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
作者 张玉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S2期90-94,共5页
This report attempts to look into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and in Chi- na.The focus of analysis is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 ment in the UK and in China.Also t... This report attempts to look into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and in Chi- na.The focus of analysis is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 ment in the UK and in China.Also the report discusses how 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policy or practice in the UK can be applied to China i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Fi- nally,a plan of action for 12 month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gnostic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College English student-centered higher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综合课程实施背景下儿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2
作者 章丽 夏萍萍 石慧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5,共6页
当前幼儿园综合课程的评价目标体系难以充分回应当下育人需求,面临着教师评价儿童的内在参照标准模糊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先以行动研究法初步建构“五维”儿童素质发展目标即形成性评价参照标准;接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验... 当前幼儿园综合课程的评价目标体系难以充分回应当下育人需求,面临着教师评价儿童的内在参照标准模糊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先以行动研究法初步建构“五维”儿童素质发展目标即形成性评价参照标准;接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验证与修订,最终确定“学习品质与创造”“健康与运动”“认知与语言”“个性与社会性”和“审美与表现”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未来还需要持续通过教研及日常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师观察评价儿童的内在视角,提升评价质量,推动基于评价的课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课程 形成性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多准则决策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研究
3
作者 邵萌 管笑 +4 位作者 孙金伟 毛智谋 邵珠晓 伊传秀 李祥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针对目前海洋能区划研究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和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改进的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为... 针对目前海洋能区划研究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和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改进的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为降低专家的主观偏差,应用基于层级的模糊权重评估(Fuzzy level based weight assessment,FLBWA)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继而结合改进的Borda-全乘比例多目标优化(Borda-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atio analysis plus full multiplicative form,Borda-MULTIMOORA)法计算开发适宜性指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得到评价结果;之后,基于灰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Grey wolf optimizer with back propagation,GWO-BP)神经网络构建并训练智能模型,将适宜性分析转化为自动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过程;最后,以山东省风浪联合开发区划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根据实例验证,该模型可以实现风浪联合开发区划的智能化,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府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联合开发 区划 基于层级的模糊权重评估法 改进的Borda-全乘比例多目标优化法 灰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口腔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若兰 林思宇 林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进,对口腔医学理论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正,以期望提升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五年制和5+3一体化两种学制),通过是否参与形成性评价教学分为对照组和实... 目的: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进,对口腔医学理论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正,以期望提升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五年制和5+3一体化两种学制),通过是否参与形成性评价教学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利用教师课堂授课;实验组利用形成性评价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最终通过期末考试定量评价对比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在两种学制中,实验组学生均比同学制对照组学生期末成绩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形成性评价改进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口腔医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澄湖典型区域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评估及磷形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天鹏 冯硕 +2 位作者 谢阳村 王晓慧 张晶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水生植被修复后阳澄湖沉积物污染情况,对阳澄湖各典型区域的沉积物碳、氮、磷含量进行了调查及污染评估,同时,还调查了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植被修复后,全湖沉积物总磷(TP)含量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所回转,沉积物有机... 为研究水生植被修复后阳澄湖沉积物污染情况,对阳澄湖各典型区域的沉积物碳、氮、磷含量进行了调查及污染评估,同时,还调查了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植被修复后,全湖沉积物总磷(TP)含量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所回转,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持续下降,但沉积物总氮(TN)含量有所上升。阳澄湖围网养殖区显现出了较高的有机污染及营养盐污染水平。沉积物OM与TP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源性特征。在各调查点位中,沉积物磷形态以无机磷(IP)为主,钙结合态磷(Ca-P)为IP的主要成分。同时,水生植被对沉积物中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削减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澄湖 沉积物 污染评估 磷形态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室内布局影响的高频楼盖人致振动舒适度全域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蒲兴龙 何天虎 朱前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人群荷载的高阶谐波可能会引起高频楼盖动力响应的增大,导致舒适度或安全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室内物品的不同布局形式对高频楼盖人致振动的影响。结合社会力模型(SFM)和行人荷载模型,建立了高频楼盖随机荷载模型;在考虑行人-结构相互作用... 人群荷载的高阶谐波可能会引起高频楼盖动力响应的增大,导致舒适度或安全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室内物品的不同布局形式对高频楼盖人致振动的影响。结合社会力模型(SFM)和行人荷载模型,建立了高频楼盖随机荷载模型;在考虑行人-结构相互作用(HSI)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频楼盖人致振动计算模型;采用基频为10.35 Hz的高频楼盖进行测试,验证了计算模型应用于不同布局形式时的合理性;采用人致振动全域评估方法对不同布局形式的楼盖在人群随机行走下的舒适度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概率结果。结果显示,对于高频楼盖人致振动问题需要考虑楼盖高阶振型的影响。5人随机行走工况下,在考虑HSI后,不同布局形式的楼盖动力响应有所减小,加速度峰值最大减小13.33%,出现舒适度问题的概率值最大减小12%。并且楼盖的舒适度会因室内布局形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结果,研讨室布局的楼盖出现舒适度问题的概率最大,公共教室次之,会议室概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致振动舒适度 高频楼盖 物品布局形式 人群随机荷载模型 行人-结构相互作用 全域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7
作者 王书航 徐可进 +1 位作者 祝婉芳 王雨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实验课程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课程的设计应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重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性评... 实验课程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课程的设计应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重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多维度、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评价体系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评价手段。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达成“目标-过程-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活动循环,通过循环模型持续性的反馈和指导,促使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成果。从形成性评价入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药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药物分析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立地质量评价
8
作者 吴璧芸 雷相东 +1 位作者 何潇 李玉堂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对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127块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每块样地实测6株优势木(3株针叶树、3株阔叶树)的树高、胸径和年龄。根据加权方法不同,分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分别为不分树种的算术平均优势高(HT1)、考虑针阔叶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2))、仅考虑优势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3))和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并基于4种方法计算对应的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D_(T1)、DT2、D_(T3)、D_(T4))和林分优势木平均年龄(A_(T1)、A_(T2)、A_(T3)、A_(T4))。采用相关分析和成对t检验等方法比较4种优势高的差异,分析4种优势高(HT1、H_(T2)、H_(T3)、H_(T4))与林分密度、生产力、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和年龄的关系。选取幂函数方程、HossfeldⅡ方程、理查兹方程作为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的候选模型,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模型。将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代入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得到立地形。比较不同优势高对应的立地形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确定最优的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和立地形计算方法。【结果】4种方法估计的优势高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HT1、H_(T2)与H_(T3)的优势高相关系数均达0.96以上,且无显著差异;H_(T4)与其他3种优势高的相关性最低,且与其他3种优势高有显著差异。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与3种林分密度指标(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可加林分密度指数)均不相关。H_(T4)与其对应的D_(T4)、A_(T4)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657;H_(T3)与其对应的D_(T3)、A_(T3)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227。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H_(T3)-D_(T3)、H_(T4)-D_(T4)的最佳模型分别为幂函数和理查兹方程,2个模型对应的调整决定系数(Ra2)分别为0.16、0.68。根据样地中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为30 cm,通过导向曲线确定其对应的立地形S_(F,T3)、S_(F,T4)。2种立地形中,仅S_(F,T4)与可加林分密度指数不相关,但S_(F,T3)、S_(F,T4)与林分生产力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4、0.264)。【结论】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表现最佳,由该优势高计算的立地形(S_(F,T4))与林分生产力显著相关,可应用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高 立地形 天然针阔混交林 立地生产力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犬骨关节疾病疼痛评价的格拉斯哥综合疼痛量表简版的优化
9
作者 毛灵山 刘琰 +6 位作者 龚子安 杨梦尧 袁永杰 罗祎莲 聂堃 董乙萱 邓干臻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了更准确快速地对犬骨关节疾病进行疼痛评价,本文收集84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犬病例,采用熵权法对格拉斯哥综合疼痛量表简版(CMPS-SF)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CMPS-SF对87例骨关节疾病患犬病例进行临床回归验证。结果显示,CMPS-SF各评... 为了更准确快速地对犬骨关节疾病进行疼痛评价,本文收集84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犬病例,采用熵权法对格拉斯哥综合疼痛量表简版(CMPS-SF)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CMPS-SF对87例骨关节疾病患犬病例进行临床回归验证。结果显示,CMPS-SF各评分项目的熵权由大到小依次为触诊反应>对疼痛部位的反应>叫声>行动>精神状态>肢体状态,其熵权比约为4∶4∶4∶3∶3∶2;修正后CMPS-SF总分最高为80分,最低为0分,并依据疼痛程度设定1~20分为一级疼痛,21~40分为二级疼痛,41~60分为三级疼痛,61~80分为四级疼痛。临床回归验证结果显示,骨折、骨关节炎、骨关节损伤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3.85±13.79)、(33.63±10.95)、(29.28±7.44)和(29.64±7.45)分,骨折与后3种骨关节疾病疼痛强度差异显著(P<0.05),后3种骨关节疾病间疼痛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MPS-SF更加科学合理,可用于临床上犬骨关节疾病的快速、准确评价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疾病 格拉斯哥综合疼痛量表简版(CMPS-SF) 疼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嵌入的非固定长度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快速评估
10
作者 李湘 陈思远 +3 位作者 张俊 柯德平 高杰迈 杨欢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2-970,I0002,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途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快速准确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PI-seq2seq)神经网络与级联卷积神经网...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途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快速准确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PI-seq2seq)神经网络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含构网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方法.首先,采用PI-seq2seq网络结构预测未来功角轨迹,通过构造含物理损失项的损失函数引导模型训练过程,避免时域仿真耗时过长影响快速暂态评估.其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以预测的功角轨迹作为输入评估暂态稳定情况及其置信度,并配置评估置信度阈值判断机制以实现非固定评估长度的暂态稳定判断,克服了固定功角曲线长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在Kundur系统中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功角曲线预测与稳定评估方法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新能源 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神经网络 功角轨迹预测 级联卷积神经网络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秾大云上”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11
作者 占东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6期159-161,166,共4页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文针对农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存在教学手段方式单一、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低、师生互动性欠缺、课堂教学活动缺少实践操作、学习成果过程性考核...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文针对农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存在教学手段方式单一、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低、师生互动性欠缺、课堂教学活动缺少实践操作、学习成果过程性考核缺乏等问题。据此以农学院农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互动交流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利用学习通“秾大云上”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学习,通过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混合式教学 过程性考核 教学改革 秾大云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教师有效反馈,提升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1778,共8页
形成性评价和有效反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既需要富有成效的练习,也需要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有效反馈。只有将练习及形成性评价和教师针对性反馈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二者... 形成性评价和有效反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既需要富有成效的练习,也需要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有效反馈。只有将练习及形成性评价和教师针对性反馈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分享了本课程课后小组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和有效反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深入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本课程的“教师反馈+助教反馈+同伴反馈+范例(3+1)”有效反馈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总结本生物化学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发现,形成性评价及针对性反馈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新技能。学生进一步应用其所获得的新技能,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达到更高的学习标准,学生跨进了一个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课后小组作业的选题内容非常感兴趣,并且认为教师反馈、助教反馈、同伴反馈及范例提供对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都非常有效。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其非常清楚课程的考核要求,而形成性反馈有效帮助学生达到了学习标准。总之,本课程形成性评价及有效反馈的运作模式实现了练习、评价、反馈和提高的完整闭环,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反馈,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进一步保障了教学质量。希望该形成性评价及有效反馈教学案例能够为广大生物化学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有效反馈 以学生为中心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新”专业建设背景下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及评价体系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冬风 蔡月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在“四新”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林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要积极变革、顺应形势,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提供助力。本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公共课人才培养的现状,紧扣“四新”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 在“四新”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林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要积极变革、顺应形势,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提供助力。本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公共课人才培养的现状,紧扣“四新”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为例,对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改革。构建了素养基础、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三级课程体系,并针对专业特点完成了课程对专业的全面覆盖。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引入OBE教育理念,将前沿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优化了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方法,并将思政元素与混合式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替代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体系 计算机公共课程 形成性评价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挑战及路径 被引量:31
14
作者 卢国庆 杨沁 贺相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与人类进行有意义多轮对话的重要能力。传统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在及时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高等教育评价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旨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与人类进行有意义多轮对话的重要能力。传统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在及时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高等教育评价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旨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智能反馈,优化形成性评价,提高评价的效率与个性化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研究利用文献法与归纳法,聚焦形成性评价,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从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对象、过程、结果和伦理等方面,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性评价的挑战,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性评价的路径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反馈 教育评价 形成性评价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力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淑会 丁昀 +1 位作者 王宝山 胡广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90,共5页
以单独开设的“流体力学实验”课程为例,对279名学生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从实验成绩评定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两方面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考核,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9.4分,实验预习、实验... 以单独开设的“流体力学实验”课程为例,对279名学生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从实验成绩评定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两方面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考核,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9.4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三项达成度均在0.79左右,优良率大于50%,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理解较深入,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加强。因此,课程实践表明,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有益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性考核 流体力学实验 教学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退役铀矿山地下水中铀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蓉 成霖 +3 位作者 吴啸宇 高柏 马文洁 宋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8,共10页
以南方某退役铀矿山为对象,分别在平、丰、枯水期对铀矿山尾矿库下游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查明地下水中典型放射性核素铀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铀存在形式与地下水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人群的致癌风险进行分类... 以南方某退役铀矿山为对象,分别在平、丰、枯水期对铀矿山尾矿库下游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查明地下水中典型放射性核素铀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铀存在形式与地下水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人群的致癌风险进行分类评估,为铀矿山退役后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下游平水期地下水中铀的平均含量最高,为0.14 mg/L,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中铀含量较低,浓度在0.017~0.049 mg/L;地下水中铀的主要存在形式有UO_(2)(CO_(3))_(3)^(4-)、UO_(2)(CO_(3))_(2)^(2-),存在形式受水文地球化学参数pH、Eh以及主成分Cl^(-)、HCO_(3)^(-)影响显著;不同水文期地下水中铀的致癌风险值均未超过规定阈值,对成人和幼儿暂无健康威胁,但仍应加强该区域地下水质量监测,以保障周边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存在形式 水文地球化学参数 健康风险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前沿动向及借鉴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曹飞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116,共11页
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形成性评价文献研究。形成性评价的内涵有如下新发展: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整合在教学中的完整过程,强调获取反映学生学习的证据并进行旨在改进的解释,与自我调节学习紧密融合,以及结合学习进阶的系统研发并关注学... 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形成性评价文献研究。形成性评价的内涵有如下新发展: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整合在教学中的完整过程,强调获取反映学生学习的证据并进行旨在改进的解释,与自我调节学习紧密融合,以及结合学习进阶的系统研发并关注学科特异性。对反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3个关键策略的前沿研究为改进教学提供了原则性和可操作的参考借鉴。研究的新动向包括:主要服务于标准化运动中的课程标准,为差异化课堂评价提供策略框架,关注公平尊重等评价精神。为解决教和学中的现实问题,综合考虑内涵的新发展,策略的新进展和研究的新动向,启示与借鉴有3个方面:形成性评价有充分的学习理论依据,起源于改进总结性评价但仍属目标评价模式,要避免结果固化和过程僵化;教学设计中明确对目标的评价,预设引出证据的手段,优化教师的反馈;设立形成性评价优化育人方式的研究专项,实现理念技术与文化环境的融合,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形成性评价 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课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区周边桃园地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物有效性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凯文 安永龙 黄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7,共9页
文章以北京市平谷万庄金矿区周边桃园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主成分分析法(PCA)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形态特征、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 文章以北京市平谷万庄金矿区周边桃园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主成分分析法(PCA)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形态特征、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和Pb等3项重金属在土壤中呈现相对明显的累积;土壤中As、Cr、Hg、Pb和Zn等5项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而Cd以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要形态;土壤重金属元素RAC风险评价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Zn>Hg>Cr=Pb>As,土壤中Cd元素RSP主要为中、重度污染;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源和人为源的混合源(As、Cd和Pb)贡献率为44.235%,农业生产源(Cu和Zn)和大气沉降源(Hg)贡献率为21.428%,自然源(Cr和Ni)贡献率为14.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评价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媒效应的城中村改造影响评价——以深圳大冲村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昕蕊 金广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不同方案的核心指标,分析空间要素的差异,探究在开发商主导模式下,项目改造定位错位、多方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最后,从住区形态的角度解析大冲村改造后的变化,并以租客和住客两种人群为线索,分析改造项目对高新区造成的影响。针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价值观念、政策导控、评价体系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拆除重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借鉴,以期规避改造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推动城市更新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大冲村 城中村改造 触媒效应 影响评价 住区形态 职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横力弯曲中性轴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徐鹏飞 张厚江 +1 位作者 辛振波 袁江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共14页
【目的】为了评估树木的风载安全性,研究树木在风力作用下的横力弯曲,确定树干横截面形状、树轮、缺陷等因素对树干弯曲中性轴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拉–伯努利梁假设,推导了通用弯曲中性轴倾斜角计算公式。随后设计了树干模型,模型包... 【目的】为了评估树木的风载安全性,研究树木在风力作用下的横力弯曲,确定树干横截面形状、树轮、缺陷等因素对树干弯曲中性轴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拉–伯努利梁假设,推导了通用弯曲中性轴倾斜角计算公式。随后设计了树干模型,模型包括3种外轮廓(圆形、椭圆形、随机形状)和两种内部结构(多层同心、圆形缺陷),并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模拟材料属性的变化。最后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预测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结果】在树轮模型中,质形偏心距<4 mm的比例超过97%,各因素影响质形偏心距的重要性为早晚材弹性模量比>树轮数量>偏心距与基圆半径之比>截面圆度;偏转角(实际弯曲中性轴倾斜角相对均匀截面弯曲中性轴倾斜角的偏转角)均<0.5°,且<0.08°的比例高于97%,影响树干弯曲中性轴倾斜角的重要性为载荷方位角>截面圆度>偏心距与基圆半径之比>树轮数量>早晚材弹性模量比。在缺陷模型中,质形偏心距<5 mm的数量约占总数的80%,在5~15 mm之间的约为15%,>15 mm的约为5%,各因素影响质形偏心距的重要性为缺陷半径>缺陷树干与正常树干弹性模量之比>偏心距与基圆半径之比>截面圆度;偏转角<1°的比例超过90%,但在极限情况下偏转角也可达到50°,影响弯曲中性轴倾斜角的重要性为载荷方位角>截面圆度>偏心距与基圆半径之比>缺陷半径>缺陷树干与正常树干弹性模量之比。【结论】树轮对树干弯曲中性轴的影响很小,横截面轮廓形状、缺陷对其影响较大。在进行树干受力检测计算时,可忽略树轮的影响,但要考虑树干横截面形状和缺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 安全评估 数值模拟 质形偏心距 弯曲中性轴倾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