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EVOLUTION OF AILAOSH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IN YUNNAN, CHINA
1
作者 Fang Weixuan, Hu Ruizhong, Bi Xianwu, Su Wenchao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04-405,共2页
Observations made in different superlarge\|large gold deposits in Ailaosh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Yunnan Province, China,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zang (Himalayas—Karakoram—Tibet) were investigated. Geote... Observations made in different superlarge\|large gold deposits in Ailaosh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Yunnan Province, China,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zang (Himalayas—Karakoram—Tibet) were investigated. Geotectonically, the study area is situated in the conjoint between the Tethys and Himalayas tectonic domain, characterized by ver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with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Himalayas in late development.1\ Regional geology and gold deposits\;Ailaosh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is localized between Ailaoshan super lithospheric faults and Jiujia—Anding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with NNW\|trending about 250km long. To southward, Zhenyuan supergiant gold deposits, Mojiang large gold deposits, and Daping giant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low metamorphic volcanic\|sedimentary rocks (D—C). Ore types includ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gold\|bearing altered rocks, and the mixing of the two types. Most of gold orebodies took their positions in the substructures of the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deposits Ailaosh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YUNNAN geoc hemical anomaly mineral assemblage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芹菜叶粉品质及加工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琳琳 李诗雨 +2 位作者 吕铭守 孙冰玉 石彦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6,共8页
芹菜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维生素C、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芹菜茎中的含量,同时芹菜叶中含有大量酸性成分,具有平肝降压的功效。但由于芹菜叶易腐烂,储存期较短,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该实验以芹菜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芹菜叶粉... 芹菜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维生素C、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芹菜茎中的含量,同时芹菜叶中含有大量酸性成分,具有平肝降压的功效。但由于芹菜叶易腐烂,储存期较短,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该实验以芹菜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芹菜叶粉,通过研究柠檬酸添加量、浸泡时间、漂烫温度、漂烫时间等前处理条件对芹菜叶护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在最优前处理条件下对芹菜叶进行超微粉碎,研究超微粉碎对芹菜叶粉品质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芹菜叶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0.85%、浸泡时间5 min、漂烫温度90℃、漂烫时间1.6 min。在最优前处理条件下,芹菜叶超微粉碎至300目时,可获得品质较好、速溶率较高的芹菜叶粉制品。该研究充分利用芹菜叶资源,为芹菜叶深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叶 超微粉碎技术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
3
作者 王倩 苏连波 +2 位作者 王克勤 宋娅丽 张继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8,共15页
【目的】明确森林凋落物、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厘清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及协同作用关系。【方法】以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0(对照,CK)、10(低氮)、20(中氮)和25(高氮)g/(m... 【目的】明确森林凋落物、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厘清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及协同作用关系。【方法】以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0(对照,CK)、10(低氮)、20(中氮)和25(高氮)g/(m2·a) 4个氮沉降处理,每2个月采集1次土壤(0~10和10~20 cm)和凋落物(叶和枝)样品,共采集2年,测定凋落物和各土层C、N、P含量,以及各土层微生物C(MBC)和微生物N(MBN)含量、微生物计数和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计算相关化学计量比,并对不同氮沉降处理间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氮沉降处理下,凋落物C、N、P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7.61%~51.89%,19.61%~108.64%和1.99%~71.33%;在第2年施氮期间,凋落物C/N较CK显著降低15.72%~43.24%,N/P则显著增加23.36%~97.65%,凋落叶C/P变化不显著;从不同凋落物组分上看,各氮处理下的凋落物C含量、C/N、C/P和N/P均表现为凋落枝>凋落叶,而N和P含量则为凋落枝小于凋落叶(P<0.05)。土壤C含量、N含量、C/P与CK相比在不同氮沉降处理下总体分别增加7.85%~52.22%,6.48%~44.82%和6.21%~85.37%,低氮和中氮处理下不同土层的C/N、0~10 cm土层的N/P较CK分别增加7.85%~20.24%和10.50%~91.16%,而土壤P含量则降低8.10%~61.89%;从不同土层看,0~10 cm土层土壤C、N含量和N/P显著(P<0.05)高于10~20 cm土层。与CK相比,土壤MBC含量在氮沉降处理下显著降低3.82%~60.15%,MBN含量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显著降低15.91%~62.31%,0~10 cm土层土壤MBC/MBN仅在低氮处理下显著降低15.70%~20.54%(P<0.05);微生物计数表现为低促高抑;10~20 cm土层土壤的MBC、MBN及MBC/MBN和微生物计数均显著低于0~10 cm土层(P<0.05)。相较于CK,低氮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0.93%~30.69%,5.13%~88.11%和11.92%~44.73%(P<0.05),中氮和高氮处理抑制了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促进了脲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C/N与土壤C和N含量、凋落物C含量与土壤MBC和MBN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氮沉降处理下凋落物分解被抑制,土壤N素有效性提高,N限制得到缓解,但养分限制开始向P限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土壤-微生物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氮沉降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地上凋落物碳密度及碳氮磷计量特征
4
作者 段文标 王郅臻 +2 位作者 高嘉怡 陈立新 付琰芮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9-782,共14页
凋落物为森林生态系统活跃碳(C)库,其C储量变化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C汇能力。为明确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凋落物C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并说明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其C储量的影响,揭示凋落物在生态系统C汇能力及养分循环... 凋落物为森林生态系统活跃碳(C)库,其C储量变化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C汇能力。为明确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凋落物C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并说明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其C储量的影响,揭示凋落物在生态系统C汇能力及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阔叶红松林中生演替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4种森林类型(天然枫桦(Betula costata)次生林、次生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021年7月和10月及2022年5月和8月各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凋落物的现存量、C储量及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利用冗余分析评估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及上层植被群落特征(乔木生物量、乔木多样性、针阔比例)对凋落物C储量的相对贡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量化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对C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群落沿正向演替,凋落物总C储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在原始阔叶红松林(顶极群落)达到最大值。顶极群落中凋落物表现出高C低P的特点,并且C∶N(质量比)与C∶P(质量比)最高。冗余分析表明,在衡量上层植被变化指标中,针阔比例是解释凋落物C储量变化的主要因子,且与凋落物C储量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C储量与C∶N、C∶P呈显著正相关,与N∶P(质量比)呈显著负相关,C∶N、N∶P对C储量的解释率最高,R2均为0.17。该研究表明,顶极群落凋落物C储量高于其余3种群落,这与顶极群落凋落物高C低P特征及乔木层具有较高的针阔树种比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化学计量特征 阔叶红松林 凋落物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叶粉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辉 张渤 +4 位作者 周江鸿 许祯毅 毛志幸 王宇翔 庞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为优化佛手叶粉的干燥效率与品质,以干基含水率、失水速率及感官评分等评估指标,探讨了间歇干燥模式、微波功率、装载量对干燥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干燥条件,并比较了热风与微波干燥后佛手叶粉在微观结构、色泽、叶绿素含... 为优化佛手叶粉的干燥效率与品质,以干基含水率、失水速率及感官评分等评估指标,探讨了间歇干燥模式、微波功率、装载量对干燥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干燥条件,并比较了热风与微波干燥后佛手叶粉在微观结构、色泽、叶绿素含量、吸湿性、溶解性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20、30 s的间歇模式下的佛手叶粉品质最佳,时间较短,确定为最优干燥模式。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干燥速率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微波功率可有效缩短干燥时间,特别是缩短恒速干燥阶段;而在减速阶段,装载量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小。在微波功率385 W,装载量20 g时,感官综合评分达到最高(16.5)。通过对比3种数学模型模拟干燥动力学过程,发现佛手叶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但Page和Wang-Singh模型拟合效果显著,且Wang-Singh模型预测准确性更高,最佳拟合函数为M_(R)=(0.0011+0.0058X_(1)+0.0037X_(2))t^(2)-(0.086+0.1544X_(1)+0.086X_(2))t+1。与热风干燥相比,佛手老叶在最优干燥条件下制备的佛手叶超微粉呈疏松细小颗粒结构,色泽亮绿,感官品质(16.9)更优,润湿性和溶解性有所提升,且茶多酚和叶绿素保留率偏高。以上结果能够为佛手叶的精深加工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老叶 佛手叶粉 微波干燥 动力学模型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白露山风景名胜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晨昊 唐卫平 +4 位作者 黄晗 胡瀚文 叶进 陈胜龙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目的】研究浙江白露山风景名胜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掌握浙江中部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种间关系及演替特征,以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兰溪市白露山... 【目的】研究浙江白露山风景名胜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掌握浙江中部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种间关系及演替特征,以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兰溪市白露山风景名胜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建立面积为1 hm2的长期固定监测样地,采用生态位分析、方差比率法(RV)、卡方检验(χ^(2))、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大于1.00%的木本植物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木荷Schima superb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乌冈栎Quercus phillyreoide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该群落建群种,其中木荷重要值(VI=27.37%)、Levins生态位宽度(BL=20.95)、Shannon生态位宽度(BS=3.11)均为最大,其余3个物种重要值均大于10.00%,平均Levins生态位宽度、平均Shannon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6.63、2.87。(2)木本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Oik)平均值为0.39,大多数物种在资源利用上相对独立,种间竞争较弱,其中木荷、石栎、乌冈栎、马尾松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平均为0.73,资源利用相似程度高。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与木荷、石栎、乌冈栎、马尾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平均为0.17,竞争最弱。(3)该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群落优势种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χ^(2)检验,18种主要木本植物优势种在153个种对中,仅12个种对呈显著联结(P<0.05),91.00%的种对相关性不显著;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相似,分别有71.25%、71.90%的种对相关性不显著,正负联结比均大于1,物种倾向于独立分布。【结论】该群落处于演替的中后期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在浙江中部处于演替前期和中期的常绿阔叶林的经营中,对密度较高的林分进行调控时可适度保留马尾松,在林窗、林缘处适当补植乌冈栎,以促进群落正向演替,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露山风景名胜区 常绿阔叶林 木本植物优势种 生态位特征 种间联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雪茄烟叶发酵研究和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
7
作者 赵禹宗 王胜晓 +8 位作者 王剑 王以慧 潘勇 郭东锋 齐浩宇 宁扬 戴培刚 胡延奇 方松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发酵是雪茄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在提升雪茄烟叶质量和塑造雪茄烟风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国产雪茄烟叶生产总体起步较晚,发酵机理和技术不明确,制约烟叶发酵效果和原料应用。本文概述了雪茄烟叶发酵发展现状,从发酵机理、影响因素、... 发酵是雪茄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在提升雪茄烟叶质量和塑造雪茄烟风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国产雪茄烟叶生产总体起步较晚,发酵机理和技术不明确,制约烟叶发酵效果和原料应用。本文概述了雪茄烟叶发酵发展现状,从发酵机理、影响因素、常规发酵和特色发酵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发酵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雪茄烟叶发酵的意见建议和研究思路,以期为国产雪茄烟产业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发酵机理 国产雪茄烟 常规发酵 特色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两种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有性生殖特征的比较
8
作者 王月霖 初丽爽 +6 位作者 刘莉莉 丰吉 刘志扩 杨允菲 李海燕 兰理实 由成成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6-1506,共11页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有性生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弃耕地的羊草种群分株总密度、生殖分株密度和抽穗率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P<0.05),而围栏封育中营养分株占比显著高于弃耕地;多生殖分株、高抽穗率的弃耕地具有产生更多种子的潜力,围栏封育中的羊草更倾向于营养繁殖。2)围栏封育草甸,叶片数量多的生殖分株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叶片数量少的;弃耕地中叶片数量少的生殖分株的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羊草生殖分株具有的多叶片并不是在所有生境下都有益于自身。3)弃耕地中的羊草生殖分株叶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花序生物量分配、生殖分配Ⅰ、生殖分配Ⅱ和生殖再分配显著高于围栏封育;弃耕地羊草生殖分株高、花序长、种子数、种子生物量、百粒重和结实率等有性生殖特征也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相较于围栏封育,弃耕地中羊草种子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资源更多的投入到有效的种子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下不同叶片数羊草生殖分株的有性生殖特征和资源分配策略有着较强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禾草 生境 构件 生殖分株 叶片数 结实特征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年际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9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4 位作者 许涵 王焱 贲春丽 陈洁 史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目的】细根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分配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了解影响细根生物量累积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森林演替、养分循环和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原位监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 【目的】细根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分配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了解影响细根生物量累积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森林演替、养分循环和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原位监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非生物(有机碳、总氮、总磷、可溶性碳、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pH、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气象(大气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等要素连续10年数据,探究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和细根生物量累积的关系。【结果】①湿季(499.36 g/m^(2))较干季(289.61 g/m^(2))而言更有利于细根生物量累积(P<0.01),但湿季细根生物量于457.40~547.13 g/m^(2)区间相对稳定(P=0.097),而干季从157.80~348.53 g/m^(2)极显著变化(P<0.01)。年尺度上细根总生物量的变异与湿季类似,年际间保持相对稳定(P>0.05)。②干季FRB与SOC、MBN、NO_(3)^(-)-N和TP显著正相关,湿季,则与MBC和ST显著正相关。③气候条件(MAP、MAH和MAT)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因子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的累积,且其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84%)大于非生物特性(74%)。干季土壤因子(R^(2)=0.65)对于细根生物量的影响高于湿季(R^(2)=0.39),土壤因子中,MBC(重要性值15.41%)和ROC(重要性值27.61%)分别是湿季和干季细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年尺度上影响总细根生物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则与湿季一致为MBC(29.30%)。【结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ROC和MBC是维持细根生物量年际稳定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特征 细根生物量 环境因子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百山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0
作者 吴淑倩 熊艳云 +6 位作者 吴逸卿 吴素美 朱志成 刘宇 伊力塔 陈有超 陈小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5,26,共7页
以浙江百山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 hm 2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区,选取样地内的主要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龄级结构、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对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生存现状... 以浙江百山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 hm 2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区,选取样地内的主要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龄级结构、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对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生存现状以及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龄级结构以小龄级和中龄级个体为主,大龄级个体较少;随着龄级增加,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常绿阔叶林6个主要优势种群整体呈现为增长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受外界影响较小,种群由增长向稳定过渡;通过对2、4、6、8个龄级时间预测,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种,种群的各龄级个体数量均有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群 种群结构 动态特征 百山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凌河—辽河三角洲平原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物源示踪分析
11
作者 刘兴宝 田含笑 +1 位作者 郑厚义 胡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43,共3页
黏土矿物是由母岩在特定古气候条件下风化蚀变形成的,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黏土矿物其特征与组合是不同的(胡飞等,2024)。黏土矿物又因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化学与其组合特征可作为分析某些特定海区物源特征的一种指... 黏土矿物是由母岩在特定古气候条件下风化蚀变形成的,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黏土矿物其特征与组合是不同的(胡飞等,2024)。黏土矿物又因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化学与其组合特征可作为分析某些特定海区物源特征的一种指标。研究表明南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和长江,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组合为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组合特征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烟叶热失重特性及分步热释放香味成分分析
12
作者 梁淼 刘语煊 +6 位作者 朱海波 苏曼 郑永杰 谢一飞 姜希 张峻松 朱远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烟叶在不同热失重温度区间的失重特性和成分释放特征,以烤烟、雪茄烟及白肋烟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法和自主搭建的程序控温加热平台耦连烟气捕集装置,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烟叶的热失重特性及分步加热条件下的热释放产物... 为研究不同类型烟叶在不同热失重温度区间的失重特性和成分释放特征,以烤烟、雪茄烟及白肋烟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法和自主搭建的程序控温加热平台耦连烟气捕集装置,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烟叶的热失重特性及分步加热条件下的热释放产物。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叶的热失重过程均可分为4个阶段,但各样品的热失重特征参数有差异,烤烟在阶段Ⅱ的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偏高,雪茄烟和白肋烟的初始分解温度偏高,而终止分解温度偏低。烤烟具有较低的综合热解指数[9.84×10^(-5)%/(min·℃^(2))]和残余质量(28.47%)。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烤烟在阶段Ⅱ的活化能(E_(a))和指前因子(A)均高于雪茄烟和白肋烟,白肋烟在阶段Ⅲ的E_(a)值高于烤烟和雪茄烟,而雪茄烟在阶段Ⅳ的E_(a)值高于烤烟和白肋烟。分步加热条件下,不同类型烟叶均在热分解阶段Ⅲ表现出最高的失重速率,阶段Ⅱ的失重率表现为烤烟>雪茄烟>白肋烟,烤烟和雪茄烟在阶段Ⅲ的失重率明显高于白肋烟(34.60%)。不同类型烟叶在各加热阶段的热释放香味产物差异明显,香味物质释放总量表现为雪茄烟(13883.48μg/g)>白肋烟(11970.11μg/g)>烤烟(8753.42μg/g),其中阶段Ⅲ释放的香味物质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42.86%、48.68%和61.85%。综上,不同类型烟叶的热失重特性及分步热释放香味成分具有差异性,卷烟产品配方设计时应考虑烟叶原料类型及对应温度的热释放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分步热解 热重分析 热解特性 香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智伏英 刘晓彤 +5 位作者 张娟 付开赟 杨栋 高建诚 黄俊 吕要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33-1436,共4页
为明确扶桑绵粉蚧在寄主马铃薯叶片上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并观察该虫在马铃薯叶片上所经历的生活史、虫龄更替、虫态变化、繁殖特点等特性。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的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其雌虫雄虫具有不同的发育历期,雌虫包... 为明确扶桑绵粉蚧在寄主马铃薯叶片上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并观察该虫在马铃薯叶片上所经历的生活史、虫龄更替、虫态变化、繁殖特点等特性。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的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其雌虫雄虫具有不同的发育历期,雌虫包括卵、幼虫及雌成虫,雄虫包括卵、幼虫、预蛹、蛹及雄成虫。此外,雌虫雄虫不同发育历期所经历的时间也不同,雄虫幼虫和蛹期的发育期为14~23 d,总寿命为18~25 d;雌虫幼虫的发育期为12~21 d,总寿命为26~54 d。雌雄虫体背上黑色斑点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判断各龄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马铃薯叶片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檵木3个实生变异株系表型与光合特性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李灵 伍依雯 +3 位作者 彭家乐 许璐 李炎林 于晓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探究红花檵木不同变异株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园林应用方式,研究对‘实选3号’(S3)、‘早花1号’(Z1)和‘大花1号’(D1)3个实生变异株系的花叶表型、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株系的花叶表... 为探究红花檵木不同变异株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园林应用方式,研究对‘实选3号’(S3)、‘早花1号’(Z1)和‘大花1号’(D1)3个实生变异株系的花叶表型、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株系的花叶表型差异明显:S3幼叶黄绿色,成熟叶深绿色,花米白色;Z1幼叶紫红色,成熟叶棕褐色,花玫红色;D1花叶均最大,幼叶紫红色,成熟叶墨绿色,开玫红色大花;(2)3个株系叶片的气孔纵径和面积表现为D1>Z1>S3,气孔横径和周长表现为D1>S3>Z1,叶片厚度表现为D1>S3>Z1;(3)3个株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Z1和D1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S3;(4)3个株系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和可变荧光均表现为Z1>S3>D1,稳定后Z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高,D1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高。综合而言,D1季相变化显著,观赏性较好且光保护能力较强,适合作景观节点孤植树种;Z1兼具良好的光能利用能力和抗逆性,适宜种植于向阳环境;S3光保护能力弱,光合性能差,应避免强光环境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实生变异株系 花叶表型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蓝莓种子萌发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浩 张妙婵 +2 位作者 钟淑洁 曹亚茹 郑伟尉 《落叶果树》 2025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提高蓝莓种子萌发率,增强实生苗叶片活力,加速蓝莓新品种选育进程,以兔眼蓝莓品种粉蓝、巴尔德温为试材,进行褪黑素处理,探究褪黑素对种子萌发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种子萌发时间有差异,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50μmo... 为提高蓝莓种子萌发率,增强实生苗叶片活力,加速蓝莓新品种选育进程,以兔眼蓝莓品种粉蓝、巴尔德温为试材,进行褪黑素处理,探究褪黑素对种子萌发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种子萌发时间有差异,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5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1000μmol/L)均能使巴尔德温种子提前萌发;随着浓度升高,粉蓝、巴尔德温种子发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00μmol/L褪黑素对蓝莓种子发芽率的提升效果最好,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08%、15.61%。100μmol/L褪黑素还提高了蓝莓叶片叶片SPAD值及叶绿素a含量,且对巴尔德温实生苗影响更为显著;对粉蓝叶片叶面积提升效果较好;但对叶片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褪黑素在蓝莓种子萌发和叶片生命力维持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为蓝莓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蓝莓 萌发 叶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果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分析
16
作者 刘志虎 边世凯 +6 位作者 王欢 刘建明 薛宝贵 费小辉 尚伟军 王志龙 崔国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叶果营养品质,分析枸杞叶果不同营养成分在叶果中含量分布变化特征。[方法]随机筛选10个酒泉市枸杞栽培园,采集其鲜果样10组30份、叶片样10组30份,测定叶果中甜菜碱、多糖、柚皮苷、总黄酮、胡萝卜素、硼元素、锶元素、... [目的]研究枸杞叶果营养品质,分析枸杞叶果不同营养成分在叶果中含量分布变化特征。[方法]随机筛选10个酒泉市枸杞栽培园,采集其鲜果样10组30份、叶片样10组30份,测定叶果中甜菜碱、多糖、柚皮苷、总黄酮、胡萝卜素、硼元素、锶元素、硒元素、钙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枸杞叶果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含量比例、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明确各营养成分在叶果中变化规律。[结果]不同产地枸杞果实营养品质与叶片营养品质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叶片与果实的相关系数达0.544,除多糖外,叶片中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果实中。尤其是柚皮苷、胡萝卜素、锶元素含量叶片中是鲜果中的30倍以上。[结论]枸杞叶片作为枸杞光合作用营养成分的主要合成单位,除多糖外,营养成分含量较果实中高,可作为饲料、肥料、基质进行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叶果 营养成分 含量测定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时期对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宋皓 张文瀚 +10 位作者 王琰琰 乔保明 杜甫 赵泽玉 樊文鹏 王豪礼 单玉静 田丽君 李子玮 刘利平 杨永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69-1376,共8页
为探明不同时期遮阴对雪茄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楚雪80(CX-80)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遮阴(T1)、全生育期遮阴(即移栽时开始遮阴,T2)、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T3)、移栽后40 d开始遮阴(T4)4... 为探明不同时期遮阴对雪茄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楚雪80(CX-80)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遮阴(T1)、全生育期遮阴(即移栽时开始遮阴,T2)、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T3)、移栽后40 d开始遮阴(T4)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遮阴时期对CX-80的农艺性状、叶厚、光合生理特性、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和主、支脉粗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阴(T2)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最大叶长,降低了茎围;全生育期遮阴(T2)和移栽后20 d遮阴(T3)显著降低烟株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面相对温度和叶片厚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随遮阴时间的增加,初始荧光(F_(o))增加,最大荧光(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逐渐减小。叶片环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遮阴时间的增加,叶片气孔数目逐渐减少,气孔面积与周长逐渐增加。晾制、发酵后的烟叶拉力强度随遮阴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含梗率、叶片厚度与主、支脉粗细程度逐渐减小,综上,遮阴时间会影响雪茄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可通过不同遮阴栽培措施改变雪茄烟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茄衣烟叶的可用性。综合来看,恩施烟区雪茄在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遮阴时间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气孔发育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海藻糖对黑青稞生物量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功喜 赵香龙 +1 位作者 张浩天 王建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探明喷施外源海藻糖对黑青稞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黑青稞高产栽培合理施用海藻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隆子黑青稞为供试材料,外源海藻糖浓度为处理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海藻糖浓度处理(0mmol/L、5mmol/L、10mmo... 【目的】探明喷施外源海藻糖对黑青稞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黑青稞高产栽培合理施用海藻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隆子黑青稞为供试材料,外源海藻糖浓度为处理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海藻糖浓度处理(0mmol/L、5mmol/L、10mmol/L、15mmol/L和20mmol/L),比较不同浓度海藻糖处理黑青稞旗叶的光合能力(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籽粒产量。【结果】外源海藻糖各浓度处理均可提高黑青稞花后旗叶的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提高籽粒产量。其中,以海藻糖浓度为15mmol/L时表现最优,其花后旗叶的SPAD、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能力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0mmol/L);总生物量、根冠比分别较空白对照显著(P<0.05)提高65.04%和12.68%;籽粒产量达5786.67 kg/hm^(2),较空白对照显著(P<0.05)提高19.89%。【结论】黑青稞开花期喷施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明显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生物量,进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青稞 海藻糖 生物量 旗叶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桑叶多糖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晓云 郑丹 +2 位作者 张雪瑶 杜宝昌 孙庆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9-66,共8页
为探究龙桑一号(Morus abla L.cv.Longsang 1)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MLP)的结构及功能性质,采用水提法提取其MLP,并对该多糖的结构性质以及体外降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MLP得率为(16.16±0.... 为探究龙桑一号(Morus abla L.cv.Longsang 1)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MLP)的结构及功能性质,采用水提法提取其MLP,并对该多糖的结构性质以及体外降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MLP得率为(16.16±0.30)mg/g,其中总糖质量分数为(57.16±4.00)%,糖醛酸质量分数为(30.97±2.06)%。凝胶渗透色谱测得MLP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1.74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包括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木糖、糖醛酸(包括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甘露糖,物质的量比为59.17∶22.31∶10.44∶2.65∶2.28∶1.07。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发现MLP是一种吡喃糖,具有分支和相互交织、螺旋聚集的特点。MLP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1.81 mg/mL和2.91 mg/mL,其活性相当于阿卡波糖的49.17%和37.80%;MLP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EC_(50)分别为0.54、0.60 mg/mL和1.77 mg/mL,清除自由基的效果分别相当于抗坏血酸的4.77%、38.03%和19.94%;MLP可以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使其促炎因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量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增殖作用和提高吞噬能力,从而增强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寒地桑叶的应用和功能评价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桑叶多糖 结构特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优质烤烟烟叶外观质量与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鑫 徐玮杰 +2 位作者 汪阳忠 陈斌 杨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70-176,共7页
[目的]归纳非优质烤烟烟叶的常见特征,为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地市产区各10个工业等级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质量档次烟叶外观质量得分和化学成分含量情况,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非优质烟叶外观质量主要特征部位间... [目的]归纳非优质烤烟烟叶的常见特征,为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地市产区各10个工业等级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质量档次烟叶外观质量得分和化学成分含量情况,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非优质烟叶外观质量主要特征部位间表现不同,下部叶为油分少、身份薄、均匀度差,中部叶为油分少、均匀度差、有杂色,上部叶为身份厚、有杂色、均匀度差;化学成分主要特征部位间表现趋势相似,均为含氮化合物、类胡萝卜素、有机酸含量偏高,糖类化合物偏低,但下部烟叶差异程度更大。烟叶颜色深度、身份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主要与含氮化合物及部分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呈正相关;烟叶油分、均匀度、杂色得分主要与糖类化合物含量呈正相关,与部分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杂色得分与含氮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非优质烤烟烟叶外观质量相对特征3个部位的侧重指标有所不同,化学成分差异有共性规律并与外观指标存在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优质烟叶 外观质量 化学成分 质量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