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动员与联动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机制——以陕西省S县“五同”工作法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得桂 陈露露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9,127,128,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蕴含着组织动员与联动治理的意蕴,这是观察“中国之理”的重要维度。组织动员旨在激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员机制。在结构维度上,组织动员依托...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蕴含着组织动员与联动治理的意蕴,这是观察“中国之理”的重要维度。组织动员旨在激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员机制。在结构维度上,组织动员依托政治势能健全组织结构,形成体系化动员;在行动维度上,它释放党建势能统合治理行动,促成引领型动员。治理有效离不开动员式治理,更需要联动式治理。基于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联动治理以其整合性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机制。从治理维度看,联动治理基于集成联结凝聚治理要素,展现要素化联动;从改革维度看,它通过多维互动平衡好秩序与活力,呈现责任型联动。作为中国特色的治理创新实践样态,组织动员、联动治理与共同缔造的行动理念和基本方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高度耦合性,它们共同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生动图景和治理智慧,这对于促进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组织动员 联动治理 基层社会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互动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嘉瑜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1,共12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关乎国家善治能力。与互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相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展现全过程互动治理的特征,它注重“主体-责任”的结合,突出治理主体的积极治理和主动担责。全过程互动治理旨在充分激活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 社会治理共同体关乎国家善治能力。与互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相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展现全过程互动治理的特征,它注重“主体-责任”的结合,突出治理主体的积极治理和主动担责。全过程互动治理旨在充分激活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重视与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注重深化条抓块统。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涉及闭环式治理、下沉式治理、参与式治理和赋能型治理,它们分别形塑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组织力和回应力,基于党领共治以深化有形覆盖并促进有效覆盖,从而驱动高效能治理。通过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缔造,基层治理迈向“简治-良治-善治”的轨道,彰显了党领共治的互动组织、行动动员、力量凝聚的作用,进而推动基层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互动治理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理的机理与案例研究——基于福建省江镜镇南宵村的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钦泽 陈奕帆 刘其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97-100,共4页
情感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并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该研究基于文献综述和福建省江镜镇南宵村的实地案例分析,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关键群体4个维度构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 情感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并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该研究基于文献综述和福建省江镜镇南宵村的实地案例分析,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关键群体4个维度构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理的机理框架,探讨其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通过整合情感资源、创新治理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展现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熟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厘清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十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综述
4
作者 刘雨寒 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0,共4页
由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于2024年11月30日在南昌举行。论坛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主题发言+自由论坛”的形式,... 由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于2024年11月30日在南昌举行。论坛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主题发言+自由论坛”的形式,深入探讨了以综合高中为抓手的职普融通探索、职教本科发展、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提高职教教师素质、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等关键议题,为推动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职业教育 职普融通 职教本科 数字化转型 技能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激励与共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怡涵 何得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中国之治”成色。党建激励和共生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与基本方略。党建激励旨在充分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采取自上而下激励、自下而上激励及横向竞争激励等方式予以实...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中国之治”成色。党建激励和共生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与基本方略。党建激励旨在充分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采取自上而下激励、自下而上激励及横向竞争激励等方式予以实现,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劲动能。共生治理鼓励和支持共生单元协同合作,注重营造互惠型共生环境,构建高效的共生界面作为治理媒介,促进多元治理主体间达成互动共生关系,以共同缔造行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制度、组织、技术三个维度的积极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动性,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融合,彰显治理效能。党建激励与共生治理相互支撑、互为促进,协同驱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激励 共生治理 基层社会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回应政治:社会组织党建的内在逻辑与功能进阶——以Y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侯利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党建作为执政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互动治理机制,是观测社会组织发展以及党建如何走向治理中央的关键维度。但现实中对于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窄化”。为理解和认识社会组织党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本文... 党建作为执政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互动治理机制,是观测社会组织发展以及党建如何走向治理中央的关键维度。但现实中对于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窄化”。为理解和认识社会组织党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本文建构了“制度同构与治理嵌入”的分析框架,以Y社区服务中心党建实践和治理过程为例,从治理角度研究社会组织党建,也从党建本体角度观察其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引领功能与治理价值。社会组织党建是一个多重逻辑的“同构”“叠合”过程,存在制度同构与治理嵌入两个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社会组织党建通过在社会组织内部新构“党社结构”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治理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同构 治理嵌入 党建 党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基于“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宝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厘清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前提。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导向,以政党与社会关系为内在依据,通过建构“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取... 厘清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前提。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导向,以政党与社会关系为内在依据,通过建构“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党功能发挥度和社会力量参与度的高低配置状况。两者交叉形成了“放任型”“管控型”“自治型”和“引领型”四种治理模式,分别折射出了政党与社会无涉、政党整合社会、政党赋权社会、政党引领社会的潜藏逻辑。其中,“引领型”是最有效的模式,因为其能发挥政党功能激活社会参与,形成政党主导下的多元共治。为实现这种模式需要从赋权增能强化政党功能、广泛动员促进社会参与、寓党建于治理提升耦合度三个方面发力。深层次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最终指向的是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二元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 政党功能 社会参与 党社关系 基层党建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历史贡献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昕川 杜智毅 +4 位作者 向军 吴彤 冯伟 李亦悦 王梦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0-274,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包括开发区移民帮扶脱贫,工程建设带动内需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历史贡献,以期探究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便于帮助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开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建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历史考察
9
作者 聂平平 万苏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以党建国,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存在,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限制了研究者对政党主体作用的想象力,无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失序、社会崩塌的双弱格局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政治... 以党建国,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存在,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限制了研究者对政党主体作用的想象力,无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失序、社会崩塌的双弱格局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领导者,它也是整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力量的组织者。文章以“政党中心主义”为标识性概念,将中国共产党视为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中,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执政过程的“以党建国”实践展开历史考察,深入探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从制度之源到现代国家建设历史之维的理论思考中,揭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政党-国家-社会 政党中心主义 以党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弱势群体健身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招乐辉 何稀翎 付海燕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健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成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 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脱贫与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怡 周晓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6,共10页
"全面"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减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归纳分析"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用Holt-Winter非季节模型对未来3年减贫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能够在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 "全面"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减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归纳分析"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用Holt-Winter非季节模型对未来3年减贫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能够在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但减贫的实现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与城乡差异,减贫政策表现出了边际递减效应。未来减贫工作会面临贫困的脆弱性导致返贫、区域性贫困聚集以及相对贫困等新问题。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指标体系要求,针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新形势,反贫困工作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在短期内要通过精准测量跟踪贫困状态来巩固扶贫成果,重点加强短板指标来突破贫困陷阱;从长期看要通过绩效评估与措施预防来指引最优政策等各项措施来保障精准脱贫,建成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脱贫 贫困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湖北省群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策研究——湖北省健身会所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先松 万琼 +4 位作者 王祖惕 郑宝华 袁春平 吴小川 刘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对湖北省健身会所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该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以便对该省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估和分析,进而提出小康社会阶段湖北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供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 对湖北省健身会所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该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以便对该省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估和分析,进而提出小康社会阶段湖北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供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运动 社会阶段 建设小康 湖北省 对策研究 群众 会所 健美运动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才 邹逢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宗教信仰、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民族地区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用现代... 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宗教信仰、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民族地区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用现代生产方式代替各少数民族原有生产方式,用现代思想文化取代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各民族原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民族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特殊的要求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特殊性 构建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权建设”到“社会建设”:新中国70年城市基层社会的形塑与变迁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郎晓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2,157,共9页
城市基层社会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形塑而成的独特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从"国家政权建设"到"国家社会建设"构成了其逻辑主线,具体包括国家职能范围从"全域覆盖... 城市基层社会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形塑而成的独特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从"国家政权建设"到"国家社会建设"构成了其逻辑主线,具体包括国家职能范围从"全域覆盖"向"有限管理"转变、国家与社会互动方式从"纵向吸纳"向"横向建构"转变、基层社会组织形态从"高度合一"向"主体多元"转变三个层面。该结论对以往将城市基层社会的形成归因于中国权威政体纵向建构整体性社会的惯常认知做出修正,也为下一阶段推进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改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国家社会建设 城市基层社会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微微 赵明玉 饶从满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共7页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社会 国家建构 多元文化主义 国家认同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评估 被引量:15
16
作者 魏后凯 张瑞娟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8期27-40,共14页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到2020年农村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近年来,虽然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逐年提高,但各方面指标的实现程度相差悬殊。其中,...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到2020年农村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近年来,虽然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逐年提高,但各方面指标的实现程度相差悬殊。其中,经济发展指标进程最快,实现程度最高;人民生活指标进程较快,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较艰巨;社会发展指标的进程差距较大,农村教育是薄弱环节;政治民主指标仍需继续完善和提高;农村环境指标水平偏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据测算,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同步小康目标,社会发展、政治民主和农村环境将是短板中的短板。尤其是,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参选村村民参选率、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化肥施用量、农田地力等级这7项指标差距很大,是实现农村同步小康的难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13
17
作者 党秀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5,共4页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安定与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价值 和谐社会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民“小康情结”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宏贵 黄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8,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小康社会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中国小康社会的理念,是滋生全民健身体育的沃土;中国迟来的小康社会进程,延缓了全民健身体育的步伐;民众逐渐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现实,是催生全民健...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小康社会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中国小康社会的理念,是滋生全民健身体育的沃土;中国迟来的小康社会进程,延缓了全民健身体育的步伐;民众逐渐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现实,是催生全民健身体育的温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是全民健身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中,思想观念的更新与物质条件的改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应当注意克服“小康即安”、“无病即康”的社会意识,防范社会竞争对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创新全民健身体育的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情结 全民健身 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清杰 付永锋 李克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4,87,共3页
通过对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节水措施:在农业方面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灌水改造以及农业管理等措施;工业方面采取合理调整工业布局、限制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设备、... 通过对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节水措施:在农业方面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灌水改造以及农业管理等措施;工业方面采取合理调整工业布局、限制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设备、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城镇生活方面采取改造供水体系、改善城镇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失率、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等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到2020年黄河流域节水量为56.9亿m3,初步建成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到2030年节水量达76.5亿m3,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大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措施 节水量 制度建设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玉平 姚兵 刘伊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劳务用工制度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不但是影响建筑市场秩序、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经济和谐、政治和... 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劳务用工制度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不但是影响建筑市场秩序、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城乡和谐等和谐社会各个方面。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不少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为此,应加快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保障劳务人员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劳务 用工制度 改革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