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CUBA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兼谈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杭兰平 李杉 +2 位作者 张睿 毕剑锋 王立彬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64,共6页
尽快建立和规范中小学的培养基地、建立相应的竞赛体系、加强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当前完善CUBA"学校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问题;运动队招生、联赛竞赛与管理水平、队员的学业与训练、后勤保障等因素是制约CUBA联赛水平... 尽快建立和规范中小学的培养基地、建立相应的竞赛体系、加强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当前完善CUBA"学校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问题;运动队招生、联赛竞赛与管理水平、队员的学业与训练、后勤保障等因素是制约CUBA联赛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从"举国体制"和"专业化"体制成因及弊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本源的回归,发展趋势是学校体育。CUBA的"体教结合"模式是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和教企合作较成功的典型代表,相关部门应以CUBA联赛为突破口,打造成我国一流的大学生体育品牌赛事,实践和完善"体教结合"模式。但是,必须明确"体教结合"不是简单地把运动队放入学校,不是专业运动队的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CUBA 人才培养体系 体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与“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鹏飞 翟廷立 +1 位作者 刘安清 王凤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3,共4页
在总结我国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科、专业、运动训练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与普通高校中的体育院、系,以及体育系统的"体工大队"和体育科研所的区别;阐述了学科建设与"教学... 在总结我国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科、专业、运动训练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与普通高校中的体育院、系,以及体育系统的"体工大队"和体育科研所的区别;阐述了学科建设与"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内在联系;提出走"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道路的三种不同结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教学 训练 科研 学科 专业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理念下体育专业院校实习基地与教师培训共建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建 王新坤 鞠秀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开放性实习实训模式的必要性,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联合共建模式的实施方案,经过4年的实施与检验,该模式能够有效落实高等学校的...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开放性实习实训模式的必要性,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联合共建模式的实施方案,经过4年的实施与检验,该模式能够有效落实高等学校的4大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体育教育专业 实习实训 联合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基于南通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浦义俊 刘昌亚 邰崇禧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人才培养 地级市 教体结合 青少年 南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现行体教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翟丰 张艳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2-484,495,共4页
我国高校现行的体教结合模式主要有"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清华模式"和"南体模式"4种,模式需不断演进发展至"体教融合"。"混合型模式"包括"一般混合型"和&... 我国高校现行的体教结合模式主要有"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清华模式"和"南体模式"4种,模式需不断演进发展至"体教融合"。"混合型模式"包括"一般混合型"和"强力混合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将是普通高校继续坚持和完善的模式;"省队校办模式"中大多是非奥运项目或者一些社会性观赏性较差的项目,模式的推广受到限制;"清华模式"主要是利用了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实施逆向体教结合,遇到国家整体体制的问题,其他学校想效仿存在很大的问题;"南体模式"是专业体育院校可以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教结合 模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证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操队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伟 赵汉华 姚吉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66,共4页
总结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经验,认为体育院校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和条件,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体育学院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关键词 体育院校 高水平运动队 体制 “亦训亦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斌 孙洪涛 张绍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8-101,共4页
重视培养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学训矛盾的重要方法。学生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他们在校期间解决学训矛盾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 自主学习 学训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正 蔡文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8,共4页
分析了我国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张通过"体教结合"的途径,从单纯的追求竞技成绩转变到追求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并借鉴美国篮球"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 分析了我国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张通过"体教结合"的途径,从单纯的追求竞技成绩转变到追求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并借鉴美国篮球"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亟待关注的5个问题和3个建议,力争使体育和教育达到深层次、实质性的结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结合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学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文金 唐立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5,共3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与联合单位强关联特征的培养条件筛选,学生绩效的导师管理和独立考评等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专业学位 双导师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演进阶段划分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松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尝试摸索、重点扶持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趋势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影...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尝试摸索、重点扶持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趋势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影响力将会继续提高;"体教结合"仍是今后发展的主线;足球和冰雪运动将是重点发展项目;建立联赛制度是改革的方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校体育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运动队的保障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体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秀娟 荣敦国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6,共4页
概述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认为:在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发展取决于体能因素(P)、智力因素(I)、非智力因素(N)的共同作用。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内涵可归结为:区别维度、对运动训练活动的影响维度和联... 概述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认为:在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发展取决于体能因素(P)、智力因素(I)、非智力因素(N)的共同作用。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内涵可归结为:区别维度、对运动训练活动的影响维度和联系维度的11组25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结合的运动训练理论 内涵 体能 智力 非智力 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结合”相关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尧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如何发挥体育和教育的双重优势,使竞技体育的人才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又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这是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训结合"。就&q... 如何发挥体育和教育的双重优势,使竞技体育的人才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又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这是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训结合"。就"学训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对"体教结合"怎样更好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出对策,同时也可以对决策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学训结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中生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静 孙有平 季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4,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二学生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3个班级94名高二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力量组(男13人,女18人)、耐力组(男14人,女18人)及力量与耐力组合组(组合组,男14人,女17人),另选31名高二学生作为... 目的:探讨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二学生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3个班级94名高二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力量组(男13人,女18人)、耐力组(男14人,女18人)及力量与耐力组合组(组合组,男14人,女17人),另选31名高二学生作为常规体育课对照组(男14人,女17人)。分别进行18周相同运动强度的力量、耐力、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及常规体育课,组合组采用力量组和耐力组的练习方法,只是力量与耐力练习的次数相应减少,运动强度与力量组、耐力组及对照组相同。结果:1)力量组学生的体重、BMI、体脂肪量、去脂体重、肌肉量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体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2)耐力组受试者的体成分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组合组受试者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含量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去脂体重显著增长(P<0.05);4)对照组受试者的体脂肪率在实验前后显著下降(P<0.01)。结论:1)力量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加高二学生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肌肉量;2)耐力练习对降低高二学生体重、BMI、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量有显著的作用;3)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可以有效地降低高二学生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量,增加其去脂体重;4)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效果的叠加,提示在日常的体育课中为维持高二学生健康,应考虑合理安排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身体练习 体成分 力量练习 耐力练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