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大学生及父母的赡养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柳海民 张明 +3 位作者 周霖 宝金荣 太汤好子 中岛和夫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父母同住意识"和"赡养父母意识"上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宅死";中国父母、日本大学生和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显著低于情绪性赡养意识,其中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在各组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赡养父母意识 同住意识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江伟 周标 +2 位作者 陈娟 刘子贵 陈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患病儿童家长89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98;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2.8%);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3%,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7%,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健康行为行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最喜欢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好,但健康行为行成率较低,应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家长喜欢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家长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家长 认知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红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9-103,共5页
了解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讨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习惯与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采用自编问卷、《认识自己问卷》、《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儿童... 了解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讨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习惯与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采用自编问卷、《认识自己问卷》、《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识自己、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课程成绩的差异性比较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影响留守儿童适应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心小学校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政策执行是复杂的吗——来自个案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园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9,共4页
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个案的研究表明,教育政策执行是复杂的。一是教育政策执行的整体性欠缺,主要表现为教育政策执行很难选择正确的模式和方向,跟不上社会加速转型的步伐;二是教育政策执行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 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个案的研究表明,教育政策执行是复杂的。一是教育政策执行的整体性欠缺,主要表现为教育政策执行很难选择正确的模式和方向,跟不上社会加速转型的步伐;二是教育政策执行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利益为导向的教育政策执行以及混沌的管理制度引发的升学困难;三是教育政策执行的协同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政府教育管理责任界限交叉模糊和管理职能严重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执行 复杂性 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超生寄养儿童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金英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曾经被安置在祖辈、亲戚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寄养儿童的特殊性在于寄养儿童有父母,但得不到父母的亲身照顾。早期的亲子分离使他们与父母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非正常的依恋对寄养...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曾经被安置在祖辈、亲戚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寄养儿童的特殊性在于寄养儿童有父母,但得不到父母的亲身照顾。早期的亲子分离使他们与父母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非正常的依恋对寄养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早期的亲子分离也给超生寄养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超生寄养儿童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生寄养儿童 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975名0~6岁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利君 狄江丽 +2 位作者 宋波 李月竹 杨琦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2975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儿...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2975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为25.9%。城市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32.6%)高于农村儿童家长(21.5%)(P<0.05)。医护人员(59.1%)、母婴健康类APP(50.4%)、微信/百度(38.1%)是儿童家长获取健康教育知识最常见的途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水平与调查者为孩子的父亲(OR=1.602,95%CI:1.196~2.145)、孩子的年龄是0~岁(OR=2.749,95%CI:2.183~3.461)和3~6岁(OR=1.923,95%CI:1.540~2.403)、汉族(OR=2.693,95%CI:2.128~3.409)、城市(OR=1.324,95%CI:1.085~1.615)、东部地区(OR=1.449,95%CI:1.151~1.824)、高中/中专(OR=1.496,95%CI:1.126~1.990)、大专及以上(OR=1.957,95%CI:1.521~2.519)、家庭平均月收入5001~10000元(OR=1.341,95%CI:1.080~1.665)、>10000元(OR=1.630,95%CI:1.258~2.112)以及多种途径获取知识(OR=3.876,95%CI:2.118~7.095)有关。结论调查的2975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特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家长 儿童保健知识 知识知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骆斌 雷红生 曹鹏飞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126-128,131,共4页
对安徽省农村儿童进行访谈,获取有效问卷245份,重点分析了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3方面存在显著差... 对安徽省农村儿童进行访谈,获取有效问卷245份,重点分析了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3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留守儿童好于留守儿童;在品德行为方面,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非留守儿童 成长问题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意外伤害同伴教育效果初探
8
作者 王剑 顾沈兵 +4 位作者 赵爱珍 温鼎来 金伟 陈德 吕姿之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意外伤害同伴教育的效果,为探讨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各抽取1个班级,共4个班级。其中2个班级共100人为干预组;另2个班级,共102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前、教育... 目的评价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意外伤害同伴教育的效果,为探讨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各抽取1个班级,共4个班级。其中2个班级共100人为干预组;另2个班级,共102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前、教育后使用相同问卷各进行1次调查。结果开展同伴教育后,干预组知识评分中位数从7分上升到8分,安全行为意向评分中位数从5分上升到8分,干预组组内、干预组较对照组组间的意外伤害知识评分、安全行为意向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1)。干预组在"骑车带人危险"、"宠物咬伤后有严重后果"、"流动小吃摊不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为99.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学生农民工同住子女中开展意外伤害的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农民工同住子女 同伴教育 评价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