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林 赵致如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外创新创业竞赛与课内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学术探索精神,助推学生就业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促教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2
作者 魏群 涂晓帆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包装设计教育面临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本研究系统探索了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机器视觉技术、机器听觉技术、知识管理系统和智能体技... 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包装设计教育面临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本研究系统探索了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机器视觉技术、机器听觉技术、知识管理系统和智能体技术五大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NLP与LLMs能处理教学沟通语义,为教学场景中理解、评价、描述等节点赋能;机器视觉技术能解析形态特征完成包装设计中的要素提取,为对比研究、学生作品量化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机器听觉技术能捕获情感反馈,获取日常沟通和对话中的资讯,为师生交流和知识萃取提供技术工具;知识管理系统支撑决策,辅助系统归档知识、快捷检索;智能体技术实现环境交互体验提升。基于多模态智能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敏感度和技术认知。该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化地构建了一个基础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装设计 教学改革 多模态融合 智能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综述
3
作者 张贤坤 毛子鋆 陈琴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4,共12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正在重塑当前高等教育格局,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可能。本文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正在重塑当前高等教育格局,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可能。本文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印刷包装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 印刷包装专业 知识图谱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及其提升策略——基于学生视角的质性分析
4
作者 虞宁宁 杨明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对保障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升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构建和完善具备专业特点且适用于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对保障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升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构建和完善具备专业特点且适用于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视角看,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表现在考试构成、考试命题、考试组织和评阅录取四个维度上。当前,专业硕士招生考试存在自命题专业课试题重复率高、内容偏重知识记忆、实践性内容不足、评分缺乏统一标准、复试科学性与严谨性不足等问题。提高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应转变初试统考命题思路,增强初试对专业技能的测评;提升复试自命题的针对性、精准化、开放性和实践性;明确评分标准,提升评阅水平;加强面试环节的科学设计和规范管理,突显专业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考试 专业性 学生视角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范式的转变:来自生态学角度的分析
5
作者 赵勇 仲若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共12页
AI作为学习伙伴、(可)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权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这些新的理念为实现优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要真正落实这些理念,学校体系需要进行范式转变。尽管学校在社会体系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吸收变化以及自我修复),但它们在... AI作为学习伙伴、(可)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权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这些新的理念为实现优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要真正落实这些理念,学校体系需要进行范式转变。尽管学校在社会体系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吸收变化以及自我修复),但它们在适应变革时往往也能表现出灵活性。在过去200多年里,尽管课程、教材、测试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几乎没有改变。如今,为了让学生能够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不确定性,我们亟需采用一种新的教育范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学习控制权。然而,传统学校体系似乎对真正的范式转变和系统性变革具有强大的抵抗力。本文采用生态学的潘宁体系理论(Panarchy Theory,亦称为“泛体系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系统的韧性、适应性和变革能力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变革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这一范式转变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时代 课程 学生自主权 个性化学习 教育创新/变革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AI+包装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梦滢 郭帅 +2 位作者 张海光 杨昕昕 张一帆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4,273,共9页
传统工程教学模式正面临课程体系滞后、产教融合断层及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挑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包装工程教育革新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以“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针对传统实践教... 传统工程教学模式正面临课程体系滞后、产教融合断层及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挑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包装工程教育革新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以“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训场景智能化不足、校企协同低效等痛点,提出“AI+包装工程”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的包装工程实训平台、开发数据驱动的包装工程实训项目库、设计动态演进的“AI+4+X”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精准配置与学习过程自适应优化。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智能制造背景下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装工程 教学改革 机器人实训 自适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八点建议
7
作者 杨德广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共10页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讨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此提出如下教育改革建议: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发展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设立尖子班和特色班,缩短中小学学制,创设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建议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深刻的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专特长学生 教育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强国背景下农业科学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8
作者 冯素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96-98,共3页
对当前农科类大学生对农业认识的不足、专业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者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强化爱国情怀、革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者自身能力和素质等解决策略。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旨在培育具备文化素养、... 对当前农科类大学生对农业认识的不足、专业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者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强化爱国情怀、革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者自身能力和素质等解决策略。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旨在培育具备文化素养、技术知识、经营能力和管理技巧的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科类大学生 专业思想教育 教育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应对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改革行动与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邢园园 钱玲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5,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本文基于对美国35所一流大学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的系统分析,探讨美国大学在教学领域的改革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契机,美国一流大学采取三方面的行动:重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本文基于对美国35所一流大学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的系统分析,探讨美国大学在教学领域的改革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契机,美国一流大学采取三方面的行动:重新定义学术诚信,规范生成式内容的引用格式,更新检测手段,维护学术规范;改革师生沟通机制,明确人工智能使用边界,发展学生关键技能,公开使用政策;采取人工智能赋能的评估反思框架,强化多样化教学评估方式,开展真实情境评估、动态阶段评估、多模态评估和重启课堂评估,注重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我国一流大学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塑造学术诚信的新环境,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积极推动教育评价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一流大学 师生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现代化:需求指向、多重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苏 王启龙 石伟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工具之一,是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间、产业间人口流动愈加快速等趋势,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职业教育自身都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诉求:职业教育应以关照人口规模及人口增减变化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人口结构及其变化为逻辑进路、以提高人口质量为逻辑根本,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制和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院校专业布局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学可持续发展,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生源结构 学制改革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融通·贯通:职普融通视域下学生评价改革的立体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丹 朱德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9,207,共16页
随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类型关系的确立,学生评价改革重心也应从强化二者类型属性推至实现等值融通。然而,当前类型化、融通化、贯通化程度不深的问题同时存在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生评价中,二者人才培养深陷专业性不强、复合度... 随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类型关系的确立,学生评价改革重心也应从强化二者类型属性推至实现等值融通。然而,当前类型化、融通化、贯通化程度不深的问题同时存在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生评价中,二者人才培养深陷专业性不强、复合度较低、层次性缺乏等困境。将职普融通“类型-融通-贯通”三重核心属性系统融入学生评价改革关于“谁来改-改什么-如何改”等要素可知,从全纳到协同的主体构成、从并行到交互的内部体系、从差异到融通的保障条件是对改革理论图景的生动描绘。未来应紧扣改革要素落实所需,通过健全改革行动主体的引入与培育机制、构筑改革内部要素的落地与革新机制、完善改革保障条件的共建与共享机制,以学生评价改革的落实助推职普融通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学生评价改革 内在属性 评价要素 推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省思与建构
12
作者 史秋衡 许洋 李玲玲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源于高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与高校职能的结构耦合、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赋能教育治理与发展范式的现代化转型的综合需要。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应然样态呈现出多维度与立体化的分类设置框架、...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源于高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与高校职能的结构耦合、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赋能教育治理与发展范式的现代化转型的综合需要。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应然样态呈现出多维度与立体化的分类设置框架、分类评价与分类配置的体制机制、差异赋权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三大显著特征。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分类改革仍存在类型划分标准界限不清,协同发展效应尚未激活,服务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能力薄弱等难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同质竞争到分类卓越的范式跃迁,实现我国教育强国的有力建设,就需要推动分类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耦合,健全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完善发展性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学生成长机制 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进展、问题和发展——基于北京市学校体育“京八条”的思考
13
作者 魏玉琴 常渊博 +1 位作者 张俊杰 刘海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2,共9页
破解体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政策精神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新时代... 破解体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政策精神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新进展和主要问题。研究后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队伍持续建设,课程改革和体育活动不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体教融合及家校社协同机制日益健全,学校体育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然而,区域发展不均衡、健康理念落实不到位、体育锻炼时间保障不充分、教学内容多样化不足、学校体育评价刚性不足和牵引力不强、家校社协同推进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未来应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逐步增加体育锻炼时长、提升体育锻炼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完善学生体质监测评价、加强体育工作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改革 学生体质强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4
作者 段敏 肖凡 马姜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15-118,122,共5页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生态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式传统、考评体系单一、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等问题。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森林生态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应以凸显生态文明价值引领、推...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生态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式传统、考评体系单一、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等问题。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森林生态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应以凸显生态文明价值引领、推动多元化教学、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改革思路,通过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学科发展更新课程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等措施,提升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激发研究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森林生态学 研究生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革命背景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教学改革实践——以高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为例
15
作者 马静媛 肖海峻 +1 位作者 张晋 毛月英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18-121,125,共5页
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迫切。为解决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以课堂革命为背景,通过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和学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 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迫切。为解决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以课堂革命为背景,通过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和学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助力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堂革命 学生本位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需要继续强化育人功能
16
作者 庞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新高考改革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强育人功能,其在实践中有所成效,亦遇到“瓶颈”。继续强化新高考改革的育人功能,应从强调“价值理性”、促进“招生育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入手,推动生涯教育的组织实... 新高考改革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强育人功能,其在实践中有所成效,亦遇到“瓶颈”。继续强化新高考改革的育人功能,应从强调“价值理性”、促进“招生育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入手,推动生涯教育的组织实施,使用“大教育观”引领高考育人;提升招生与培养的科学化水平,通过高等教育支持高考育人;促进“两依据一参考”的持续优化,基于制度与技术保障高考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教育功能 育人功能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17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材料专业学位研究生五维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新华 林勤保 黄世清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与产业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执行缺乏监控、导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等问题突出。本研究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积累经验以及省级、校级教...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与产业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执行缺乏监控、导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等问题突出。本研究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积累经验以及省级、校级教改项目支持,按照“创新理念、执行监控、强化师资、提升实践”的思路,在校企联合培养保障下探索形成了产(包装材料行业、企业)、教(教师+企业导师)、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产业技术服务)、育(立德树人)五维一体化包装材料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本文提出的培养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了专业创新人才,也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实践能力强、全面成长的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下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彬青 黄利强 +2 位作者 纪向宏 朱礼智 李冬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围绕天津市“1+3+4”产业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下包装产业迭代升级的需要,本文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四链贯通、深度融合,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 围绕天津市“1+3+4”产业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下包装产业迭代升级的需要,本文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四链贯通、深度融合,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具备工程思维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贯穿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平台;“引企入课”校企共同授课;“引企入师”双师指导;“引企入研”联合开展校企项目,深度融合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增强实践和聘请各类企业技术专家的方式,组建一支理论水平高、生产实践能力强的多元化双导师团队。在天津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背景下,将行业产业和高校深度融合,打造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很好地化解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和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的短板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研究生分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婉 刘江浩 +1 位作者 廉玉生 黄蓓青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在新工科背景和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并根据研究生分类进行差异化培养。为了解决目前印刷包装类研究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设备体积大,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引入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本文依托... 在新工科背景和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并根据研究生分类进行差异化培养。为了解决目前印刷包装类研究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设备体积大,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引入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本文依托虚拟仿真平台,阐述了研究生分类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成效与未来的努力措施。虚拟仿真平台搭建了闭环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印刷包装类设备和工艺展示困难的问题,帮助研究生快速学习实操内容,提高专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硕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开展,再通过虚实结合过程可有效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平台 研究生分类培养 印刷包装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