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村官腐败”的制度分析——一个社会自治问题 被引量:42
1
作者 周庆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0,共11页
对村官腐败的讨论混淆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村官不是官,他是社会自治体的成员,至少法理上如此。换言之,他的腐败恰好是因其身处两个体制——国家行政体系与社会自治体系之交界处,而且他腐败的根源恰好是现行体制治理逻辑的自相矛盾和国家... 对村官腐败的讨论混淆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村官不是官,他是社会自治体的成员,至少法理上如此。换言之,他的腐败恰好是因其身处两个体制——国家行政体系与社会自治体系之交界处,而且他腐败的根源恰好是现行体制治理逻辑的自相矛盾和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利关系的规范失序。在腐败的村官身上体现的是官治与民治的权力冲突,前者基于的原则是国家权力,后者基于的原则是自治体的自治性与社会权力。防止村官腐败,关键是将村官双重代理身份剥离,将行政权与自治权做出区隔,并把社会自治以法治的原则确定并规范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官 行政权与自治权 社会自治 国家与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中村民罢免权实现的困境及其制度完善——兼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六条村民罢免之规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2-86,共5页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举权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村民民主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尽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提出罢免主体的范围、取消了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罢免程序的规定、放宽了通过罢免的法定条件,但是却未...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举权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村民民主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尽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提出罢免主体的范围、取消了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罢免程序的规定、放宽了通过罢免的法定条件,但是却未规定罢免组织机构,未规定罢免时效,未完善罢免程序,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农民"难罢免""乱罢免"的现象。建立以村民监督机构、乡镇政府和村民自身的三级罢免启动为路径、以司法监督为保障的罢免机制,是村民自治中村民罢免权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罢免权 罢免时效 司法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