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翅果蝇在青岛樱桃园的发生及不同诱捕技术效果比较
1
作者 罗运杰 于广威 +1 位作者 李超 谷瑞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6,161,共5页
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崂山区的发生,比较不同诱捕技术的诱杀效果,通过斑翅果蝇信息素监测崂山区斑翅果蝇的发生规律,采用4种引诱剂、诱捕器对斑翅果蝇进行诱控防效测试。结果表明:崂山区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和6... 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崂山区的发生,比较不同诱捕技术的诱杀效果,通过斑翅果蝇信息素监测崂山区斑翅果蝇的发生规律,采用4种引诱剂、诱捕器对斑翅果蝇进行诱控防效测试。结果表明:崂山区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和6月中旬,诱捕器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为红桶诱捕器>自制诱捕器>黄桶诱捕器>黄板;引诱剂防治效果为SWD信息素+糖醋液>SWD信息素>糖醋液>果实蝇诱剂>酵母糖;斑翅果蝇信息素相对防效达80%以上,能够有效防控斑翅果蝇。建议以红桶诱捕器+信息素+糖醋液监测和防控斑翅果蝇,以减少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果蝇 防效测试 信息素 诱捕器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支全让O型控制力学模型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33
2
作者 高明仕 赵一超 +2 位作者 李明 曹志安 张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07-2313,共7页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岩巷道强流变四周均表现出大变形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全断面、全支全让O型封闭控制的支护原理。该原理强调,开挖初期就应对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断面进行强力支护,同时全断面又适时让压,在高阻支护力作用下又能适当释放围岩应力,达到对软岩巷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控制。通过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表面位移与支护力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力呈负相关关系。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原理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底相互作用效应 全支全让 o型控制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大型圈闭的控制作用——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3
作者 杨波 吴庆勋 +2 位作者 黄振 陈少伟 陈欣怡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沙箱物理模拟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形成,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控制机制。蓬莱19-3构造是由多级、多类型转换带共同控制的大型背形构造,具有“间歇式增压隆升”和“排烃期定型”两大特点;其形成的大型圈闭与盖层、烃源岩晚期排烃形成了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转换带研究对今后在走滑断裂带内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19-3油田 走滑断裂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 控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圈作用
4
作者 谢昭涵 冯昌 +3 位作者 仇永峰 李鹤永 张建波 唐海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3)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_(2)t—E_(1)f_(4))NW向伸展控制盐(3)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3)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3)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_(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3)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随着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圈闭的构造幅度、面积逐渐缩小,构造高点也逐渐往SW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盐(3)断裂带 古构造恢复 控圈作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3 位作者 彭萍 盛忠雷 林强 胡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43-2245,共3页
本文就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茶园中设置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成虫的诱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西、北朝向的复合板和黄板诱捕叶蝉数量显著高于东、南朝向。随着挂板时间的延长,板... 本文就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茶园中设置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成虫的诱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西、北朝向的复合板和黄板诱捕叶蝉数量显著高于东、南朝向。随着挂板时间的延长,板上诱虫量逐渐下降,以第10天下降较为明显。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第7天最好,尤其是朝西方向,分别达到83.83%和8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黄板 茶小绿叶蝉 诱集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兰 冯宏祖 +3 位作者 郭文超 张辉 杨力 许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 m,但在2~8 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 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发生规律 性诱剂 赤眼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匡石滋 田世尧 +1 位作者 李春雨 彭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685-7686,共2页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诱杀作用较明显,诱虫量分别占总诱虫量的41.10%、14.80%和3.97%。不同时期的诱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8月中旬~10月中旬诱虫量最多,占总诱虫量的53.80%。在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黄色诱虫板对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田间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1.3%、44.3%和37.1%。[结论]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粘虫板 香蕉害虫 诱杀作用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景欣 钟国浩 +7 位作者 刘平平 黄爱玲 杨祁云 何淑琼 蒲小明 沈会芳 孙大元 林壁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02,共7页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息素诱捕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试验处理区内均匀设置21个诱捕器,于试验处理后3个不同时段内,定期调查试验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雄成虫诱捕数量及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产卵卵块数量、卵粒数、不同龄期的幼虫虫口数量,统计玉米新叶(雌穗)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等,综合评价玉米生产上性信息素诱捕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结果】在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后的3个不同调查时段内(2020年7月15日―2020年7月24日、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2日、2020年8月3日―2020年8月11日,下同),每个诱捕器可分别平均诱捕到260.48±21.17、34.95±3.64和7.76±1.45头草地贪夜蛾雄成虫。与对照处理区相比,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可减少草地贪夜蛾产卵,同时幼虫虫口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3个调查时段内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2.86%、88.24%和73.08%;在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均未发现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而对照处理区则可发现较多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试验处理区内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植株的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明显降低,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的为害指数校正防效分别为37.13%、89.78%和59.50%。【结论】性信息素诱捕具有较好的田间控害效果,可用于构成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有效减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性信息素诱捕 田间控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再学 郭永旺 +5 位作者 金星 刘晋 郑元利 李大庆 潘开忠 胡支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S技术 农田害鼠 控制效果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性诱粘虫板对保护地番茄蚜虫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小敏 王云虎 +4 位作者 陈太春 林星华 李晶 耿伟华 安德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3,共5页
根据蚜虫的行为反应,运用蚜虫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1R,4aS,7S,7aR)-荆芥醇两种物质引诱有翅成蚜,分析研究保护地蚜虫的消长规律和对天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体积比为1∶2时诱蚜效果最佳,较普通... 根据蚜虫的行为反应,运用蚜虫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1R,4aS,7S,7aR)-荆芥醇两种物质引诱有翅成蚜,分析研究保护地蚜虫的消长规律和对天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体积比为1∶2时诱蚜效果最佳,较普通黄板多诱杀47.86%,且优于质量分数10%的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9.06%。同时分析发现性信息素粘虫板不仅不杀伤天敌,且处理区蚜虫天敌21 d后还增长了27.6%,表明性信息素粘虫板不仅能提高和完善普通粘虫板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还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性信息素粘虫板 番茄保护地 防治效果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文凤 尹炯 +5 位作者 罗志明 单红丽 张荣跃 王晓燕 仓晓燕 黄应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结论】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生物制剂 绿色防控 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剂与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与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九生 王静 +2 位作者 赵永胜 师颖 逯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141-143,共3页
[目的]明确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筛选出在山西区域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与性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类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性诱剂与4种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诱蛾效果。[结果]性诱... [目的]明确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筛选出在山西区域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与性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类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性诱剂与4种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诱蛾效果。[结果]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的诱蛾效果存在差异。在清徐县基点,翼形性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水盆、三角形和黄板性诱捕器,而黄板性诱捕器又显著优于水盆和三角形性诱捕器。在榆次区基点,性诱剂与三角形诱捕器、黄板诱捕器配套使用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无性诱剂的黄板诱捕器。[结论]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推荐黄板作为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设置配套诱捕器90个/hm^2,诱芯35~42 d更换1次,根据诱蛾量大小和粘板的黏性程度适时更换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性诱剂 诱捕器 控制作用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粘虫板的使用技术及其对烟田蚜虫的诱杀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赞 胡亚杰 +1 位作者 龙晓彤 梁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通过设计烟田小区试验,探索黄色粘虫板诱蚜技术在烟田的使用,并评价该技术对烟蚜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在烟田使用的最佳角度为与垄体平行,最佳高度为黄板底线高出垄体55 cm,黄板处理与化学药剂处理相比在控制烟蚜的速效性上... 通过设计烟田小区试验,探索黄色粘虫板诱蚜技术在烟田的使用,并评价该技术对烟蚜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在烟田使用的最佳角度为与垄体平行,最佳高度为黄板底线高出垄体55 cm,黄板处理与化学药剂处理相比在控制烟蚜的速效性上较差,但是在持效期上,黄板处理明显好于吡虫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粘虫板 烟蚜 防治效果 诱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温小遂 廖三腊 +4 位作者 肖斌 肖忠优 施明清 刘继生 唐艳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5-1160,共6页
为完善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的林间应用技术,本研究开展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坡位与不同设置密度诱捕松墨天牛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松墨天... 为完善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的林间应用技术,本研究开展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坡位与不同设置密度诱捕松墨天牛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松墨天牛诱捕量增多,其中4.5 m处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最好,诱虫量均值为245.5头/诱捕器。诱捕器不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无显著影响,其中山顶诱捕量最多,诱虫量均值72.3头/诱捕器。诱捕器设置密度加大,总诱捕量增多,林间死树株率下降,建议每6.67 hm^2(100亩)至少设置6个诱捕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APF-Ⅰ型诱剂 诱捕器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03
15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3 位作者 申瑞臣 王春燕 罗金恒 孙军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闭密封性评价技术,提出了以非均质水侵储集层有效库容量设计为核心的建库关键指标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应超深超低压地层和交变载荷工况的安全钻井、高质量固井技术和高压大流量地面注采工程优化技术,实现了高压注气压缩机等储气库地面核心装备国产化,建立了储气库地下、地面全系统风险预警和评估技术。5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呼图壁等6座气藏型储气库群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方案设计主要指标与实际动态高度吻合,已建成调峰能力超过75.0×10~8 m^3,实现了建设和运行高效且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圈闭动态密封性 关键指标设计 有效库容量 超深超低压钻完井 交变载荷 地面工程 核心装备 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勋 雷该翔 +8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李罡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92-93,97,共3页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尺蠖 诱捕平台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灯对谷子和高粱上鳞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佳 马继芳 +3 位作者 李志勇 白辉 董志平 王永芳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8期103-104,共2页
[目的]评价杀虫灯对谷子田和高粱田中鳞翅目成虫的诱杀效果。[方法]2020年,在邯郸武安谷子田和衡水景县高粱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供试杀虫灯可有效诱捕棉铃虫、玉米螟、黏虫及桃蛀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6.91~12.15头/... [目的]评价杀虫灯对谷子田和高粱田中鳞翅目成虫的诱杀效果。[方法]2020年,在邯郸武安谷子田和衡水景县高粱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供试杀虫灯可有效诱捕棉铃虫、玉米螟、黏虫及桃蛀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6.91~12.15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103头/灯。[结论]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谷子和高粱田中鳞翅目成虫的监测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鳞翅目害虫 诱杀效果 种群监测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嗜好植物对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红胜 韩杜斌 +3 位作者 周福才 石英跃 张心宁 邬亚红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2期73-76,共4页
在对薄荷、苘麻等8种植物的烟粉虱寄主选择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薄荷和苘麻,研究其与露地辣椒间作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烟粉虱对8种植物的选择率由大到小分别为薄荷(72.6%)>苘麻(70.0%)>九层塔(63.6%... 在对薄荷、苘麻等8种植物的烟粉虱寄主选择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薄荷和苘麻,研究其与露地辣椒间作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烟粉虱对8种植物的选择率由大到小分别为薄荷(72.6%)>苘麻(70.0%)>九层塔(63.6%)>黄秋葵(60.0%)=生菜(60.0%)>苜蓿(54.5%)>牛膝(52.5%)>益母草(50.0%)。嗅觉反应和颜色反应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烟粉虱对薄荷和苘麻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其他6种植物。薄荷、苘麻分别与辣椒1∶1间作,辣椒上烟粉虱的虫量分别下降了76.9%和69.2%。研究结果表明,薄荷和苘麻对蔬菜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在辣椒中间作薄荷和苘麻,对辣椒上烟粉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嗜好寄主植物 诱集 间作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TBS灭鼠技术规范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杨再学 谈孝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56-61,共6页
通过2010~2017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三都县、息烽县、瓮安县、凯里市、新蒲新区、安龙县、大方县、关岭县开展TBS灭鼠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明确了TBS安装方式和使用技术,探讨了TBS技术在农田鼠害监测中的作用,提升了... 通过2010~2017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三都县、息烽县、瓮安县、凯里市、新蒲新区、安龙县、大方县、关岭县开展TBS灭鼠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明确了TBS安装方式和使用技术,探讨了TBS技术在农田鼠害监测中的作用,提升了鼠类无害化控制技术,实现了灭鼠技术向安全、绿色、无害化方向迈进,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TBS灭鼠技术规范,在全省农田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BS灭鼠技术的特点是不使用杀鼠剂就可实现对农田害鼠的可持续控制,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兴的农田害鼠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未来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贵州省农田害鼠绿色防控工作,就推广应用TBS灭鼠技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TBS灭鼠技术经费投入,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建设能力;二是加强TBS灭鼠技术示范区建立,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覆盖率;三是加强TBS灭鼠技术试验研究,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S灭鼠 技术规范 控制效果 应用前景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用无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玲玲 侯倩倩 +1 位作者 王凯峰 蒋自鹏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69,共9页
为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采用步冷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实验方法研究制备了一种Na_(2)SO_(4)·10H_(2)O-Na_(2)HPO_(4)·12H_(2)O基复合相变材料,并将其改性后应用在温室模型中进行效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此材料的最... 为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采用步冷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实验方法研究制备了一种Na_(2)SO_(4)·10H_(2)O-Na_(2)HPO_(4)·12H_(2)O基复合相变材料,并将其改性后应用在温室模型中进行效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此材料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21.37%Na_(2)SO_(4)·10H_(2)O+64.10%Na_(2)HPO_(4)·12H_(2)O+4.27%KCl+4.27%H_(2)O+4.27%Na_(2)SiO_(3)·9H_(2)O+0.86%石墨粉+0.8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其过冷度降至0.6℃、相变温度为25.1℃、相变潜热为143.7 J/g,经过200次冷热循环实验,相变材料仍能保持较好的相变性能;将其应用在温室模型中对比发现,该相变材料可减小温室内温度波动,晴天条件下相变材料可使室内最高温度降低1.6~3.1℃,使室内最低温度提高1.7~2.7℃,使土壤温度提高0.3~1.4℃,且连续晴天条件下相变材料的控温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Na_(2)So_(4)·10H_(2)o Na_(2)HPo_(4)·12H_(2)o 相变性能 控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