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67
1
作者 余心起 江来利 +3 位作者 许卫 邱瑞龙 杜建国 戴圣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断裂带 晚中生代 方位变化 不同构造阶段 浙赣皖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皖赣相邻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3 位作者 范裕 岳书仓 朱光 侯明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花岗岩体、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与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在成岩物质来源上具有明显差异。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和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成岩... 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花岗岩体、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与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在成岩物质来源上具有明显差异。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和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成岩物质来源区夹有一定的幔源物质,而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则具有幔源特征,这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NdSr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与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和稀土元素等研究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Sr同位素 燕山期 岩浆岩 江南隆起 皖赣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年和1979年溧阳两次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储飞 王韶稳 +3 位作者 张毅 谈昕 袁泉 徐如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7-403,526,共7页
1974年和1979年在苏皖交界的溧阳地区分别发生了两次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别计算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与余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NW走向。计算得出溧阳1979年地震... 1974年和1979年在苏皖交界的溧阳地区分别发生了两次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别计算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与余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NW走向。计算得出溧阳1979年地震震中位置处于1974年地震引发的静态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应力变化值约0.001 MPa,表明1974年地震的发生对1979年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应力变化值较小,未能造成直接的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溧阳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震源机制解 苏皖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赣皖交界区的湖盆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根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湘鄂赣皖交界区的白垩-早第三纪湖盆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第四纪湖盆继承这一格局发育,局部受到新构造运动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北东向的江汉-洞庭断陷;麻城-团风断裂控制了孝感断陷和梁子湖断陷,并... 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湘鄂赣皖交界区的白垩-早第三纪湖盆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第四纪湖盆继承这一格局发育,局部受到新构造运动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北东向的江汉-洞庭断陷;麻城-团风断裂控制了孝感断陷和梁子湖断陷,并使某些断陷湖演化为复成因湖。北西向断裂和鄂东南的掀斜对第四纪湖盆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燕山运动的特征、北北东向断裂新生代活动的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盆地演化 控制因素 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223-225,共3页
在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物流系统建设不完善成为阻碍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选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 在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物流系统建设不完善成为阻碍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选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跨境电商物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对策,进而为促进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健康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农产品 跨境电商 物流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演化研究--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勇 娄昕欣 +1 位作者 高军波 邹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邻近型 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 次区域网络 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