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Laser Cladding FeCoNiBSiNb Amorphous Alloy Composite Materials
1
作者 DU Xian YU Dongxin +3 位作者 LIU Jian CAI Zhihai HE Dongyu WANG Xiaolong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6-162,共7页
Aseries of [(Fe_(0.6)Co_(0.2)Ni_(0.2))_(0.75-0.03x)B_(0.2)Si_(0.05+0.03x)]_(96)Nb_(4) amorphous alloy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silicon content(x=0,1,2,3,4,5,and 6)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and... Aseries of [(Fe_(0.6)Co_(0.2)Ni_(0.2))_(0.75-0.03x)B_(0.2)Si_(0.05+0.03x)]_(96)Nb_(4) amorphous alloy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silicon content(x=0,1,2,3,4,5,and 6)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laser cladding technique.Additionally,the effect of Si on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GFA)of the layers was understood.Results show that an appropriate Si content can refin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eCoNiBSiNb laser cladding layers and improve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The hardness of the coating layer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the Si content.At the Si content of 4.8at%(x=0),the coating layer exhibits a relatively low hardness(734.2HV 0.1).Conversely,at the silicon content of 13.44at%(x=3),the coating layer exhibits the highest hardness(1106HV 0.1).The non-crystalline content and tensile strength exhibit an initial increase,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decrease.At x=2,the coating exhibits its maximum fracture strength(2880 MPa).However,when x>2,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the coating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x.Conversely,with an increase in Si content,the wear volume loss initial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At a Si content of 10.56at%(x=2),the coating exhibits the highest non-crystalline content(42%),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2880 MPa),and the most favorable dry fric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ladding FeCoNiBSiNb composite layer tribological property Si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BN content on characteristics of PCBN composites in turning GCr15 hardened steels 被引量:1
2
作者 GUO Jiahui YAO Feng +5 位作者 ZHAO Long LI Binhua FENG Fei XIE Hui FANG Haijiang ZHANG Yingjiu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Well-sintered polycrystalline cubic boron nitride(PCBN)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ubic boron nitride(CBN) were obtained using Al and TiN as additives under pressure of 5.5 GPa and temperature of 1450 ℃.Th... Well-sintered polycrystalline cubic boron nitride(PCBN)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ubic boron nitride(CBN) were obtained using Al and TiN as additives under pressure of 5.5 GPa and temperature of 1450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CBN grains and bonding materials was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TiB2 and AlN could be determined as main products and Al3 Ti also was detected in the Al-rich samples after sintering process.Furthermore,it was shown that Vickers hardness of composites w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BN contents.However,the lifetime of PCBN composites was in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mount of CBN in turning GCr15 hardened steels,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workpieces machined by these PCBN composites also showed the same trend.A series of cutting data confirmed that the low CBN content in PCBN composites could enhance the working durability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in turning hardened steels.The present experimen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lowest value of flank wear was not constant for different PCBN composites when they were used to machine several workpieces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N contentS hardness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CUTTING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硫化氢含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国庆 杜勤锟 +3 位作者 周道勇 蔡家兰 程希 莫海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不能方便快捷地用于储气库单井H2S的含量预测。为此,以HCX储气库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储气库的机理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机理模型计算的储气库多周期H2S预测结果为样本集,应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硫化氢含量的智能代理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具有适中的训练时间、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该模型作为HCX储气库的H2S预测智能代理模型;②进一步对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过渡拟合问题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训练数集1500组,最佳丢弃率为0.2,隐含层设置范围可控制在层数1~2层,节点数30~60个;③经HCX储气库的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LSTM智能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中H2S的含量。结论认为,经过优化的LSTM算法智能代理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含H2S储气库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储气库 数值模拟 组分模拟 硫化氢含量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意蕴
4
作者 彭莉 徐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48-354,共7页
目的通过解析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设计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理论对吉祥合体字进行分析,揭示吉祥合体字发展背后的“和合”思... 目的通过解析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设计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理论对吉祥合体字进行分析,揭示吉祥合体字发展背后的“和合”思想和文化根源,阐释其在视觉传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双重价值。结果通过对现代合体字应用案例的探讨,展示了吉祥合体字在设计领域中创新实践和多样化表现形式。结论吉祥合体字在当代活化可在形式、理念、技术上与时代需求相融合,从而实现合体字在现代社会运用的新形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合体字 形意融合 字体设计 “和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论
5
作者 田钒平 苏韦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服务“两个大局”、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民族理论领域“两个结合”原创性理论成果的时代要求,关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效。在认知层面,需要秉承社...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服务“两个大局”、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民族理论领域“两个结合”原创性理论成果的时代要求,关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效。在认知层面,需要秉承社会性建构理念,构建起具有肩负国际主流意识形态责任、服务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权益功能的认知体系。在学科规范层面,应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指导地位,构建兼具整体性逻辑叙事和人民本位性导向的科学原则框架。在体系构成层面,亟须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实践论等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凝聚规律、建设理路、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等理论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理论体系 价值认知 科学原则 构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6
作者 塔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纪检监察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形成基础的特殊性,具有天然的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自主性”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就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而言,需要解决其定位问... 纪检监察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形成基础的特殊性,具有天然的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自主性”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就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而言,需要解决其定位问题,从而明确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要求,其中需要处理好自主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相近概念的关系,并遵循纪检监察知识全覆盖、模块化、衔接性要求。就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而言,需要全面梳理纪检监察的知识内容,形成逻辑关系清晰的知识分类及其有机整体,其中应当包括纪检监察理论、纪检监察体制、纪检监察法规、纪检监察政策四大类型的知识内容,从而充分体现纪检监察的理论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 自主知识体系 基础定位 内容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7
作者 吴丽丽 王兴鸽 +2 位作者 武海鹏 杨雨轩 于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8,共13页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耗能等指标以及栓钉和拉筋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普通钢板先于不锈钢板发生鼓曲,侧封钢板焊缝开裂,随后多处栓钉、拉筋断裂,混凝土压碎至试件破坏.两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普通低合金钢板的塑性发展更为充分.栓钉间距由80 mm增至90 mm后试件的平均延性系数降低了8.3%,平面外正反两方向的承载力下降幅度在10%以内.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含钢率、两侧钢板抗拉承载力差值等参数对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剪力墙承载力影响较小;试件的单侧含钢率由0.5%增至2.5%时,试件低合金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60%,不锈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76%;当两侧钢板的抗拉承载力差值超过30%时,试件两个方向的承载力差值超过了15%,结合试验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双相不锈钢 平面外受力性能 栓钉布置 含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的直接熔盐电化学合成
8
作者 覃世玉 宋伟豪 +2 位作者 刘红霞 马文 白玉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179,共8页
为实现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制备,以ZrSiO_(4)、MoO_(3)和C为原料,采用熔盐电化学法一步制备出了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并研究了固体阴极制备工艺、碳含量(质量分数)和碳源类型对电化学... 为实现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制备,以ZrSiO_(4)、MoO_(3)和C为原料,采用熔盐电化学法一步制备出了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并研究了固体阴极制备工艺、碳含量(质量分数)和碳源类型对电化学合成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CaCl_(2)-NaCl共晶熔盐作为电解质,在800℃、3.1 V电化学还原15 h可制备出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粉体材料,其由粒径小于50 nm的近球形颗粒组成。小尺寸、无定型结构的碳粉更适合作为电化学合成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碳源,原料中的碳含量会影响ZrC与金属硅化物的比例,并影响最终产物中金属硅化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化学 金属硅化物 复合材料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TiC+Y_(2)O_(3))/α-Ti复合材料高温拉伸性能及蠕变行为研究
9
作者 汪熹澄 郑云飞 +3 位作者 杨建辉 肖树龙 徐丽娟 田竟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TiB+TiC+Y_(2)O_(3))/α-Ti复合材料及其对应的基体合金,通过XRD、SEM、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两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基体合金显微组织为粗大的魏氏组织,复合材料为典型的网篮状组织并有少量等轴α...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TiB+TiC+Y_(2)O_(3))/α-Ti复合材料及其对应的基体合金,通过XRD、SEM、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两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基体合金显微组织为粗大的魏氏组织,复合材料为典型的网篮状组织并有少量等轴α相生成。增强相的引入使钛基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及蠕变抗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基体合金相比,650℃时的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性能提高了约170MPa,蠕变寿命最高提升了348%,最小蠕变速率可以下降一个数量级,展示出极佳的强化效果。对于基体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运动主要受α/β界面限制;而对于复合材料,增强相具有良好的承载强化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了高密度位错区,并促进了硅化物的析出,进而有效改善了材料的抗蠕变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混杂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蠕变行为 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优选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梦迪 张舒彦 +4 位作者 郑淇 常春辉 李家豪 张运克 贾永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以3批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含量;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10:1,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基质:基质=0.99、药物:基质=0.55、滴距=6.00,综合评分为0.8452;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27~1.962、0.140~0.840、0.7105~4.263μg(均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2.30%(RSD=1.65%,n=6)、101.28%(RSD=0.81%,n=6)、98.99%(RSD=0.65%,n=6);3种成分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2017、0.0847、1.3829 mg·g^(-1)。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同时测定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可用于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成型工艺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优质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11
作者 米超 李施蒙 +2 位作者 华水金 王文峰 王晋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引进、自育和收集的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筛选出高油酸含量的油菜种质。【方法】以19份油菜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检测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在19份油菜种子中,软脂... 【目的】研究引进、自育和收集的甘蓝型油菜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筛选出高油酸含量的油菜种质。【方法】以19份油菜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检测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在19份油菜种子中,软脂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木蜡酸和神经酸共13种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平均为3023.20μg/g),且以ZN1的含量最高,为4270.31μg/g;亚油酸含量次之(平均为2966.47μg/g),且以XN2的含量最高,为5700.95μg/g。13种脂肪酸含量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到的2个主成分(超长链脂肪酸因子、软脂酸油酸因子)总累积贡献率达91.41%,基本上能够代表19份种质资源中脂肪酸的特征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9份油菜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高油酸低芥酸类群(ZN5、ZN7、HN2、ZN6、CN2、ZN4、ZN3、CN3、ZY1、HN1、ZN1)、低油酸高芥酸类群(XN3、QH1、XN1、XN4、XN5、CN1、ZN2)和高油酸高芥酸类群(XN2)。【结论】油菜ZN1符合高油酸低芥酸油菜种质资源的筛选标准。研究结果将为西藏优质油菜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为改善西藏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脂肪酸组成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薄膜高温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林青 蒲春林 +1 位作者 张艳 王军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73,共10页
目的探讨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RHEAs)薄膜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讨论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氧化机理。方法利用双靶磁控共溅射技术,以90°扇形的Ti、Zr、Nb、Mo靶拼接... 目的探讨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RHEAs)薄膜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讨论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氧化机理。方法利用双靶磁控共溅射技术,以90°扇形的Ti、Zr、Nb、Mo靶拼接而成的靶材和Al靶材作为溅射靶材,通过调节Al靶溅射功率,制备不同Al含量(原子数分数0%、14%、18%、24%、28%)的TiZrNbMoAl_(x)RHEAs薄膜,并将这些薄膜置于600℃大气环境中进行氧化试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光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氧化前后薄膜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不同Al含量的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并分析其氧化机理。结果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与Al含量密切相关。不含Al时,薄膜呈现出(110)择优取向的BCC单相固溶体结构;Al原子数分数为14%~24%时,薄膜表现为无定形相结构;Al含量较高(原子数分数为28%)时,薄膜中出现了AlZr_(3)二次相。在600℃环境退火后,Al氧化生成了Al_(2)O_(3),这有效提升了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然而,过量的Al含量(原子数分数为28%)会导致应力集中并产生裂纹,降低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论Al含量对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适量的Al含量可改善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薄膜 高温抗氧化性能 AL含量 相组成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黄白”凝胶提取工艺优选与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高艳果 朱海涛 +4 位作者 黄良永 叶方 王启斌 郑涛 陈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优选“红黄白”凝胶的提取工艺并建立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红景天苷、盐酸小檗碱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 目的优选“红黄白”凝胶的提取工艺并建立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红景天苷、盐酸小檗碱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指标客观性的权重赋权法(AHP-CRITIC)复合加权法计算4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以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红黄白”凝胶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建立该制剂中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红黄白”凝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5、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4种指标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均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102.09%,RSD为0.77%~3.1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RSD≤2.28%。结论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结合正交试验优选的“红黄白”凝胶最佳提取工艺稳定且经济合理;该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可行,结果可靠,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白凝胶 提取工艺 层次分析法-基于指标客观性的权重赋权法复合加权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配油对方便面含油率及储藏稳定性影响
14
作者 陈菊 郑成荣 +3 位作者 张顶武 刘翀 洪静 郑学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对油炸方便面含油率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低芥酸菜籽油与棕榈油按质量比0∶100、30∶70、50∶50、70∶30、100∶0混合均匀,并制得方便面样品(PO、L30、L50、L70、LO),测定其含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 为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对油炸方便面含油率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低芥酸菜籽油与棕榈油按质量比0∶100、30∶70、50∶50、70∶30、100∶0混合均匀,并制得方便面样品(PO、L30、L50、L70、LO),测定其含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并分析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PO为对照,将样品置于不同温度(30、45、60℃)下进行加速储藏试验,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芥酸菜籽油占比的增加,方便面的含油率先上升后下降,5种样品的微观结构间差异明显,且挥发性风味物质各有不同。此外,储藏期间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上升趋势与储藏温度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方便面 脂肪酸组成 含油率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芦竹营养成分分析
15
作者 王改利 王琳燚 +4 位作者 周莹 席燕燕 戴玉瑞 李绍钰 徐彬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为评定多倍体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刈割高度为1、1.5、2 m和2.5 m全株芦竹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倍体芦竹在株高1~2.5 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分别为... 为评定多倍体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刈割高度为1、1.5、2 m和2.5 m全株芦竹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倍体芦竹在株高1~2.5 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分别为9.12%~19.61%、6~16 g/kg和7.3%~10.6%,随着刈割高度的增长,其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分别为17.97%~30.87%、53.01%~69.56%、2.35%~6.17%和27.76%~45.69%,总体呈上升趋势。采用盐酸水解法检出16种氨基酸,包含人体所需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高,蛋氨酸含量最低。总氨基酸含量在6.59%~14.67%,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2%~5.42%,非必需氨基酸为4.07%~9.25%,E/T为36.23%~39.80%,N/T为60.20%~63.77%,E/N为56.81%~66.11%,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标准相比,芦竹的E/T略低于40%、E/N接近并高于6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异亮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大于0.80接近1。综上,多倍体芦竹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牧草资源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芦竹 高度 氨基酸组分含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含量对建筑用高强钢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景霞 牛志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以高强钢为基体材料,采用电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镍-铬合金耐腐蚀涂层。为探究镍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1.5%、1.8%的系列样品,并评估了其在风蚀环境中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当镍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 以高强钢为基体材料,采用电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镍-铬合金耐腐蚀涂层。为探究镍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1.5%、1.8%的系列样品,并评估了其在风蚀环境中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当镍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最优。在吹沙角度为20°、速度为35 m/s的条件下,该材料表现出卓越的力学性能:弯曲模量为210 GPa,弯曲强度为850 MPa,拉伸模量为220 GPa,抗拉强度为950 MPa,各项性能均保持较高水平。微观结构分析显示,其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即使在干湿循环与风蚀的双重作用下,材料仍保持完整结构,展现出优异的耐久性。这为开发高性能抗风蚀材料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含量 高强钢 复合材料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硅化物涂层应用进展
17
作者 魏涛涛 董琳 +1 位作者 杨冠军 刘梅军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超高温硅化物涂层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温服役构件,如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等。但由于服役时间和温度的增长,硅化物涂层抗氧化性能逐渐下降并最终发生失效。概述了硅化物涂层的体系、制备方法、失效... 超高温硅化物涂层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温服役构件,如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等。但由于服役时间和温度的增长,硅化物涂层抗氧化性能逐渐下降并最终发生失效。概述了硅化物涂层的体系、制备方法、失效机制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硅化物涂层体系可分为Si-Cr-X基硅化物涂层体系和难熔金属硅化物涂层体系。制备方法多样,常用的为料浆烧结法和包埋渗法。失效机制主要为氧化、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热扩散,可以采用多组元成分设计、多层梯度结构设计和多种制备方法组合优化对涂层进行改性。新一代航空器要求其高温部件能在超高温(≥1800℃)下长时间服役,但目前的硅化物涂层难以满足该条件,因此未来发展方向为研制超高温条件下服役的复合硅化物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物涂层 超高温服役 氧化失效机制 复合涂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小麦粉筋度对发酵小麦粉-大豆分离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8
作者 江睿钊 赵源 +3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张玉苍 翁武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3,共8页
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 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探究pH和WF筋度对发酵WF-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F-SPI膜的表面结构伴随pH的增加逐渐光滑致密,且膜中的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伴随pH的增加,WF-SPI膜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逐渐降低。特高筋WF中的蛋白结构没有完全展开无法与SPI发生充分的相互作用,结果导致特高筋WF-SPI膜中的蛋白质会聚集在膜的下表面并破坏其致密的网络结构。中筋WF-SPI膜的TS和T_(g)分别达到12.53 MPa和50.94℃的最高值,而其WVP、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均达到最低值。因此,中筋WF和SPI经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WF-SPI膜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小麦粉 PH 筋度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过程中微量水的引入对聚乙烯醇颗粒中甲醇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贺玉舜 周容 +1 位作者 杨胜都 张军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聚乙烯醇(PVA)的醇解以甲醇做溶剂,因此成品PVA颗粒中一般含有不低于2.0%的甲醇,如何降低PVA中甲醇含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针对PVA 24-88中甲醇含量降低的问题,采用在醇解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干燥后PVA的醇解度... 聚乙烯醇(PVA)的醇解以甲醇做溶剂,因此成品PVA颗粒中一般含有不低于2.0%的甲醇,如何降低PVA中甲醇含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针对PVA 24-88中甲醇含量降低的问题,采用在醇解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干燥后PVA的醇解度及甲醇含量。结果表明,在1.0%的加水量下,PVA产物中的甲醇含量降低至0.26%。此外,详细讨论了加水量对醇解PVA样品在不同气体氛围中的热失重行为及醋酸钠含量的影响,当加水量分别为1.0%和2.0%时,醋酸钠含量仅为1.53%和1.24%,均低于无水醇解样品。同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醇解后的溶剂中甲醇和醋酸甲酯含量随加水量增加分别呈升高和降低的趋势。最后探究了干燥时间与PVA 24-88未加水醇解湿料的挥发分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冷凝回流组分中的甲醇和醋酸甲酯的含量分别呈现单调增加和递减趋势,且其各自含量均随干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该结果可为聚乙烯醇实际生产难题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含水量 醇解度 溶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寒喘祖帕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
20
作者 马雪红 曹万萍 +1 位作者 李乔乔 李新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4-2129,共6页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寒喘祖帕颗粒中秦皮乙素、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柚皮素、甘草酸的含量。采用Hypersil BD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寒喘祖帕颗粒中秦皮乙素、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柚皮素、甘草酸的含量。采用Hypersil BD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7℃,检测波长分别为280和365 nm。以秦皮乙素为内参,计算其他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5种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现行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69%、100.29%、100.10%、100.18%、100.00%,RSD值分别为2.62%、1.61%、1.89%、2.30%、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喘祖帕颗粒 化学成分 一测多评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