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China
1
作者 YAO Sui CHEN Zhuoch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3期78-85,共8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e Census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China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by the classical approach. It showed that the migra...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e Census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China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by the classical approach. It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was still far away from "Lewis turning point", and "mingong huang" ( shortage of peasant workforce) appearing in coastal areas could be explained with the location separation between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rural labor force. It was a feasible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er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the east coast to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o absorb the abundant supply of rural labor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turning point migration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requi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意涵、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
2
作者 贾晋 吕进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涉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新质劳力的整体性跃升、要素活力的适配性激发与算法红利的切合性释放,农业物质力得以转化为乡村治理力。面对基层形式主义和乡村治理“内卷化”、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异化小农”惯性以及乡村公共性再生产难题,要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畅通县域城乡数字要素深度融合渠道,推进空间均衡性治理;积极培育新质劳力,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治主动精神;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公共性再生产增进乡村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村生产关系 乡村治理现代化 城乡融合 新质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的技术冲击、结构失衡与政策调适
3
作者 袁志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等因素作用下,也面临多重挑战。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教育、住房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毕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等因素作用下,也面临多重挑战。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教育、住房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教育回报率下降;人工智能深刻影响就业市场,推动就业结构加速演变。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基于需求的视角,要千方百计扩大总需求,提高经济增长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进一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基于供给的视角,从长期看,应积极推行鼓励生育政策,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化,为劳动力供给筑牢根基;从短期看,应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公共产品广泛共享,持续深化市民化进程,使劳动力供给结构更趋优化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村劳动力 大学生就业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靳小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如何在释放人口生育潜力的同时保障农村女性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2018与2020年四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的影响... 如何在释放人口生育潜力的同时保障农村女性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2018与2020年四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的调整增加了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稳定就业,在女性群体中间具有年龄异质性;在农村男性与农村女性之间具有区域异质性。生育政策调整不仅影响农村育龄女性的非稳定就业,还对非政策目标群体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空间产生挤压。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与农村女性高质量就业,需要同时关注生育政策目标群体与非目标群体的就业保障以及长期生育政策导致的环境差异,才能发挥政策工具效果以应对人口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农村女性劳动力 非稳定就业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回流能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吗?——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水...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基于外出务工经历视角,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水平和结构升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消费升级存在代际差异,主要对第一代回流劳动力消费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新生代影响不显著;第三,外出务工经历可通过内部和外部“习惯形成”两条路径促进消费升级;第四,农村劳动力回流对一般村民消费具有正向扩散效应。本文为优化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提供了可能的新视角,且为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回流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外出务工经历 农村居民消费 习惯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健 吴海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否成为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对于当前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农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和...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否成为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对于当前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农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农业产业链韧性。(2)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能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不利影响。(3)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田减灾抗灾、农业信息获取、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资金约束缓解是数字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不利影响的有效路径。(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数字技术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不利影响,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则不利于这一缓解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农业产业链韧性 数字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辛远 韩广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81,共13页
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赋能、就业带动、要素流动、生态富民等内在机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中伴随着劳动者技... 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赋能、就业带动、要素流动、生态富民等内在机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中伴随着劳动者技能供需不匹配问题逐步凸显、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中可能会加剧农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数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共享资源要素不均衡、信息泛滥与便捷化的传播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快提升新型劳动者职业技能,壮大农民走向共富的主体力量、扩大技术应用的创新供给范围,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注重完善数字化共建共享机制,增强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构建精神文明引领示范机制,筑牢农民精神富裕的思想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民共同富裕 劳动者技能 数智经济 农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宁 辛阳 +3 位作者 许皓月 孙海芳 杨梦佳 王雪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提出新要求。基于河北省面源数据,对脱贫劳动力就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舆论宣传、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政策激、转变政府职能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乡村振兴 脱贫劳动力 稳定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凡 朱新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0,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缩... 文章基于2011—2022年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城市与南方城市,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另外,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缩小本地城乡收入差距,并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价值意蕴、问题审视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6,304,305,共14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农村劳动力合理回流对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回流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农村劳动力合理回流对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回流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当前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劳动力回流存在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农村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业平台资源匮乏、公共服务保障不完善、农民心理落差较大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等方面。为此,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要以优化农村制度执行增强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意愿、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巩固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内在支撑、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物质基础、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坚定回乡农民的信念支撑、以提升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农村的吸引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回流农村劳动力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公共服务保障 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坤 程墨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90,共9页
【目的】探究电商与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熵权法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重构能力3个层面构建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探讨电商参与对农户家庭经... 【目的】探究电商与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熵权法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重构能力3个层面构建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探讨电商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效果、作用路径和溢出效应。【结果】①电商参与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户家庭经济韧性,并且通过促使劳动力返乡就业和提高农户信息获取水平来起作用。②电商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③对于在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字鸿沟相对较大地区的农户,以及对生计方式相对较多的农户,电商参与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应重视农村电商的普及与发展,发挥电商在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信息获取方面的作用,以增加农户家庭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户家庭经济韧性 劳动力返乡就业 信息获取水平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12
作者 蒋健 吴海涛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82,共11页
文章基于2012—202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抑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中... 文章基于2012—202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抑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及数字生产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过程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与劳动力供给质量的下降引起的,而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则能够有效减缓这一过程,进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老龄化背景下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业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 农地规模化经营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
13
作者 杨新宇 高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5,共12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在分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内涵与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政策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高质量充分就业在保障农村劳动力收入稳定性的同时...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在分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内涵与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政策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高质量充分就业在保障农村劳动力收入稳定性的同时,促进收入持续增长。第二,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面临工资增长乏力、就业增收机会减少、就业增收能力偏低、就业增收保障不足等新困难和新挑战。第三,为保障农村劳动力收入持续增长,应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保障机制,包含就业供给、就业能力、公共服务、就业权益四个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完善收入分配等政策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增收 充分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14
作者 张超 张克一 +1 位作者 郑宇 敬珠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同时,在经过内生性探讨和稳健性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具有较好稳健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在南方地区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驱动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说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在正向赋能本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同时,推进毗邻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劳动力回流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粮化”还是“非粮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刘为玲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导致粮食作物种植占比的增加,且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通过机械替代、土地流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路径促进耕地种植结构“趋粮化”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粮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证明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影响的差异,对玉米种植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丰富了人口老龄化和种植结构变革等相关领域的成果,并为国家制定合理的老龄化应对政策和耕地调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耕地种植结构 “趋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转型赋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探讨
16
作者 陈梦晴 孙晓政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75-77,共3页
基于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政策背景,通过梳理乡村旅游转型对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影响的研究,以烟台市为例,针对乡村旅游转型赋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度、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 基于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政策背景,通过梳理乡村旅游转型对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影响的研究,以烟台市为例,针对乡村旅游转型赋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度、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转型赋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相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转型 农村劳动力 高质量就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文化自觉:新生代乡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的实现机理
17
作者 张曦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56-60,共5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成长环境剥离于乡村,与乡土文化之间存在隔阂,对乡土文化缺乏认同,导致其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表现为文化认同缺失导致专业发展倦怠、文化自信缺失导致职业使命矮化、文化实践缺失导致职业身份悬浮。乡土文化意识、乡土...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成长环境剥离于乡村,与乡土文化之间存在隔阂,对乡土文化缺乏认同,导致其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表现为文化认同缺失导致专业发展倦怠、文化自信缺失导致职业使命矮化、文化实践缺失导致职业身份悬浮。乡土文化意识、乡土文化知识、乡土文化情感和乡土文化实践是以文化自觉促生新生代乡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为此,需加大文化支持力度,营造文化自觉的生长沃土;推动乡土文化实践,丰富文化自觉的践行契机;文化自觉内省,拓展文化自觉的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发展 文化自觉 内生发展动力 新生代乡村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基于甘肃省陇南市实地调研
18
作者 魏钰琳 侯庆丰 窦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33-237,共5页
利用明瑟收入模型,通过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康县和西和县的13个行政村农户调查,分析农村劳动力能力建设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力建设对农户家庭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1年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增长3... 利用明瑟收入模型,通过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康县和西和县的13个行政村农户调查,分析农村劳动力能力建设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力建设对农户家庭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1年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增长3.063倍。同时,农户家庭收入增长还受家庭其他生计资本的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建设中,亟待提升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加强女性受教育程度、加强职业教育以及转变农民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受教育程度 家庭增收 明瑟收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ment Problems of China Rural Human Capital
19
作者 ZHANG Junxia YU Jialin CHEN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4期77-83,共7页
The rural human capital refers to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physical body, knowledge, skills, and all the abilities that ca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r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he ability is a form of human capital s... The rural human capital refers to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physical body, knowledge, skills, and all the abilities that ca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r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he ability is a form of human capital stock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but at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in rural areas is not optimistic. A lot of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such as the inadequate total investment and the irrational structure, as to these issues,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apital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参与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吗?——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孜仪 王瑞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显著抑制农村土地转入;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参与 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