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nditions Series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Its Model and Enlightenment of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1
作者 GE Wenfe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0-140,共1页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project, it istypical of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nditions Series serves as a classical c...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 project, it istypical of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nditions Series serves as a classical case of providing aneffective model of “literature’s overseas distributi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tstranslating-cum-disseminating model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all the translatorsare from China and overseas with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 the selection oftranslation is stylistically far-ranging among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and feminine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is highly valued; translating method aims atconvoying the original literary aesthetics, and disseminating channels are manifold;the foreign recipients are common and professional readers; the eminent effects canbe proved by its considerable sales, library collections and acceptance in the targetcountries and regions. From the successful model of translation of Renditions Series,five implications can be made out for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global”:domestic and overseas translators cooperate well with all-round cultural identities; theselection holds onto diversification and literary character; various spreading channelsshould be broadened; target readers should be accurately located and continuouslywidened; translating and disseminating effects can be focused on and analyzed, so as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s in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ditions Serie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odel of TRANSLATION & COMMUNICATION ENLIGHTENMENT of DISSEMINATIO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Going-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novation and Involution — Paradox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Modernity
2
作者 许贻斌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7期212-213,共2页
With a special matter, Chinese literature has differences with traditional theorie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in essence, so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its renovation and involution. The main reason is its tren... With a special matter, Chinese literature has differences with traditional theorie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in essence, so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its renovation and involution. The main reason is its trends of modernit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versea exchang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paradox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mo dernity,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OVATION INVOLUTION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近代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兼及《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
3
作者 左鹏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133,共11页
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一方面取得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成就,开辟了这一以往颇为薄弱甚至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为后来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与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 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一方面取得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成就,开辟了这一以往颇为薄弱甚至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为后来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与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深化拓展、重新认识评价的研究空间和问题,留下了许多足堪反思记取的学术史经验。近代传奇杂剧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期待,应当从基本文献的发掘整理、基本史实的考证辨析出发,在更加丰富充分、详实准确的文献史实基础上,结合中国戏曲、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思想艺术转换、戏曲史与文学史经验,准确认识和评价处于古今转换、中外交汇的特殊背景下的戏曲创作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戏曲史和文学史地位,从而有效支撑和促进中国戏曲史、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持续进展和水平提升。大型戏曲文献《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就是这一学术愿望和学术追求的具体体现,从基本文献、基本史实建设完善的角度看,它将有利于提升近代戏曲与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戏曲与文学研究的建设水平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杂剧 戏曲文献 戏曲史实 整理出版 中国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课程群教学改革
4
作者 张广才 邓绍民 《昌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单一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单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足、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因此,通过开展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单一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单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足、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因此,通过开展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对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实践课程群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实施这些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汉语言文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 实践课程群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研究的盛会——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张照生 任先大 《云梦学刊》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2023年9月22—24日,“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与岳阳两地同时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近代湖南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内... 2023年9月22—24日,“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与岳阳两地同时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近代湖南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内容广、研究具有时代性与文化性、会议模式新颖等特征,推进与深化了学界对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的研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郭嵩焘 湖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程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融合探究
6
作者 郭世豪 《成才之路》 2025年第6期65-66,共2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高校思政课程在目标、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思政教学中,高校可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讲授层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感。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高校思政课程在目标、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思政教学中,高校可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讲授层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感。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授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并加强跨学科教学整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思政课程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效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思政课程 文化自信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四人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维屏 刘建军 +1 位作者 吴笛 王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并就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否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世界观、文学观和方法论是否足以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开拓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外国文学的批评话语,并最终促进新质学术力的形成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文学研究 新质学术力 中国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柴红梅 刘楚婷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战后日本作家笔下的热爱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国形象为例,深度阐释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以博大的胸怀,善待和救助被日本政府抛弃的日本侨民,展现了中日两国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带来了迥异的国家前途和各自的民族命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并借以批判和否定了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越境 日本文学研究 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晓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14,共11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理论基石,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直接理论源泉,以不同阶段党的领导集体的文艺理论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价值旨归。改革开放后,从“文艺民族化”到“中国特色”,从“文艺的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入新时代”到“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体系。从学术演进、发展趋势两个维度,可阐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艺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的创新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云慧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在2022年11月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这充分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已经成...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在2022年11月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这充分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已经成为可能,并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教育这一在新文科建设领域中的创新实践,已然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所以,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必须要重视和借助人工智能的科技手段。这在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突出思政教学的主体转换和实践创新的有效模式等方面益处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 新文科 创新思政课 人工智能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11
作者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37-43,I0002,共8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中国实践出发,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所包含的价值观、文明观显现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承载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的...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中国实践出发,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所包含的价值观、文明观显现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承载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的中国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站稳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掌握中华文明的审美权,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创作出更多增强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增强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优秀作品,以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话语体系 叙事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12
作者 刘明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5期14-21,共8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正在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积累了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本质规定性与模式中国化相统一,目标连续性与步骤阶段性相统一,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统一等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程 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问题
13
作者 范国富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史料运用服务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教师应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选择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恰当地使用传记材料,注重辨析作品的版本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建作家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文献材料... 史料运用服务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教师应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选择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恰当地使用传记材料,注重辨析作品的版本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建作家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文献材料的选用绝非仅是对教材文学史观的重复论证,还是对既有文学史认知的延伸。教师运用史料应有自觉意识,明确史料运用的前提与限度。由此,教师可摆脱传统文学史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灌输的泥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术探索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 史料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吴子璇 周芷帆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6期68-73,9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深刻的价值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前,这一融入过程存在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亟待更新等现实困境,可以从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拓宽师资培训途径和方式及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思政课教学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15
作者 时文龙 刘茂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政课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明晰和找准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基本遵循和实践向度。在逻辑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基本特征、主要内涵分别与...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政课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明晰和找准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基本遵循和实践向度。在逻辑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基本特征、主要内涵分别与思政课育人目标、内容架构、内在价值同归同源。在内涵要求上,理论概念讲清楚是“讲深”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是“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注重教育话语表达是“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基本遵循上,要坚持“政治引领”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数字技术手段”联结缀合;在实践向度上,要以“时代性”激发学生“知”的理论脉搏、以“人民性”厚植学生“情”的价值体验、以“斗争性”锻造学生“意”的品质凝练、以“实践性”增强学生“行”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思政课教学 逻辑关联 内涵要求 基本遵循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探讨
16
作者 段令科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1期45-48,共4页
思政教育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文章分析思政教育的内涵,阐述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必要性,探讨当前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深... 思政教育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文章分析思政教育的内涵,阐述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必要性,探讨当前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挖掘思政内容以有效进行课程设计、提高教师能力和素养以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深度融入思政理念以强化课程教学实践、完善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学效果等路径,进而为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教育 现代汉语 课程设计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17
作者 王娜娜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该理论是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能够助推青年群体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己任,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作为自身发展追求。“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该理论是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能够助推青年群体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己任,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作为自身发展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内容丰富,既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又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思政课教学内在契合性有效开展,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成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课 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经》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东升 温秀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20世纪之交的《圣经》译介主要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使中国现代作家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圣经翻译文学。他们出于精神的渴求、知识的兴趣和艺术的追求,主动汲取圣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形式、艺术风格和美学内涵上都... 20世纪之交的《圣经》译介主要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使中国现代作家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圣经翻译文学。他们出于精神的渴求、知识的兴趣和艺术的追求,主动汲取圣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形式、艺术风格和美学内涵上都受到圣经翻译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译介 圣经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规范化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成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3期81-85,共5页
通过对国内24家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开设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开设在整体上存在规范化不足的问题,应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与使用这三个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课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