳了奥运期间中西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特点、重要原因及多重效应,从文化不同层面对中西文化冲突进行了细致剖析与文化自觉。进入后奥运时代,应以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教训为镜,从主观认知、价值取向、制度建设、行为方式、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对自身文化有所改进和调适,以适应当下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发生重大调整的历史性变化。未来,文化冲突仍将长期存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不断进行文明对话与文化更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文化冲突 文化交流 文化价值观 文化自觉 中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美与共: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体育文化的共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满福 魏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8,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冲突、交流、融合中,应当走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发展之路。
关键词 全球化 中西体育文化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振 周春山 《西北人口》 2003年第2期32-34,37,共4页
本文以人口普查的资料为依据,对中国东西部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指标进行了大致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这两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具体差异,同时提出了缩短两地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提高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人口 文化素质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王母龙虎座造型源于西方考 被引量:8
5
作者 仝涛 邹芙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9,共5页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已流行于西亚的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稍晚时期流行于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题材的内容及其传播的轨迹都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此外,西王母神兽座的造型与中国以西地区女神图像的一致性表明,这一造型可能与西方的女神崇拜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汉人至少在表现形式和神化手法上借用了西方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龙虎座 神兽 中西文化交流 画像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与奥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秋菊 曲润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随着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 ,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发展。我们坚信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武术进入奥运会 ,不仅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而且可以... 随着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 ,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发展。我们坚信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武术进入奥运会 ,不仅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精神 东方文化 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游乐体育文化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承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西汉游乐体育文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认为,西汉游乐体育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游乐活动项目的承继与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方面应予肯定。
关键词 两汉 文化 游乐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中国道路 被引量:9
8
作者 陆汉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2-68,共7页
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带有非正规性,但呈现出规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互惠为东西扶贫协作提供了内生动力-政治大局则为该制度提供了可以挖掘的正当性资源和道义空间>经济功能与政治效用的相互交织为该项制度注入了生命力,使其成为治国... 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带有非正规性,但呈现出规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互惠为东西扶贫协作提供了内生动力-政治大局则为该制度提供了可以挖掘的正当性资源和道义空间>经济功能与政治效用的相互交织为该项制度注入了生命力,使其成为治国理政的有效工具。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不是落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制度供给欠规范化的表现,而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实践孕育出的一种超越科层体制的“发展制度”和发展道路。它揭示了一种比西方科层体制更具灵活性、包容性和人文性的公共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扶贫协作 文化集体主义 超科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 被引量:13
9
作者 段清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也传入东土,并对秦始皇帝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兵马俑 波斯帝国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自信的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建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qu...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武术文化 中西会通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时尚中的新中国风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卫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35,共4页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风"始终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继17、18世纪之后,当今西方时尚界中国风潮再度流行。然而,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时尚中国风呈现出了新的艺术景观。在考察西方时装界新中国风流行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分...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风"始终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继17、18世纪之后,当今西方时尚界中国风潮再度流行。然而,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时尚中国风呈现出了新的艺术景观。在考察西方时装界新中国风流行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中国风的缘起,探讨了西方时尚新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时尚 设计 新中国风 中西方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书写文化史构筑刍议:关于东西古写本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欣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2,共11页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古写本研究的未来取向,提出了新的看法,主张从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物质文化研究、书籍史、艺术史、知识史等多学科角度,来综合考察中国写本文化传统,并进行写本与印本的通贯研究以及东西方古写本的比较研究...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古写本研究的未来取向,提出了新的看法,主张从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物质文化研究、书籍史、艺术史、知识史等多学科角度,来综合考察中国写本文化传统,并进行写本与印本的通贯研究以及东西方古写本的比较研究,这将成为极富前景的学术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文化史 写本研究 东西方 中古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的比较看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 ,阐述严复在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过程中 ,如何从文化层面上审视中西方在自由主义思想方面的差异 ,宣扬先进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本文还阐述严复如何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结合在一起 ,兼容... 本文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 ,阐述严复在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过程中 ,如何从文化层面上审视中西方在自由主义思想方面的差异 ,宣扬先进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本文还阐述严复如何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结合在一起 ,兼容古今 ,会通中西 ,以调试的方法 ,探求建立富强、自由与文明的中国。严复的这种理念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自由主义思想 中西文化的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易十四派遣“皇家数学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颖 阎国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0,共7页
17世纪,葡萄牙国力日渐衰败,令其无法再从经济上支持传教士的东方拓展之旅,这不仅让罗马教廷颇为不满,而且让欧洲新崛起的法国看到了一个取而代之的机会。当时法国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葡萄牙所拥有的保教权;二是罗马教廷所要求的... 17世纪,葡萄牙国力日渐衰败,令其无法再从经济上支持传教士的东方拓展之旅,这不仅让罗马教廷颇为不满,而且让欧洲新崛起的法国看到了一个取而代之的机会。当时法国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葡萄牙所拥有的保教权;二是罗马教廷所要求的宣誓问题。但是,法国政治、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需求,加之暹罗使团的突然来访,让路易十四最终决定派遣有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之称的耶稣会士跟随暹罗使团前往东方。这些耶稣会士便是在中法交流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家数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十四 耶稣会士 皇家数学家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环《经行记》及其重要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以及对阿拉伯的浸染。结论杜环《经行记》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游记类地理著作,更重要的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以纺织、造纸为主的科技文化西传的最早记录,具有"凿空"价值的珍贵文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科技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环 《经行记》 中西文化交流 科技 中亚 西亚 阿拉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爨文化时期南中地区的夷汉民族融合 被引量:4
16
作者 鲁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爨文化时期南中汉族移民的"夷化"和随之出现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是由夷汉民族融合形成的新型民族群体。探讨这一时期夷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融合途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对于认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 爨文化时期南中汉族移民的"夷化"和随之出现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是由夷汉民族融合形成的新型民族群体。探讨这一时期夷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融合途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对于认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爨文化时期 南中汉族 “西爨白蛮” “东爨乌蛮”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戈尔“东方—西方”观及“东方文化”论——基于东方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向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7,共8页
泰戈尔在关于"东方—西方"的思考中,体现了鲜明的"印度本位"意识。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迫临,他意识到东方各国文化的分散性而提出了"东方文化"整合论,强调:印度具有强大的宗教文化影响力和多... 泰戈尔在关于"东方—西方"的思考中,体现了鲜明的"印度本位"意识。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迫临,他意识到东方各国文化的分散性而提出了"东方文化"整合论,强调:印度具有强大的宗教文化影响力和多文化融合的特性,因而有条件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他还提出了"东方精神文明"与"西方物质文明"这两个对蹠的概念,先是主张两者的融合,进而主张用前者来克服、矫正后者,但他并非一般地反对或否定西方物质文明,而是通过弘扬"东方文化"来强调代表了东方文化的印度文化在道义上的优越,体现出了殖民统治下印度人的一种文化防卫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泰戈尔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印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意识——以明末清初回族与西方传教士的文化碰撞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西方传教士的陆续东来及其带来的文化思想,使中国感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冲击。其中,该时段在历法、哲学、翻译等领域的回族领军人物与西方传教士的这种碰撞...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西方传教士的陆续东来及其带来的文化思想,使中国感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冲击。其中,该时段在历法、哲学、翻译等领域的回族领军人物与西方传教士的这种碰撞可分为冲突、交流两大类,其中表现出来的以儒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国家认同和在此背景下体现的民族意识尤其值得关注。某种意义上呈现了回族族群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组成部分,在明末清初的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东西方文化 冲突与交流 国家认同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互看的窗口——澳门古近代“植入”式文学的内涵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剑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中国内地的文人墨客旅澳或居澳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主潮和文学现象。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东西方互看,你看我,我看你,但说不上有意识的交融。研究澳门文... 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中国内地的文人墨客旅澳或居澳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主潮和文学现象。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东西方互看,你看我,我看你,但说不上有意识的交融。研究澳门文学发展足迹,这种东西方互看的窗口作用,对理解东西方文化与文学相遇和碰撞,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文章重点探讨澳门古近代"植入"式文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化 澳门文学 “植入”式 东西方互看 窗口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陈祖怡之新图书馆观实践探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秀丽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最早赴海外研修图书馆学的女留学生。她归国后致力于图书馆事业,执掌过多种类型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建与活动,是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开拓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此文梳理了她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重视...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最早赴海外研修图书馆学的女留学生。她归国后致力于图书馆事业,执掌过多种类型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建与活动,是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开拓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此文梳理了她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重视图书馆人才培养、创新中文编目方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以期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陈祖怡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协会 中西文化交流 新图书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