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structural analysis on evaluating effects of friction and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on performance of gears in high-precision assemblies 被引量:3
1
作者 Hossein Golbakhshi Moslem Namjo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The high precision assemblies with considerable radial interference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However,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rmal operations.So,for ... The high precision assemblies with considerable radial interference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However,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rmal operations.So,for evalua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istortion of teeth profiles in a gear/shaft assembly,a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is necessary for finding the change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friction on the contact surface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 in interaction of the gear with the shaft.Evaluating the gear stress and deformation fields for several modes of heat transfer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adial or tangential stresses on contact surface of the joint may have more than 8%increase by increasing friction coefficient;while the intensity of heat transfer at cooling stage has lower effect on stress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coefficient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stress field distortion of teeth concurrent analy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iving force coordinated control of an 8x8 in-wheel motor drive vehicle with tire-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Zheng Zhang Chun-guang Liu +2 位作者 Xiao-jun Ma Yun-yin Zhang Lu-mi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ire-road interaction,the wheels of a multi-wheel distributed electricdrive vehicle can easily slip under certain working conditions.As wheel slip affects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ire-road interaction,the wheels of a multi-wheel distributed electricdrive vehicle can easily slip under certain working conditions.As wheel slip affects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it is crucial to control it and coordinate the driving force.With this aim,this paper presents a driving force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with road identification for eight-wheeled electric vehicles equipped with an in-wheel motor for each wheel.In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the road identification module estimates tire-road forces using an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and recognizes the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by employing the recursive least-square method According to road identification,the optimal sip ratio under the current driving condition is obtainedand a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with a conditional integrator uses this value for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The anti-slip controller obtains the adjusting torque,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the driver-command-based feedforward control torque to implement driving force coordination control.The results of hardware-in-loop simulation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ire-roadrces as well a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thus,can effectively fulfill the purpose of driving force coordinated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wheel motor Tire-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Slip ratio sliding mode control Conditional integrator Accelera tion slip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载荷下PTFE-不锈钢摩擦特性及力学模型研究
3
作者 赵守江 戴君武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在滑移隔震支座中,聚四氟乙烯(PTFE)和不锈钢所构成的摩擦副应用广泛,其摩擦特性是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其在低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通过滑动摩擦试验考察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的规律,以及动摩擦系数与... 在滑移隔震支座中,聚四氟乙烯(PTFE)和不锈钢所构成的摩擦副应用广泛,其摩擦特性是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其在低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通过滑动摩擦试验考察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的规律,以及动摩擦系数与速度的相互关系。建立PTFE-不锈钢的摩擦力模型,并结合振动试验和数值分析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此外,对比评估了该力学模型与库仑模型在预测摩擦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与竖向载荷显著相关。当压强为0~0.5 MPa时,静摩擦系数随压强增大而大幅度降低;当压强为0.5~1.2 MPa时,静摩擦系数的降幅趋缓并基本稳定在0.045左右。对于动摩擦系数,当压强为0~2.0 MPa时,其随压强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增速持续减缓;同一压强下,动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并在速度达到一定阈值后趋于稳定,而且不同压强下的上限值均接近0.202;动摩擦系数与速度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在多次振动响应试验中,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重合度优于相对位移的重合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相对位移的重合度有所提高。通过对比位移变化量和加速度极值,验证了基于指数函数模型的理论分析值与试验值的高吻合度。相较于库仑模型,指数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低载荷下摩擦力的特征,也更适用于滑移隔震支座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不锈钢 滑移隔震 力学模型 低载荷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罚因子的变摩擦接触磨损计算方法
4
作者 卢恒啸 李燕 冯志强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5-1528,共14页
磨损广泛出现在各种物体的相互接触中,准确且高效地模拟物体的接触磨损行为对研究磨损危害及其预防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罚函数接触算法和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考虑常数、线性和指数压力相关摩擦系数的库伦摩擦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几何非... 磨损广泛出现在各种物体的相互接触中,准确且高效地模拟物体的接触磨损行为对研究磨损危害及其预防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罚函数接触算法和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考虑常数、线性和指数压力相关摩擦系数的库伦摩擦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边界非线性等复杂非线性因素的接触磨损数值模拟方法.为了提高变摩擦系数模型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变摩擦自适应罚因子(VFAPF)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线弹性材料和Mooney-Rivlin超弹性材料的接触磨损行为仿真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自适应罚因子(APF)算法,VFAPF算法在变摩擦大滑移问题中具备更好的精度稳定性,当弹性滑移量占主导时,虽效率有小幅下降(约12%),但精度的提升效果更明显(约62%).针对线弹性材料的小滑移接触磨损问题,尽管3种摩擦系数模型在磨损量和应力分布上存在差异,但对磨损位置和接触压力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在Mooney-Rivlin超弹性材料的大滑移接触磨损问题中,3种摩擦系数模型在磨损量、磨损位置、接触压力和应力分布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线性摩擦系数模型的差异性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磨损 压力相关变摩擦系数 VFAPF 算法 Mooney-Rivlin 超弹性材料 大滑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滑条件下网格阵列润湿表面对润滑成膜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仕进 刘成龙 +2 位作者 郭峰 张建军 朱孔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5,共13页
目的利用网格阵列润湿(Grid Array Wettability,GAW)表面构筑离散化油池以提高摩擦副表面的自集油作用,改善摩擦副纯滑(η_(SRR)=2)条件下的润滑特性和承载能力。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制备网格化疏油涂层表面,探究限量供油条件下该... 目的利用网格阵列润湿(Grid Array Wettability,GAW)表面构筑离散化油池以提高摩擦副表面的自集油作用,改善摩擦副纯滑(η_(SRR)=2)条件下的润滑特性和承载能力。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制备网格化疏油涂层表面,探究限量供油条件下该表面对润滑状态的影响。利用高黏度聚异丁烯润滑油在纯滑条件下容易产生凹陷油膜的特性,探究GAW表面对油膜形态的调控作用。结果通过对油池形态及膜厚的分析,GAW表面(30~300μm)相较于原始表面具有良好的集油效果,扩展了限量供油条件下乏油边界距离。阵列网格尺寸不同,会对凹陷膜厚和最小膜厚产生不同影响。在限量供油条件下,随着网格尺寸的增大,凹陷膜厚逐渐降低,最小膜厚先增加后降低,当网格横纵间距为200μm时,最小膜厚得到明显提高。其中,小网格尺寸GAW表面集油效果最好,膜厚凹陷特征更加明显。结论GAW表面随网格尺寸增加油膜凹陷逐渐减弱,油膜凹陷由纺锤形转变为椭圆形。实验表明,GAW表面可以有效降低摩擦因数,150mm/s速度下最优尺寸(200μm)GAW表面相较于原始表面摩擦因数降低35.9%。GAW表面增加了摩擦副表面油池的比表面积和油池高度,增加了滚动体与油池的接触,有效提高了润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供油 网格阵列润湿 纯滑 自集油 油膜凹陷 摩擦因数 润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接装纸粘唇强度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6
作者 杨继 尹志豇 +8 位作者 郭丽娟 张涛 田然 范多青 叶灵 王浩 唐石云 李振杰 杨玺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目的】快速、简便、准确测定烟用接装纸对嘴唇的粘唇强度。【方法】选用剥离强度测试仪对不同牌号接装纸和人造嘴唇经过人工唾液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力进行测量,采用人工感官评吸和测定值进行对比。【结果】(1)经对比优化筛选确定实验条... 【目的】快速、简便、准确测定烟用接装纸对嘴唇的粘唇强度。【方法】选用剥离强度测试仪对不同牌号接装纸和人造嘴唇经过人工唾液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力进行测量,采用人工感官评吸和测定值进行对比。【结果】(1)经对比优化筛选确定实验条件是:选用医用硅胶作为人造嘴唇,配制包含蛋白、酶等具有生物活性及无机盐的人工唾液,接装纸和嘴唇的粘合长度为10 mm,粘合面积10×15=150 mm^(2),按照50 mm/min的拉伸速率,人工唾液量为6μL,静置时间1 min。(2)模型表达为Y粘唇强度=-1.36×10^(-3)+9.02×10^(-3)*X动摩擦系数。(3)该方法和人工人工感官评吸一致,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 粘唇强度 剥离强度测试仪 动态摩擦系数测定仪 剥离力 人造唇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7
作者 李盛 贾云翔 +3 位作者 郭铮 吕文达 于本田 李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滑移和力学传力过程可分为翼缘外接触面未完全滑移和完全滑移以及翼缘内接触面完全滑移3个阶段;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承担弯矩与无连接板截面弯矩之和等于该梁截面处的理论弯矩,腹板接触面承担的弯矩主要由其上的水平摩擦力承担;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随节点滑移而重新分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对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影响明显;根据推出的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13%,该计算可用于优化螺栓连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 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 滑移 弯矩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老化服役后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贾俊峰 顾冉星 +2 位作者 程寿山 樊平 李茂昌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为了解自然老化服役后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性能,取实际桥梁中服役10年的7个板式橡胶支座进行摩擦滑移试验,分析不同竖向压应力下支座摩擦滑移规律,研究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的水平弹性刚度、摩擦系数及耗能能力等,并对比人工热老化... 为了解自然老化服役后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性能,取实际桥梁中服役10年的7个板式橡胶支座进行摩擦滑移试验,分析不同竖向压应力下支座摩擦滑移规律,研究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的水平弹性刚度、摩擦系数及耗能能力等,并对比人工热老化支座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服役年限的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老化程度并不相同;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摩擦系数随着竖向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水平弹性刚度随着竖向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压剪作用对老化板式橡胶支座的耗能能力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累积的摩擦滑移会使支座耗能能力降低。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试验值)相较于未老化支座(理论值)的表面摩擦系数有所降低,但水平弹性刚度明显增大;自然老化板式橡胶支座水平弹性刚度增大幅度远高于人工热老化的板式橡胶支座,人工热老化研究严重低估了自然老化对板式橡胶支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自然老化 水平弹性刚度 摩擦系数 耗能能力 摩擦滑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滑板支座不同摩擦系数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
9
作者 戴纳新 王东梅 +2 位作者 谭平 周福霖 申梦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7,共11页
采用课题组建立的楼层反应谱Benchmark模型,研究弹性滑板支座不同摩擦系数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使用ETABS软件建立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底层柱底和基础之间布置弹性滑板支座,为了使楼层反应谱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输入FEMA P695中推荐的2... 采用课题组建立的楼层反应谱Benchmark模型,研究弹性滑板支座不同摩擦系数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使用ETABS软件建立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底层柱底和基础之间布置弹性滑板支座,为了使楼层反应谱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输入FEMA P695中推荐的22条远场地震动,分别对4个摩擦系数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弹性滑板支座摩擦系数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且与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影响楼层反应谱的谱值,但不改变楼层反应谱峰值出现的周期,不影响楼层反应谱的频谱特征;在周期0~6 s内,文中4种摩擦系数的弹性滑板支座结构的楼层反应谱谱值均小于铅芯橡胶支座的谱值,说明该结构弹性滑板支座的隔震性能优于铅芯橡胶支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弹性滑板支座 地震动 楼层反应谱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量供油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的润滑增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政 刘晓玲 +1 位作者 李群 周家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3,共9页
为了研究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氧化石墨烯(GO)对润滑增效的影响,利用球-盘点接触油膜润滑测量系统对PAO10(聚α-烯烃)和添加质量分数0.03%GO的PAO10进行膜厚和摩擦因数研究,分析卷吸速度、供油量、滑滚比、载荷等对GO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研究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氧化石墨烯(GO)对润滑增效的影响,利用球-盘点接触油膜润滑测量系统对PAO10(聚α-烯烃)和添加质量分数0.03%GO的PAO10进行膜厚和摩擦因数研究,分析卷吸速度、供油量、滑滚比、载荷等对GO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油量较少及低速工况下,加入GO后摩擦因数下降最明显,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乏油状况;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大,加入GO前后摩擦因数和膜厚差别减小;当卷吸速度一定时,随着滑滚比的增大,乏油宽度增大,乏油更严重;当滑滚比一定,加入GO后乏油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GO的润滑增效随供油量的增加而变弱;随着滑滚比的增加,油膜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大,导致GO的润滑增效降低;相比于低载条件,在高载条件下GO的润滑增效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供油 氧化石墨烯 油膜厚度 摩擦因数 滑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率对风电滑动轴承激光熔覆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益林 沈意平 +2 位作者 张亚宾 卫芬 鲁学良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7,共9页
通过微观组织平均视场法测定了风电齿轮箱行星轮滑动轴承CuSn12Ni2激光熔覆涂层的孔隙率,开展了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不同孔隙率涂层的摩擦磨损试验,运用Archard磨损公式并基于UMESHMOTION子程序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模拟了不同孔隙率... 通过微观组织平均视场法测定了风电齿轮箱行星轮滑动轴承CuSn12Ni2激光熔覆涂层的孔隙率,开展了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不同孔隙率涂层的摩擦磨损试验,运用Archard磨损公式并基于UMESHMOTION子程序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模拟了不同孔隙率涂层的摩擦磨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涂层的磨损形式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孔隙率越高涂层磨粒磨损越明显;10,20 N载荷下涂层磨痕位置硬度增幅、磨损深度、磨损宽度、磨损率与孔隙率呈正相关,涂层表面硬度、摩擦系数标准差、摩擦系数平均值与孔隙率呈反相关,孔隙缺陷降低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30 N载荷下不同孔隙率涂层摩擦系数标准差、摩擦系数平均值较为接近;载荷越大,孔隙率对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风电轴承 激光熔覆 孔隙率 摩擦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摩擦特性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作梅 郭玉明 +1 位作者 崔清亮 李红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58-264,共7页
为了给谷子机械化播种、收获、加工、储运等作业装备设计及相关技术应用提供摩擦特性参数,该文运用自制的小籽粒休止角测定装置、摩擦系数仪、直剪仪等试验设备,测定了含水率分别为10.7%、13.7%、16.0%、19.8%的谷子的形态尺寸和休止角... 为了给谷子机械化播种、收获、加工、储运等作业装备设计及相关技术应用提供摩擦特性参数,该文运用自制的小籽粒休止角测定装置、摩擦系数仪、直剪仪等试验设备,测定了含水率分别为10.7%、13.7%、16.0%、19.8%的谷子的形态尺寸和休止角、滑动摩擦系数、内摩擦系数等摩擦特性参数。分别分析了含水率对谷子各摩擦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不同接触材料对谷子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以及剪切速度和垂直应力对谷子内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变化对谷子形态尺寸的影响不显著(P>0.05);谷子休止角随含水率增加而线性增大(R2=0.9875);谷子与钢板、铁板、亚克力板间的动、静滑动摩擦系数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大(R2≥0.9795),与钢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最小,亚克力板次之,铁板最高;谷子内摩擦系数受剪切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大(R2≥0.908),随着垂直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谷子机械化装备的研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摩擦 农产品 谷子 休止角 滑动摩擦系数 内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面摩擦的人字齿轮副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陆凤霞 王浩飞 +2 位作者 朱如鹏 鲍和云 姜慧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4-212,共9页
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传递误差的16自由度人字齿轮副三维空间弯曲-扭转-轴向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人字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通过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轮... 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传递误差的16自由度人字齿轮副三维空间弯曲-扭转-轴向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人字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通过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轮齿的啮合力,时变摩擦力和摩擦力矩,并采用基于弹流润滑理论(EHL)的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计算了齿面摩擦因数。为了分析齿面摩擦对人字齿轮副周期振动及分岔特性的影响规律,比较了有无考虑齿面摩擦时系统的周期振动时域响应、振动位移分岔图及最大lyapunov指数变化图。结果表明,齿面摩擦导致齿轮副垂直于啮合平面方向的振动位移加剧,且减弱了齿轮副沿啮合线方向的振动。同时,齿面摩擦的存在使得系统提前进入混沌,且抑制了系统的混沌运动。文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齿面摩擦对人字齿轮传动周期振动及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为人字齿轮传动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面摩擦 人字齿轮 混沌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板压秆旋切式防堵装置的秸秆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卢彩云 赵春江 +3 位作者 孟志军 王秀 武广伟 高娜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9,共7页
结合被动式防堵装置和动力驱动式防堵装置的优缺点,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滑板压秆旋切式防堵装置。针对秸秆能否顺利通过滑板压秆旋切式防堵装置主要涉及滑板与秸秆的摩擦系数及土壤与秸秆的摩擦系数的问题,该研究以华北一年两熟区主要粮食... 结合被动式防堵装置和动力驱动式防堵装置的优缺点,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滑板压秆旋切式防堵装置。针对秸秆能否顺利通过滑板压秆旋切式防堵装置主要涉及滑板与秸秆的摩擦系数及土壤与秸秆的摩擦系数的问题,该研究以华北一年两熟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秸秆为研究对象,试验对比了Q235钢、不锈钢、木板和塑料4种不同滑板材料及含水率分别为10%、12.5%和15%的3种土壤对秸秆摩擦系数的影响;考虑免耕防堵装置作业时秸秆的状态,秸秆接触角度和秸秆接触部位也作为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滑板材料与玉米和小麦秸秆的摩擦系数分别满足:Q235钢>不锈钢=塑料>木板,不锈钢>Q235钢>木板>塑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滑板材料和秸秆接触角度对滑板与玉米和小麦秸秆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均显著;含水率12.5%和15%的土壤与玉米秸秆的摩擦系数分别比含水率10%的土壤高0.08和0.09,差异显著,秸秆部位和秸秆接触角度对土壤与玉米和小麦秸秆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均显著;双因素分析表明,滑板与玉米秸秆的摩擦系数受滑板材料和秸秆部位及滑板材料和接触角度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滑板与小麦秸秆的摩擦系数受秸秆部位和接触角度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与玉米秸秆的摩擦系数受秸秆部位和接触角度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三因素分析表明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处理玉米秸秆时滑板材料宜采用Q235钢,处理小麦秸秆时滑板材料宜采用不锈钢材料。该研究为免耕防堵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农业机械 试验 滑板 摩擦系数 免耕防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滑移水平隔震支座的性能试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素铎 李雄彦 蔡炎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对一种新型的聚四氟乙烯板摩擦滑移水平隔震支座进行了性能试验,支座由聚四氟乙烯摩擦滑移装置隔震,而并联的水平弹簧使其在震后具有复位能力.试验测定了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摩擦片间的摩擦系数及支座在简谐激励与地震激励下的滞回性能... 对一种新型的聚四氟乙烯板摩擦滑移水平隔震支座进行了性能试验,支座由聚四氟乙烯摩擦滑移装置隔震,而并联的水平弹簧使其在震后具有复位能力.试验测定了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摩擦片间的摩擦系数及支座在简谐激励与地震激励下的滞回性能,并对竖向输入动压力时支座的滞回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滑移速度、竖向压力及地震激励的类别是影响摩擦系数与滞回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支座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滑移 弹簧 摩擦系数 滞回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啮合效率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成 崔焕勇 +1 位作者 张清萍 张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9-235,共7页
针对齿轮啮合效率模型精度低、啮合效率影响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系统地综述齿轮啮合效率的理论研究进展。从建立齿轮啮合效率模型的主要要素入手,着重阐述齿面法向载荷、齿面相对滑动/滚动速度、齿面滑动摩擦因数、齿轮啮合效率建... 针对齿轮啮合效率模型精度低、啮合效率影响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系统地综述齿轮啮合效率的理论研究进展。从建立齿轮啮合效率模型的主要要素入手,着重阐述齿面法向载荷、齿面相对滑动/滚动速度、齿面滑动摩擦因数、齿轮啮合效率建模以及齿轮设计参数等要素对啮合效率影响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以啮合效率精确建模为基础,探索啮合效率影响机理,进而实现高啮合效率齿轮设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啮合效率 摩擦功率损失 滑动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系数影响摩擦噪声发生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光雄 周仲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6-769,共4页
结合摩擦系数测量和磨痕表面形貌的观察 ,认为摩擦力的波动成分是引发摩擦噪声的主要机理。对于往复滑动过程 ,在摩擦系数 -往复循环次数的关系图上一般有一个驼峰状的变化。应用Suh的理论 ,说明了在摩擦系数的驼峰状上升沿靠顶部的地... 结合摩擦系数测量和磨痕表面形貌的观察 ,认为摩擦力的波动成分是引发摩擦噪声的主要机理。对于往复滑动过程 ,在摩擦系数 -往复循环次数的关系图上一般有一个驼峰状的变化。应用Suh的理论 ,说明了在摩擦系数的驼峰状上升沿靠顶部的地方既是摩擦力接近最大值 ,又是摩擦力波动最激烈的地方 ,因而在这地方很容易出现摩擦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尖叫噪声 振动 往复运动 形貌 摩擦噪声 产生机理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隔震控制中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薛素铎 赵伟 李雄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3-938,共6页
为研究摩擦摆支座(FPS)的参数对网壳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单层球面网壳,给出了摩擦摆支座隔震网壳的运动方程.对工程中常用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通过改变输入地震动的强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摩擦摆支座的滑... 为研究摩擦摆支座(FPS)的参数对网壳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单层球面网壳,给出了摩擦摆支座隔震网壳的运动方程.对工程中常用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通过改变输入地震动的强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摩擦摆支座的滑动面摩擦系数和球面滑动半径的变化对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和节点加速度的影响,总结了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随滑动面摩擦系数和球面滑动半径的变化规律,为摩擦摆支座在网壳结构应用中的参数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支座(FPS) 滑动面摩擦系数 球面滑动半径 网壳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滑动摩擦实验的镀锌板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雷刚 周建芬 +1 位作者 许亚婷 黄瑶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1,114,共6页
利用平板滑动摩擦实验研究了模具粗糙度、正压力以及滑动速度对合金化热镀锌板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摩擦学理论对摩擦系数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光镜观察钢板摩擦后的截面形貌,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锌层截面失效情况,进... 利用平板滑动摩擦实验研究了模具粗糙度、正压力以及滑动速度对合金化热镀锌板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摩擦学理论对摩擦系数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光镜观察钢板摩擦后的截面形貌,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锌层截面失效情况,进而验证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模具粗糙度在0.4μm^1.2μm范围时,摩擦系数随着模具粗糙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模具粗糙度约0.8μm时最佳,此时锌层发生少量粉化失效;摩擦系数随着正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较高压力范围内减小的趋势变缓,随着正压力增加,锌层粉化与剥落失效加重;摩擦系数随着滑动速度增加而减小,当滑动速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摩擦系数减小的趋势变慢并趋于稳定,随着滑动速度增加,锌层粉化与剥落失效情况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热镀锌板 摩擦系数 模具粗糙度 正压力 滑动速度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IS304涂层自润滑磨损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文博 孙岩桦 +3 位作者 丁春华 耿海鹏 戚社苗 虞烈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采用感应烧结技术制备出润滑相细小且分布均匀的自润滑涂层.其中润滑相Ag粒子尺寸为5μm左右,氟化物粒子尺寸为1μm左右,强化相Cr2O3粒子尺寸小于1μm.研究表明低速磨损时磨损面比较粗糙,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与疲劳磨损;而高速磨损... 采用感应烧结技术制备出润滑相细小且分布均匀的自润滑涂层.其中润滑相Ag粒子尺寸为5μm左右,氟化物粒子尺寸为1μm左右,强化相Cr2O3粒子尺寸小于1μm.研究表明低速磨损时磨损面比较粗糙,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与疲劳磨损;而高速磨损时磨损面比较光滑,虽然磨粒磨损与疲劳磨损依然为涂层的磨损机理,但磨损面上存在明显的Ag润滑膜.Ag润滑膜的出现使得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Ag润滑膜的出现与接触面摩擦产生的摩擦热有关.滑动速度越高,接触面产生的摩擦热会使局部区域的瞬态温度升高,从而使得热膨胀系数较大的Ag粒子从基体Ni Cr中溢出到表面,并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Ag润滑膜.采用溢出体积计算法计算得滑动速度为1 m/s时,瞬态温升为296℃,该温升明显高于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温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滑动速度 摩擦系数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