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史地著述到文类独立:先秦至两宋行记的文体流变
1
作者 刘师健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5,共8页
古行记发展演变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先秦文体意识尚未明确的环境中,行记因“记”的叙事功能,从一开始便体现出与史学的渊源关系,《禹贡》《穆天子传》文献中初具后来行记文体的行程、见闻等因素与写作体例。两汉早期行记纪行程的同... 古行记发展演变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先秦文体意识尚未明确的环境中,行记因“记”的叙事功能,从一开始便体现出与史学的渊源关系,《禹贡》《穆天子传》文献中初具后来行记文体的行程、见闻等因素与写作体例。两汉早期行记纪行程的同时,并载地理风物,内在地包含了多种行旅记的著述要素。晋唐时期,行记发展出了出使行记、僧人行记、行役记三种类型,书写体例上,兼具传记、地记、游记的文体特性。迨至宋代,行记在叙事纪行之中,穿插对形胜古迹、诗书舆图的议论与考证,文体分属得以细化明确,由处在地志、日记、传记之间的史部著述转变成纪行著述亦兼有文类特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文体。行记内容、形式的选择均与时代发展紧密契合,彰显了特定时代的文学观念与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行记 文体流变 史地著述 文类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水权制度变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宁立波 靳孟贵 《水利经济》 2004年第6期8-11,共4页
通过对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水权制度变迁的分析,认为我国古代水权制度的特点在于:古代水权制度是统治者偏好的体现,并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古代的水权制度以国家正式制度为主,以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为补充;意识形态成为推进或阻碍水权制度... 通过对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水权制度变迁的分析,认为我国古代水权制度的特点在于:古代水权制度是统治者偏好的体现,并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古代的水权制度以国家正式制度为主,以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为补充;意识形态成为推进或阻碍水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力量;技术进步导致要素价格发生变化,诱致水权制度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制度 水权制度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族称的初始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祁美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9-76,共8页
在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中,族称释义的研究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具吸引力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历史记载、族源传说的缺失或模糊性,使相关问题的研究面临诸多困难,也造成许多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致使目前有关古代民族族称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难... 在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中,族称释义的研究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具吸引力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历史记载、族源传说的缺失或模糊性,使相关问题的研究面临诸多困难,也造成许多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致使目前有关古代民族族称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难以在学界取得共识。本文通过反思族称含义解释中"以地名族"的观点和语词学解释中出现的多义性等问题的同时,尝试从民族来源的一般意义上把握族称具有的含义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称 古代民族 民族来源 含义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文体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109,共9页
经过晚清"小说界革命"与民初"文学革命"的双重变革,中国小说文体完成了古今交替与中西交融的演变,呈现出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两种不同的文体观念。20世纪以来的小说史书写大多无视小说文体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以... 经过晚清"小说界革命"与民初"文学革命"的双重变革,中国小说文体完成了古今交替与中西交融的演变,呈现出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两种不同的文体观念。20世纪以来的小说史书写大多无视小说文体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以现代小说观念去评判古代小说传统,对小说发展缺乏了解之同情,导致小说研究的自我殖民化。小说文体研究应当回归本土语境,回到历史现场。既接纳现代的小说观念,也承认古代的小说传统,主张动态发展的研究视野与包融宏通的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古今之变 中西之别 新旧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丝绸之路”概念演变到“近代丝绸之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共12页
"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和内涵三大义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交通线路是其基础。学术界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广义丝绸之路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古代,二是当代。今人津津乐道古丝绸之路的辉... "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和内涵三大义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交通线路是其基础。学术界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广义丝绸之路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古代,二是当代。今人津津乐道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憧憬"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梦想,而对近代(晚清民国)丝绸之路的变迁,关注较少。显然是不愿意将"丝绸之路"概念用在这段受列强侵略欺负的交往历史上,曾用"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多用"中西交通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名。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历史跨越中,承先启后的应是近代。"丝绸之路"的命名、探险、考察、复原、研究,中外交通道路的现代化建设等,都是近代开始的,不能忽略。我们呼吁重视并大力开展近代丝绸之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 概念演变 近代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诚观念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兼论经史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柯小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9,共7页
在几乎不讲德性的现代伦理中,真诚被上升为几乎唯一的"德性",其主要来源是科学知识崇拜和基督教忏悔传统。而相比之下,在中国传统中,道家所谓"真"意指人的生活与自然天道顺应无违。在儒家看来,"诚"是天... 在几乎不讲德性的现代伦理中,真诚被上升为几乎唯一的"德性",其主要来源是科学知识崇拜和基督教忏悔传统。而相比之下,在中国传统中,道家所谓"真"意指人的生活与自然天道顺应无违。在儒家看来,"诚"是天道自然的运化显现,人效法天道自然的修道立教活动则叫做"诚之"。由于脱离了真诚观念的古典含义,现代人片面求真的价值观导致了传统经典的祛魅。因此,有必要从"何谓真诚"的问题出发,深入到经史关系问题的探讨,充分展开"真诚"的观念史考察和中西比较研究的历史意义和政治哲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诚 德性 古今之变 经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歌曲《长相知》字与声“聚情散气”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6-182,共7页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古辞《上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字意,深切地表达女主人翁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情;声调,则饱含军乐、战歌中悲壮慷慨、壮怀激烈的色彩。字与声共生,把个人之情爱变为民族大爱,激发将士英勇杀敌。字"...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古辞《上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字意,深切地表达女主人翁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情;声调,则饱含军乐、战歌中悲壮慷慨、壮怀激烈的色彩。字与声共生,把个人之情爱变为民族大爱,激发将士英勇杀敌。字"聚情"表义,曲调"依腔、贴调、腔随字走",高度地将字、腔、音、韵、情融合;声"散气"表情,以气息调节和美化声音,运用"拖气、换气、取气"等方式,发散情感,使声圆熟,字腔情满。故此,"聚情散气"的共生观点意在阐述该歌曲字与声、字声与气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相知 上邪 气息 表义 表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艺:昨天·今天·明天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友循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4期69-74,共6页
湖湘文化有两个精神源头 :湖湘民间文化与湖湘精英文化 ,其正、负面影响均是我们不应加以忽视的。但其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 :古代湖湘文化含蕴着蛮野、柔韧的生命强力 ,怀抱着忠君爱国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 ,但也有封... 湖湘文化有两个精神源头 :湖湘民间文化与湖湘精英文化 ,其正、负面影响均是我们不应加以忽视的。但其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 :古代湖湘文化含蕴着蛮野、柔韧的生命强力 ,怀抱着忠君爱国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 ,但也有封闭、保守、软弱的一面 ,到“湖湘学”建立以后 ,又增添了开放、宽宏、践履、崇实、重学、经世的人文风度 ;近代湖湘文化具有经世济民、狂飚突进、清高孤傲等三大突出特点 ,并以此大展雄风 ,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现当代湖湘文化前期对之有所继承 ,后半期则有所失落 ,情形比较复杂。今天的任务 ,是对之采取辩证分析态度 ,进行积极扬弃 ,以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需要 ,重振湖湘雄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精神遗产 古代 近代 当代 辩证分析 扬弃湖南 发展 现代 文艺工作 民间文化 精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王道政治的伦理指向与古今之变
9
作者 靳凤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政治是在与霸道政治的对立统一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其主要包括天经地义的空间伦理、三代至上的时间伦理、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以德为主的仁政伦理、民为邦本的社会伦理等复杂内容。到清朝末年,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商贸往... 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政治是在与霸道政治的对立统一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其主要包括天经地义的空间伦理、三代至上的时间伦理、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以德为主的仁政伦理、民为邦本的社会伦理等复杂内容。到清朝末年,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商贸往来、文化渗透等多重压力裹胁下,开始了从天经地义到天崩地裂、从三代至上到来世永恒、从家国同构到家破国裂、从德政伦理到霸道横行、从民为邦本到民之裂变的艰难嬗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政治 霸道政治 伦理 古今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宋代“二变说”分歧看《燕乐》中“变、闰”的含义
10
作者 谷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关于《宋史》所载蔡元定《燕乐》中"变、闰"的含义,历来是讨论燕乐七声高下的一个重要话题,学术界对此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的研究多以《宋史》所载蔡元定《燕乐》作为唯一史料依据,进而产生出各种异见与分歧。本文将... 关于《宋史》所载蔡元定《燕乐》中"变、闰"的含义,历来是讨论燕乐七声高下的一个重要话题,学术界对此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的研究多以《宋史》所载蔡元定《燕乐》作为唯一史料依据,进而产生出各种异见与分歧。本文将蔡元定燕乐的"变"和"闰"置于宋代诸学者有关"二变"的讨论之中,来阐释"变、闰"的含义,并提出若干问题,以便使燕乐七声的探讨多一种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变说 燕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其变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宇翔 陈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37-143,共7页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乡村治理分成官方主导治理模式、官绅结合治理模式、士绅主导治理模式三个时期,把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乡村治理 影响因素 变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律:生命的形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继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36-43,共8页
杜甫后期致力于抒情诗形式的研究,力图创造诗歌独特的语言,表现诗歌独特的境界。古今时空交错,语法服务于感受,是杜律的重要创造。杜律的“逻辑”与“秩序”是:以情感生命的起伏为起伏,极力追摹生命的节奏,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人... 杜甫后期致力于抒情诗形式的研究,力图创造诗歌独特的语言,表现诗歌独特的境界。古今时空交错,语法服务于感受,是杜律的重要创造。杜律的“逻辑”与“秩序”是:以情感生命的起伏为起伏,极力追摹生命的节奏,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交错 生命律动 古事今情 艺术幻境 意象 直觉 通感 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