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几个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教学建议
1
作者 魏岩冰 黄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5,共2页
本文对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史中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 遗传物质 科学史 课程标准 疑难问题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高考英语内容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尊民 乔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高考英语内容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高考英语的试卷设计、题型选用、试题命制都体现出高考英语命题在积极响应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和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要求。在推进... 高考英语内容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高考英语的试卷设计、题型选用、试题命制都体现出高考英语命题在积极响应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和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要求。在推进过程中,高考英语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明确测试构念、研制并引入新题型、完善试卷结构三个方面。为进一步深入思考高考英语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让考试任务的考查目标与课标要求进一步校准,不断完善和提高试题质量,高考英语内容改革需要在丰富试题素材情境、创新题型设计与研制、研究难度控制策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高考英语 考试内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关键实践:信息科技课程重组与教学转化
3
作者 张莉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8,共9页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在通过结构化实践活动驱动知识、技能、态度、认知策略互动发展。接着,通过以下路径系统建构课程关键实践:基于素养内涵映射关键实践主题;依托“工具—原理—社会规范—跨学科”四维框架实现素养与内容耦合;构建“工具应用→场景决策→科技创生”三阶认知层次支撑素养进阶。进一步,研究提出基于关键实践的课程内容重组与教学转化策略:贯通螺旋内容体系奠定结构性基础;三维情境框架提供系统化场域支持;四向度认知活动驱动“知能—心智”双结构生成。研究为破解三重矛盾、系统推进素养落实提供结构化实践路径,助力数智时代课程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实践 信息科技课程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科大概念与关键概念、核心概念的区隔及轻松提取
4
作者 侯桂红 敖雪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大概念不是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与它们的差别有四:一是所属的知识类型不同;二是从属的学科领域不同;三是主客观性不同;四是价值大小不同。大概念被混同为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的原因有中外大概念研究的误解、望文生义、混淆文理科... 大概念不是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与它们的差别有四:一是所属的知识类型不同;二是从属的学科领域不同;三是主客观性不同;四是价值大小不同。大概念被混同为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的原因有中外大概念研究的误解、望文生义、混淆文理科概念的语义等。研究认为,大概念的提取无须繁复和舍近求远,可直接从课标和教材中轻松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大概念 核心概念 关键概念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内容构建和教学模式
5
作者 安鑫龙 王小瑞 +1 位作者 申淑琦 李雪梅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4期539-542,共4页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是海洋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拓展课。为培养海洋环境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包括绪论、海洋微型生物有害藻华和海洋大型藻类有害藻华三部分课程体系,“海洋有害藻华”课程采用线...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是海洋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拓展课。为培养海洋环境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包括绪论、海洋微型生物有害藻华和海洋大型藻类有害藻华三部分课程体系,“海洋有害藻华”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精心打造思政素养和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主力军”、精雕细琢课程建设“主战场”和精准占位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三精”途径,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思政元素的“五个一精神”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有害藻华 课程内容构建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改革
6
作者 钟亚琴 黄宏霞 +1 位作者 张志林 史红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新农科建设要求融合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农业高层次人才。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程,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根据园艺植物栽培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 新农科建设要求融合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农业高层次人才。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程,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根据园艺植物栽培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实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为新农科建设培养符合区域园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此类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艺植物栽培学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7
作者 周茂君 王嘉奇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5,共13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截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359所院校开设。信息技术的更迭和媒体格局的变迁催生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新文科建设则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5...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截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359所院校开设。信息技术的更迭和媒体格局的变迁催生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新文科建设则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55所院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了讨论:对标新文科建设,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方向,满足业界人才需求;锚定专业定位,凸显专业特色,搭建专属的知识框架和课程体系;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数据思维与技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内容结构化及其教学意义
8
作者 郭华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9,共10页
课程内容从来都是结构化的,只是形态不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活动的有机整合,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新形态。基于课程内容结构化新形态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 课程内容从来都是结构化的,只是形态不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活动的有机整合,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新形态。基于课程内容结构化新形态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能够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整体规划教学活动,关注知识结构的情境化功能,通盘设计学生活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拥有索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内容结构化 学习经验 学生活动 教学情境 单元整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8
9
作者 吴焕庆 丁杰 余胜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教师教育 TPaCK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SA测评对世界课程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法宝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跨国学生测评来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用数据参照和政策建议来影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其测评中素养的定义、内容领域、层次维度和评价理念会引起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方面的跟进。具体表现...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跨国学生测评来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用数据参照和政策建议来影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其测评中素养的定义、内容领域、层次维度和评价理念会引起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方面的跟进。具体表现为各国根据PISA测评的素养变化来修订课程标准、对应PISA测评的领域来调整课程内容、按照PISA测评素养及认知层次来改进课程实施、参考PISA测评框架及理念进行课程评价改革。PISA测评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在课程改革中借鉴国际经验、更新质量观念、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逻辑:世界模型与场景学习
11
作者 李永智 孙蔷蔷 王玉国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4,共10页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才需求模式等,对以知识传递为核心、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课程逻辑构成根本性挑战,推动教育目的从“为生产”走向“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智能的开发,而人类智能的基石在于构建“世界模型...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才需求模式等,对以知识传递为核心、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课程逻辑构成根本性挑战,推动教育目的从“为生产”走向“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智能的开发,而人类智能的基石在于构建“世界模型”,课程的根本逻辑应转向支持学习者建构一体化、个性化和迭代化的内在“世界模型”。为此,课程内容需实现从“条块分割”到“整体关联”、从“外部复制”到“内部映射”、从“静态传递”到“动态演化”的三重转变。“场景学习”是建构“世界模型”的最佳路径,以往教育因规模化人才培养需求而过度依赖语言文字系统,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为回归真实有效的场景学习提供可能,也为未来课程形态变革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世界模型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场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经验获取”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建构与价值追求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孝平 卢晓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1,共7页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习者的“经验获取”,通过“专题+情境+综合实践”的方式整体建构知识学习经验、言语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按照新版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习者的“经验获取”,通过“专题+情境+综合实践”的方式整体建构知识学习经验、言语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按照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内容组织呈现出主题-单元式、螺旋镶嵌式、功能增强式等结构特征。深刻领悟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经验意蕴,全面理解内容结构的组织意图,才能准确把握中职语文改革的方向:回归“语文即生活”的认知;突出经验性知识的建构;实现“文以载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程标准 新版中职语文教材 内容结构 经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教师实践的现实审视与行动路向
13
作者 郭宇婧 白欣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1,共6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取不当等问题。鉴于此,在解读与分析新课标中关于科学史内容的隐性引导与显性要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应传授史学教育真谛、严择科学史素材、推动素养本位教学革新,以实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从理论认知到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新课标 科学史 科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原则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牟金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4,共5页
SMART黄金原则是由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Realistic(可行的)和Time-based and efficiency-oriented(即时有效的)首字母缩写而成。采用该原则检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 SMART黄金原则是由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Realistic(可行的)和Time-based and efficiency-oriented(即时有效的)首字母缩写而成。采用该原则检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写作内容标准和写作教学与评价建议后,作者建议修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时要遵循上述原则,进一步制定明确的写作内容标准细则,开发或研制可衡量的英语写作评价工具,设计可实现的操作性强的英语写作任务,构建主体多元和形式多样的英语写作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即时有效的写作评价信息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原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写作内容标准 写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TPACK发展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缘起、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静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5期83-88,共6页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shra和Koehler首创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提倡"通过设计学习技术"来推进教师的TPACK知识发展,是一种代表性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文献分析揭示出该教师课程的本质特征:其理论缘起于对"设计"...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shra和Koehler首创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提倡"通过设计学习技术"来推进教师的TPACK知识发展,是一种代表性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文献分析揭示出该教师课程的本质特征:其理论缘起于对"设计"与TPACK发展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刻认识;其课程模式采取基于"深度玩耍"的设计型学习;其课程活动遵循"微型设计→大型设计→TPACK整体反思"的螺旋上升式。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师的发展定位上,从技术"消费者"转向技术"设计者";在课程内容上,从普适的技术"处方"转向整体的TPACK"境脉";在课程活动上,从技术应用的传授灌输转向技术设计的深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 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设计型学习 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技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共生:幼儿园课程内容治理的文化愿景
16
作者 严仲连 曹文静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
幼儿园课程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而治理主体各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则容易使课程无法有效达成预定的目标。儿童的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坚守文化性是课程功能的时代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来源不仅... 幼儿园课程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而治理主体各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则容易使课程无法有效达成预定的目标。儿童的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坚守文化性是课程功能的时代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来源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文化,也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深入发展,它让幼儿园课程内容保持着持续的活力。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经常出现超载、西化、丑化等现象。为破解此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治理应坚持儿童本位价值观,推动课程内容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共生,强化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治理 课程内容 传统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语境下教师课程话语的内蕴及建构
17
作者 赵佳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教师课程话语是对教师课程认识或理解的一种观念反映,可将其理解为“领悟的课程”、实践的语言或个体价值标准。如今,数智化、素养化时代勾勒出一个现代化的语境,推动教师从规训化的课程言说目的转向课程育人,采用批判性的课程言说方式... 教师课程话语是对教师课程认识或理解的一种观念反映,可将其理解为“领悟的课程”、实践的语言或个体价值标准。如今,数智化、素养化时代勾勒出一个现代化的语境,推动教师从规训化的课程言说目的转向课程育人,采用批判性的课程言说方式勾勒出以“学”为导向的课程言说范畴,形成了锚定学习者发展的课程目标话语、共享众创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话语、对话性实践的课程实施话语以及指向过程性发展的课程评价话语。顺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要真正提高以学生、学习、学习发展等为导向的教师课程话语影响力、传播力,需要增强教师学本位的课程语境创设,构建本土化的教师课程言说标准,在促进教师个人课程话语资本积累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课程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课程话语 课程理解 课程目标话语 课程内容话语 课程实施话语 课程评价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历史课程实施的演进、困境与路径——以江苏省为例
18
作者 王新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4,共6页
中职历史课程实施经历了从任意选修到选修再到必修的演进,课程标准的颁布尤其是作为国家事权的统编教材的编写与投入使用,使其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江苏省较早开启了中职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对其“经验”的梳理与调研,将有利于促进中... 中职历史课程实施经历了从任意选修到选修再到必修的演进,课程标准的颁布尤其是作为国家事权的统编教材的编写与投入使用,使其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江苏省较早开启了中职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对其“经验”的梳理与调研,将有利于促进中职历史课程的实施。调研显示,当前的中职历史课程实施仍然面临着对中职历史课程重视度不高且缺乏落实监督机制、课标职教特色适应性不强、统编历史教材认同度不高、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瓶颈、教研及评价机制的低效与缺失等困境。针对中职历史课程现状问题,中职历史课程实施的策略与路径是:提高站位,强化历史等公共基础课程地位;完善机制,推动中职历史课程有效落实;搭建平台,完善省、市、校三级教研培训机制;修订政策,提高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历史课程 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现实问题与未来进路
19
作者 汤晓伟 龙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化发展(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1)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紧跟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教材深入探讨了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教材积极与国家政策对接,响应了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下:(1)教材思政元素缺失,制约了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2)教材内容编纂缺乏差异化调整,制约了教材的创新与特色发展;(3)教材核心内容选择缺乏共识度,制约了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教材与新媒体融合起步晚、程度低,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5)统编教材编纂团队组建不合理,影响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未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应增强教材的教育性,以适应国家对教材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把握;强化教材的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保障教材的时效性,以确保教材与学科发展相一致;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以提升教材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竞赛学》 运动竞赛理论 教材核心内容 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 差异化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分析及课程思政教学启示
20
作者 王晓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外语教材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和载体,系统梳理教材文化内容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的前提。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检验法,从文化主题、文化层级和国别属性三个层面分析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特征,由此讨论基... 外语教材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和载体,系统梳理教材文化内容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的前提。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检验法,从文化主题、文化层级和国别属性三个层面分析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特征,由此讨论基于现有教材开展阿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通过教学举例,就如何使用现有教材挖掘思政素材,更好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语精读教材 文化内容 外语课程思政 教学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