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
1
作者 彭帅 王雪辉 +3 位作者 杜飞雁 黄德练 宁加佳 邱永松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根据1973—2021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的14个航次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结合鱼类营养级,对珠江口鱼类优势种组成、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均衡指数等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鱼类资源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665... 根据1973—2021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的14个航次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结合鱼类营养级,对珠江口鱼类优势种组成、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均衡指数等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鱼类资源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665.65 kg·km^(–2)下降至2020—2021年的376.92 kg·km^(–2)。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呈现出高营养级鱼类向低营养级鱼类的转变,同时高营养级鱼类的优势种数量和总渔获量占比也呈下降趋势。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3.74下降至2020—2021年的3.22,下降速率为0.11 a–10。自1999年实施伏季休渔等海洋渔业管理措施以来,2006—2007年高营养级鱼类的优势种数量和总渔获量占比增加,从而引起了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的大幅回升,随后又逐步降低。渔业均衡指数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并与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1986—1987年、2012年和2020—2021年,渔业均衡指数随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和资源密度的降低而下降,1991年和2006—2007年反之。此外,1998—1999年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大幅上升,而渔业均衡指数和资源密度却大幅下降,可能由于1997—1998年高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和1999年重油外泄事件的干扰。研究表明,珠江口渔业资源已被过度捕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优势种 平均营养级 渔业均衡指数 珠江口及临近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夏季珠江口及毗邻海域水文特征的时空变化
2
作者 郭绍敬 张小波 +5 位作者 常景龙 张守文 季轩梁 苗润乔 李建东 朱学明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利用2021—2023年夏季珠江口及毗邻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夏季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夏季温盐均表现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三年调查期间的量值变化显著。平均海表温度2021年最低, 2022年最高;底层海... 利用2021—2023年夏季珠江口及毗邻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夏季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夏季温盐均表现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三年调查期间的量值变化显著。平均海表温度2021年最低, 2022年最高;底层海温2021年最高, 2022和2023年依次减小。2022年强径流导致冲淡水向外扩展范围广,海表盐度明显低于2021和2023年;底层盐度2023年最高, 2021和2022年依次减小。中、底层温盐变化与台风过境及陆架低温高盐水入侵有关。2021年台风Lupit过境后垂向温盐混合均匀可直达海底,层结减弱。观测期间陆架水上溯至伶仃洋,在此形成低温区和显著盐度锋面。2022和2023年陆架水入侵依次增强,中、底层海温(盐度)依次降低(增大)。2023年强上升流抑制珠江口冲淡水向陆架扩散,导致陆架海表盐度高于前两年。底层温盐随潮汐而变化,涨潮时高盐冷水向岸运动导致温度下降、盐度升高,退潮时则反之。海表温度与气温具有较好正相关关系,随气温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水文要素 时空变化 陆架水 向岸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沿江段及港外海域的水位推算能力分析
3
作者 杨冰倩 俞成明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为实现仅利用长期验潮站对珠江口沿江段及港外海域的水位控制,构建了区域1′×1′的精密潮汐模型,并利用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法可显著扩大验潮站控制范围的优点,由长期站构建了余水位监控网。以历史同步水位数据评估海域内的水位... 为实现仅利用长期验潮站对珠江口沿江段及港外海域的水位控制,构建了区域1′×1′的精密潮汐模型,并利用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法可显著扩大验潮站控制范围的优点,由长期站构建了余水位监控网。以历史同步水位数据评估海域内的水位推算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对于珠江沿江段及珠江口港外大庙湾、三门岛至大星山范围的水位计算精度可满足相关规范的水位改正精度指标要求,评估结果可指导海域内水位控制方案设计,减少短期站的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推算 潮汐模型 余水位改正 适用性评估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夏季珠江冲淡水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骆明钧 李骏旻 +2 位作者 丁扬 张丛 周玲玲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7,共17页
珠江冲淡水对南海北部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3至2012年连续20年的FVCOM(The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后报模拟数据为基础,将海表盐度32等值线与岸线所围面积定义为珠江冲淡水的扩展范... 珠江冲淡水对南海北部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3至2012年连续20年的FVCOM(The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后报模拟数据为基础,将海表盐度32等值线与岸线所围面积定义为珠江冲淡水的扩展范围,对珠江冲淡水在夏季(6月、7月和8月)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南海季风和珠江径流量等因素对珠江冲淡水的影响。在西南风和较大的珠江径流量的作用下,夏季是珠江冲淡水同时向粤西和粤东两侧扩展的唯一季节,冲淡水扩展范围最大,且夏季珠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和扩展面积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4年的东风异常极大增强了冲淡水的西向扩展。通过对2008年台风“风神”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引起的表层对流和垂向混合对珠江冲淡水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持续时间较短,对年际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1998年夏季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6月、7月和8月均出现了西南风异常,强西南风阻碍了冲淡水的西向扩展,促进了区域的上升流和表层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珠江口 珠江冲淡水 夏季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水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鸿展 区晖 +3 位作者 叶四化 张倩华 周树杰 麦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陆地产生的微塑料向海洋传输的重要渠道。珠江微塑料的入海通量排名处于世界前列,其中流经广州市区的虎门入海口的贡献量远高于其他入海口。为探究珠江广州段支流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并厘清其影响因素...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陆地产生的微塑料向海洋传输的重要渠道。珠江微塑料的入海通量排名处于世界前列,其中流经广州市区的虎门入海口的贡献量远高于其他入海口。为探究珠江广州段支流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文章对珠江广州段(包括支流和入海口)18个典型采样点位的表层水体微塑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的污染丰度为0.123~25.2个/m^(3)。微塑料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型微塑料。珠江广州段接收广州市区及周边城市排放的生活、农业和工业废水,其中纤维主要来自纺织品的洗涤,聚乙烯和聚丙烯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塑料,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多用于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如塑料玩具、泡沫箱等)。在4类监测断面(点)中,入境断面和监控断面的微塑料丰度远高于背景点和入海口。流经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的支流微塑料丰度远高于其他支流,入海口微塑料丰度最低。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微塑料在不同河段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珠江 水体 入海口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6
作者 许劼婧 叶荣辉 +1 位作者 刘培 黄代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天文高潮位前后1 h内的概率约为82%,而增水极值与天文潮极值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均匀双峰分布,增水峰值发生在天文潮高潮位的频率仅5%。台风路径及登陆点对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持续时间等特征要素均有较大影响。西北向和西进型路径台风造成风暴潮增水较大且占比多,造成超30 cm增水的次数约占台风影响总次数的90%。当内港站位于台风的左半圆时增水量值相对较小;当内港站位于台风右半圆,增水幅度相对更大。同时存在登陆点越靠西,风暴潮增水持续时间更长、增水幅度越小的趋势。本研究还建立了风暴潮增水与台风强度、路径、登陆点的极值增水预报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风暴潮预报及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增水 台风路径 风暴潮预报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关系——以珠江口南沙海域为例
7
作者 高广银 李学恒 +1 位作者 唐灵刚 李颖颖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74-78,84,共6页
为探究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2022年2月(冬季)对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浮游植物及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别出浮游植物160种,... 为探究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2022年2月(冬季)对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浮游植物及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别出浮游植物160种,其中包括硅藻38属96种,甲藻7属19种,裸藻13属16种,绿藻11属13种,蓝藻9属13种,隐藻2种,金藻1种。硅藻为主要类群,占总种数的60%。优势种(Y≥0.02)有8种,硅藻占6种,如颗粒直链藻、美丽星杆藻等。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细胞丰度平均为731.39×104 cells/m 3,冬季为75.52×104 cells/m 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Pielou′s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70和0.57。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秋季活性磷酸盐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南沙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
8
作者 高广银 唐灵刚 +3 位作者 李学恒 苏丽薇 蔡茂欣 黄少斌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66-172,共7页
基于2021年10月(秋季)和2022年2月(冬季)珠江口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Cd、Zn、Cr、Hg、As7种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TOC的调查结果,应用地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评价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利... 基于2021年10月(秋季)和2022年2月(冬季)珠江口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Cd、Zn、Cr、Hg、As7种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TOC的调查结果,应用地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评价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探究了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不显著,均符合第二类沉积物标准。沉积物中的铜、锌、铅和汞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污染,铬与其他重金属相关性弱,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砷处于中度污染状态,铬和镉无污染,汞处于较高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调查海域整体为中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南沙海域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水域水污染遥感定量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邓孺孺 何执兼 +2 位作者 陈晓翔 关履基 柯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3,共5页
卫星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经大气校正后 ,可见光波段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象元主要受水中污染物、泥沙及叶绿素等的影响。研究污染水体反射光谱成像的物理过程 ,在水深较大(>2m)的假设下 ,建立了叶绿不敏感... 卫星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经大气校正后 ,可见光波段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象元主要受水中污染物、泥沙及叶绿素等的影响。研究污染水体反射光谱成像的物理过程 ,在水深较大(>2m)的假设下 ,建立了叶绿不敏感波段遥感数据象元反射率与污染物浓度的函数关系 ,并用多波段数据进行求解。然后采用 2 0 0 2年TM卫星数据 ,用该方法对珠江口海域的综合汛浓度进行了定量提取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结果显示 ,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 ,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水域 水污染 遥感 定量分析 信息提取 环境监测 污染浓度 水体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袁梦 汤勇 +3 位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杨玉滔 江艳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类16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可用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优势度,秋季优势种类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锐齿(Charybdis acuta)2种(IRI≥1 000)。该区域内各站位质量渔获率为0.63~11.15 kg·h^(-1),平均为4.23 kg·h^(-1);尾数渔获率为84~885尾·h^(-1),平均为433尾·h^(-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64,Pei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分析表明,该海域渔获物以小型经济甲壳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总体上多样性空间差异不大。与该区域2002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目前渔获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秋季 珠江口南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被引量:72
11
作者 张景平 黄小平 +2 位作者 江志坚 黄道建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严重污染,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重污染。本研究认为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比利用浮游植物或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更加合理,但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同时,利用不同类群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对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时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一种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多样性指数 评价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网河水沙分配变化及其对伶仃洋水沙场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胡德礼 杨清书 +2 位作者 吴超羽 包芸 任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采用二维ECOMSED模型对径流来水来沙变化前后的1978年和1999年伶仃洋洪水期水动力场和悬沙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伶仃洋水动力场整体增强,但不同地貌单元水动力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分流比变化后洪水期伶仃洋西槽、东槽和中滩水动力增... 采用二维ECOMSED模型对径流来水来沙变化前后的1978年和1999年伶仃洋洪水期水动力场和悬沙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伶仃洋水动力场整体增强,但不同地貌单元水动力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分流比变化后洪水期伶仃洋西槽、东槽和中滩水动力增强,涨潮和落潮流速普遍增大0.1m/s;西部各口门区和西滩涨潮流势减弱,径流优势更加明显,但西滩三个口门水道及滩面潮沟落潮流速增大约0.1m/s;东滩水动力特征变化不大。悬沙浓度亦整体升高,平均增加了0.02~0.05kg/m^3,悬沙高值区范围扩大,0.10kg/m^3等值线由西槽西侧明显向东推进到沿东槽南北向分布,径流来沙的影响范围东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网河 水沙变化 伶仃洋 ECOMSE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09
13
作者 梁惜梅 施震 黄小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4-310,共7页
抗生素作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和生长促进剂被大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然而抗生素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可能会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非靶生物产生毒害和对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生素污染特征的研究主要... 抗生素作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和生长促进剂被大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然而抗生素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可能会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非靶生物产生毒害和对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生素污染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河口湾和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中,而对水产养殖区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较少。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调查了3种磺胺类、3种喹诺酮类、1种四环素类和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揭示其在典型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磺胺类抗生素均未检出,其他3类抗生素残留浓度和检出率大小顺序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水和沉积物中分别检出2类3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和3类5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和脱水红霉素)抗生素残留,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7.63~59.00ng·L-1和0.97~85.25ng.g-1之间。沉积物中抗生素检出率和种类均比水中的高,表明沉积物既是抗生素的储存库又是水中抗生素潜在的污染源。相同养殖模式下,养殖时间越长,抗生素的总量越高,显示出抗生素的累积效应。珠江口水产养殖区废水的排放可能是周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污染 沉积物 水产养殖区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干流河口水体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清书 麦碧娴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胡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47-51,共5页
参考美国EPA标准对珠江干流河口表层水样颗粒相和溶解相有机氯农药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分布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洪季、枯季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总量(颗粒相和溶解相)分别是9.7~26.3ng/L、41.7~122.5ng/L;洪季、... 参考美国EPA标准对珠江干流河口表层水样颗粒相和溶解相有机氯农药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分布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洪季、枯季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总量(颗粒相和溶解相)分别是9.7~26.3ng/L、41.7~122.5ng/L;洪季、枯季HCHs总量分别为5.8-20.6ng/L、13.8-99.7ng/L,DDTs总量分别是0.52-1.13ng/L、5.85-9.53ng/L,其它有机氯农药总量分别为3.36~8.51ng/L、17.5~61.5ng/L.珠江干流河口水体的DDT/(DDE+DDD)值向口门方向有逐渐递增趋势,表明沿程(特别是东江网河区)不断有浓度相对较高的DDT输入或仍有新使用的DDT农药进入珠江干流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水样 分布 珠江干流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美兰 林钦 +6 位作者 黄洪辉 甘居利 蔡文贵 吕晓瑜 王增焕 李纯厚 杜飞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之间,平均值为1.21mg/L;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 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之间,平均值为1.21mg/L;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耗氧量 珠江口水域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水域秋季刺网的渔获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晏磊 谭永光 +4 位作者 杨吝 杨炳忠 张鹏 陈森 李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9,共9页
2014年9月使用3种不同结构(单片、双重、三重)和不同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的刺网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海上捕鱼试验,并从多样性和相异性两方面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3种刺网的渔获种类数、... 2014年9月使用3种不同结构(单片、双重、三重)和不同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的刺网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海上捕鱼试验,并从多样性和相异性两方面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3种刺网的渔获种类数、尾数和质量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少;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1 000的优势种有所差异,但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是共同优势种。针对珠江口渔获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了该水域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欧氏距离法(Euclidian 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网目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性较高,而同一网目刺网差异性较低。从提高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恢复其生态稳定性来看,控制网目尺寸是当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刺网 渔获组成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夏、冬季珠江口附近海域水文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燕 夏华永 +1 位作者 钱立兵 朱鹏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8,共9页
根据珠江口外沿岸海域2006年夏季(7—8月)及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盐度分布,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特征及其与上升流、中尺度涡旋和海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调查海域冲淡... 根据珠江口外沿岸海域2006年夏季(7—8月)及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盐度分布,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特征及其与上升流、中尺度涡旋和海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调查海域冲淡水扩展、上升流、中尺度涡等现象在温度、盐度分布中都有很明显的表征,并对跃层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跃层类型;在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下,还形成了双跃层与障碍层现象。2)冬季海水混合剧烈,沿岸浅水区域跃层现象不明显,在陆坡深水区存在跃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CTD 跃层 冲淡水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咸潮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开枝 黄良民 +2 位作者 张建林 尹健强 罗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8,共7页
根据2007年底至2008年初珠江河口咸潮入侵期间大潮和小潮的两次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数和细胞密度的分布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共鉴定浮游植物76种,包括38种硅藻、18种绿藻、14种甲藻... 根据2007年底至2008年初珠江河口咸潮入侵期间大潮和小潮的两次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数和细胞密度的分布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共鉴定浮游植物76种,包括38种硅藻、18种绿藻、14种甲藻、4种蓝藻和2种裸藻。浮游植物种数分布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一般从河口上段至下段种数减少;大潮时浮游植物的种数低于小潮时,并且各水层之间浮游植物种数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以淡水硅藻为主,如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ngustissim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等;河口上段的站优势种突出,密度分布不均匀,均匀度值比较低。大潮和小潮期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3.80×104个.L-1和62.21×104个.L-1,变化范围为(1.48-290.41)×104个.L-1和(1.52-283.62)×104个.L-1;二者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相同,由河口上段至下段呈递减的格局;硅藻类的细胞密度占明显优势。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数和细胞密度的分布受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且具有明显的潮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咸潮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珠江冲淡水扩展及生态响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阳 孟强 +2 位作者 夏华永 李锐祥 朱鹏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共7页
根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年夏季(7—8月)航次的调查资料,发现珠江冲淡水同时向粤西和粤东扩展,最东可扩展至红海湾中部海域,向西最远可扩展至阳江海陵岛东侧,在西南季风的Ekman驱动下,向外海扩展至21.2°N,冲淡水产生的羽状锋十... 根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年夏季(7—8月)航次的调查资料,发现珠江冲淡水同时向粤西和粤东扩展,最东可扩展至红海湾中部海域,向西最远可扩展至阳江海陵岛东侧,在西南季风的Ekman驱动下,向外海扩展至21.2°N,冲淡水产生的羽状锋十分明显,大致位于10m水深之上;在陆架区存在上升流;在高栏列岛及担杆列岛东南海域分别存在孤立低盐水团;表层浊度、叶绿素a、溶解氧的间分布形态表明其输运路径受珠江冲淡水扩展路径的影响,叶绿素a高浓度区对应溶解氧高浓度区,其高浓度区分别位于上下川岛海域和万山群岛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冲淡水 羽状锋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冲淡水季节变化及动力成因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阳 李锐祥 +1 位作者 朱鹏利 任品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4,共9页
依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2007年4个航次的CTD资料,分析珠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和垂向结构,结果表明:表层冲淡水仅在夏季同时向粤西和粤东扩展,其余季节以西向扩展为主,而底层冲淡水全年向西扩展;冲淡水的主体部分大致位于10 m水深之上... 依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2007年4个航次的CTD资料,分析珠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和垂向结构,结果表明:表层冲淡水仅在夏季同时向粤西和粤东扩展,其余季节以西向扩展为主,而底层冲淡水全年向西扩展;冲淡水的主体部分大致位于10 m水深之上,但最大厚度在秋季可以超过20 m水深。通过结合同期风、海流、潮汐资料分析发现径流和风是控制冲淡水扩展范围和垂向结构的关键因子,夏季珠江冲淡水的范围最广,其次是春季,冬季最窄;夏季西南季风有利于其向东及向外海扩展,东北季风驱使珠江冲淡水向西扩展并制约冲淡水向外海扩散;粤西的水位梯度全年都驱动沿岸流向西流,而粤东的水位梯度仅在夏季有利于珠江冲淡水东向扩散,相应的粤东沿岸流在夏季指向东北,其余季节均指向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冲淡水 Ekman效应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