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医”协同:中国健康治理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婷 吕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共13页
“三医”协同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制度重塑、利益整合和治理网络构建,形成了以协作共治为核心的医药卫生治理共同体。深入探讨中国“三医”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三医”协同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制度重塑、利益整合和治理网络构建,形成了以协作共治为核心的医药卫生治理共同体。深入探讨中国“三医”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指导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从“三医”联动到“三医”协同,体现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治理思路的转型;福建省三明市和浙江省德清县的医改实践,分别强调了以行政主导、医药突破和市场调节、医保治理为核心的不同改革路径。未来“三医”协同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体系,增强社群机制在医药卫生治理中的作用和推进价值医疗及医保价值付费,推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医”协同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利益相容 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公平性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婷 高月霞 左学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182,共15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四期数据,研究两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的城乡身份、所在地区与收入水平对基本医疗保险受益的影响及其公平性,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低,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实际覆盖率超...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四期数据,研究两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的城乡身份、所在地区与收入水平对基本医疗保险受益的影响及其公平性,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低,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实际覆盖率超过政策覆盖率;城镇和东部地区、高收入参保者的受益水平较高;医疗自付费用对低收入人群形成较大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保者在不同维度的受益水平和公平性有所改善。模型分析结果还表明,在城镇职工医保内部,地区差距显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住院费用水平依次递减,西部地区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在城乡居民医保内部,城镇居民的受益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进城农民,东部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参保者收入越低则住院费用越少,健康水平也越差。上述发现与结论对于进一步缩小不同城乡、地区和收入身份特征的参保者的受益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 受益公平 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成本收益与收入再分配效应——基于共同富裕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曾益 陆颖 +1 位作者 李殊琦 吴万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于个人和社会角度,意在探讨哪种参保选择能同时满足个人的“成本收益”效应最大化和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化,以达到推进共同富裕的效果。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CLDS),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发现:新业态从业人员基... 基于个人和社会角度,意在探讨哪种参保选择能同时满足个人的“成本收益”效应最大化和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化,以达到推进共同富裕的效果。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CLDS),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发现:新业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可使养老金成本收益比增加,使养老金基尼系数减小;养老金成本收益比随城职保参保率提高而增大,基尼系数随城职保参保率提高而减小;提升城职保参保率与增加缴费指数相结合的政策可以发挥更大的成本收益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应加快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城职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养老保险 成本收益比 收入再分配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基于2019~202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琪 李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895,共5页
目的: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生育水平,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人口结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19年~2023年31个省的宏观数据,采用房价收入比和基本养老保险覆... 目的: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生育水平,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人口结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19年~2023年31个省的宏观数据,采用房价收入比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住房价格和养老保障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作为生育成本的房价收入比(β=-0.201,P<0.001)和作为生育保障收益替代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β=-11.832,P<0.001)对人口出生率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双向固定效应后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会因城镇化率和养老金发放标准的不同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应当通过调控房价收入比、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正确婚恋观和家庭观引导以及均衡教育与医疗资源等措施,增大生育收益与成本之差,提高生育意愿和人口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成本与收益 房价收入比 基本养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与弹性退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分析——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肖华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3,共15页
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同时分析延迟退休及弹性退休配套措施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及其差距性两方面的影响。选取交叉替代率和平均替代率衡量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选取各年龄段退休人员交叉替代率... 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同时分析延迟退休及弹性退休配套措施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及其差距性两方面的影响。选取交叉替代率和平均替代率衡量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选取各年龄段退休人员交叉替代率的基尼系数衡量制度内部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构建退休年龄与这些衡量指标关联的精算模型,对模型参数取值进行设置,预测了延迟退休及弹性退休配套措施在2023~2052年间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设计的五种延迟方案均同时呈现双重利好:不仅利于缩小待遇差距,还能够提升养老金待遇水平,且其有利效果是依次增强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可得延迟方案的有利效果强弱与方案中参保人员平均退休年龄成正比,平均退休年龄越高,有利效果则越强。在各延迟方案基础上分别配套实施低延迟意愿情景L与高延迟意愿情景H下的弹性退休措施,发现配套措施实施后延迟退休原有的影响方向不变,仍呈现以上双重利好,只不过有利效果程度会有所削弱。基于此,提出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且在施行延迟退休政策时提倡实施弹性退休配套措施,以及应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激励参保人员选择高退休年龄等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基本养老保险迈向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金待遇 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受益情况分析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玲 崔玄 +2 位作者 陈秋霖 王敏瑶 刘天然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如何提高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受益水平,逐渐建立统一的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制度框架,是此次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地区调研,分析目前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比较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群的受益情况和... 如何提高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受益水平,逐渐建立统一的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制度框架,是此次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地区调研,分析目前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比较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群的受益情况和基金运行效率,总结当前由制度分割所造成的行政成本上升、基金管理效率低下、费用控制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将供方和保方结合的政策思考以及促进政策框架整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障 受益分析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受益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姚奕 陈仪 陈聿良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住院服务受益公平性问题。方法: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来探讨不同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参保人群在医保覆盖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和住院经济补偿两方面是... 目的:研究我国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住院服务受益公平性问题。方法: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来探讨不同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参保人群在医保覆盖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和住院经济补偿两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各收入组别在住院服务利用率方面差异不大;而在报销住院费用方面,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医保报销费用分别比最低收入组高26.3%和36.5%。具体到每一制度,城镇职工医保不同收入组之间的报销费用不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报销费用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新农合制度只有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在住院服务利用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特征,但在医保报销水平上存在与收入相关的不公平特征。城镇职工医保的公平程度较高,新农合次之,而城镇居民医保受益公平性最差。从制度间的比较而言,新农合参合人员的住院率和医保报销费用均显著偏低。应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以改善制度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受益公平性 两部分模型 住院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内需和养老金待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曹园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8期93-96,共4页
应用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察了企业缴费率、个人缴费率、个人账户实账率和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对人均资本、人均消费和养老金待遇的影响。根据模型分析结果,采取同时降低企业缴费率、提高个人缴费率和提... 应用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察了企业缴费率、个人缴费率、个人账户实账率和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对人均资本、人均消费和养老金待遇的影响。根据模型分析结果,采取同时降低企业缴费率、提高个人缴费率和提高个人账户实账率的政策措施,将会大幅提高养老金待遇、刺激国内有效需求,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同时提高职工的参保积极性。谨慎实施略为放松的人口政策,对目前的"造城运动"适当控制,以降低对养老金待遇和国内需求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国内需求 养老金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洪震 苑平 徐琼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项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是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一项事业。文章对“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连芬 刘德伟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3-11,共9页
基本养老保险从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是解决省级统筹中诸多弊端的必然选择,也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基本养老保险从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是解决省级统筹中诸多弊端的必然选择,也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收益主要表现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对社会公平、政府财政、劳动力流动、抵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收益大于成本,但在推进全国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减少阻碍,确保全国统筹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省级统筹 成本—收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与筹资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何晖 殷宝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7,共10页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和筹资机制是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现行政策所实行的统一额度计发办法造成各地收入替代率失衡且存在实际收入替代率不断下降的风险,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一刀切的财政补贴办法导致地方...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和筹资机制是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现行政策所实行的统一额度计发办法造成各地收入替代率失衡且存在实际收入替代率不断下降的风险,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一刀切的财政补贴办法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苦乐不均。文章设计了"统一比率计发待遇+分层负担多方筹资"的基础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和相匹配的财政筹资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对比评估了试点方案与改革方案的财政补贴规模。研究结论显示改革方案保证了各地基础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的稳定,实现了各级政府筹资责任与能力大小的匹配,优化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个人的养老保障责任分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基础养老金 待遇计发 财政筹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中国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89
12
作者 戴卫东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1,共10页
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目前正进入老龄化、高龄化、慢性病化、失能化、空巢化并举的状态,这给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借鉴欧亚七国的经验,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理性的选择。这种理性主要表现在该制度能够... 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目前正进入老龄化、高龄化、慢性病化、失能化、空巢化并举的状态,这给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借鉴欧亚七国的经验,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理性的选择。这种理性主要表现在该制度能够产生养老服务、医疗领域、经济增长以及减贫、人口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为此,本文提出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效益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养老:政府应该办“保险”还是办“福利”?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玲玲 李佳航 周凤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7,共4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设计思路从老农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到新农保参照"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城保模式是一个飞跃,但新农保主要是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新农保对象拿到的养老金中,财政补贴大约占85%,而围绕个人15%左右的缴费,...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设计思路从老农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到新农保参照"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城保模式是一个飞跃,但新农保主要是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新农保对象拿到的养老金中,财政补贴大约占85%,而围绕个人15%左右的缴费,要花费如收费、记账、保管、投资、监管等一系列的引致社会成本,就这一部分而言,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是不对称的。而且,在当前的农村地区,不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同一地区的农户间,由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收入差别也很大。政府应把城保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使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自愿参加城保,没有入城保的农民,再发放基础养老金福利,无需个人缴费。这样,让农民老有所养的制度设计思路转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福利"模式,既简便易行,又节省社会成本,不仅减少了我国已"碎片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块补丁,也有利于平滑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模式 基础养老金福利模式 社会统筹 个人账户 财政 国民社会养老保险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衔接政策优化研究——以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秀全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共6页
天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年限折算法,实现城保和居保相互转换,率先打破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分割状态,有利于维护城乡之间流动人口的权益。但是,该衔接政策将导致道德风险,并产生新的不公平。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衔接不仅应减少或避... 天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年限折算法,实现城保和居保相互转换,率先打破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分割状态,有利于维护城乡之间流动人口的权益。但是,该衔接政策将导致道德风险,并产生新的不公平。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衔接不仅应减少或避免便携性损失,也应防止可能的投机套利行为,平衡各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当前,导致流动人口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续时便携性损失的原因在于"制度障碍",政策优化的可选方案是改革缴费年限规定,实行"累计缴费年限+分别计算待遇+累计养老保险权益"的待遇衔接政策。但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最终的目标应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衔接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基于“生存公平”需求的测算与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沈毅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3,共7页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生存公平 养老金给付水平 养老金待遇 基本养老金 合意替代率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养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定性与差别调整:被开除公职者的退休金调整规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荣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在退休金制度下,我国公职人员在职时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正常退休时享受国家提供的退休金。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后其在公共部分累积的工龄被清除,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不得再享受退休待遇。由惩戒机关在法律之外处分公职人员的退休... 在退休金制度下,我国公职人员在职时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正常退休时享受国家提供的退休金。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后其在公共部分累积的工龄被清除,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不得再享受退休待遇。由惩戒机关在法律之外处分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权利,不仅违反了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保障原则,破坏了惩戒法定原则,而且直接威胁到被开除者的老年生存。从本质上看,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包含了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国家支付的退休福利,前者属于公民维持生存的财产权利,后者属于单位提供的退休福利。对此应当区别对待,公民维持生存的财产权依现行法律不得剥夺或者限制;退休福利在公职人员违法违纪时应予以收回,但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除公职 退休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权利 职工福利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养老金入市:是政策理性还是利益博弈?——从“委托—代理”视角探析养老金入市风险及管控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玉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5期83-90,共8页
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加之高通胀的压力,保守的养老金投资策略已经造成养老金的缩水和亏损。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养老金入市正式提上议程。文章通过对养老金入市的内涵进行界... 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加之高通胀的压力,保守的养老金投资策略已经造成养老金的缩水和亏损。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养老金入市正式提上议程。文章通过对养老金入市的内涵进行界定,阐述目前我国养老金入市的有利条件,并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出发,分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及影响,回答我国养老金入市是政策理性还是利益新博弈这一疑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养老金稳妥入市的政策选择和风险管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养老金入市 政策理性 利益博弈 委托-代理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舒国宋 李久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0-64,共5页
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基本医保在筹资机制、统筹层次、保障待遇、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的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与个人收入... 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基本医保在筹资机制、统筹层次、保障待遇、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的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待遇清单制度,以及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和基金监管能力等路径;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行开源节流改革等基本方向,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推动基本医保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保 筹资机制 统筹层次 待遇清单制度 个人账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省级统筹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若瑜 邹海燕 +1 位作者 俞纯璐 张璐莹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现状,提出实现省级统筹的建议。方法:收集N省门诊慢特病政策文件,定量、定性分析各统筹区门诊慢特病的病种目录、报销水平、认定标准等医疗保障待遇。结果:全省各统筹区纳入的门诊慢特病为17~72种,仅8个病... 目的:分析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现状,提出实现省级统筹的建议。方法:收集N省门诊慢特病政策文件,定量、定性分析各统筹区门诊慢特病的病种目录、报销水平、认定标准等医疗保障待遇。结果:全省各统筹区纳入的门诊慢特病为17~72种,仅8个病种被所有统筹区纳入;起付线、报销比例、支付限额均存在较大差距;病种认定标准定性描述居多,医疗保障待遇设定方式不同。结论:建立省级门诊慢特病病种目录,提升待遇公平性,由病种保障转向费用保障;统一病种认定标准,规范认定流程;区分病种设置待遇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支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 门诊慢特病 医疗保障待遇 省级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两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文凯 董克用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8,共10页
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机制之一,凝结着制度的建制理念和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美国和德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确定机制具有以下特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退休金确定机制基于个体且全国统一,强调收入再... 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机制之一,凝结着制度的建制理念和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美国和德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确定机制具有以下特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退休金确定机制基于个体且全国统一,强调收入再分配功能,有利于保护低收入群体;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确定机制注重“代内效率”和“代际公平”,强调权利义务对等以及缴费者和领取者共担老龄化风险。美德两国养老金确定机制存在共性和差异,而差异则反映了两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基于比较研究视角,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在实现全国统筹的基础上完善待遇确定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基金自平衡能力和制度可持续性;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提供多种老年收入渠道,增加国民养老财富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金确定机制 多支柱养老金 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