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知觉异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昊宇 代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感知觉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之一,对患儿的社交、学习和整体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ASD感知觉异常的临床特征包括感觉高敏感性和感觉低敏感性,涉及的感知觉有听知觉、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 感知觉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之一,对患儿的社交、学习和整体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ASD感知觉异常的临床特征包括感觉高敏感性和感觉低敏感性,涉及的感知觉有听知觉、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前庭功能。ASD感知觉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执行功能缺陷、基因组学异常、兴奋抑制平衡失调及唤醒学说有关。本文为临床早期识别ASD患儿感知觉异常提供依据,以促进ASD患儿感知觉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知觉异常 重复刻板行为 感觉高敏感性 感觉低敏感性 执行功能 兴奋/抑制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越 徐文炜 +3 位作者 刘晓伟 过婷 袁周玲 武曙燕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伴有BPSD的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AD基础治疗及奥氮平口服,奥氮平起始剂量1.25 mg·d^(-1)...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伴有BPSD的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AD基础治疗及奥氮平口服,奥氮平起始剂量1.25 mg·d^(-1),根据病情4周之内药量加至5~10 mg·d^(-1),治疗组同时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进行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两组BEHAVE-AD评分继续下降,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定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6.2%,显效率分别为31.2%和15.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头晕、口干。结论奥氮平能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耐受性良好,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磁刺激 经颅 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庞伟 康倩倩 +2 位作者 郭岚敏 王景涛 姜志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RBS-R)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评定,分析n-3 PUFAs含量与患儿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血浆中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总n-3 PUFAs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P<0.05),其中尤以DHA含量下降最为明显(P<0.01);n-6PUFAs水平无明显变化。孤独症儿童血DHA及总n-3 PUFAs水平与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焦虑、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行为和固定行为呈负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PUFAs水平比正常儿童低并与孤独症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外自闭症儿童重复行为干预的实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贺荟中 洪晓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4,共8页
重复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个典型表现,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严重影响,开展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行为的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近十年国外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行为干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从干预对象、目... 重复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个典型表现,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严重影响,开展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行为的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近十年国外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行为干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从干预对象、目标行为、干预方法、干预效果等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趋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重复行为 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朝辉 赵琳 任慧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经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后行为学的变化。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32)。造模组大鼠采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制备抑郁模型后分为4组:模型组(n...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经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后行为学的变化。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32)。造模组大鼠采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制备抑郁模型后分为4组:模型组(n=8,不给予任何处理)、高频组(n=8,给予10 Hz的rTMS干预)、低频组(n=8,给予1 Hz的r TMS干预)和伪刺激组(n=8,模拟rTMS环境但不发出rTMS刺激)。在rTMS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评估,包括测量体重、蔗糖水消耗实验以及旷场实验。结果:5组大鼠的体重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91、7.670、11.008和30.316,P<0.05);与模型组和伪刺激组相比,高频组和低频组大鼠体重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均升高(P<0.05),且高频组与低频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干预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频rTMS和低频rTMS对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大鼠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复行为犯是由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等特征。因其内部构成行为具有复数性,对其实行行为的单复存在着不同看法。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表现形态,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与简单行为... 复行为犯是由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等特征。因其内部构成行为具有复数性,对其实行行为的单复存在着不同看法。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表现形态,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与简单行为犯的实行行为只有自身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并无数目上的差别;复行为犯作为单纯一罪,只能有一个实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复行为犯实行行为时,需确立4个标准:以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为基本标准;结合实质标准;综合考虑形式标准;注意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行为犯 实行行为 单复 禁止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娜雁 宋鲁平 +2 位作者 童志前 魏翠柏 吕继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皮层刺激方法。rTMS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脑网络,以及神经递质、营养因子等多种途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 精神 行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剑飞 韩俊海 张子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1-519,共19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遗传相关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患者主要呈现社交缺陷、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学习记忆障碍等核心症状。小鼠模型是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致病机理和寻找潜在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遗传相关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患者主要呈现社交缺陷、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学习记忆障碍等核心症状。小鼠模型是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致病机理和寻找潜在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而小鼠行为学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遗传操作对相应孤独症表型的影响,从而阐释疾病机理。本文列举了针对孤独症患者核心缺陷的相关小鼠行为学分析方法,包括检测社交缺陷的三厢社交实验、居住者–入侵者实验、筑巢实验和超声波检测;检测重复刻板行为的Y迷宫自主选择实验、捋毛实验、刻板行为分析实验和弹珠埋藏实验;检测焦虑行为的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穿梭实验;检测学习和记忆障碍的新事物选择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行为学实验的标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规范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同时本文对已知孤独症小鼠遗传模型中的各项行为学表型进行了汇总和比较,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系统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鼠行为学分析 社交障碍 重复刻板 学习记忆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鑫 刘军 +1 位作者 汪苑苗 周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联合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RTMS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联合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RTMS常规治疗,研究组予RTMS+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对照组治疗后SCL-90评分(76.36±2.05)分低于研究组(82.47±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19,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6.98±2.12)分、EPDS评分(8.79±1.85)分低于对照组(15.41±4.20)分、(11.68±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0,P<0.05;t=6.681,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26.66±1.31)分高于对照组(18.8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7,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采用RTMS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效果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属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家铃 胡兰 邱昌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9-564,共6页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高发于青少年的行为,既往研究显示该行为具有成瘾相关特征。青少年NSSI行为的成瘾属性可使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进行评估,NSSI行为成瘾性评分越高,自伤行...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高发于青少年的行为,既往研究显示该行为具有成瘾相关特征。青少年NSSI行为的成瘾属性可使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进行评估,NSSI行为成瘾性评分越高,自伤行为越严重。心理机制方面,不同模型显示NSSI行为的成瘾特性可能与行为强化机制和易感个体情感、认知与行为的交互机制等有关。神经生物机制方面,阿片类和多巴胺物质可能介导NSSI的行为成瘾,起源于中脑系统的大脑奖赏环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心理治疗在缓解NSSI行为上有一定优势,而物质成瘾的治疗药物和无创神经调控方法可能从缓解行为成瘾方面改善NSSI行为。综上,NSSI可能是一种成瘾性疾病,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行为成瘾 心理学机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 奖赏环路 内源性阿片系统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动态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杨亚婷 杜洋 +1 位作者 王海燕 胡贵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为了研究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输出动态特性,采用搭建全光纤结构的线形腔和环形腔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中,当抽运功率达到起振阈值后,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激光,线形腔输出激光依次经历了... 为了研究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输出动态特性,采用搭建全光纤结构的线形腔和环形腔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中,当抽运功率达到起振阈值后,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激光,线形腔输出激光依次经历了连续波、自调Q两种运行状态,由于抽运功率的限制,未能再次出现连续波运行状态,而环形腔输出激光则先经历了自调Q运行状态,然后是连续波运行状态;线形腔在抽运功率21m W^190m W的范围内,可获得脉冲宽度8μs^100μs范围内可调、重复频率2.5k Hz^54k Hz范围内可调的自调Q脉冲;环形腔在抽运功率为16.2m W^110m W时,可获得的脉冲宽度在165μs左右。结果表明,自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因腔结构的不同,输出激光动态特性也不同;线形腔和环形腔均有自调Q脉冲输出,但线形腔自调Q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动态特性 自调Q 掺铒光纤激光器 脉冲宽度 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篮球运动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及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董晓晓 陈爱国 +3 位作者 刘智妹 王金贵 蔡可龙 熊轩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12周小篮球运动对学龄前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及脑灰质体积的影响,为揭示小篮球运动改善学龄前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及神经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筛选30名学龄前ASD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12周小篮球运动对学龄前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及脑灰质体积的影响,为揭示小篮球运动改善学龄前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及神经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筛选30名学龄前ASD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行为康复的基础上,开展小篮球运动干预(每次40 min,每周5次,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行为康复干预,利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评价两组学龄前ASD儿童实验前、后的重复刻板行为变化,同时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两组儿童实验前、后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1)小篮球运动改善了学龄前ASD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及其刻板、自伤和限制3个子维度的行为表现;2)小篮球运动增加了学龄前ASD儿童右侧小脑8区、右侧梭状回的灰质体积;3)小篮球运动所致的学龄前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表现减轻与其右侧小脑8区灰质体积增加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12周小篮球运动可以改善学龄前ASD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神经机制涉及右侧小脑8区灰质体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篮球运动 学龄前ASD儿童 重复刻板行为 灰质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状体异常时空发育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章盈 董安琴 +9 位作者 徐红艳 崔鑫鑫 贺婷丽 胡文静 张哲 韩雅男 程单梦 李立国 汤有才 董献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孤独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核心症状之重复刻板行为,难于根治,原因在于发病机理不清。纹状体是控制运动行为的一个重要脑区,具有独特的mosaic镶嵌结构。其神经起源复杂且发育进程受到精细调控,极易受到遗传与环境影响。临床及基础研究均... 孤独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核心症状之重复刻板行为,难于根治,原因在于发病机理不清。纹状体是控制运动行为的一个重要脑区,具有独特的mosaic镶嵌结构。其神经起源复杂且发育进程受到精细调控,极易受到遗传与环境影响。临床及基础研究均显示纹状体核团发育异常可能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发病过程。既往临床影像资料只能显示核团大体轮廓等显著的变异,而无法确定核团内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改变。通过梳理纹状体异常时空发育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研究进展,可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刻板行为 孤独症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