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人口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鑫 张丹 +1 位作者 闫一博 张广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基于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108个县(市、区)人口数据,结合产业转移政策期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示范区内人口与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基础设施同人口变化的协调性,旨在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 基于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108个县(市、区)人口数据,结合产业转移政策期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示范区内人口与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基础设施同人口变化的协调性,旨在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人口整体趋向收缩,县域人口外流加剧,但市辖区和部分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域出现人口涌入,中心化现象加剧。(2)基础设施扩张速度快于人口增速,具有明显的阶段分异。(3)在县域尺度上,仅以邵东、江华为代表的4个县域呈现优质协调,县域整体呈现协调性分化。在市域尺度上,赣州市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佳,邵阳市耦合协调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人口规模 基础设施 时空耦合 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省分行业用电量的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和承接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向 汲国强 吴陈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势、规模的方法。基于2010—2021年分省分行业用电量测算发现,区域间存在一定规模的产业转移与承接;环保政策对华北、华中电网区域产业转出影响较大;华东电网区域产业转移规模不及预期,可能主要在区域内部转移;西北电网区域除了高耗能产业集聚趋势强化,纺织、医药、设备制造等产业存在转入;南方电网区域产业转出类型更加多样、转出规模更大,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影响。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用电量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伟 赵建吉 +3 位作者 肖文杰 苗长虹 姜海宁 刘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都在拉大,相对差异和集中程度都在降低后,有趋于稳定趋势;(2)空间分布上大致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等级结构;(3)空间格局上,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和南昌市为核心的两大高高集聚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5)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集聚效应、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度、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吸引力、集聚效应及对外开放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豫皖湘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府角色定位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国萍 张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博弈,但是不同博弈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只有竞合博弈行为才是产业承接中政府之间最优的博弈行为,要实现这种最优博弈行为,需要对产业承接地政府的角色进行转换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 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 博弈论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软件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3,共7页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产业承接力的综合测评与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视角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王新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该文基于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理论,首先构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承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测评了河北省县域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结果发现2005-2014年县域产业承接力逐步提高,但推动要素发生了改变,土地、人口等基础类... 该文基于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理论,首先构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承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测评了河北省县域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结果发现2005-2014年县域产业承接力逐步提高,但推动要素发生了改变,土地、人口等基础类指标对产业承接力的贡献在降低,经济、市场、政府等发展类指标的贡献在上升,河北省县域具备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最后对县域产业承接力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承接能力较高的县域数量较少,且多分布在中心城市以及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周围,河北省县域环绕京津的区位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变为承接优势是县域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县域 产业承接力 测评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湘满 刘海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分析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差异明显,整体水...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分析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差异明显,整体水平偏低。最后,给出提升湖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湖南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杨子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多层次的产业用地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政府和转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紧密联系,基于动态系统协调理论,建立了包含动态修正的空间协调评估模型,从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与企业耦合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空间引导方案,并以皖江城市带及滁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模拟了承接企业转移的综合协调评估过程。结果表明: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在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承接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最适宜承接汽车制造企业x转移的地区为滁州市辖区郊区,第二、三位分别为全椒县与天长市,各地区承接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提供了综合协调的空间平台和政策平台。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土地利用 协调度模型 皖江城市带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差异化政策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政策支持与金融资源配置:产业转移的承接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国政 张毅 黄小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0,28,共9页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优模式,认为政策支持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直接因素;要素禀赋的影响力有弱化趋势;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对待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企业,承接的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要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方向一致,注重与本地的产业互补相结合,并需要金融部门的主动参与和服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要素禀赋 政策支持 金融资源配置 承接模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海洲 邵春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部27个工业产业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的数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中部地区各行业销售值占比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所承接产业大... 采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部27个工业产业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的数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中部地区各行业销售值占比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所承接产业大多具有绝对规模优势,但对其承接的程度并不显著;由于存在产业政策、区位特点、人口密度、资源禀赋等差异,中部六省的产业承接有着较大差别;产业承接过程中存在多方"利益相关人"的博弈,需要从制度设计上破解困境,以防范产业承接带来的各种经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承接 产业转移 特征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江 王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服务业国际转移新趋势,指出了北京市服务业在承接国际转移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利用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现状,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可以增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承接策略,指出北京应该... 根据服务业国际转移新趋势,指出了北京市服务业在承接国际转移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利用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现状,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可以增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承接策略,指出北京应该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积极促进服务型企业国际化成长,从而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服务业 国际 转移 承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凌云 张嫚 +1 位作者 黄秀霞 冉茂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中国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因素中税收竞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投资环境因素中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承接力度有显著的抑制... 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中国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因素中税收竞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投资环境因素中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承接力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对技术差距有促进作用,相对开放度、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其中,相对技术差距的影响最大;市场潜力因素中相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产业转移力度有消极的阻碍作用,相对总资产贡献率和产品销售率的影响则有限。鉴于此,提出重庆市提升产业转移力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力度 空间面板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在医药产业转移中的发展定位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庄倩 马莹 褚淑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我国西部地区是否具备承接医药产业转移的能力值得我们理性思考。文章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医药产业转移概况,对医药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我国已经出现了医药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 我国西部地区是否具备承接医药产业转移的能力值得我们理性思考。文章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医药产业转移概况,对医药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我国已经出现了医药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以中西部地区各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各省市承接医药产业转移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承接医药产业转移的能力方面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各省市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为西部地区在医药产业转移中的发展思路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产业转移 空间集聚 承接能力 西部地区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玲红 朱海波 李芸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3,共9页
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疆、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毛绒玩具、毛发制品、箱包鞋帽袜、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劳动密集... 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疆、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毛绒玩具、毛发制品、箱包鞋帽袜、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发现:得益于脱贫攻坚期间高强度的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步,部分地区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并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看,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小散弱、韧性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受限于基础条件、经济下行压力等外部约束,当前存续和发展压力前所未有。为此,需要牢牢把握“创核、接链、建节”的战略思路,抓好落实“遴选产业类型、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主体培育”五大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优化配套政策,推动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 脱贫人口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锦飞 张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7期91-95,共5页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制造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要素,其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资本要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自然资源要素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承接能力 指标构建 产业经济 产业转移 转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约束下的京津冀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可云 沈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38,共8页
非首都功能过度聚集,一方面会造成拥挤效应,不利于北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区域间发展差距过大。功能疏解绝非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本文首先回顾京... 非首都功能过度聚集,一方面会造成拥挤效应,不利于北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区域间发展差距过大。功能疏解绝非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本文首先回顾京津冀地区功能转移承接地的规划建设情况,其次结合都市区功能算法、区位商指数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京津冀地区功能分布现状及近年来的转移疏解趋势,最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超效率DEA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天津及河北各地级市的功能疏解承接能力作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京津冀 疏解非首都功能 承接能力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制造业承接发展与策略取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结春 项亚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69,110,共5页
为研究我国产业转移承接地体育制造业发展策略取向,特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四次国际体育制造业承接的发展策略取向作了相关梳理。研究认为承接地呈现出放宽审批条件,扶持竞争市场;汲取外来技术,创建自主品牌;重视民族性主体... 为研究我国产业转移承接地体育制造业发展策略取向,特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四次国际体育制造业承接的发展策略取向作了相关梳理。研究认为承接地呈现出放宽审批条件,扶持竞争市场;汲取外来技术,创建自主品牌;重视民族性主体体育推介,挖掘体育用品新市场;重视用户体验,专注研发创新的策略取向。这些取向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体育制造业承接就有一定借鉴意义。各承接地应积极引导、帮扶体育用品市场;重视技术摄取,挖掘新型市场;要建设民族性体育主线,发展体育制造业;要依赖民族特色体育资源,开发体育用品需求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制造业 国际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 体育产业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高技术产业转移能力评价——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川 宋晓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转移 要素比较优势 突变级数法 承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孙世民 展宝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产业转移承接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等四个子系统.分别发挥着基础、保证、关键和核心的功能。产业转移承接力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 产业转移承接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等四个子系统.分别发挥着基础、保证、关键和核心的功能。产业转移承接力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两个辅助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动力在于对产业转移效应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力 结构 功能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