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来自36个OECD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菲 钟书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显著提升制度环境水平较低与高收入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增加显著降低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经济规模排名非世界前十则加剧这一负向影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投入构成比例中,“低-高”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3:7,“高-低”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6:4;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与创新产出指数的类型中,“低-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3:7,“高-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构成比例 科技创新 O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跑并行领跑依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从0到1”需要慎思慎行 被引量:1
3
作者 安维复 陈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8,共12页
“从0到1”的原始创新值得追求但需要慎思慎行,“从1到100”的渐进式创新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公众不加限定地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可能误导政策思维或干扰研发活动。本文所要理证的是,让公众正确处理渐进式创新与原始创新的辩... “从0到1”的原始创新值得追求但需要慎思慎行,“从1到100”的渐进式创新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公众不加限定地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可能误导政策思维或干扰研发活动。本文所要理证的是,让公众正确处理渐进式创新与原始创新的辩证关系,公共科技政策设计应以渐进式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愿景。简言之,跟跑并行领跑依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历史一再证明,人类技术史就是一部自我进化的技术改进史,所谓科技革命不过是幅度较大的技术改进,即使像瓦特这样的工业革命巨匠也只是改进而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最先发明的蒸汽机不过是一个玩具!我国目前领先的盾构机就是渐进式创新成功案例。跟踪、模仿、不断改进等长期积累可能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样重要。原始型创新与改进型创新可能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有时,改进即为原创。依本文推之,原始型创新与改进型创新的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一言以蔽之,颠覆型创新与渐进型创新同样重要,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规律 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分类 渐进型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科技创新法律环境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洪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6,共4页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 ,制定科技创新基本法 ,加大科技创新相关法律的创制与修订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和扶持科技创新的法律环境 。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法律环境 科技创新基本法 中国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现状需求与建设重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康永兴 陈伟忠 陈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468-6471,6475,共5页
在分析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投入水平的基础上,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需求,提出了我国加强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基本思路、投入原则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 科研基础条件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链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立 余赵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评述已有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链提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各个创新环节的科技人才分层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才分...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评述已有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链提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各个创新环节的科技人才分层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才分类发展。基于创新链建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有助于引导各类人才差异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科技人才评价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的法律之治:科技法律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利华 王诗童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共11页
构建适应当今中国科技创新需要的科技法律体系,既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修订实施的科技进步法全面强化了其科技基本法的科技法治导向与指引功能,但当今科技创新内外环境决定了科技法律关系的多样性,... 构建适应当今中国科技创新需要的科技法律体系,既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修订实施的科技进步法全面强化了其科技基本法的科技法治导向与指引功能,但当今科技创新内外环境决定了科技法律关系的多样性,非功能协调、内容互补的科技法律体系难达其功。因为科技创新体系内外诸因素的影响,中国既有科技法律效用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为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的法治需要,中国科技创新法律需要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身规律入手,有效完善科技法律的体系性和协调性、强化科技法律的现实规范功能,构建适应新时期科技强国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法律 科学技术进步法 科技法律体系 科技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保护科技创新的刑法立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智辉 贺晨霞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70-85,共16页
与传统科技创新相比,数字时代科技创新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引发“物理空间”的数字化,其蕴含的刑事风险具有鲜明的数字时代特征,并着重凸显出对各类“信息安全”的威胁。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新特点,对刑法保护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与此同... 与传统科技创新相比,数字时代科技创新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引发“物理空间”的数字化,其蕴含的刑事风险具有鲜明的数字时代特征,并着重凸显出对各类“信息安全”的威胁。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新特点,对刑法保护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数字时代科技创新过程中犯罪行为的技术化、人类认知的有限化、犯罪主体的多元化、危害结果的难估量化,使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罪过观念、责任主体、以及社会危害性评价面临新的挑战。为强化数字时代刑法对科技创新的保护,刑法立法应重点解决保护科技创新的范围问题、科技创新中不当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刑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协调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单位犯罪问题等。为完善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刑法立法,应坚持适度预防的立法理念,统筹兼顾科技发展与安全保障;以刑法立法的科学化为前提,适度扩充刑法立法的保护面;将罪状进行类型化处理,并采取“前置条件+行为+入罪门槛”的立法范式,以确保刑法立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科技创新 信息安全 刑法保护 刑法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供给模式及演进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强 沈天添 贾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5,共15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技术快速迭代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过去被动、响应式的制度供给模式难以跟上科学技术快速革新的步伐。文章从逻辑、响应和运行三个层面入手,综合考虑政策的形成和运行过程,构建我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技术快速迭代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过去被动、响应式的制度供给模式难以跟上科学技术快速革新的步伐。文章从逻辑、响应和运行三个层面入手,综合考虑政策的形成和运行过程,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供给模式分析框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出台和两次修订过程为例,探明多方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认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供给呈现出由单点推进转变为多维互补、由单向传导转变为多方互动以及由响应性治理转变为前瞻性治理的三方面演进特征,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制度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技术快速迭代下科技创新制度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度供给 演进特征 科学技术进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法之创新价值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立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2,共3页
科技创新中复杂的权益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科技法的创新价值体现为通过公平配置权益,激发主体的创新热情,从而促进科技活动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法 科技创新 创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谈“汤浅现象”与“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根据“汤浅现象,”中国在15世纪前曾是世界科技中心,而“李约瑟难题“则告诉我们,中国尔后在很长时期却没有保持住科技的优势并发育出近代科学。究其原因,体制的制约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倡导,随着科教兴... 根据“汤浅现象,”中国在15世纪前曾是世界科技中心,而“李约瑟难题“则告诉我们,中国尔后在很长时期却没有保持住科技的优势并发育出近代科学。究其原因,体制的制约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倡导,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但各种体制问题仍然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可以说,创新推动科研发展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教育体制,建立现代科研制度,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浅现象 李约瑟难题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基础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践策略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共11页
战略性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战略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具有满足国家需求和服务国家意志的内涵要旨,其战略特性主要从基本性质、作用效能、职责使命三个维度呈现出来。根据所构建的运作模型,战略性基础研究的依托主体主要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战略性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战略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具有满足国家需求和服务国家意志的内涵要旨,其战略特性主要从基本性质、作用效能、职责使命三个维度呈现出来。根据所构建的运作模型,战略性基础研究的依托主体主要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标对象在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中介载体是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平台,支撑体系则是提供全面支持的完整规划安排。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在资源要素上占据独特优势,但在战略性投入、突破性成果、长远性规划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应基于所构建模型和现状分析结果,从完善基础政策、深化体制改革、落实主体职责、推动协调平衡等维度优化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基础研究 战略科技力量 核心技术 源头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君琳 杨长风 毛国辉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0,共10页
卫星导航建设风险链条长、关联行业多、涉及主体广、牵涉利益多,加之国内国际特征存在差异性,在管理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复杂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是提高卫星导航现... 卫星导航建设风险链条长、关联行业多、涉及主体广、牵涉利益多,加之国内国际特征存在差异性,在管理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复杂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是提高卫星导航现代化管理质效、确保卫星导航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经验,剖析了在新发展阶段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论证提出了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目标以及需统筹处理的要素关系。研究建议,从卫星导航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法治体系、应用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机制等方面同步发力,切实提升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管理效能 科技创新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两难困境及法治统合——《政府采购协定》(GPA)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苟学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1-108,共8页
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政策工具,在一国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为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暂停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从逻辑上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内有实现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外受GPA... 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政策工具,在一国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为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暂停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从逻辑上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内有实现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外受GPA等国际规则约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太过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目标与国际规则间的对立,忽视了两种目标的协同。由此,提出双重目标协同的“第三选择”,也就是以法治方式实现两难困境的统合。通过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选择,对该领域法律进行整合与重构,将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逐步分解、融入到相关法律中,使之对内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对外满足国际规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政府采购 法治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理念转化与体系完善——以 《科普法》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柯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法治理念和方法调整科技法律关系是科技立法的核心,科技立法内含科技事务发展性特征和法治安定性追求之间的逻辑张力。中国科技立法属于后发集中型立法模式,带有较强的宣誓性、回应性、引导性和底线把控性历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 以法治理念和方法调整科技法律关系是科技立法的核心,科技立法内含科技事务发展性特征和法治安定性追求之间的逻辑张力。中国科技立法属于后发集中型立法模式,带有较强的宣誓性、回应性、引导性和底线把控性历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立法体系化和法治化成就显著,也存在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的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应从体系完善的传统理念转向兼顾体系逻辑和效能提升的综合进路,同时兼顾科技政策开放性和科技立法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应以修改《科普法》等科技核心立法为手段,巩固科技法治的正确历史选择、培育科技创新社会意识和科技法治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科技立法 科技创新 《科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促进创新事业发展的法制变革:理论、安排与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光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4-122,共9页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勃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日本展开了以促进创新事业发展为导向的法令松绑改革。2014年,日本在《产业竞争力强化法》中创设了灰色地带消除制度和新事业特例制度,通过提供法律适用释疑程序和特殊规制措施鼓励企业大胆创新...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勃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日本展开了以促进创新事业发展为导向的法令松绑改革。2014年,日本在《产业竞争力强化法》中创设了灰色地带消除制度和新事业特例制度,通过提供法律适用释疑程序和特殊规制措施鼓励企业大胆创新。2018年,日本又通过《生产率提高特别措施法》引入项目型规制监管沙盒制度,支持各类产业创新项目“先行先试”。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日本构建以科技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及提高产业竞争力大有助益。中国现行的科创立法具有前瞻性欠缺、层次较低、激励性较弱等特点,不利于促进“颠覆性”创新事业发展。日本科创法制的改革思路及具体安排,对于完善中国科创法制以促进中国创新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科技创新 监管沙盒 科技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