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天门冬科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
1
作者 李美贤 陆秋艳 +2 位作者 李健玲 韦宇静 林春蕊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2,共6页
该文首次报道中国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xuansonensis var.violiflora N.Vislobokov),其与石山蜘蛛抱蛋(A.saxicola Y.Wan)相似,但前者的雄蕊生于花被筒下部,柱头形状多变,上表面白色,边缘不规则波... 该文首次报道中国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xuansonensis var.violiflora N.Vislobokov),其与石山蜘蛛抱蛋(A.saxicola Y.Wan)相似,但前者的雄蕊生于花被筒下部,柱头形状多变,上表面白色,边缘不规则波状可与后者区别。此前报道该变种及其原变种春山蜘蛛抱蛋(A.xuansonensis var.xuansonensis N.Vislobokov)均仅产于越南富寿省春山国家公园(Phu Tho Province,Xuan Son National Park),本次报道的紫花蜘蛛抱蛋被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喀斯特地区。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多样性,对研究中越边境地区蜘蛛抱蛋属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地理学意义,也为该属的园林园艺开发提供了潜在资源。文中还提供了相关的形态学描述、孢粉信息和彩色解剖图版以利辨识,并对蜘蛛抱蛋属的花色变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蜘蛛抱蛋 喀斯特 新记录 云南 中越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戢晓峰 曹瑞 +2 位作者 陈方 韩春阳 李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究县域交通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整体呈逐步增长态势,在乡村振兴阶段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交通扶贫综合效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大幅提升;依据交通扶贫综合效率的平均值和Malmquist指数值两个维度,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可划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及巩固型4种类型,而发展型和成熟型是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的主要形态;县域规模、产业结构对交通扶贫效率的提升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就业支持、消费水平、区位优势、投资规模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在影响强度和作用路径上存在差异。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县城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强化劳动力就业等因素与交通运输发展的“联动效应”,针对不同交通扶贫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短板,采取差异化、合理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扶贫效率 测度 影响因素 DEA-Malmquist模型 滇西边境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探析
3
作者 谭延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4-78,83,共6页
党的二十大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中治理有效的发展需求,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与现实选择。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总结怒江推进... 党的二十大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中治理有效的发展需求,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与现实选择。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总结怒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多元共治工作实践及成效;归纳怒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探讨进一步推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 怒江 社会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徐章宝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 ,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 ,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 ) ;原生铜矿化有 2个期次 :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 ,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 ,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 ,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 ,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矿化 成矿作用 沥青 炭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正江 余谦 +6 位作者 杨平 刘伟 杨菲 刘家洪 熊国庆 何江林 邓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应力场转换,断裂、褶皱发育,因此,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体系是该区页岩气勘探走出困局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该区已有页岩气钻井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扬子海相层系页岩气勘探应是基于保存条件的"连续型甜点区"的选区评价基本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5大因素(区域盖层、直接盖层、底板条件、页岩层自身条件、构造改造强度)、4个等级、17个选区评价参数。另外,根据已有相关钻井数据,总结提出了5个页岩气层评价表征参数(含气量、孔隙度、电阻率、氮气组分含量和压力系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川滇黔邻区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梳理分析,优选出5个有利区,提出了各有利区的首选可能突破点。本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邻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构造保存 有利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晓芳 吴超 +6 位作者 王丕玉 毛祥华 周红宁 杨捷 董书华 蔺应学 高世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4,507,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清学调查 云南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奎 罗金海 +4 位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武昱东 张国锋 年秀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41,共13页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铅锌矿床 含矿角砾岩 构造意义 伸展作用 川滇黔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交界处古特提斯的洋岛和岛弧火山岩 被引量:62
8
作者 吴根耀 吴浩若 +2 位作者 钟大赉 邝国敦 季建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工作 ,探讨了滇桂交界处二叠纪—中三叠世火山岩的大地构造背景。洋岛玄武岩以弄槐枕状熔岩为代表性火山岩 ,原为古特提斯洋盆中的夏威夷型洋岛 ,现保存在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个外来岩席中。采...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工作 ,探讨了滇桂交界处二叠纪—中三叠世火山岩的大地构造背景。洋岛玄武岩以弄槐枕状熔岩为代表性火山岩 ,原为古特提斯洋盆中的夏威夷型洋岛 ,现保存在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个外来岩席中。采自鱼塘—那塘、羊加山和甫听河的安山岩—玄武岩指示洋盆从二叠纪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消减中 ,反映了与滇西南古特提斯演化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上认识为中、越交界地区构造上属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新证据 ,为重塑该地的古特提斯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洋岛 岛弧 古特提斯 滇桂交界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长青 许虹 陈毓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6,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度、组成、结构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铜矿石有机质的反射率为1.0 4 %~ 2 .172 % ;除个别样品外 ,n H/ n C值平均 0 .4 9,n O/ n C 值平均 0 .0 6 2 ,表明其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 ,有机质的物理性质及红外光谱特征也显示了这一点。 2有机质的组成以 C为主 ,其次为 H、O、N,两种铜矿石中有机质的 C、H、O元素含量类似 ,仅 N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3有机质的结构中以羟基、烷烃、芳烃官能团为主 ,有时有 C=O官能团 ;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大 ,表明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液流体交代作用。 4玄武岩中铜矿石沥青的δ1 3CV- PDB为- 2 7.3‰~ - 33.2‰ ,平均 - 31.97‰ ,沉积岩中铜矿石碳质的 δ1 3CV- PDB为 - 2 0 .2‰~ - 2 3.2‰ ,平均 - 2 2 .11‰ ,表明二者无明显成因联系 ,前者属腐泥型 ,为石油的遗迹 ,来自下部地层 ;后者为腐植型 ,来自原地沉积的陆生高等植物。两种铜矿石中不同来源有机质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有机质 沉积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5
10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增生弧型造山带:兼论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被引量:61
11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4 位作者 钟大赉 吴浩若 季建清 邝国敦 徐克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18,共11页
简要介绍了中越交界处古特提斯缝合线的展布 ,首次报道了八布 -PhuNgu洋壳形成的Sm -Nd等时线年龄 32 8.3Ma。该洋盆自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向南西的消减中 ,不同时期的火山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位置指示它为后退式消减 ,被刮削下... 简要介绍了中越交界处古特提斯缝合线的展布 ,首次报道了八布 -PhuNgu洋壳形成的Sm -Nd等时线年龄 32 8.3Ma。该洋盆自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向南西的消减中 ,不同时期的火山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位置指示它为后退式消减 ,被刮削下来的海台碳酸盐岩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 -沉积岩增生在越北地块上使后者不断向北东成长。晚三叠世时华南次大陆与增生了的越北地块碰撞 ,增生的火山 -沉积楔仰冲超叠在前者上。讨论了增生弧型造山带的主要特点 ,以贵州为主要实例探讨了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提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是因下插而掩埋的华南次大陆的海相上古生界和三叠纪前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弧型造山带 古特提斯 陆-弧碰撞 滇桂交界区 盆地演化 造山作用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6
12
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张莎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有利区 甜点区 甜点段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5
13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1 位作者 陈振宇 章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57,共19页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金矿 滇黔桂“金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1 位作者 蒋梅英 张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演化 ESDA 云南沿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以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为例 被引量:157
15
作者 周琦 杜远生 覃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黔湘渝毗邻区"大塘坡式"锰矿床形成于南华纪裂谷盆地中,矿床主要分布于裂谷盆地中的次级断陷沉积盆地中心,受古断裂控制。矿物成分主要是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具有低δ13C值(-7‰~-10‰)、高δ34S值(+40‰~+63‰)的特征。含锰... 黔湘渝毗邻区"大塘坡式"锰矿床形成于南华纪裂谷盆地中,矿床主要分布于裂谷盆地中的次级断陷沉积盆地中心,受古断裂控制。矿物成分主要是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具有低δ13C值(-7‰~-10‰)、高δ34S值(+40‰~+63‰)的特征。含锰岩系中,碳质页岩的Mn/Cr比值在40左右。结合菱锰矿体及相邻岩层中普遍发育由古天然气泄漏沉积形成的气泡状构造、底辟构造、渗漏管构造、帐篷构造、泥火山构造及相关的软沉积变形纹理等特征,提出该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是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成因,并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锰矿床 天然气渗漏沉积 成矿模式 南华纪 黔湘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川交界地氟病区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秀萍 梁汉东 +1 位作者 张玉法 徐德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4-973,共10页
为探讨云贵川交界处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地氟病的可能影响,在云南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大方、金沙及四川古蔺、叙永8个县区共采集龙潭组煤样83件,分别用p H计、重量法、高温燃烧-热水解法对其酸度、硫酸根及氟含量进行了测... 为探讨云贵川交界处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地氟病的可能影响,在云南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大方、金沙及四川古蔺、叙永8个县区共采集龙潭组煤样83件,分别用p H计、重量法、高温燃烧-热水解法对其酸度、硫酸根及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的表观酸度p H值为1.86-8.62(均值5.70,n=83),酸性煤(p H≤5.6)与正常煤(p H〉5.6)所占比例分别为41%,59%,且97.1%的酸性煤为露头煤;露头煤样的p H总分布范围为1.86-8.62,均值达到4.86(n=55),其中33件酸性露头煤p H均值低至3.39(1.82-5.50,n=33);矿井煤的p H为4.45-7.94,均值7.34(n=28),指示露头煤的酸性显著强于矿井煤。实测煤样硫酸根含量为249-64 706μg/g(均值7 070μg/g,n=83)。煤中氟含量为44-382μg/g,均值120μg/g(n=83),接近于中国煤中氟的背景值(130μg/g)。酸性煤的p H与其硫酸根含量的负对数p(SO4^2-)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62),表明煤中酸的存在形式可能为酸性硫酸盐如KHSO4或Na HSO4。推论是当这种酸性露头煤与当地高氟黏土混合使用,在燃烧或加热条件下,两者必将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氟化氢(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 氟化氢 地氟病 云贵川交界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地区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华君 张宝贵 李院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还原参数等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表明:本区锑矿床成矿流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中—弱碱性,中—低盐度,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峰值为150~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锑矿床 液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覆盖现状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美玲 齐清文 +1 位作者 邹秀萍 李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75-78,87,共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遥感、G 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6年MSS和2004年TM二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遥感、G 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6年MSS和2004年TM二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林地向裸地和耕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云南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川交界区晚二叠世煤系地层出露风化土的酸性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秀萍 梁汉东 +1 位作者 张玉法 徐德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31-1841,共11页
云贵川交界区农村流行地氟病且曾以"土"拌煤作为生活燃料的现象普遍,煤系地层广泛出露且前人观察指出当地拌煤"土"常取自煤系地层风化土.本文以采自该区7个县域的71件煤系地层出露风化土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2... 云贵川交界区农村流行地氟病且曾以"土"拌煤作为生活燃料的现象普遍,煤系地层广泛出露且前人观察指出当地拌煤"土"常取自煤系地层风化土.本文以采自该区7个县域的71件煤系地层出露风化土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2%的风化土呈酸性,pH均值为4.62(2.39—5.54,n=37);硫酸根含量显著偏高,均值达到1778μg·g^(-1)(295—13086μg·g^(-1),n=71);氟含量总体偏高,均值达到751μg·g^(-1)(237—1764μg·g^(-1),n=71).酸性风化土的pH与其硫酸根含量的负对数-lg C[SO2-4]成正相关(r=0.75),表明风化土中酸的存在形式可能为酸性硫酸盐如KHSO4或Na HSO4,而后者可能源自煤系地层中黄铁矿的风化.在一定条件下(燃烧),风化土内部的酸与氟在燃烧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氟化氢释放,且风化土中氟与高硫煤在燃烧条件下相互作用可能加剧氟化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土 酸度 氟化氢 地氟病 云贵川交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界面及其后期转化在金矿成矿中的意义──以滇黔桂毗邻区金矿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志伟 钱祥贵 刘和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2-57,共6页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形成脆性拆离断层带(中浅构造层次)、韧性剪切带(中深构造层次)及其它们之间的韧-脆性转换带。这些后期转化的演化对此区金矿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①强化流体-岩石间相互作用;②促进金成矿流体的再次运移和聚集,③为金成矿提供定位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后期转化 金矿 滇黔桂毗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