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机组抽水断电过渡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黄伟 陈祥即 +2 位作者 李火坤 黄锦林 张建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2-818,825,共8页
为了评估水泵区的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电站抽水断电过程的影响,指导抽水蓄能机组选型,提出了驼峰偏角指标,用于直观定量评定水泵水轮机驼峰特性的强弱程度.通过改变驼峰偏角调整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利用特征线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驼峰偏... 为了评估水泵区的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电站抽水断电过程的影响,指导抽水蓄能机组选型,提出了驼峰偏角指标,用于直观定量评定水泵水轮机驼峰特性的强弱程度.通过改变驼峰偏角调整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利用特征线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驼峰偏角对蜗壳最大压力和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驼峰偏角越小,发生抽水断电事故时机组蜗壳最大压力越小,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越大,调保参数极值指标越有利;而随着驼峰偏角的增大,驼峰区的斜率变陡,当单位转速发生较小变化时,亦会引起机组流量和力矩的快速变化,引发强烈的压力脉动.因此,在进行机组选型时应尽可能选择驼峰偏角较小的水泵水轮机,可有助于降低抽水断电过程中的压力脉动幅值,保障电站抽水工况的运行安全.研究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选型和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泵水轮机 驼峰特性 过渡过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2
作者 高学平 朱洪涛 +1 位作者 刘殷竹 袁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9,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要求很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围绕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内部流动机理、优化方法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具体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关注水头损失、拦污栅断面流速、各孔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漩涡、反坡明渠段流态等水力特性.对于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主要关注内部流场演变规律、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规律及形成机理等.对于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除传统优化方法外,还开展了结合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智能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设计要求,其次从具体工程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进/出水口优化方法3个方面综述侧式进/出水口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本文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设计和水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体型优化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
3
作者 钟浩 刘浩宇 +3 位作者 石宇 王秋杰 张永豪 汪星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为缓解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短缺问题,减少风、光电站因其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一种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充分挖掘农排灌溉站在不同季节的闲置容量,联合小水... 为缓解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短缺问题,减少风、光电站因其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一种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充分挖掘农排灌溉站在不同季节的闲置容量,联合小水电构建抽蓄体。然后,以场景集描述不同季节风、光、水的不确定性。基于Gale-Shapley双边匹配机制,风、光电站作为选择方,以经济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以抽蓄体作为接受方,建立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年利润最大为目标建立水库容量配置模型,下层以聚合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聚合体优化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与CPLEX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充分发挥抽蓄体的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应对风、光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排灌溉站 小水电 抽蓄体 不确定性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曲线隧洞TBM最小转弯半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强 朱少杰 +1 位作者 秦东晨 贾连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8,共7页
为提高硬岩掘进机(TBM)开挖超小曲线隧洞的能力,应准确预估TBM最小转弯半径。为此,以推进系统液压缸行程、球铰最大转角、主驱动与液压缸及护盾盾尾与洞壁不发生干涉为约束条件,建立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并在Matlab中完成编程求解。... 为提高硬岩掘进机(TBM)开挖超小曲线隧洞的能力,应准确预估TBM最小转弯半径。为此,以推进系统液压缸行程、球铰最大转角、主驱动与液压缸及护盾盾尾与洞壁不发生干涉为约束条件,建立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并在Matlab中完成编程求解。在UG中建立转弯半径为30 m的仿真模型进行理论验证。基于正交试验法对最小转弯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误差较小,液压缸伸长量计算误差<0.038 mm,球铰转角计算误差<0.00019°,主驱动与液压缸最小间隙计算误差<0.032 mm,护盾盾尾与洞壁最小间隙计算误差<0.0015 mm,证明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刀盘与护盾总长度>球铰最大转角>护盾伸缩量>液压缸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TBM 正交试验法 最小转弯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坡体对土石坝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地震安全性评价
5
作者 邹德高 屈永倩 +3 位作者 高东红 杨智凯 刘京茂 王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目前一大批抽水蓄能电站正在规划和建设,由于环保的要求,大量的弃渣料堆积在土石坝坝坡形成压坡体。由于缺少相应规范指导,压坡体普遍采用坝体标准进行抗震安全评价,经常导致强震区工程的压坡体难以满足要求而进行过度设计,丧失了经济性... 目前一大批抽水蓄能电站正在规划和建设,由于环保的要求,大量的弃渣料堆积在土石坝坝坡形成压坡体。由于缺少相应规范指导,压坡体普遍采用坝体标准进行抗震安全评价,经常导致强震区工程的压坡体难以满足要求而进行过度设计,丧失了经济性,研究强震下土石坝压坡体影响机制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超强地震区的土石坝工程,考虑大坝-无限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开展了全弹塑性的动力强非线性变形分析以及等价线性动力分析和时程稳定分析,研究了压坡体对坝体地震反应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压坡体地震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压坡体对坝坡的法向压力明显大于顺坡向剪切力,压坡体有利于减小坝体地震变形;压坡体孔隙率变化对坝体地震变形基本没有影响,无需提高压坡体碾压标准;压坡体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是不影响坝体安全的浅层无害滑面,建议采用大坝整体变形或穿过坝体的有害滑面稳定性(安全系数及滑移量)进行压坡体地震安全评价。研究成果为强震区土石坝压坡体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压坡体 地震响应 地震安全性评价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抑风光波动的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出力与机组特性研究
6
作者 任岩 侯尚辰 +3 位作者 韩宇平 张浩男 孙克涛 邢新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1,共12页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选出4对符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求的矿坑。对待建抽水蓄能电站附近的风光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借助Meteonorm、Matlab以及Simulink等软件进行出力模拟,并对出力特性进行分析,证实抽水蓄能电站是风电、光伏发电的良好补充资源。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国内外制造商没有成形的型谱系列,所以分别从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要点、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主要特征参数的选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实例3个角度对不同矿坑特性下的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合理选型。该研究对我国黄河流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后续废弃矿坑的利用以及矿坑抽水蓄能机组的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废弃矿坑 风光出力特性 水库建设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
7
作者 方国华 姬新洋 +4 位作者 吴勇拓 李超 郁捷皓 于赛玉 鄢军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3,共10页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换与水力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对上下水库水位及流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精细化求解;在此基础上,模型结合滑动组合方法构建了洪水遭遇情景矩阵,模拟不同工况和洪水遭遇情景对上下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动态预留库容控制策略,以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发电需求。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稳定地模拟上下水库在复杂洪水情景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有效揭示洪水遭遇时机、电站运行状态以及预留库容控制策略对水库水情变化的关键影响;模型所识别的最不利洪水遭遇情景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规律,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洪水调节 水力联动 预留库容动态控制 分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扩散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高学平 罗畅 +1 位作者 刘殷竹 朱洪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面扩散角自25°增大至45°的过程中,出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逐渐减小,孔口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和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进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和水头损失基本无变化。综合考虑进/出水口的各项水力指标,在拦污栅断面平均流速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得出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为30°~40°,与现行规范相比该范围更为精确,且与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散角取值范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平面扩散角 拦污栅断面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货联合市场抽水蓄能电站独立主体竞价策略
9
作者 李晓英 王静文 +1 位作者 李慧娴 薛静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共8页
为优化抽水蓄能电站市场竞价策略,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和发展需求,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市场机制,以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双层竞价策略模型,利用APSO... 为优化抽水蓄能电站市场竞价策略,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和发展需求,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市场机制,以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双层竞价策略模型,利用APSO算法结合YALMIP建模工具与CPLEX求解器的混合求解框架对模型进行联合求解。通过实例模拟,分析了现货联合市场参与主体的竞价策略及决策过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现货联合市场的收益明显高于仅参与电能量市场的情况,且辅助服务市场收益占比超过70%,显著提升了抽水蓄能电站在现货联合市场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货联合市场 抽水蓄能电站 竞价策略模型 辅助服务市场 A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PSO的水电站地下洞室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10
作者 包腾飞 程健悦 +3 位作者 邢钰 周喜武 陈雨婷 赵向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36,共7页
针对现有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难以平衡收敛速度和非线性回归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下降法(GD)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首先,考虑影响初始地应力场的重力场及5种构造应力场的8种基础边界条件,利用... 针对现有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难以平衡收敛速度和非线性回归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下降法(GD)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首先,考虑影响初始地应力场的重力场及5种构造应力场的8种基础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各边界条件下测点应力值;其次,以实测地应力值为目标值,利用GD-PSO算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边界条件的影响系数;最后,计算模型各点的回归地应力值,并作为初始地应力场输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应力平衡。实例分析表明:对比使用PSO算法的计算结果,使用GD-PSO算法求得的三次回归多项式精度最高,均方误差为0.579,回归结果与实测地应力值拟合较好,地应力平衡后除竖直方向应力值外,测点地应力值与实测值差值较小,围岩各向位移基本为零,最大位移仅有5.2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洞室群 地应力反演 梯度下降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SD的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江新 简丽 +1 位作者 彭佳雨 李锋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9,共8页
为科学管控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降低高支模施工事故发生概率,首先基于高支模事故调查报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筛选风险因素,从人员、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及材料、环境5个维度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系统动力... 为科学管控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降低高支模施工事故发生概率,首先基于高支模事故调查报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筛选风险因素,从人员、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及材料、环境5个维度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利用序关系分析法(G1)计算各风险指标权重;最后以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主副厂房高支模施工为研究背景,进行风险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人员违章作业的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最高,更容易和其他风险因素组合导致事故的发生;随着安全投入和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开始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到达峰值后快速下降,再次上升到达次高值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施工中需加强对管理和环境两方面的防控,两者对各个风险初值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支模施工 安全风险 风险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法 系统动力学 浑源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造的梯级混合式抽蓄短期调峰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欣雨 罗彬 +3 位作者 陈永灿 贾彬 刘昭伟 周粲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1226,I0093,I0094,共12页
对已有梯级水电站进行融合改造,增建抽水蓄能机组形成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是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新增具备抽水运行工况,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又具有更加复杂梯级水力联系... 对已有梯级水电站进行融合改造,增建抽水蓄能机组形成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是加快抽水蓄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新增具备抽水运行工况,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又具有更加复杂梯级水力联系,灵活的运行模式需要更为精细化的调度建模方法。为探索其典型调峰运行模式,提出了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短期调峰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电网剩余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以机组为最小调度单元,针对不同类型机组的抽-发运行工况采用差异化建模。在模型求解方面,通过线性转换方法将原有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模型,然后在JAVA环境中运用CPLEX数学工具进行求解。以西南某梯级水电站为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梯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相较于常规梯级电站电网剩余负荷峰谷差减少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混合式抽水蓄能 短期调峰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下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振鹏 陈青生 徐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开展了两水力单元在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孔道流量分布、流速分布及其不均匀性以及进、出流水力单元的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水流的“短路”流动将加剧进流水力单元孔道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出流水力单元的流量分布、孔道流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的相对间距大于13.1时,进流水力单元的这种流量不均性将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同发同抽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淤积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凯旋 何鑫 +3 位作者 陈倩柔 余明辉 李大成 李思宇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进出水口附近清淤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电站下水库淤积分布为带状-三角洲淤积,过机含沙量随下库淤积发展而增加,且与水库来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进出水口附近实施清淤措施后,泥沙在该区域回淤,下水库淤积量增加,过机含沙量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淤积 过机含沙量 清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riori算法和云推理的抽蓄电站日运行规则提取及运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正喜 罗琪 +2 位作者 傅勋利 王康乐 梅亚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8,85,共8页
为探究抽蓄电站长系列历史运行数据中蕴含的运行规律,首先分析了抽蓄电站出力与负荷、清洁能源出力之间相关关系,采用云模型将定量数据转换为定性的云概念,然后采用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提取抽蓄电站出力与负荷、清洁能源出力的强关联规... 为探究抽蓄电站长系列历史运行数据中蕴含的运行规律,首先分析了抽蓄电站出力与负荷、清洁能源出力之间相关关系,采用云模型将定量数据转换为定性的云概念,然后采用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提取抽蓄电站出力与负荷、清洁能源出力的强关联规则,之后运用云推理方法模拟抽蓄电站日出力过程。以湖南电网黑麋峰抽蓄电站为实例,验证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提取得到的各时段强关联规则,对每个月最大峰谷差日抽蓄电站日出力进行云推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抽蓄电站出力下的电网剩余负荷峰谷差和均方差与抽蓄电站实际运行效果相比,均有所减少。说明基于关联规则的云推理方法有效,结果合理,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蓄电站 运行规则 云模型 APRIORI算法 云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比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子奇 黄磊 +3 位作者 黄平 李尔康 李梦 王明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系,方案比选缺乏量化数据作为决策支撑,基于3D EXPERIENCE平台(3DE),提出了一套输水发电系统三维方案设计比选流程。该流程围绕输水发电系统方案三维设计和量化优选进行功能开发分析,将三维设计与设计计算有机融合,定制开发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模块;然后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ZY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三维线路布置、联动快速计算以及多方案直观量化比选,有效提高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效率,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正向设计、设计方案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发电系统 设计方案比选 3DEXPER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演化机制
17
作者 江峻毅 陈卫兵 +3 位作者 江浩 李仁杰 张振华 陈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v)及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获得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与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强风化花岗岩经历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细观结构变化,获取强风化花岗岩的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变形参数和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结果显示: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结束后,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下降了50.34%,泊松比上升了41.85%;3个截面的投影孔隙率分别增加了20.34%、19.18%和16.29%,孔隙个数分别增加了52.99%、42.24%和30.59%。【结论】结果表明:(1)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的增加,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泊松比逐渐增大,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变形参数变化幅度趋于缓慢;(2)投影孔隙率、孔隙个数伴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孔隙平均面积和孔隙分布维数逐渐减小,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细观结构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减小;(3)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引起强风化花岗岩内部孔隙、裂隙的发育扩展,孔隙、裂隙数量增加,岩石内部细观结构变化导致变形参数劣化,降低了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非浸泡循环 强风化花岗岩 变形参数 细观结构 抽水蓄能电站 边坡 弹性模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阻抗孔尾水调压室的抽水蓄能电站小波动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王振辉 陈胜 +4 位作者 姜兆宇 柏家串 曹欣欣 刘熠 张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182,共7页
尾水岔管在室后交汇的调压室含多阻抗孔,尾水支管不对称布置会导致阻抗孔间有不同的进出流量。为研究尾水岔管在室后交汇的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小波动稳定性,考虑调压室多阻抗孔间的进出流量作用和调速器特性,基于状态空间法推导... 尾水岔管在室后交汇的调压室含多阻抗孔,尾水支管不对称布置会导致阻抗孔间有不同的进出流量。为研究尾水岔管在室后交汇的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小波动稳定性,考虑调压室多阻抗孔间的进出流量作用和调速器特性,基于状态空间法推导了系统稳定分析的状态矩阵,并利用相关因子法确定了系统特征值和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相关因子法的考虑多阻抗孔间进出流量小波动模型可清晰给出系统特征值与状态变量的对应关系。状态矩阵特征值存在两对共轭复根,每对共轭复根对应一个振荡模式,则系统存在2个振荡环节。特征值实部表示衰减指数,虚部为该振荡模式的角频率;机组转速的时域过程存在多频振荡特性,且有主波与尾波之分,下游调压室内水位波动引起机组转速尾波低频振荡;同步增大阻抗孔面积会减小转速尾波振荡阻尼,不利于系统低频振荡环节的稳定性;增大尾水调压室面积可以增大转速尾波振荡阻尼,降低转速尾波振荡角频率,有利于系统低频振荡环节的稳定性;增强尾水支管不对称性可加大各阻抗孔间的进出流量差异,有利于系统小波动稳定;增大调速器参数b_t、T_d,可以增强系统的小波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尾水调压室 多阻抗孔 小波动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性预测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
19
作者 李心如 宋锦焘 +1 位作者 杨杰 许增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算法(DBO)的参数优化优势以及分位数回归(QR)的概率性预测能力,构建了基于DBO、CNN、BiGRU、QR算法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同时,为构建适合抽水蓄能电站渗流安全监控模型的最优影响因子集,充分考虑渗流的滞后效应,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模型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不仅能给出确定性的大坝渗透压力高精度预测结果,还可得出相应的预测区间来反映渗流变化的不确定程度,进而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控 抽水蓄能电站 监控模型 渗流预测 深度学习 概率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上平段最小压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20
作者 李敏 蔡付林 +1 位作者 周建旭 马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抽水蓄能系统引水上平段的布置设计与水力优化是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抽水蓄能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系统探究引水上平段直径、长度及坡度对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综合影响,拟合得到了引水上平段末顶部最... 抽水蓄能系统引水上平段的布置设计与水力优化是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抽水蓄能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系统探究引水上平段直径、长度及坡度对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综合影响,拟合得到了引水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布置特性,适当增大上平段直径、缩短上平段长度和增加上平段坡度有利于改善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内水压力,并阐明了相应的影响机理;基于多参数回归拟合分析,揭示了引水上平段3个参数与上平段末压力极值近似呈线性关系,其中上平段末最小压力极值受坡度影响较大,直径及长度的影响次之,相关结论可为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上平段的水力优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力过渡过程 上平段末最小压力 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