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震旦系构造控藏特征及勘探意义
2
作者 姜华 杨威 +7 位作者 翟秀芬 谷志东 李秋芬 鲁卫华 刘桂侠 江青春 黄士鹏 石书缘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8-1491,共14页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处于德阳-安岳裂陷灯影组台缘带发育区,九龙山构造规模成藏条件研究对川西北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综合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以构造控藏研究为主线,明确构造演化背景下成藏...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处于德阳-安岳裂陷灯影组台缘带发育区,九龙山构造规模成藏条件研究对川西北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综合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以构造控藏研究为主线,明确构造演化背景下成藏要素形成及源储配置关系,并建立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九龙山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构造控藏作用可划分为3个重要阶段:①同沉积期,九龙山构造在灯影组二段沉积期处于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台缘带内侧,而在灯影组四段沉积期处于台缘带发育主体区,两者均发育台缘丘滩有利沉积相带;②早寒武世德阳-安岳裂陷发育鼎盛期,形成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厚层优质泥页岩为主体的优质烃源岩,并与灯影组下伏陡山沱组泥页岩共同构成了两套烃源岩夹持灯影组规模储层的优质成藏组合;③后期多幕构造活动改造过程中,早期处于川中古隆起斜坡部位的九龙山地区发生多期局部隆升构造活动,最终定型为川西坳陷中整体深埋背景下的局部隆起构造。在奥陶纪末期—早三叠世末期主成油阶段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主成气阶段两个成藏关键期,九龙山背斜构造形态已经形成并长期保持,有利于油气的捕获聚集成藏。总体来看,九龙山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源储配置条件优越,具备规模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九龙山地区 构造控藏 震旦系灯影组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李凌 邓禹 +5 位作者 张新宇 罗文军 赵东方 曾建军 刘耘 谭秀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地质意义,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其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与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 为明确四川盆地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地质意义,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其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与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具有颗粒状泡沫体,其外壁为环边状胶结,揭示其原岩为颗粒白云岩。②研究区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按宏观分布形态可以分为蜂窝状与格架状,均发育在高频旋回上部或顶部,宏微观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均表明这2类泡沫绵层白云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大气淡水影响,揭示泡沫绵层白云岩的发育受早成岩期岩溶控制,且岩溶强度决定了形态类型,其中蜂窝状岩石所遭受的岩溶强度相对较小,格架状岩石所遭受的岩溶强度相对较大。③泡沫绵层白云岩经历了颗粒沉积—海底胶结—早期云化—早期大气淡水岩溶作用—后期胶结充填作用的成岩演化过程,其中早期大气淡水岩溶作用形成了粒内溶孔(铸模孔)及溶洞、溶缝、溶沟等储集空间。④泡沫绵层白云岩为颗粒原岩经溶蚀改造而成的成因机理揭示了研究区灯二段沉积以颗粒岩为主,沉积相以颗粒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绵层白云岩 早成岩期岩溶 环边胶结 高频暴露 颗粒滩 灯二段 震旦系 蓬莱—高磨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4
作者 宋泽章 金世贵 +12 位作者 罗冰 罗情勇 田兴旺 杨岱林 张子羽 张文锦 武鲁亚 陶佳丽 何家欢 李文正 葛冰飞 王冠 高嘉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表明:①裂陷槽两侧灯影组气藏以原油裂解气为主,成熟度高,为典型的干气;②受较强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改造,裂陷东侧灯影组气藏的H_(2)S、CO_(2)含量高,δ^(13)C_(2)偏重(平均值大于−29‰);威远地区灯影组气藏受TSR影响小,遵循水溶气析出成藏模式,δ^(13)C_(1)较裂陷东侧稍重,部分碳同位素组成发生倒转;大探1井灯影组气藏基本不受TSR影响;③裂陷西侧大探1井区及威远地区基底花岗岩广泛发育且断裂垂向输导高效,灯影组气藏He含量显著高于裂陷东侧;④受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水介质盐度控制,裂陷西侧灯影组气藏的δ^(2)H_(CH4)较东侧稍轻;⑤大探1井区灯影组天然气除了来自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外,还有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及陡山沱组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大探1井 富氦气藏 震旦系灯影组 德阳—安岳裂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
5
作者 杨毅 朱祥 +2 位作者 张雷 徐祖新 代林呈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落实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基于台内和台缘地区天然气和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川北灯四段台内地...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落实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基于台内和台缘地区天然气和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与成藏过程研究。研究表明:(1)与台缘地区相比,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具有储层沥青碳同位素重,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重,甲烷氢同位素轻的特征,说明台内地区油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和震旦系烃源岩的混源,且震旦系烃源岩贡献较大;(2)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藏存在2期油充注和2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低熟油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第二期规模原油充注发生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第三期原油裂解气充注发生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第四期天然气调整充注发生在白垩纪;(3)通南巴地区从油藏期到气藏期长期处于古构造低部位,古油气藏原油和天然气持续向米仓山前高部位调整运移,导致通南巴地区古气藏调整散失,现今含气性较差。南江地区源储配置关系好,在主要生油生气期均处于古构造高部位,能持续接受天然气充注,且断层封闭性好,有利于气藏保存与油气富集,是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油气成藏 灯影组四段 上震旦统 台内地区 四川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划分方案 被引量:4
6
作者 文华国 文龙 +11 位作者 丁一 周刚 钟怡江 严威 马奎 钟原 王文之 张亚 武鲁亚 何宇 邹浩文 许亚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共1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在明确白云岩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组合方式进一步识别了沉积相,并与前人提出的岩性和沉积相划分方案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建立了一套既适用于油气勘探又满足沉积学研究的白云岩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结构成因可将灯影组白云岩划分为2大类6种类型16种亚类,即保留原始沉积结构的白云岩大类,包括颗粒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微生物(藻)黏结白云岩,并进一步细分了9种亚类;原岩经过成岩改造形成的白云岩大类包括葡萄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7种亚类。②研究区白云岩可识别出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个相带,共包含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相可以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洼地、浅滩3个亚相8种微相;局限台地相可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海、浅滩、台内洼地、潟湖5种亚相9种微相。③台地边缘相比局限台地相具有丘滩占比大,单层厚度大和叠覆式产出的特征。④丘基—丘核—丘坪—丘盖生长序列反映了微生物丘完整生长—淹没过程,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可以与潮下—潮间—潮上米级向上变浅旋回相匹配。结论认为,研究提出的丘滩微相划分方案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沉积环境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油气勘探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鹤峰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叠层石及其生态环境讨论
8
作者 王建坡 危凯 +1 位作者 李越 李启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1,共9页
【研究目的】扬子区鄂中台地埃迪卡拉系灯影组赋存丰富的叠层石,但尚未有报道对其进行系统描述。通过识别台地西南端鹤峰白果坪剖面灯影组中的叠层石种类、分析沉积环境,阐述古环境对叠层石形态分布的控制,为后续开展鄂中台地埃迪卡拉... 【研究目的】扬子区鄂中台地埃迪卡拉系灯影组赋存丰富的叠层石,但尚未有报道对其进行系统描述。通过识别台地西南端鹤峰白果坪剖面灯影组中的叠层石种类、分析沉积环境,阐述古环境对叠层石形态分布的控制,为后续开展鄂中台地埃迪卡拉纪的叠层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剖面测量和镜下观察,于白果坪灯影组白云岩中识别出平直纹层、Stratifera层状、微波状纹层三种层状叠层石和一种Baicalia柱状叠层石。【研究结果】研究认为上述的叠层石类型分别对应周期性暴露(前两种类型)、潟湖(微波状)和潮间带—潮下带上部(柱状)的生态位。对比与白果坪剖面灯影组同期叠层石的形态及分布规律,可知形成叠层石的微生物群落强烈受控于古水深等环境条件。层状叠层石生态区间宽,柱状及其他形态叠层石仅见于局限地区,多样性较低。【结论】扬子区碳酸盐岩台地长期稳定的大范围潮坪环境造成的广泛分布浅水生态位和局限分布较深水生态位,是导致灯影组沉积期叠层石多样性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灯影组 叠层石 古环境 浅水生态位 地质调查工程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成岩演化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青云 王剑 +8 位作者 杜秋定 王铜山 付修根 周刚 李秋芬 韦恒叶 沈利军 和源 王永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4-2190,共17页
【目的】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成岩流体的叠加改造,对储层质量的优劣产生了重要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原位碳氧同位素和微区锶同位素、结合配套的岩石学、阴极发光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灯... 【目的】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成岩流体的叠加改造,对储层质量的优劣产生了重要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原位碳氧同位素和微区锶同位素、结合配套的岩石学、阴极发光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灯影组白云岩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流体性质等特征,明确了不同成岩流体的成岩作用过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1)灯影组四段沉积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三大类岩石类型,藻纹层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凝块石白云岩是优质储集岩,发育大量原生藻格架孔,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2)灯影组四段白云岩优质储层发育与四种成岩环境有关,即蒸发海水环境、浅埋藏“封存”海水环境、中—深埋藏有机质成熟运移环境和构造—热液环境,不同成岩流体性质与优质储层改造的关系表明,埋藏有机酸和热液流体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3)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环境、成岩过程及成岩流体、构造作用等相互控制与制约,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基础,成岩流体的溶蚀改造是关键,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结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优质储层改造的精细识别与定量改造程度的研究,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沉积成岩方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微生物丘 储层改造 有机酸流体 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蓬莱气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茂龙 张本健 +5 位作者 曾乙洋 贾松 赵春妮 冯明友 李勇 尚俊鑫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结合岩心、薄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中蓬莱气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储层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震旦系灯二段储层主要由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及砂屑白云岩组成,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溶洞及... 结合岩心、薄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中蓬莱气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储层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震旦系灯二段储层主要由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及砂屑白云岩组成,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溶洞及裂缝,以残余格架孔和中小型溶洞为主,孔隙多发育于微生物黏结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中。灯二上亚段储层孔隙度为2.0%~11.0%,平均为4.43%,渗透率为0.005~10.000 mD,平均为1.190 m D;灯二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为2.00%~6.98%,平均为3.64%,渗透率为0.030 9~2.600 0 mD,平均为0.950 0 mD。(2)微生物丘滩体展布及准同生期岩溶作用、表生期岩溶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灯二段储层的分布及品质,优质储层多发育于灯二上亚段中上部和灯二下亚段顶部。(3)研究区灯二下亚段总体属海进半旋回产物,仅上部发育孔洞/缝洞型储层,中部及下部储层欠发育。灯二上亚段多为海退半旋回产物,其1小层为次级海侵背景,丘滩体厚度薄,以孔隙型储层为主;2小层在海退背景下发育连片分布的丘滩体,储层厚,以孔洞型储层为主(多为Ⅱ类储层),为区内主力产气层段;3小层总体为海退晚期浅水台坪沉积,葡萄花边构造发育,岩溶改造作用较明显,储层多为缝洞叠加岩溶型储层(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黏结白云岩 颗粒白云岩 微生物丘滩 准同生期岩溶 表生期岩溶 海进 海退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气田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3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段沉积期,川中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以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和台地边缘丘相为特色,并可细分为滩核、滩缘、滩间海、丘核、丘缘、丘间海6种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2)研究区灯二上亚段储层以藻云岩、藻砂屑云岩为主要储集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内溶孔+藻格架孔型、裂缝型与孔洞型4种类型的储层,储层厚度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分布特征较吻合,位于台地边缘丘滩核的储层累积厚度大。(3)研究区灯二上亚段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及热演化程度高,气藏具备较好的烃源条件和封盖条件,具有“上生下储上盖”和“旁生侧储上盖”2种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4)研究区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三叠纪—白垩纪,为多期“准连续”型,灯二上亚段气藏主要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古油气藏聚集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古油藏破坏阶段、二叠纪—三叠纪再次生烃成油藏阶段和三叠纪—侏罗纪原油裂解生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相 藻云岩 藻砂屑云岩 旁生侧储 上生下储 原油裂解生气 筇竹寺组烃源岩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中江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丘结构类型与沉积演化
12
作者 王雪婷 张云峰 +5 位作者 刘倩虞 梁锋 连承波 李娟 欧家强 王立恩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按空间形态划分了3类微生物丘,明确了其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灯四段岩性以白云岩为主,按结构组分细分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等岩石类型。微生物丘被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等微相。灯四段发育3类微生物丘:垂向加积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率接近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盖”的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64~93 m之间。侧向迁移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大于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翼”、“丘核→丘翼”等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25~49 m之间。小型孤立型微生物丘分布于相对低洼的丘滩体之间,规模小,无法进一步识别生长序列。蓬莱气区灯四段微生物丘以垂向加积型和侧向迁移型为主,集中发育在灯四2—3亚段台地边缘,垂向累积厚度大,横向分布连续,是灯影组最有利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岩 微生物丘 沉积模式 灯影组四段 蓬莱气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5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陈泓位 王时林 党亿佳 雷宝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近期的重点勘探层位,PS8井灯影组四段试气获得高产,展示出灯影组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基于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对PS8井区灯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近期的重点勘探层位,PS8井灯影组四段试气获得高产,展示出灯影组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基于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对PS8井区灯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从裂陷槽向台内具有逐渐增厚的趋势,储集层岩性主要为藻凝块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柱塞样孔隙度为0.86%~6.59%,平均3.58%,渗透率为0.00085~14.75mD,平均1.71mD,全直径孔隙度为1.15%~8.42%,平均3.84%,渗透率为0.003~16.8mD,平均2.16mD,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②台缘带发育的微生物丘滩沉积是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期风化壳岩溶和埋藏期热液溶蚀作用是PS8井区灯影组四段储层大量溶蚀孔洞发育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落实了研究区灯影组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并明确了储层的成因机制,为后期储层发育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评价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体 震旦系 灯影组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灯影组古岩溶储层成岩序列及成储—成藏效应
14
作者 谷一凡 王岩松 +3 位作者 周刚 武鲁亚 蒋裕强 王海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8-2101,共14页
【目的】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储层是我国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具有成岩历史长、改造期次多、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油气成藏结果复杂化,制约了下步大规模勘探开发。【方法】对灯影组古岩溶储层开展了成岩矿物序列识别、激... 【目的】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储层是我国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具有成岩历史长、改造期次多、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油气成藏结果复杂化,制约了下步大规模勘探开发。【方法】对灯影组古岩溶储层开展了成岩矿物序列识别、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激光原位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岩心物性测试和图像软件识别,厘清了该区灯影组储层类型、成岩序列及成储—成藏效应。【结果】灯二段储层和灯四段储层均可被划分为缝洞型和孔洞型两种类型。识别出9个阶段的成岩—成藏事件,成岩流体可划分为3种类型:海水、被改造海水和热液流体。3期海水胶结(分别对应606±21 Ma、604±42 Ma和590±15 Ma)、3期热液活动(分别对应403±30 Ma、259.4±3 Ma和199±12 Ma)等成岩事件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性。【结论】成岩演化过程中的古孔隙度恢复结果表明,灯二段缝洞型储层在古油藏形成阶段、原油裂解成气阶段、气藏调整阶段始终具有运聚能力,孔洞型储层则在后两个阶段具备运聚能力。灯四段的缝洞型储层和孔洞型储层在三个关键成藏阶段均具有运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同位素定年 古岩溶储层 震旦系 成岩序列 灯影组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93
15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5 位作者 王铜山 鲁卫华 谷志东 徐安娜 杨雨 徐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共可分为3幕,均表现为区域性抬升与剥蚀,形成了3个假整合面。受其影响,在四川盆地中南部形成了近南北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德阳—泸州侵蚀谷,充填厚度较大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成为寒武系烃源岩重要的生烃中心,与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集层构成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有利于形成大气田,勘探潜力大。侵蚀谷成因机制与演化历史分析表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Ⅱ幕的逆冲-褶皱隆升、剥蚀作用以及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背景下的拉张作用是形成侵蚀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侵蚀谷 古隆起 灯影组 筇竹寺组 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57
16
作者 王文之 杨跃明 +4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罗文军 夏茂龙 孙赛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6-318,共13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属于新元古界最后一套地层,也是四川盆地第一套沉积岩盖层。岩性以质纯色浅的白云岩为主,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因此其沉积环境始终是研究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本文以盆地周缘的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属于新元古界最后一套地层,也是四川盆地第一套沉积岩盖层。岩性以质纯色浅的白云岩为主,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因此其沉积环境始终是研究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本文以盆地周缘的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以岩石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叠层石沉积特征,对灯影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灯影组的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和12个微类,其中贫藻段主要由晶粒云岩、凝块状云岩、粒屑云岩等组成,通常发育于一个完整沉积旋回的早—中期;富藻段主要由层纹状云岩、叠层状云岩、泡沫状云岩组成,通常形成于一个沉积旋回中—晚期;2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相主要为浅水局限台地相,可细分为藻丘、颗粒滩、台坪、潟湖4个亚相。研究区以藻丘亚相为主,藻丘可进一步细分为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3优质储层受相控特征明显,台内颗粒滩相和藻丘相储集物性最好,尤其是两者叠合形成的"丘滩复合体"。总之,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天然气勘探将围绕着微生物岩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沉积特征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特征 被引量:42
17
作者 宋光永 刘树根 +4 位作者 黄文明 王国芝 陈翠华 马文辛 张长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15,共10页
通过地表地质与地下地质相结合,对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的上震旦统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热液白云岩在岩相学上表现为充填或交代状马鞍状白云石,发育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同时出现... 通过地表地质与地下地质相结合,对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的上震旦统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热液白云岩在岩相学上表现为充填或交代状马鞍状白云石,发育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同时出现MVT型铅锌矿、马鞍状白云石-石英、马鞍状白云石-沥青、马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组合。马鞍状白云石的碳、氧、锶同位素值较灯影组围岩表现出明显的低碳、低氧,而富锶同位素:Δδ13CPDB(脉-围岩)在-1.312‰^-0.501‰之间,Δ1δ8OPDB(脉-围岩)在-4.257‰^-1.974‰之间,Δ(87Sr/86Sr)(脉-围岩)在0.002 3~0.004 1之间,显示出热液活动的特征。热液活动使灯影组白云岩产生重结晶及热液溶蚀作用,使储层晶间孔、次生溶蚀孔在原岩基础上增加3%~10%。热液白云岩比未受热液影响的白云岩基质孔隙度平均值增加1.1%,渗透率平均值增加1.415×10-3μm2。热液白云岩的分布受桑木场断裂、现今构造高点及桐湾期不整合面控制。平面上,以现今桑木场背斜核部、桑木场断层及与之较近的林滩场构造较为发育,而较远的丁山构造则相对少见。纵向上,主要分布在距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以下300 m之内,分布呈断续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油气热演化史,认为热液白云岩可能形成于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震旦系 储层特征 丁山-林滩场构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北巫溪鱼鳞剖面灯影组鲕粒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东方 胡广 +4 位作者 张文济 王利超 李飞 谭秀成 连承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鲕粒是恢复古海水性质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巫溪鱼鳞剖面震旦系地层的实测,发现该剖面鲕粒发育于灯影组二段上部,且可以划分为两个鲕粒层。底部鲕粒层(鲕粒层A)厚约5.5 m,顶部鲕粒层(鲕粒层B)厚约1.4 m,两个鲕粒层之间为厚约2.4 ... 鲕粒是恢复古海水性质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巫溪鱼鳞剖面震旦系地层的实测,发现该剖面鲕粒发育于灯影组二段上部,且可以划分为两个鲕粒层。底部鲕粒层(鲕粒层A)厚约5.5 m,顶部鲕粒层(鲕粒层B)厚约1.4 m,两个鲕粒层之间为厚约2.4 m的泥—粉晶云岩。显微特征表明,鲕粒虽然完全白云石化,但纹层特征保存良好。鲕粒类型以泥—微晶鲕为主,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次之,其余类型鲕粒发育较少。研究区灯二段鲕粒云岩为台地浅水鲕粒滩沉积,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指示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泥—微晶鲕发育于水体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而破碎再生鲕则可能与风暴事件相关。保存清晰的纹层可能表明鲕粒云岩是早期拟晶白云石化后的产物,因此灯影二段上部鲕粒白云岩是研究前寒武海水性质的良好载体。鲕粒纹层以同心状和同心—放射状主,指示灯影期海水性质可能为文石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 古海水性质 拟晶白云石化 灯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44
19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5 位作者 李智武 罗平 杨迪 孙玮 彭瀚霖 余永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1-752,共12页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孔和凝块间溶孔;纵向上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集中发育在桐湾Ⅰ期不整合面之下...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孔和凝块间溶孔;纵向上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集中发育在桐湾Ⅰ期不整合面之下117 m。灯四段则发育纹层石和叠层石,储集空间则以窗格孔和岩溶孔洞为主,辅以凝块间溶孔和微生物体腔孔;亦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发育在桐湾Ⅱ期不整合面之下134.2 m。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岩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浅水潮坪微生物席、微生物结构、白云石化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广布的浅水潮坪微生物席建造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微生物结构影响着储层的初始差异性,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岩储层形成的关键,绵阳-长宁拉张槽控制下的风化壳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决定了微生物岩优质储层的改造强度和展布,灯影组微生物岩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的边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凝块石 拉张槽 微生物席 微生物岩 灯影组 上震旦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文之 杨跃明 +4 位作者 张玺华 邹定永 马松华 孙奕婷 彭瀚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21,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因,以钻井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特征、成因。结果表明:灯影组储集岩类以凝块状云岩、砂屑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 为明确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因,以钻井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特征、成因。结果表明:灯影组储集岩类以凝块状云岩、砂屑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溶蚀孔洞为特征;沉积相是储层的物质基础,藻丘和颗粒滩亚相控制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溶蚀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同生期溶蚀增加储层的比表面积,为后期岩溶提供有利的物性条件;表生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距离不整合面100m以内;埋藏期溶蚀对储层总孔隙度改变不大,但使前期较分散的储层趋于富集。早期裂缝(第一~三期)为各期流体及烃类充注提供导引作用,晚期裂缝(第四~五期)改善灯影组储层的渗透能力。该结果对研究区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微生物 碳酸盐岩 灯影组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