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文学史地位的确立
1
作者 马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现象。到近代晚期,随着宋诗派、诗界革命派和南社对龚诗的持续推扬,龚自珍的文学声名随之得到大幅提升。黄人在《中国文学史》中最先将龚自珍确立为近代文学的启蒙人物,这一认识超越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其他类似著述。然而,真正确立“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历史定位,则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研究范式的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华 宁小刚 +1 位作者 杨平 李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和葡萄酒发展历史分析,认为葡萄酒的最初起源地在远东,包括中国、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葡萄酒由最初的起源地远东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传入东方和世界其他地区。因此,包括中国等国家的远东地... 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和葡萄酒发展历史分析,认为葡萄酒的最初起源地在远东,包括中国、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葡萄酒由最初的起源地远东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传入东方和世界其他地区。因此,包括中国等国家的远东地区是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地,欧洲则是后起源中心,即栽培葡萄的后驯化与传播中心。根据这些分析结果,结合目前世界葡萄酒的格局,提出应将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分为古文明世界、旧世界和新世界,并认为中国是葡萄酒古文明世界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葡萄酒起源中心 葡萄酒历史 旧世界 新世界 古文明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旅游资源结构与分布研究——以两《唐书》列传人物旅游活动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勋 龚胜生 白月华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83-94,共12页
本文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基础数据,考查两《唐书》列传人物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旅游资源,以国标GB/T 18972-2003作为分类标准,建立唐代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统计分析唐代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分布。结论认为:唐代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 本文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基础数据,考查两《唐书》列传人物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旅游资源,以国标GB/T 18972-2003作为分类标准,建立唐代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统计分析唐代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分布。结论认为:唐代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佛塔寺观、山岳型旅游地、楼阁亭台是唐代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唐代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等地,并有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的特征。大多数旅游资源分布于基本经济区内,并有较强的内陆集中性。两京地区、吴越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都地区和永州—桂州地区是唐代五大旅游资源富集区。封禅线沿线地区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唐代两大旅游资源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旅游资源 结构 分布 两《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批评”文学理论对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邱晓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161,共6页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qu...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研究 “新批评”理论 盛唐诗歌史 宫廷诗 京城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世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史信息。事实上,对旧史料做出新解读也是值得提倡的,新旧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并重而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史料 新史料 传世文献 区域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朝义之死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勾利军 朱宇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83,共3页
史朝义之死是唐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的死亡标志着八年安史之乱的结束。但关于史朝义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及其死亡方式,《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基本史书的相关记载却不尽相同,今人对这一问题也未展开专门讨论... 史朝义之死是唐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的死亡标志着八年安史之乱的结束。但关于史朝义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及其死亡方式,《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基本史书的相关记载却不尽相同,今人对这一问题也未展开专门讨论,一些论著涉及到这一问题时认识并不一致,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试求出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朝义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新旧党争影响下的笔记小说创作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国赋 叶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记小说中记录政事,描写党争,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得笔记小说成为党派斗争的另一面镜子。其目的或补史之阙,或为党争而作,涉及新旧两党关于新法的论争、旧党对于新党用人方面的不赞成、新旧党人在学术上的冲突、新旧党争中的诗案、旧党对于新党人士的人身攻击、旧党指责王安石《日录》的问题等6个方面。而这6个方面中具有文学性的小说故事大多出现在写作于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以打击新党为写作目的。其写作手法主要有扭曲事实、虚构故事和曲意理解及引申发挥等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党争 笔记小说 文史互证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蕃古道新探——《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入蕃大道康藏段地名与路线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妥超群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5,共15页
日本学者佐藤长定《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入蕃路线中段黄河源至拉萨的走向为玉树至唐古拉山口藏北路线,然而国内考古学界在这一线段没有发现吐蕃时期遗迹,这就与目前在康藏地区陆续发现丰富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遗迹这一事实产生冲突... 日本学者佐藤长定《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入蕃路线中段黄河源至拉萨的走向为玉树至唐古拉山口藏北路线,然而国内考古学界在这一线段没有发现吐蕃时期遗迹,这就与目前在康藏地区陆续发现丰富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遗迹这一事实产生冲突。结合清末美国藏学家柔克义考察文献中新见康藏地名资料以及对清代康藏地理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新唐书·地理志》黄河源至拉萨方向的根本走向进行重新考证就显得十分必要。经再考这一路线应该是:黄河源-甘孜州石渠县洛须镇-甘孜县-理塘县-巴塘县-昌都察雅县香堆镇-八宿县郭庆乡-洛隆县马利镇(嘉玉桥)-洛隆县康沙镇。由此结果进一步发现,唐代青藏高原上的多弥国国都就在甘孜,元明时期形成的朵堆、多康、安多地理概念皆为这一地区地名吐蕃化的结果,唐蕃古道上的苏毗国与白兰国的位置依据多弥国位置的研究结果可定为今理塘与阿坝马尔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古道 《新唐书·地理志》 康藏 地名 路线 新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唐书·唐休璟传》补阙 被引量:4
9
作者 薛宗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6,共13页
唐休璟是唐代著名边将和朝中重臣,其战勋政绩,《两唐书.唐璿传》多有阙漏,且叙事时有颠倒,所记年代亦率多模糊不清。本文根据《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参稽《册府元龟》等散见资料,复原了唐休璟以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刺史、西州... 唐休璟是唐代著名边将和朝中重臣,其战勋政绩,《两唐书.唐璿传》多有阙漏,且叙事时有颠倒,所记年代亦率多模糊不清。本文根据《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参稽《册府元龟》等散见资料,复原了唐休璟以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刺史、西州都督、西州刺史等主政西域时期的重要事迹,及东返后又领灵州都督、灵武道大总管、幽营都督、安东都护等重要军职,出任朝中宰辅时期又先后参加了废周兴唐、唐隆政变时期的禁中密会,及其老年四次致仕、三次复出的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唐休璟 补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而知新:中国古典教育精神的奠基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6,共6页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针对师者而言,孔子以此为师道立万世之法。自温故而言,“故”源自“六艺”为主的贵族教育,孔子将其开拓为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教育体系,涵盖了古代经典、语文与历史的世界,形成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内...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针对师者而言,孔子以此为师道立万世之法。自温故而言,“故”源自“六艺”为主的贵族教育,孔子将其开拓为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教育体系,涵盖了古代经典、语文与历史的世界,形成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内容;“温”体现出中国古典教育涵泳自得的方法与注重生命体验的情感特点。自知新而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自礼归仁”的思想转型为核心,将周代贵族文化转化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文教体系。他们通过经典新诠、语文新解、古史新义等方式,开启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创造性路径。“温故而知新”是中国古典教育的奠基,塑造了古典教育凝聚传统、开启新知、深入生命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而知新 中国古典教育 经典新诠 语文新解 古史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史遗文》《麒麟阁》《说唐全传》渊源新论——以小说戏曲文化生态共生为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一般认为《麒麟阁》取材自《隋史遗文》等隋唐题材的小说,《说唐全传》与《隋史遗文》存在因袭关系。至于《说唐全传》与《麒麟阁》的渊源,尚缺关注与研究。倘以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化生态共生为视角,考索《隋史遗文》《麒麟阁》《说唐... 一般认为《麒麟阁》取材自《隋史遗文》等隋唐题材的小说,《说唐全传》与《隋史遗文》存在因袭关系。至于《说唐全传》与《麒麟阁》的渊源,尚缺关注与研究。倘以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化生态共生为视角,考索《隋史遗文》《麒麟阁》《说唐全传》间渊源,可发现《麒麟阁》可能得自《隋史遗文》的"旧本"———"市人话本"颇多;《隋史遗文》及其"旧本"、《麒麟阁》都可能是《说唐全传》创作的依据;甚或,《隋史遗文》《麒麟阁》《说唐全传》是同一"旧本"衍化出来的三个既有继承又有创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子本,是小说戏曲互动其生的具体表现。关于三者渊源的探索考察,有利于诸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史遗文》 《麒麟阁》 《说唐全传》 “旧本” 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探研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高鑫 马新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疑古惑经 刘知幾 新《春秋》学派 经史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研究的观念形态及其范式转换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云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1,I0012,共5页
图像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有别于语词的研究方法。这种双重属性,使得图像研究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形态与学术面相:从图像证史的古典文化史到形式主义艺术史,从风格学到图像学再到超越单纯视觉语言分析的社会艺术史,从传统艺术史到基于图像... 图像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有别于语词的研究方法。这种双重属性,使得图像研究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形态与学术面相:从图像证史的古典文化史到形式主义艺术史,从风格学到图像学再到超越单纯视觉语言分析的社会艺术史,从传统艺术史到基于图像符号表征与话语阐释的新艺术史,图像的阐释和知识生产一直处在重塑进程中。与此相应,作为图像对偶的语词也被不断纳入到全新的学术语境中,成为推动和塑造艺术史研究范式双重路线的重要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语词 观念 新旧艺术史 视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史中旧诗回潮现象审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思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4,共4页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生动剪影。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转型的发生学研究,审视与修复两个诗学传统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可以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对话生成关系,从而打通现代文学史上新诗创作现象与旧体诗词创作现象内在的诗学关联,为百年诗歌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提供借鉴,拓展诗歌史和文学史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史 新诗 旧诗 新文化 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唐书·地理志》江南、剑南二道勘误若干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华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对《旧唐书·地理志》江南、剑南二道记载的讹误缺漏之处进行了勘误订正。
关键词 《旧唐书·地理志》 江南 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五代史》编纂思想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4-172,共9页
作为一部以私修身份巍然入列正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既是欧阳修本人在史学上的代表作,也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等在史学领域的鲜明映照,堪称学者个人学术旨趣与时代变动的有机结合。其编纂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借助&q... 作为一部以私修身份巍然入列正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既是欧阳修本人在史学上的代表作,也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等在史学领域的鲜明映照,堪称学者个人学术旨趣与时代变动的有机结合。其编纂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借助"存其大要"和"不没其实"的史料采撰原则,尝试对五代历史治乱兴衰之故作出可永为世鉴的规律性探讨。这既是其明显区别于《旧五代史》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北宋前期史学由草创而臻于精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编纂思想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北回鹘碑铭与汉文回鹘史料比较考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北回鹘碑铭 《新唐书》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3-1935年戏曲变与不变的历史沉思——读张聊公《听歌想影录》札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4,141,共7页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的标志,梅兰芳既是新戏的尝试者,也是走出新剧而探索开拓古装歌舞戏的旗帜。堂会戏是传统戏曲在特定场所的自然延伸,它是与庙台、戏楼、勾栏瓦舍等演剧方式相平行的独特的演剧方式。堂会戏是行家、票友与名伶相为赏度的审美场域,观赏者的审美期待对每一位杰出优伶既是极大的激励、褒奖,也是极大的压力。新戏与旧剧的性质根本不同:从新戏与旧戏的观演关系上看,一是看故事还是看角儿。新戏,以故事为主,观众看戏不看人;旧戏,以歌舞为主,观众看人不看戏。二是看人物还是看行当。旧剧也演人物,但观众却并不主要看人物,而是看人物如何通过唱念做打的行当程式极其精彩的呈现的,因而,人物只是借以呈现美轮美奂行当程式的媒介。三是看思想还是看传承。看传承就凸显观演者之间的精神依归——知音——流派族群的构筑和传播,这与观演者之间在思想观念上是否契合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时装新戏 古装歌舞戏 堂会戏 新戏旧剧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问来回于新旧之间
19
作者 张楚廷 彭道林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新与旧,主要是时间概念。当与物相连时,才构成新物与旧物的实体;当与人相连时,才构成意义与价值,才构成历史。并非凡新皆好,亦非凡旧皆好。常态、思维、趋势等,并非新的就一定好。学问更是如此,学问历久弥新才是更有学术含量的,学问在... 新与旧,主要是时间概念。当与物相连时,才构成新物与旧物的实体;当与人相连时,才构成意义与价值,才构成历史。并非凡新皆好,亦非凡旧皆好。常态、思维、趋势等,并非新的就一定好。学问更是如此,学问历久弥新才是更有学术含量的,学问在批判与继承中发展。人们守旧、念旧、怀旧,是一种情怀。人之成其为人,就是因为有历史感,有历史担当。我们所需要的,是良性循环的富有活力的常态,是娴熟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是繁荣发展的趋势。论辩证法,都得回到古中国和古希腊去寻找智慧,都得学习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学习他们古老的学问。大学也是古老的好,中国是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好;美国是哈佛、耶鲁好,法国是巴黎大学好;英国是牛津、剑桥好。在大学,古老意味着文化的积淀与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与时间 怀旧与历史 古老与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重构之“中间物”——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新诗“经典”塑造
20
作者 方长安 高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郭沫若、艾青以新诗“经典”地位,重评冯至、戴望舒等的诗史贡献,将包括某些“逆流”诗人在内的大批缺席于此前文学史著作的诗人诗作叙写进新的诗史空间。该著策略性地处理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与诗学话语关系,一定程度地还原某些诗人诗作的真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新时期文学史著作遴选、塑造“经典”过程中,发挥了历史“中间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 述史框架 新诗史 展览式诗人群 经典化 中间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