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ivation ——Theories and Beyond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Limin Zhai Shijun\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2期87-93,共7页
Most language teachers will agree that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uccess or fail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Corder’s phrase, “ Given motivation, anyone can learn... Most language teachers will agree that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uccess or fail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Corder’s phrase, “ Given motivation, anyone can learn a language" brings out the importance of motivation and the way it can overcome unfavourable circumstances in other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re have been overwhelming researches & literature on this area. However, the definition and study of motivation have not been without proble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on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underlying motivational research, followed by the remarkable motivation theories. The third part is concerned with SL/FL motivation, which attempts to relate the findings on motivation with situa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VATION behaviourism cognitive SOCIAL CONSTRUCTIVIST SOCIAL educational model intrinsic vs EXTRINSIC MOTIVATION expetancy value theORY goal theORY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波 丁俊美 +2 位作者 赵三军 杨云娟 黄遵锡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自信和法治意识树立及公民品格养成等为具体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精心开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具体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和路径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实现了微生物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从而为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系统性模式和操作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教育目标分类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密 李明 杨欣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6,共11页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这些困境,可以通过健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动态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打破知识壁垒与迭代困境;重构高校管理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系与协同机制。从而,构建“精准选拔—跨界培养—生态赋能”的协同机制,以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理论类课程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以“7P”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 王聪帅 王果团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育概论》为典型案例,对“7P”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7P”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环有机联动,系统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价值塑造的学习进阶目标体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结构化内容体系、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关键能力活动体系、以学生关键能力活动行为表现为观测点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显著地提高了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混合式教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体育概论 金课 教育目标分类学 问题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5
作者 王晓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93-196,共4页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于丰富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树立科学施肥、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施肥与环境保护 育人目标 教育融入点 教学载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育数字化的教师教育转型:理念、图景与行动 被引量:2
6
作者 龙宝新 陈新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变革的策动者、范导者、支援者,造就具有数字胜任力的优秀教师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担负着三重功能:前驱功能、支撑功能与杠杆功能。要全方位参与教育数字化变革,教师教育育人目...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变革的策动者、范导者、支援者,造就具有数字胜任力的优秀教师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担负着三重功能:前驱功能、支撑功能与杠杆功能。要全方位参与教育数字化变革,教师教育育人目标、教学方式、治理体系面临全面升级:培育教师的教育数字胜任力成为首要育人目标,融身混合教师学习模态成为主要教学方式,精准治理、人机共治成为现代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重点。面向教育数字化要求,教师教育转型发展需要付诸三项改革行动:借力数据赋能,构筑教师教育数字学习空间;倡导双元共生,铺就教师教育融创发展轨道;善用智能决策,打开教师教育“人-机”共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师教育转型 育人目标 教学方式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学前教育立法:走向优质普惠 被引量:1
7
作者 钱雨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在国际视野下建构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分为补缺阶段、扶弱阶段与普惠阶段,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变革趋势由弱势群体获得... 在国际视野下建构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分为补缺阶段、扶弱阶段与普惠阶段,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变革趋势由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机会的“适度普惠”,走向每个儿童都有权接受教育的“全面普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体现了“国际视野、本土关怀”的中国特色,贯彻了教育公平、儿童优先、政府核心、多义务主体和融合教育等五大原则。依法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促进学前儿童和谐发展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中国学前教育走向“优质普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法学 优质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皮亚杰”发生学视角中的教育目标模型分析与建造
8
作者 国艺璇 朱彩兰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32,共7页
教育目标模型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导向,须具备明晰的内在逻辑体系与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发生思想为审视和重构教育目标模型提供了新视角。以“胡塞尔-皮亚杰”认识发生思想为依据,基于发生学视角,从对象、过程与结构维度对加涅、布卢姆... 教育目标模型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导向,须具备明晰的内在逻辑体系与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发生思想为审视和重构教育目标模型提供了新视角。以“胡塞尔-皮亚杰”认识发生思想为依据,基于发生学视角,从对象、过程与结构维度对加涅、布卢姆及新课改三维目标等典型教育目标模型进行审视,检视优势及不足,进而借助胡塞尔意向性理论论证“知识—思维—观念”与素养发生的对应关系,构建出从发生学视角认识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和构成要素筑牢根基,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核心素养在教育过程中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胡塞尔 皮亚杰 “知识—思维—观念”框架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分析
9
作者 陈佳薇 祁占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4,共6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的制度保障、丰富的资源支撑和强大的人才驱动力,可通过锚定“方向标”、筑牢“组织网”、打造“新引擎”、架构“人才库”、拓宽“空间域”,积极推动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相统一、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相驱动、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两手抓、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相适应,为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开拓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 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 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 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 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与评价
10
作者 梁长梅 侯震 刘艳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05-108,111,共5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采用Excel制作了课程目标达成度电子文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2级的2204班的学生成绩为例,结合计算结果与个体达成度的...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采用Excel制作了课程目标达成度电子文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2级的2204班的学生成绩为例,结合计算结果与个体达成度的散点图和柱状图,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Excel中仅需输入学生的过程成绩与期末成绩即可自动计算出课程目标达成度,并生成直观的学生个体达成度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 目标达成度 计算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11
作者 石芳 王雨娜 潘榆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40,共9页
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这为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新征程上... 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这为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新征程上,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责使命,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发挥其举旗定向、凝心聚气、铸魂育人的巨大作用,围绕党和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功能、内容、方法、主体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并从强化领导体制、创新课程体系、统筹育人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加强队伍建设等维度探索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目标 基本策略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德育变革的技术红利、潜在风险及其调适
12
作者 周郅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德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与重构。智能技术为德育提供了巨大的技术红利,促进了传统技术性思维框架的转变,推动了协同式德育生态模式的建构,实现了图像化德育言说方式的生成,助力了交互性德育空间形态的塑造。然...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德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与重构。智能技术为德育提供了巨大的技术红利,促进了传统技术性思维框架的转变,推动了协同式德育生态模式的建构,实现了图像化德育言说方式的生成,助力了交互性德育空间形态的塑造。然而,智能技术视角下的德育极易被数据技术所裹挟,存在技术规则与算法逻辑遮蔽道德情感交流、技术附魅与算法推荐造成道德主体异化、精确量化与算法偏见破坏道德内生动力、技术异化与计算主义背离德育生命旨归等潜在风险,阻碍德育的良性发展。为此,必须从关注“情境”价值、明确“向善”原则、创新“协作”关系、凸显“为人”意识四方面加强技术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在变革中坚守育人底线,真正实现德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德育变革 道法术器 育人旨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园林景观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13
作者 韦媛 黄虹心 +2 位作者 陆晴 韦玮 韦诗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83-187,共5页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职业本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进而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该文以园林景观工程职业本科专业为例,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职业本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进而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该文以园林景观工程职业本科专业为例,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上与专业课程统筹性不强、实践上与产教融合衔接度不高、成果上与社会需求融合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开发建设优质校企教育资源和构建优化综合管理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职业本科生教育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课程思政 园林景观工程 实践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探索
14
作者 盖越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分析了农业高校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内涵的理解,剖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 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分析了农业高校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内涵的理解,剖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深度挖掘了农业高校思政教育在涉农育农、厚植爱农情怀,学农务农、练成兴农本领,知农爱农、践行强农使命,强农兴农、谱写时代新篇章等方面的价值意蕴,最后总结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高校 思政教育现代化 目标指向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目标的形式化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开城 林思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共7页
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归宿。从教育系统设计的角度看,教育目标具有公共性和可达性,它为教育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引性信息。教育目标领域可以分为能力领域和价值领域,前者呼应的是事实性真理,后者呼应的是价值性真理。而不呼应任何真... 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归宿。从教育系统设计的角度看,教育目标具有公共性和可达性,它为教育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引性信息。教育目标领域可以分为能力领域和价值领域,前者呼应的是事实性真理,后者呼应的是价值性真理。而不呼应任何真理领域的情感态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目标领域,不满足公共性和可达性的要求,它只是价值学习的伴生物。与自然语言表征相比,教育目标的形式化表征更容易满足清晰性、整体性、可组合性以及高设计分辨力的要求。能力建模图和它所关联的知识建模图以及二元组(知识点,学习水平)可以用来形式化表征能力目标,蕴含着知识建模图和价值矛盾体的价值建模图以及二元组(价值,学习水平)可以用来形式化表征价值目标。有了形式化表征方法,便不会在教育目标描述中混淆目标与任务或计划,也不再需要用大而无当的语词来描述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能力目标 价值目标 能力建模 价值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林业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燕 王佳彤 +5 位作者 崔连婧 王婷婷 田心池 曲文 孙壮志 杨春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265,共5页
目的新时代“双碳”目标下,如何构建林业类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是当下培养“双碳”目标特殊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方法本文重点探讨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阐述新时期林业高... 目的新时代“双碳”目标下,如何构建林业类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是当下培养“双碳”目标特殊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方法本文重点探讨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阐述新时期林业高校工科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方向。结果通过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依托产教融合和就业牵引为导向,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知林爱林”的行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精准定位,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学科特色的林业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优势,致力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结论“双碳”目标背景下,全面提高林业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中应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根本目标与根本内容的偏离与匡正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水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长久以来针对体育课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源于偏离传承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体育课根本内容。紧扣课程教育的属性,分析“内容”与“目标”的内涵认为: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 长久以来针对体育课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源于偏离传承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体育课根本内容。紧扣课程教育的属性,分析“内容”与“目标”的内涵认为: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于“游戏”,由身体运动文化要素构成;根本目标在于教师适时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方法、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运动行为,帮助他们转变认知状态,将相关身体运动信息转化、融入身体,形成、发展运动认知能力。构建体育课根本目标与根本内容的意义体现为:明确体育课在“育人”方面无可替代,契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一般性要求,兼顾国家(或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载体的属性,突出体育课的具身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身体运动 手段论效用 运动文化 运动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教育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易文婷 郎晓荣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本文综述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在护理教育中的实践作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提出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为护理教育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拟为推进护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 能力本位教育 护理教育 以目标为导向 以结果为中心 批判 反思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课程内容的设计逻辑与多维组织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琪 杨正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义。在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的设计逻辑,探讨课程内容的结构特色、组织原则和发展路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更凸显进阶性、开放性以及与...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义。在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的设计逻辑,探讨课程内容的结构特色、组织原则和发展路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更凸显进阶性、开放性以及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度,并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立体交错的课程知识图谱。课程内容的组织注重多层级呈现、跨学科主题涉猎以及横向纵向协同组织原则,并强调结构化内容支架下的发现学习和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英语课程内容 组织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数字农业技术课程为例
20
作者 刘伟娜 李东明 谢云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127-130,共4页
课程思政对实现“三全育人”,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育人工作改革与“太行山精神”高度契合。以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开设的数字农业技术课程为例,将“太行山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建立... 课程思政对实现“三全育人”,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育人工作改革与“太行山精神”高度契合。以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开设的数字农业技术课程为例,将“太行山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彰显鲜明河北农业大学特色的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把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渗透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既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意识,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又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太行山精神 数字农业技术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