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小兵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随着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面临诸多新挑战。依据对地理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站在地理教学实践的立场,可以从四个方面建构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概念重构教学内容,指向地理学科... 随着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面临诸多新挑战。依据对地理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站在地理教学实践的立场,可以从四个方面建构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概念重构教学内容,指向地理学科大观念和学科实践能力的学习目标,基于地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基于认知诊断的嵌入式学习评价。该框架旨在为地理教师在课堂层面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启发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概念性理解 基于问题的学习 学科大观念 学科核心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辅助红松虫害检测机器人概念设计
2
作者 付敏 高风 +1 位作者 高泽飞 郝镒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1,共6页
针对红松虫害检测数据不准确、系统响应时间长、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里基于TRIZ理论设计了一种采用图像识别检测、可蠕动攀爬树干的红松虫害检测机器人。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虫害检测机器人的动作流程和组成结构;应用最终理想解、技... 针对红松虫害检测数据不准确、系统响应时间长、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里基于TRIZ理论设计了一种采用图像识别检测、可蠕动攀爬树干的红松虫害检测机器人。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虫害检测机器人的动作流程和组成结构;应用最终理想解、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技术进化法则等TRIZ工具对移动机构、抱紧机构、检测机构进行创新设计,构建了红松虫害检测机器人的三维实体模型,应用ADAMS软件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攀爬运动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应用TRIZ理论,有利于产生高质量、多层级的概念解,提高产品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虫害 检测机器人 蠕动 图像识别 概念设计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秸秆焚烧炉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罗朝阳 罗吉 +8 位作者 李林 王明昇 何成奎 高新 随顺涛 李光辉 万先起 蒋金巧 谭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88-91,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秸秆的处理与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垃圾秸秆焚烧炉具有可回收能源、环境友好等优点,开发和应用垃圾秸秆焚烧炉是解决垃圾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垃圾秸秆焚烧炉的基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秸秆的处理与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垃圾秸秆焚烧炉具有可回收能源、环境友好等优点,开发和应用垃圾秸秆焚烧炉是解决垃圾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垃圾秸秆焚烧炉的基本原理与分类,深入分析了垃圾秸秆焚烧炉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滞后、废气处理难度大、投资周期长、国际合作欠缺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技术研发与创新、强化环境管理和减排、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加强跨国合作与学习交流等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垃圾秸秆资源化利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秸秆 焚烧炉 能源回收 环境保护 应用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系统碳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薛佳敏 徐明岗 张建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食物系统碳足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衡量农业生产中碳排放的关键手段。食物系统碳足迹研究有助于准确理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特征与规律,为制定农业碳减排的策略与实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 食物系统碳足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衡量农业生产中碳排放的关键手段。食物系统碳足迹研究有助于准确理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特征与规律,为制定农业碳减排的策略与实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种植业、畜牧业与食物消费环节的碳足迹研究持续深入,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构建更加可持续的食物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未来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综述了碳足迹的概念、研究意义、主要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并指出未来碳足迹研究在研究边界上要从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视角出发,从“作物-畜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整个链条来定量农业碳足迹,兼顾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在研究方法上,应考虑土壤、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同时建立完备的碳足迹指标与参数监测体系;在碳减排途径上既要关注技术本身的革新,也要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政策的调控。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物系统对于环境与气候的影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系统碳足迹 环境问题 生命周期分析 食物系统 农村生活碳排放 农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区环境在线监测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周文静 胡珉 王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2-256,共5页
传统的手工监测和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因此,引入在线监测技术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使得排污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排放污染物的规律,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污染措施。同时,环境保护行政... 传统的手工监测和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因此,引入在线监测技术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使得排污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排放污染物的规律,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污染措施。同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地区的污染状况,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监管工作。随着在线监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排污企业履行自身污染防治义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于在线监测技术及数据,而在线监测设施因其自身特点,对设施质量、日常运行维护有较高要求。目前运行的在线监测设施在日常运行中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需要从提高企业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运维服务质量和环境监管效力上入手,保证在线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设施 运营维护 环境监管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育猪福利问题、异常行为及其改善措施调研报告
6
作者 施睿佳 顾宪红 《中国猪业》 2024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次专项调查旨在调研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福利现状及其改善措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回收到信息填写完整、保育猪≥50头的151份猪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猪场中,保育猪发生最频繁的异常行为、福利问题... 本次专项调查旨在调研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福利现状及其改善措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回收到信息填写完整、保育猪≥50头的151份猪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猪场中,保育猪发生最频繁的异常行为、福利问题分别为咬尾/咬耳、行为福利问题,各占41.1%、31.8%,排名前一位的福利改善和环境丰容措施为水料充足和特制玩具,占比分别为66.9%和29.8%,以示环境丰容措施还有较大改善空间;(2)与不重视动物福利猪场相比,重视猪场动物福利猪场可降低环境、卫生、行为、心理等福利问题,减少咬尾/咬耳行为,变化幅度达20%以上(P<0.05或P<0.01);(3)存栏>3000头猪场与存栏≤3000头猪场相比,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发生占比下降20.8%(P<0.01),采用特制玩具、优质光照改善环境丰容的猪场占比分别增加23.2%、26.7%(P<0.05),而使用垫料改善环境丰容的减少48.2%(P<0.01),采用健康管理、善待动物措施分别增加24.7%、19.8%(P<0.01或P<0.05);(4)劳动定额>800头的猪场相比劳动定额≤800头的猪场,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破坏圈栏发生占比下降16.3%、14.7%(P<0.05),以提供垫料作为保育猪环境丰容措施的占比下降44.2%(P<0.01),但提供优质光照的占比增加37.8%(P<0.01);(5)北部猪场相比南部猪场,保育猪行为福利问题发生占比、咬尾/咬耳行为发生占比分别下降17.3%、22.2%(P<0.05或P<0.01)。综上,重视动物福利、提供特制玩具等环境丰容措施、加强精细化健康管理的猪场,可以减少保育猪出现多项福利问题,此外,有些养猪场在改善保育猪福利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尤其存栏≤3000头的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猪 动物福利问题 环境丰容 异常行为 福利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环境卫生学PBL案例教学的研究——以牧场规划选址为例
7
作者 吴学壮 季珂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PBL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入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牧场规划的教学内容为例,其在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牧场规划案例库的构建、案例教学设计,包括问... PBL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入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牧场规划的教学内容为例,其在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牧场规划案例库的构建、案例教学设计,包括问题引入、案例引入、分组讨论、辩论与演示、课后作业和总结反思。同时,分析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环境卫生学 案例教学 牧场规划 教学设计 问题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研究
8
作者 刘博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75-78,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当前,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是主要阻碍,因此,需要树立...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当前,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是主要阻碍,因此,需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坚持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功能等措施,以推动农村生态治理取得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提供生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治理 环境保护 价值分析 问题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现状、问题分析与基本构架探索 被引量:63
9
作者 贾宝全 张志强 +1 位作者 张红旗 慈龙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34-1740,共7页
生态学与水文学交叉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则是连接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刻画生态演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对生态、环境用水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回顾 ,并根据对已有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 生态学与水文学交叉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则是连接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刻画生态演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对生态、环境用水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回顾 ,并根据对已有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 5方面主要问题。首先 ,生态用水尚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升华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生态用水的概念与内涵表述上 ;其次 ,在生态用水研究中 ,缺乏合理的生态保护目标的建立 ,因而影响到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 ,目前的研究均是针对较大尺度所作的 ,不能在生态机理与物理机制上揭示生态用水规律 ,因此 ,不适于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 ,个别实验在由“点”尺度向生态用水计算的“面”尺度转换时缺乏基础 ,从而严重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精度 ;第四 ,生态用水机理是生态用水研究中至为关键的工作 ,以往研究主要依据野外宏观观测资料来探讨 ,缺乏直接的实验依据 ;第五 ,没有涉及生态用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用水满足程度及其波动性对生态系统影响等方面 ,从而也使得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同时作者认为 ,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研究报告”中的生态环境用水概念对我国地大物博 ,地质地貌与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故可以确定为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用水 研究现状 生态用水 问题分析 基本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监测指标选择一般过程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建辉 吴忠勇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雪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对生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主要包括生态监测目标、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生态系统模型的提出以及生态监测指标的分类。旨在为我国生态监测规划和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指标造反 环境价值 评价 生态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氮素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超 张桃林 +2 位作者 孙波 吴蔚东 鲁如坤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6-721,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后,我国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化学氮肥用量比1980年翻了一番以上,农田氮素收支总体也由当时的基本平衡变为有较多盈余.利用定位试验、农户访问和典型农区代表性采...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后,我国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化学氮肥用量比1980年翻了一番以上,农田氮素收支总体也由当时的基本平衡变为有较多盈余.利用定位试验、农户访问和典型农区代表性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过去20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农田氮素平衡状况和农田土壤氮素水平的演变特点及区域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田氮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由此对农业和环境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控对策以改善我国农业中的氮素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 氮素管理 养分平衡 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 土地管理 化学氮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湖泊水库的水环境问题与防治建议 被引量:66
12
作者 黄文钰 吴延根 舒金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83-90,共8页
根据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近期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国湖泊水库当前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1)水质污染日益严重;(2)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3)湖库面积有缩小的趋势;(4)水库泥沙淤积严重;(5)部分湖泊含盐量... 根据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近期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国湖泊水库当前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1)水质污染日益严重;(2)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3)湖库面积有缩小的趋势;(4)水库泥沙淤积严重;(5)部分湖泊含盐量不断上升,并根据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库 环境问题 防治 水环境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374
13
作者 杨桂山 马荣华 +4 位作者 张路 姜加虎 姚书春 张民 曾海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9-810,共12页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现状 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FD及TRIZ的概念设计过程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檀润华 马建红 +1 位作者 张换高 苑彩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共4页
提出了由用户需求建立质量功能布置 (QFD)中的第一个质量屋 (HOQ) ,经功能分析建立第二个HOQ ,由其中敏感矩阵的负相关项确定设计冲突及其类型 ,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中选择冲突解决原理并解决技术冲突或物理冲突的概念设计过程。... 提出了由用户需求建立质量功能布置 (QFD)中的第一个质量屋 (HOQ) ,经功能分析建立第二个HOQ ,由其中敏感矩阵的负相关项确定设计冲突及其类型 ,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中选择冲突解决原理并解决技术冲突或物理冲突的概念设计过程。为了方便功能分析 ,提出了功能的一种汉语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功能布置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概念设计 QFD TRI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75
15
作者 徐友宁 袁汉春 +2 位作者 何芳 陈社斌 张江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29-832,共4页
本指标体系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三大类23项指标,提出以指标指数作为划分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等级的依据,给出2类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历史、现状... 本指标体系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三大类23项指标,提出以指标指数作为划分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等级的依据,给出2类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程度。在考虑矿山区位条件和恢复治理难度的基础上,最终给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评价等级,该等级也同时反映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地质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林业对策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建锋 邢尚军 +2 位作者 郗金标 宋玉民 马丙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 ,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经济强省的角度 ,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 ,计划用 15~ 2 0a的时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重要的能源、...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 ,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经济强省的角度 ,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 ,计划用 15~ 2 0a的时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业基地。鉴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 ,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林业。本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林业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问题域的产品概念设计阶段需求功能的描述及转换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单鸿波 刘继红 黄正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研究了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不同问题域内需求功能的转换,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用户知识空间和设计知识空间的关系,定义了问题域;提出了适合概念设计过程中问题域模型的表示方法,建立了需求功能描述的流程,构建了需求功能获取系统的总体...   研究了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不同问题域内需求功能的转换,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用户知识空间和设计知识空间的关系,定义了问题域;提出了适合概念设计过程中问题域模型的表示方法,建立了需求功能描述的流程,构建了需求功能获取系统的总体框架。最后实例验证了方法和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域 需求功能 转换 概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63
18
作者 何芳 徐友宁 +1 位作者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0-1529,共10页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条件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分布特征 不同区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44
19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1 位作者 展思辉 佟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方法标准化、生物受体的选择和变量归一化4大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而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依据。具体来说,包括"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污染土壤"、"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等诸多相关概念,采样、前处理、分析步骤和测试方法等的统一与标准化,敏感种与优势种等生物受体的正确选择,以及涉及到总量与有效态或提取态、复合污染与交互作用的情况、土壤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土壤类型、有机质、粘粒、pH、Eh和CEC等)、土壤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地理区域、温度、水分或湿度、施肥或农业措施等)诸多变量的基础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最后,结合这些基础性问题,对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基准 修复基准 方法学 环境标准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以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40
20
作者 徐友宁 李智佩 +1 位作者 陈华清 陈社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4-1350,共7页
为揭示大柳塔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进行了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柳塔煤矿区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7.12~53.36km2,范围大,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严重;2... 为揭示大柳塔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进行了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柳塔煤矿区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7.12~53.36km2,范围大,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严重;20年来大柳塔地区及主要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主要河流受到了硫化物、氟化物、总磷的普遍污染,河流底泥受到了重金属元素较严重的累积污染;土壤尚有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环境容量,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不容忽视。神东公司实施生态功能圈建设、煤矸石堆场复垦、露天采场复垦、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措施,明显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探索出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新模式。依据该区煤炭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应统筹规划,制定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矿山公园、加强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议 大柳塔煤矿区 陕西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