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科举的发展与关陇作家群的兴起——明代中期关陇作家群形成原因探析之一 |
师海军
张坤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2
|
“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论“东北作家群”的乡土小说 |
丁帆
李兴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3
|
实行联合办刊,提升刊物质量 |
薛宏交
张飞飞
周建新
王庆廷
|
《地震学刊》
CSCD
|
2002 |
4
|
|
|
4
|
被遮蔽的文学图景——对1932-1945年东北地区作家群落的一种考察 |
刘晓丽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5
|
“昭通作家群”探析 |
李骞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
6
|
“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
张永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7
|
论黄土文学流派 |
武凤珍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8
|
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文学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
郭延礼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
9
|
论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以“左联”的政治文化性质为例 |
朱晓进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5
|
|
|
10
|
白马湖作家群论 |
吕晓英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
11
|
宋代“江西词派”商榷 |
邱昌员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
12
|
1930年代中国现代作家群落背景下的书评创作 |
顾金春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3
|
新世纪前后中国文学版图中的“宁夏板块” |
郎伟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4
|
|
|
14
|
滕固与唯美主义 |
施军
曾一果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
15
|
论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的赓续与新变——以双雪涛为典型案例 |
纪秀明
郑玥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16
|
从“他者”到“我者”的文化建构:论苗族作家文学的族群意识觉醒 |
吴正彪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0 |
3
|
|
|
17
|
先锋小说的当代发生及其与文学群落的关联 |
张丛皞
王雨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8
|
历史记忆与英雄传奇——“十七年”战争小说论 |
颜敏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
19
|
“诗家律令”——“选体”三论 |
雷磊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
20
|
论清代徽州词学的贡献与价值 |
李睿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