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述评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青 王晓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59,共18页
2011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现正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它是《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后,时隔15年后的再次修改,直接新增条文62条,删除2条,修改58条,条文总数从现行法的225条增加到285条。就净增的6... 2011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现正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它是《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后,时隔15年后的再次修改,直接新增条文62条,删除2条,修改58条,条文总数从现行法的225条增加到285条。就净增的60个条文所涉及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诉讼阶段以及辩护制度、证据制度等基本诉讼制度修正的亮点与不足,逐一进行评述,以期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草案》述评 立法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版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与冲突——从Eldred v. Ashcroft案看美国版权扩张法案(CTEA)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冲击 被引量:6
2
作者 赖洪川 赵瑞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这最终有利于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版权保护过程中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版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对于作为自然权利的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才具有正当...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这最终有利于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版权保护过程中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版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对于作为自然权利的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才具有正当性。1998年CTEA延长20年版权保护期限的立法,不但不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反而增加了公众的负担,损害公众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它违背了宪法中知识产权条款的立法原则,也侵害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第一修正案 CTEA 言论自由 版权 公众利益 版权保护 修正案 宪法 版权扩张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何为 被引量:33
3
作者 熊琦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4,30,共8页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作为应对大规模许可的制度工具之一,既非控制著作权交易成本的主要选择,亦无限制著作权人处分权的立法蕴意。我国试图通过移植延伸性集体管理来解决权利人无法维权和无法授权的问题,不但错误理解了延伸性集体管理...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作为应对大规模许可的制度工具之一,既非控制著作权交易成本的主要选择,亦无限制著作权人处分权的立法蕴意。我国试图通过移植延伸性集体管理来解决权利人无法维权和无法授权的问题,不但错误理解了延伸性集体管理的立法价值本意,还使制度移植脱离了其产生的特殊产业和社会背景。孤立地将延伸性集体管理引入我国,忽略其产生地的著作权产业形态和产业主体特点,更可能出现的只会是对著作权人利益的损害和对著作权市场机制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 著作权法修改 著作权许可 私人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版权保护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的出台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昊 陈佳沁 金莲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提案,日本国会通过了"增设数字出版权"为核心内容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并于2015年正式实施。文章通过梳理《修正案》的出台过程,分析修订的主要方案和主要分歧点,比较修订前后著作权法相关内容的变化,总结著作权法修订的法律意义和媒介发展层面的意义,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修正案 出版权 日本数字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定义与分类的理论重构——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1条、第5条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伟民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63,共9页
作品定义与分类是著作权法的基础概念。《伯尔尼公约》未明确定义"作品",仅将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作品类型。《TRIPS协定》要求WTO成员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伯尔尼公约》(... 作品定义与分类是著作权法的基础概念。《伯尔尼公约》未明确定义"作品",仅将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作品类型。《TRIPS协定》要求WTO成员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中的文学作品加以保护,因此我国如何保护计算机软件正面临立法选择。《著作权法》和《修改草案》将"作品"分为许多具体类别,结果导致作品定义不准确,作品分类高度膨胀、矛盾和重叠。《草案》应以"三个领域两种作品"来定义作品,以"文学作品"取代"文字作品",废除"科学作品"和"口述作品"的定义和分类,同时,明确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学作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修改草案 作品 定义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概念 被引量:6
6
作者 戴哲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首次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作品的概念,该作品的概念包含了"独创性""固定"要件和智力成果3个基本要素。然而,"独创性"中的"独立创作"在逻辑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首次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作品的概念,该作品的概念包含了"独创性""固定"要件和智力成果3个基本要素。然而,"独创性"中的"独立创作"在逻辑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范畴;"固定"要件体现的是作品与载体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要素都无法描述作品的客观性质;并且,使用智力成果作为作品的属概念显得过于笼统和抽象,该要素甚至可以包含思想,因此,这三个要素都未能展现作品的本质属性。为了重构作品的概念,应当将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创造性的表达",为了厘清作品与"独创性""固定"间的逻辑内涵,应规定"著作权法保护已经固定在有形载体上并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著作权 独创性 固定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职务作品版权归属:历史、争议以及建议——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第16条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鸿军 彭桂兵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对新闻职务作品的规定20年未变,甚至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但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新闻职务作品条款已凸显出修改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源于条款对新闻职务作品规定的多样性导致的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对新闻职务作品的规定20年未变,甚至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但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新闻职务作品条款已凸显出修改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源于条款对新闻职务作品规定的多样性导致的司法裁判和版权许可的双重不确定性。2012年至2014年,《著作权法》修改前后经历三稿,最终确定了新闻职务作品作为特殊职务作品类型存在,这一规定在当时导致了实务界的批评和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仍保留了上一轮修改结果。为避免上一轮修改引发的争议,笔者认为要审慎地对修改的必要性作出回应,既要考虑媒体单位利益,也要考虑作者利益,同时回应新闻版权实践中合同许可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 版权归属 特殊职务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版权法改革方案述评 被引量:23
8
作者 万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美国现行版权法是前数字时代的产物,尽管经过多次修改,但都只是小修小补,缺乏整体思考,未能反映数字时代特征。版权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公布《版权原则项目:改革方向》,希望对美国版权法进行综合性全面改革。其中有些内容非常具有创新性... 美国现行版权法是前数字时代的产物,尽管经过多次修改,但都只是小修小补,缺乏整体思考,未能反映数字时代特征。版权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公布《版权原则项目:改革方向》,希望对美国版权法进行综合性全面改革。其中有些内容非常具有创新性,例如:复兴版权注册制度、明确公有领域捐赠原则等。鉴于中国已经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因此研究其相关内容,对于中国的修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版权法 版权制度改革 中国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改编权保护的历史之维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杨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7,共6页
改编权是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改编行为是最典型的作品演绎方式。在印刷技术发展早期并未形成独立的改编权概念,改编权的雏形多以禁例形式内化于复制权当中。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编权逐渐从复制权中解放出来,成为《伯... 改编权是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改编行为是最典型的作品演绎方式。在印刷技术发展早期并未形成独立的改编权概念,改编权的雏形多以禁例形式内化于复制权当中。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编权逐渐从复制权中解放出来,成为《伯尔尼公约》中类型化不断发展的一项独立权利。作品改编在中国经历了由合理模仿到侵害著作权的演化过程。改编权保护的推动因素来自于产业发展的诉求,既反映出作品派生市场和新产业的成长发展轨迹,又是著作权超越复制,转向规范类型化之作品利用方式的体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权 著作权法 复制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大清著作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研究——从2018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2款切入 被引量:39
10
作者 董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长期以来,机动侦查权被视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手段。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仍然保留了检察机关的此项权力。从既往的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采用机动侦查权办理的案件数量不多,但不能据此简单地认为该项权力没有发挥... 长期以来,机动侦查权被视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手段。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仍然保留了检察机关的此项权力。从既往的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采用机动侦查权办理的案件数量不多,但不能据此简单地认为该项权力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刑事诉讼法对机动侦查权的功能定位是适时监督,寻求个案正义,而非主动行权,对所有特殊案件大包大揽。机动侦查权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单纯地通过修法扩大案件的适用范围,而是在规范层面上针对机动侦查权的案件适用范围、审查程序、权力配置等办案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作出技术性破解,最终使该项权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年刑事诉讼法 检察机关 机动侦查权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化:中国刑事诉讼修改的当下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18
11
作者 左卫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58,共6页
1979年以来,中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贯穿了一条主线——程序司法化。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改变单方、双方结构,建立并完善三方结构方面做出了努力,进一步增强了刑事诉讼诸阶段的司法化要素。但应当看到,当下的程序司法化努... 1979年以来,中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贯穿了一条主线——程序司法化。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改变单方、双方结构,建立并完善三方结构方面做出了努力,进一步增强了刑事诉讼诸阶段的司法化要素。但应当看到,当下的程序司法化努力还主要局限在审判阶段(尤其是一审)的实体性裁判方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所实施的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诉讼行为,大都仍未纳入司法化的范围。未来的改革应立足中国司法实际,坚决而渐进地推进程序的司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程序 修正案 司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刑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秉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研拟和审议,刑法改革再次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社会发展、刑事政策调整和弥补刑法缺陷的需要,我国刑法应当树立"维护社会和谐,贯彻宽严相济,促进刑法科学、进步"的改革目标,注重贯...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研拟和审议,刑法改革再次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社会发展、刑事政策调整和弥补刑法缺陷的需要,我国刑法应当树立"维护社会和谐,贯彻宽严相济,促进刑法科学、进步"的改革目标,注重贯彻人权保障、民生保护、宽严相济和面向国际的现代理念,循序渐进,不断加强死刑和自由刑制度改革,同时积极完善特殊群体从宽制度、民生的刑法保护和反腐败的刑法规范,努力促进刑法立法的全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改革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 死刑 自由刑 特殊群体 民生保护 反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服制条例草案的制定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竞琼 刘梦醒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2,共9页
辛亥革命后打破了古代封建社会服装礼制观念的禁锢,以法令的形式对国民服装进行规定。其中1912年《服制》,1929年《服制条例》,1939年《修正服制条例草案》是确定当时礼服、制服和常服的基础法令。在第三次基础法令即1939年《修正服制... 辛亥革命后打破了古代封建社会服装礼制观念的禁锢,以法令的形式对国民服装进行规定。其中1912年《服制》,1929年《服制条例》,1939年《修正服制条例草案》是确定当时礼服、制服和常服的基础法令。在第三次基础法令即1939年《修正服制条例草案》颁布之前,曾出现过供讨论的第一、第二与第三预案,内政部服制讨论委员对这三个预案进行了修改与讨论,最终于1939年1月8日颁布了《修正服制条例草案》。文章对这三次预案进行了研究,并与1939年公布的《修正服制条例草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且从平等观念、中西纵横、实业救国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服制 法令 草案 修正案 国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著作权犯罪刑罚威慑效能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芳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是刑罚运行中的缺陷与立法规范自身的短路所致,一般威慑效能水平不高是社会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欠缺所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通过增列犯罪对象、行为类型和提高法定刑等方式弥补了立法漏洞,对实践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调整。未来要实现严惩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立法目标,应当在司法层面进行调整以强化刑罚威慑。一方面,纠正轻判化的司法偏差,重罪重罚,实现“罪刑相适”;另一方面,加强对刑事判决书的说理,让公众充分参与司法裁判,获得对刑法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著作权犯罪 刑罚威慑 《刑法修正案(十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著作权权利限制与例外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华劼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我国已签署《马拉喀什条约》,亟须对著作权法中的限制与例外条款进行修改和调整。一是要扩大"受益人"和"无障碍格式版"的范围,缩小"被授权实体"的范围;二是明确规定"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范围;... 我国已签署《马拉喀什条约》,亟须对著作权法中的限制与例外条款进行修改和调整。一是要扩大"受益人"和"无障碍格式版"的范围,缩小"被授权实体"的范围;二是明确规定"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范围;三是明确规定著作权例外所包含的权利范围;四是制定为视力和阅读障碍者利益而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喀什条约》 权利限制与例外 视力和阅读障碍者 修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使用方式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陶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性使用,应合理地考虑演绎者的创作自由,采用客观上的声誉损害标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权极有可能吸收修改权。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建议以一般性规则加特殊性规则的模式,将保护作品完整权明确为保护作品的基本表达不被实质性修改的权利。在侵权判定标准的具体司法适用上,采取区分对待原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版权法典》评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6,共9页
《欧洲版权法典》在充分考虑《伯尔尼公约》、《TRIPS协定》以及欧盟之前在版权领域制定的七个指令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者身份与权利归属、精神权利、经济权利以及限制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法典在有些内容上作了创新,尤其是在涉... 《欧洲版权法典》在充分考虑《伯尔尼公约》、《TRIPS协定》以及欧盟之前在版权领域制定的七个指令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者身份与权利归属、精神权利、经济权利以及限制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法典在有些内容上作了创新,尤其是在涉及权利限制的部分,提出了区别于现有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立法模式,引入了类比适用的新立法模式。鉴于我国已经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因此《欧洲版权法典》的规定,对于我国的修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版权法 版权体系 作者权体系 中国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孤儿作品查找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辉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57,共9页
获取孤儿作品著作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难题。查找成本既是维持著作权保护机制正常运作之所需,又是获取孤儿作品著作权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在坚持使用者独立查找原则的基础上降低查找成本成为孤儿作品制度设计的关键,各国因此形成不同... 获取孤儿作品著作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难题。查找成本既是维持著作权保护机制正常运作之所需,又是获取孤儿作品著作权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在坚持使用者独立查找原则的基础上降低查找成本成为孤儿作品制度设计的关键,各国因此形成不同的查找模式。美国模式、欧盟模式、加拿大模式和英国模式各具特色,凸显了降低查找成本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1条就孤儿作品数字化问题选择了公共机构集中审查和许可的模式,这是高成本的制度选择,不利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借鉴各种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予以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作品 数字图书馆 勤勉查找 查找成本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第二稿评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炎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70,共6页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外无国际压力,是一次主动、全面的修法,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第二稿)的问题依旧多于成绩。为了将著作权法修改成一部真正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律,必须克服急躁心理,认真总...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外无国际压力,是一次主动、全面的修法,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第二稿)的问题依旧多于成绩。为了将著作权法修改成一部真正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律,必须克服急躁心理,认真总结我国著作权法的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对草案作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第三次修改 第二稿完善意见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档案权责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秋会 韩书婷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共3页
文章从档案权利和责任的角度对现行档案法和2019年档案法修订草案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参考了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法律规定,对推进档案工作责任制、细化档案违法惩处措施、确保各类主体的档案利用权利以及厘清电子档案收集和管理中的权责... 文章从档案权利和责任的角度对现行档案法和2019年档案法修订草案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参考了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法律规定,对推进档案工作责任制、细化档案违法惩处措施、确保各类主体的档案利用权利以及厘清电子档案收集和管理中的权责关系提出了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法 档案法修订草案 档案权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