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ian Response to Iraq War:Lessons and Implications
1
作者 LIU Jun 《国际展望》 2010年第1期61-76,96,共17页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America's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Iraq have catalyzed major chang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ha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Asia.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India's re...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America's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Iraq have catalyzed major chang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ha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Asia.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India's readjustment on the U.S.-led invasion of Iraq and explain how Indians perceive and respond on the Iraq war, and what lessons India has learned or obsorbed from the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Response to Iraq war world 2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初期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对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
2
作者 王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二战初期,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设立了三个研究分支,对世界秩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英国政府规划战后世界秩序提供了多种方案。在三个分支中,世界秩序研究组认为,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核心是构建欧洲区域组织;重建委员... 二战初期,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设立了三个研究分支,对世界秩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英国政府规划战后世界秩序提供了多种方案。在三个分支中,世界秩序研究组认为,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核心是构建欧洲区域组织;重建委员会着重探索如何构建能替代纳粹欧洲新秩序的大陆型世界秩序。而查塔姆研究所的战时核心部门国外研究与媒体服务处则在1941年春,主张将战后世界秩序的研究重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提出构建英美两国主导的海洋型世界秩序,建立比国际联盟更具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这一方案在《大西洋宪章》发布前一个月,被英国战时内阁、外交部等部门传阅,为英美同盟的形成及联合国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英国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查塔姆研究所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史研究的世界意义
3
作者 徐志民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不仅开辟并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始终牵制和抗击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瓦解了在世界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史 二战史 反法西斯 民族解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
4
作者 侯中军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结一切抗日反帝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引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东方战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东方民族的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树立了东方样板。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实践和持续呼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海外娼妓书写及其历史认知
5
作者 肖涵 曾婷婷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224,共7页
在近代父权制的统摄下,女性身体及性的商品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日本,伴随所谓“帝国意志”的海外布局,底层女性成规模地越境到海外,以身体充当近代日本的国家肉体资本,这正是日本娼业区别于他国的独特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近代父权制的统摄下,女性身体及性的商品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日本,伴随所谓“帝国意志”的海外布局,底层女性成规模地越境到海外,以身体充当近代日本的国家肉体资本,这正是日本娼业区别于他国的独特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语境下,日本的海外娼妓一方面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历史能动性,另一方面则被吸纳进了日本的民族国家框架,这为反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官方和社会的历史认知与时弊提供了可供镜鉴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海外娼妓 战后责任 历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二战诗歌的中国书写
6
作者 梁晶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威廉斯的诗歌鲜少对二战的直接描写,这使得一些学者认定其诗歌“战争指涉缺席”。但倘若深度检视威廉斯的诗歌、随笔、书信、自传等个体经验表达,会发现在他看似“无为”的二战诗歌背后,实则涵纳着对这场战争的多重维度体察。威廉斯的... 威廉斯的诗歌鲜少对二战的直接描写,这使得一些学者认定其诗歌“战争指涉缺席”。但倘若深度检视威廉斯的诗歌、随笔、书信、自传等个体经验表达,会发现在他看似“无为”的二战诗歌背后,实则涵纳着对这场战争的多重维度体察。威廉斯的社会主义情结促使他视苏联和中国为“世界的希望”。一方面,威廉斯诗歌中的中国视像不仅是当时世界的真实写照,更蕴涵他对战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在他的诗中演绎成为一种政治、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受意象派诗人休姆、庞德的诗歌美学影响,中国古代道家哲思亦仿若“第一缕光”,慰藉并疗愈了战争带给威廉斯的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二战诗歌 中国书写 社会主义情结 道家哲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灯塔”到“世界领袖”: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人国际角色认知的转变
7
作者 王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从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精英们虽然抱有以共和主义改造世界的理想,但相信美国应该专注于国内的“共和实验”,以榜样的力量而非对外干预行动来影响世界,扮演“自由灯塔”而非“自由十字军”的角色。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试图重塑美... 从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精英们虽然抱有以共和主义改造世界的理想,但相信美国应该专注于国内的“共和实验”,以榜样的力量而非对外干预行动来影响世界,扮演“自由灯塔”而非“自由十字军”的角色。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试图重塑美国人的国际认知,说服民众放弃孤立主义并支持美国在战后发挥世界领导作用,但没有成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朝野终于达成共识,认识到美国不应该满足于做“自由灯塔”,还应该成为战后的“世界领袖”,承担起领导世界实现和平与繁荣的责任。美国精英们对美国国际角色认知的改变既是美国实力迅速增长和国际环境巨变的结果,更与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有关。特别是二战的悲剧使美国民众意识到,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美国有必要通过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塑造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环境。美国从此走上了全球干涉和霸权护持之路,对美国自身和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灯塔 世界领袖 国际角色 威尔逊 杜鲁门 二战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海外人类学华南宗族研究的进路
8
作者 陈海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5,共16页
二战后,英美人类学者在弗里德曼宗族理论的基础上以港台地区汉人社会为视窗透视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宗族村落社区为研究取径,注重结构、功能和村落民族志的特点。中国台湾光复后,日本学者在战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村落调查研究,重视... 二战后,英美人类学者在弗里德曼宗族理论的基础上以港台地区汉人社会为视窗透视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宗族村落社区为研究取径,注重结构、功能和村落民族志的特点。中国台湾光复后,日本学者在战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村落调查研究,重视村落社会的地缘和血缘构造,并提出地域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二战后以英美、日本人类学家为主体的海外人类学汉人宗族研究,在结构、功能之外,注重宗族与区域社会关系之考察,区域及其整体性得到重视,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得到紧密结合,为中国台湾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和华南区域社会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50—70年代,海外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的焦点和视角受到其时政治、学术和时代的深刻影响,塑造了此期“远观人类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旨趣,是其时“核心—边陲”世界体系内的他者话语表述和形象建构。改革开放后,海外人类学家相继进入中国内地进行田野调查,形成了新时期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海外人类学 汉人宗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对美国的“反向租借”援助及清偿(1941-1946)
9
作者 耿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接受美国“租借”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是同盟成员国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的典型个案。依据《英美互助协定》,英国向美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物品、服务、设备和情报,美国则承诺在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接受美国“租借”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是同盟成员国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的典型个案。依据《英美互助协定》,英国向美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物品、服务、设备和情报,美国则承诺在清算对英“租借”援助时以此作为冲抵。在未包括净价值160亿美元已消耗、损毁或散失援助物资的情况下,英国以信贷方式支付6.5亿美元清偿了价值60.3亿美元的美国“租借”援助。然而,战时美英谈判互助和战后谈判清偿都充分暴露了美国通过“租借”援助谋求长远利益的意图,英国虽尽力抵制,但为了战时生存和战后重建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政策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租借 租借 清偿 英美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无法言说的“恶”——二战后法国情境下的概念考古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226,共10页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人性的重新思考。法国哲学以自由与介入的独特思想特质,回应并发展了德国哲学传统中恶的概念,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赋予了恶的概念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特质。恶的概念在法国自身的历史语境与地理空间中,在与德国哲学的互动中,不断流变甚至被彻底打破。恶的历史语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改变,却在美学领域与具体的文艺实践中以悖论方式得以重新言说和表述。因此法国语境下恶的概念的特质,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救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自我 他者 文学 二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与当代美国外交战略“欧洲观”的传承与嬗变
11
作者 王道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4,共13页
自冷战爆发后,对欧政策长期占据现当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位置。随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及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美国对欧政策经历了一个渐进且不断突破传统的过程。虽然美国的欧洲政策历经了反复调整,但巩固跨大西洋关系并将欧洲纳入美国主... 自冷战爆发后,对欧政策长期占据现当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位置。随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及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美国对欧政策经历了一个渐进且不断突破传统的过程。虽然美国的欧洲政策历经了反复调整,但巩固跨大西洋关系并将欧洲纳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这两个基本原则未曾出现过动摇。自杜鲁门政府的外交决策团队创立“欧洲优先”原则伊始,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及其安全利益的一致性即成为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根基。囿于激烈的反共意识形态,战后美国政坛甚嚣尘上的全面遏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外交战略中的欧洲观,成为影响西方世界稳定乃至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关键因素,势必对当下拜登政府欧洲政策的调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欧关系 大西洋主义 双重遏制 实力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时期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问题
12
作者 白云 张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共8页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 [研究目的]二战期间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情报支援,是人类情报史上学者参与情报分析的经典案例之一。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实证主义情报分析理念以及“兰格学派”的情报分析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史料研究法,以案例分析和归纳分析法,剖析该案例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过程、研究范式、运作特点和影响贡献。[研究结论]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组织的“敌方目标委员会”运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采用实证方法构建战略轰炸目标选择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分析出在不同战略形势下对德实施战略轰炸的首选目标以及轰炸时间节点,以己方最低成本付出取得最大轰炸效果,对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援,不仅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更推动了情报分析专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轰炸 情报支援 目标选择方法 情报分析 对德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献史料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岛战争和二战中海战伤发生特点及其对我军海战伤救治的启示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宗兆文 李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41-2344,共4页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1]):"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由此可预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需要...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1]):"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由此可预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做好海战和海战伤救治的战略准备。分析既往战争中海战伤发生特点,对我们做好海战伤救治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救治 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德坤 刘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8,共7页
在一战时期,美国抓住机遇实施海洋扩张战略,利用战争之机,迅速扩展海军实力;利用参加欧战之机,建立了完善的大西洋护航体系;适应战争的需要,努力提升海运能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提升了综合国力。到一战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与英... 在一战时期,美国抓住机遇实施海洋扩张战略,利用战争之机,迅速扩展海军实力;利用参加欧战之机,建立了完善的大西洋护航体系;适应战争的需要,努力提升海运能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提升了综合国力。到一战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与英国海军实力相当的两洋舰队,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为二战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大战 美国 海洋战略 海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二战中英美对德战略轰炸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先明 吴强 严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用于侵略战争的炼油厂、企业、交通、军事设施以及一些较大的城市给予了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战时经济崩溃,从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用于侵略战争的炼油厂、企业、交通、军事设施以及一些较大的城市给予了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战时经济崩溃,从而加速了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时,由于英美两国空军力量的某些局限和指挥上的分歧,加之德国的顽强对抗,战略轰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自身空军力量也有大量损失。可以说,单纯的战略轰炸虽然能构成对敌方的沉重打击,但并不能完全左右战略的胜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 美国 德国 战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宁 韩小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7,74,共9页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则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 日本二战小说 文学批评 中国 日本 教科书 历史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世界大战对女装现代化进程的促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佑国 张宇霞 张竞琼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1,14,共4页
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 ,对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女装时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肯定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本世纪女装在服装造型、穿着方式和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指出了女装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和哲学意义 ,并根据上述史实和分析的结论 ... 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 ,对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女装时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肯定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本世纪女装在服装造型、穿着方式和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指出了女装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和哲学意义 ,并根据上述史实和分析的结论 ,说明了《中外服装史对览》一书采用两次世界大战作为部分章节标题和时间分段的依据之所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装 现代化进程 服装史 世界大战 比较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大华 周元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共11页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民族...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互动;二是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拓展,三是参与民族主义运动的阶级和阶层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四前后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战期间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0,共6页
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演进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持与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 ,寻求美国对澳的安全保护。二战以前 ,由于受制于澳英隶属关系以及美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 ,澳美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国际关系... 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演进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持与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 ,寻求美国对澳的安全保护。二战以前 ,由于受制于澳英隶属关系以及美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 ,澳美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 ,战争的特殊背景不仅使得澳美正式外交关系得以建立 ,而且因出于反击日本侵略的共同需要 ,两国结成战时军事同盟。澳美军队联合作战不仅扼制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而且建立了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机制。这就为战后澳美同盟关系的缔结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澳大利亚 澳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台湾文化思潮观察之一——“传统左翼”的声音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2,共8页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观点在当代台湾思想和理论场域中的角色、意义与问题,以及传统左翼如何应对当代台湾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台湾思想场域 传统左翼 “内战·冷战意识形态” “台湾社会性质论” “第三世界文学论” 杨逵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