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进路 被引量:3
1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家庭、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连续性养老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促进老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体系在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的“家文化”、乡土社会的“互助文化”和基层乡村的“简约治理”传统。未来要进一步从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农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锻造总揽全局协同高效的行动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和丰富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内容、夯实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要素基础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服务 时代内涵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运动教育的概念厘定、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丽君 赵晨蕾 谢安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户外运动教育既关乎国家体育与教育的伟大事业,也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然而,我国户外运动教育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概念不清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该研究从厘清户外运动教育的概念入手,提炼发达国家户外运动教育经验,并基于我国实际... 户外运动教育既关乎国家体育与教育的伟大事业,也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然而,我国户外运动教育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概念不清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该研究从厘清户外运动教育的概念入手,提炼发达国家户外运动教育经验,并基于我国实际,从优化顶层设计、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协同多元教育主体和完善评价标准五个方面提出发展我国户外运动教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教育 户外运动教育 国际经验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法治自信”的多维度内涵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子堂 魏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坚定法治自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法治自信”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对法治的坚定信念,是对新时代法治路径、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和法治精神的信心与认同的集中展示。法治自信涵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四个维度,是“... “坚定法治自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法治自信”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对法治的坚定信念,是对新时代法治路径、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和法治精神的信心与认同的集中展示。法治自信涵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四个维度,是“四个自信”的具体落实与深化。道路维度的法治自信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主性;理论维度的法治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与人民性;制度维度的法治自信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的制度优势;文化维度的法治自信扎根于五千年文明大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坚定法治自信”这一具有主体性、范式性、时代性的法学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自信 法治道路自信 法治文化自信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演化、理论特质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培刚 胡琪雯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探索、中华传统健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的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指引、以健康优先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特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涵盖实施方式、实施手段、推进方向与支撑引领的健康中国建设实施路径,全力推进、建成健康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健康中国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更迭视角下“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6
作者 周方冶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泰建交50年来,双边关系已稳步形成了安全互助、政治互信、经济互利、社会文化互鉴的积极态势,并确立了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目标。不过,泰国当前正处于代际更迭的重要过渡期,并在国内现代化道路“再选择”、全球经济衰退、... 中泰建交50年来,双边关系已稳步形成了安全互助、政治互信、经济互利、社会文化互鉴的积极态势,并确立了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目标。不过,泰国当前正处于代际更迭的重要过渡期,并在国内现代化道路“再选择”、全球经济衰退、中美战略博弈等内外因素影响下,面临新旧世代的严重代际分化,从而对中泰关系的“稳定性”与“确定性”都产生了不确定性冲击。为了在新时期“化危为机”,进一步推动中泰战略合作走深走实,有必要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示范作用,立足国际/地区多边合作尤其“全球南方”合作以化解美西方对泰“选边站”施压,推动中泰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以增强泰国新世代的“获得感”,拓展两国新生代人文交流以延续“中泰一家亲”传统友谊,从而为“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开辟更宽广的前进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关系 代际更迭 中国式现代化 中泰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泰建交50年:世纪关系的现代化演进动力
7
作者 周方冶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7,共14页
中泰关系在过去的50年里,不仅逆转了此前百余年的震荡下行趋势,而且在持续上行过程中屡创新高,更进一步开启了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泰关系之所以U型反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方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再平衡... 中泰关系在过去的50年里,不仅逆转了此前百余年的震荡下行趋势,而且在持续上行过程中屡创新高,更进一步开启了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泰关系之所以U型反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方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再平衡的现代化道路选择过程中,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立足“求同存异”共识,共克时艰,共享发展,构建起政治互信、经济互利、社会文化互鉴的合作环境。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泰关系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携手开拓更具挑战性的后发国家现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关系 命运共同体 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当代启示
8
作者 周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8,共11页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根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进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现代化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往往并不取决于政党数量多寡,而在于政党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能否突破“部分”利益藩篱而维护“整体”利益,超越追逐权力而正确运用权力,摒弃封闭僵化而注重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转型 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转向
9
作者 张荣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实现了从“启蒙理性”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向”、从“西方模式”到“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实现了从“启蒙理性”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向”、从“西方模式”到“中国特色”的“模式转向”和从“资本的文明”到“中华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转向”。这“三大转向”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定向”和建设中华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定向”,从而真正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让世界知道了“理论中的中国”“时代中的中国”和“文明中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转向 模式转向 文明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基础、问题挑战与路径拓展
10
作者 张金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7,共11页
从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重视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全球性的示范意义。中欧均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 从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重视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全球性的示范意义。中欧均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在很多事关各自发展和全人类社会的议题上拥有政治共识与契合的价值观,双方50年的关系历程也为彼此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夯实了现实基础。当下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仍面临一些挑战,尤其体现在双方依然存在较多意识形态分歧、欧洲对华角色认知与定位存在偏颇、双方经贸合作的平衡失稳等方面。着眼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提升和巩固中欧关系的韧性,双方应强化多层级互动,增进政治互信与战略互信,深化多维度对话,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加强多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欧双方应成为携手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中欧关系 互利共赢 路径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5.0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11
作者 兰国帅 宋帆 肖琪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4,共12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全球教育深刻变革,高等教育5.0作为融合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的新范式,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5.0核心内涵是加强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的新型教育范式建设。政策赋能、产学协同、技术基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全球教育深刻变革,高等教育5.0作为融合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的新范式,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5.0核心内涵是加强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的新型教育范式建设。政策赋能、产学协同、技术基础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及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关键动力与系统保障。为促进高等教育5.0的转型升级,我国应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深化产学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教育数字生态建设、强化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优化三大支柱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新质教育与新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等教育5.0建设,从而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5.0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经验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玲 陈剑 赵小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期为加快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美丽中国建设 内在逻辑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我国乡村文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而不断变革。我国现代化探索肇始于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叠加了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如今的乡村文化,实际上受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综合影响,成为一种复调的... 我国乡村文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而不断变革。我国现代化探索肇始于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叠加了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如今的乡村文化,实际上受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综合影响,成为一种复调的文化。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根源深藏在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经济发展的事实之中,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经济结构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关系的变迁相统一。乡村文化自身往往很难实现振兴和繁荣发展,必须首先通过发展乡村生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经济基础的现代化转型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中国现代化 乡村振兴 乡村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康促进的体医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14
作者 岑炫震 孙冬 +2 位作者 宋杨 陈海荣 顾耀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体医融合主要通过整合体育与医疗优质资源,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民健康促进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从宏观政策层面到微观操作维度,深刻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的现实状况和实践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体医融合相应创新路径:强化顶层设... 体医融合主要通过整合体育与医疗优质资源,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民健康促进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从宏观政策层面到微观操作维度,深刻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的现实状况和实践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体医融合相应创新路径:强化顶层设计,以健康中国为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体医深度融合为内核构建支撑服务体系;聚焦重点领域,以全民健康促进为目标健全标准服务范式;重塑宣传机制,以体医融合理念为基础强化主动健康意识。研究旨在凝聚体育、医疗领域合力,探索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体医融合 运动健康促进 创新路径 全民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逻辑、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寿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技术深度融合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技术逻辑,数字驱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利益协同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组织逻辑...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技术深度融合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技术逻辑,数字驱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利益协同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组织逻辑,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逻辑。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包括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的技术网络体系、组织责任体系、治理平台体系、数字化治理政策体系及监管体系、市场体系等。基于此,应建立数字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发展数字生态经济,培育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价值共同体,构建数字生态社会,完善数字化多元治理机制,弘扬数字生态文化,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数字化治理 体系构建 治理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3D无人飞行的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莉 霍达 +1 位作者 顾雯嘉 李彦锋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加快落实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将为进一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深厚的场景基础。该研究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例,围绕城市空间地理与绿色发展特征构建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模型,对“昆明→杭州→西安→北京”... 加快落实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将为进一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深厚的场景基础。该研究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例,围绕城市空间地理与绿色发展特征构建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模型,对“昆明→杭州→西安→北京”多目标下的低空经济升级路径开展规划研究。该结合蚁群优化(ACO)、A∗(Astar)、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对不同执飞环境下的无人机低空航线选择进行优化求解,形成如下三类策略情境:①基于城市海拔高度的路径规划,ACO、A∗和RRT算法生成路径分别对应常态化配送、靶向定投和综合性服务的现实流通场景;②基于城市最高气温的路径规划,ACO和A∗算法结果强调配送场景的精细化建设,RRT生成路径体现出流通场景转移下的城市发展呼吸协同;③基于城市碳排放水平的路径规划,ACO和A∗算法生成路径强调对高碳地区的特定性回避,RRT算法目标倾向于全局绿色最优的实现。该研究总体为推动低空经济路径升级和创新性构造高质量发展界面提供了丰富的决策参考,同时为加速推进中国式流通现代化以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有益的情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绿色经济 新质生产力规划 中国式流通现代化 多目标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展规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
17
作者 熊凯 丁志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127,共11页
国家发展规划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概念辨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是依据国家发展规律设定国家发展目标,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以统筹各方面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的系统性、战略性谋划。从理论渊源角度讲,... 国家发展规划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概念辨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是依据国家发展规律设定国家发展目标,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以统筹各方面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的系统性、战略性谋划。从理论渊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智慧,吸取西方发展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从基本经验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呈现为由发展计划向战略规划转变、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扩展、由适应现代化规律到引领现代化潮流的迭代升级过程。要从完善规划体系、增强规划能力和提升规划效能入手,更好地以国家发展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五年规划 国家发展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的舆情分析、公众回应及优化路径
18
作者 崔馨月 荣利颖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58,共8页
自《学位法》草案意见征求到2025年元旦正式实施始终备受关注,基于对网络舆情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发现《学位法》相关舆情在时间维度,舆情爆发与政策推进节点高度耦合,经历“草案征求-立法推进-正式颁布”等三个阶段,其焦点从草案... 自《学位法》草案意见征求到2025年元旦正式实施始终备受关注,基于对网络舆情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发现《学位法》相关舆情在时间维度,舆情爆发与政策推进节点高度耦合,经历“草案征求-立法推进-正式颁布”等三个阶段,其焦点从草案内容讨论逐步转向实施时间与影响。在空间维度,参与主体呈现出官方媒体用户主导、KOL用户推广、个人用户参与的多元主体分化格局。在形式维度,相关讨论以文本为主、以图像为辅,公众情绪呈现整体正向但内部分化的趋势。面对关于《学位法》的网络舆情分析,建议官方媒体用户作为舆情主导者应以多样态的宣传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地进行《学位法》普及和公众回应;相关部门和高校多时空、多方式地参与《学位法》的有关讨论;倡导学位申请者以参与《学位法》相关舆情讨论为支点,以深入“了解《学位法》-分析《学位法》-运用《学位法》”为杠杆,撬动《学位法》对学位授予作用来保障自身学位权益,推动《学位法》未来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 网络舆情 公众回应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枫波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坚定人民立场,立足经济监督,反对和打击贪污腐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审计监督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将应然的审计监督目的实现为实然的现实,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 中国式审计现代化 审计监督目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我革命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学科功能定位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甲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要求。审计本身的功能需重点考虑经济监督、政治监督、文化监督、生态监督、决策参谋和信任建设六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要推进审计人才自主培养,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推动研究型审计向纵深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审计学科的社会服务定位,将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力争在智库建设、合作框架、国家牵引、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计学科的发展要与审计实践同频共振,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进一步提炼学科方向,推动审计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审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理顺机制,着力提升审计学科团队创新力;探索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审计博士点建设,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审计学科 功能定位 创新发展 审计监督 国家治理 研究型审计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审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