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探 被引量:36
1
作者 徐琨 杨敦干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共4页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医院而言,就是要制定章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路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现...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医院而言,就是要制定章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路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章程 医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嵩焘洋务思想对陈宝箴启动湖南维新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桥 郝幸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 陈宝箴是郭嵩焘的洋务知己和志同道合的僚属,且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上大体相似,而这些相似性导致了两者有着共同的悲情结局。两人之间因思想相近产生强烈共鸣而结下深情厚谊,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加深了彼此的影响,尤其是郭嵩焘的洋务思想给陈宝箴后来所主导的维新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陈宝箴以郭氏教育思想的完善者、吏治思想的执行者、富强观念的实践者的身份践行了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陈宝箴 洋务思想 湖南维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邱远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进之争 ,因此张之洞乃是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促进派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清末政府 变法修律 沈家本 法律近代化 法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傅荣贤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改良动机。学、政、教的三分体系构拟了"西学"相对完整的图像,"见诸实事"的西政既包括"夷技"(用),也包括庶政(体),而它们皆"出于学"。这就为"一切政"奠定了学理基础,也超越了体用二分话语以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文化战略模式,从而最终论证了庶政的合法性,并为制度层面上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目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 近代书目 维新变法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小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7,共5页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由于面世资料稀少而零散,学术界对这位徽州人物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邵作舟更多手稿的出版,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在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文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由于面世资料稀少而零散,学术界对这位徽州人物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邵作舟更多手稿的出版,邵作舟思想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在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文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和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作舟 维新变法 《邵氏危言》 《公理凡》 海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代中国新式小学的兴起
6
作者 吴洪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6-82,共7页
近代中国新式小学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新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提倡“开民智”,从洋务派局限于专门技术教育转向普通教育,尤以小学教育为基础,高度重视其价值和社会作用。“戊戌维新”期... 近代中国新式小学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新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提倡“开民智”,从洋务派局限于专门技术教育转向普通教育,尤以小学教育为基础,高度重视其价值和社会作用。“戊戌维新”期间,各地纷纷涌现了一些新式小学,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的封建私塾,体现了近代教育发展的特征,并为清末“新政”时期“新学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维新教育 新式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维新运动中康有为策略变化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彭平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100,共6页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没有再提出立宪法、开国会的政治要求是一种策略的调整。这种调整与他自身地位的变化、各派政治力量的变化有关,也是与他的“仿洋改制”思想相适应的。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康有为放弃了立宪法、开国会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 康有为 戊戌维新 策略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势的精英及其反抗——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文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82-86,共5页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精英集团的分裂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冲突状况。湖南维新运动是一个原本富有共识的官绅集团在民族危机面前自新和自救的努力。引起这个官绅集团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伴随着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精英集团的分裂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冲突状况。湖南维新运动是一个原本富有共识的官绅集团在民族危机面前自新和自救的努力。引起这个官绅集团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伴随着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维新运动的急进尤其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被侵犯和面临被淘汰的旧精英于是联合起来,利用意识形态工具和各种实际措施对维新事业展开猛烈攻击。这个事例通常被用来说明湖南地域文化的特性,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它呈现出更具普遍意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维新运动 湖南 社会冲突 教育体制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小说观念的嬗变及其新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联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2,共7页
近代小说观念作为古典小说观念的终结和现代小说观念的萌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维新运动前主要是继承传统,又在鄙视小说为"闲书"中出现一些新变化;伴随维新运动的酝酿与来临,小说渐渐受到较... 近代小说观念作为古典小说观念的终结和现代小说观念的萌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维新运动前主要是继承传统,又在鄙视小说为"闲书"中出现一些新变化;伴随维新运动的酝酿与来临,小说渐渐受到较多的重视,社会功能得到关注与强调;资产阶级改良者大力提倡小说,着眼于抬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力争让小说进入文学殿堂。之后,鸳鸯蝴蝶派强调娱乐消遣功能的小说观念,表现出对传统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维新运动前后 小说观念 传统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阿拉伯宪政历程的源头——自由亲王运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哈冠群 吴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41,共6页
"自由亲王"是沙特阿拉伯现代化发展初期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是沙特阿拉伯经历从传统君主制到"发展的独裁模式"之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推手。自由亲王运动根源于石油时代沙特阿拉伯经济社会秩序的变动,在沙特阿拉伯首次提... "自由亲王"是沙特阿拉伯现代化发展初期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是沙特阿拉伯经历从传统君主制到"发展的独裁模式"之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推手。自由亲王运动根源于石油时代沙特阿拉伯经济社会秩序的变动,在沙特阿拉伯首次提出宪政民主等现代政治理念并尝试付诸实践,由此成为沙特阿拉伯宪政历程的源头,对沙特阿拉伯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预示着沙特阿拉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自由亲王运动 宪政改革 政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行宪法上革命规定的意涵及其功能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2,共9页
革命在近代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均规定了革命,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宪法话语。现行宪法中的革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作为确认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非暴力形式的自我完善的革命、作为政权取得正当性证成的革命... 革命在近代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均规定了革命,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宪法话语。现行宪法中的革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作为确认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非暴力形式的自我完善的革命、作为政权取得正当性证成的革命以及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革命。在规范意义上,宪法上的革命规定具有确认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三重特性。宪法上的革命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理解现行宪法为国家发展和变革预留的空间,进而探寻由执政党、不同的国家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的革命规定的实践机制,最后是要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作用,为革命作用的发挥划定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宪法 革命 改革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898年湖南维新运动之失败——兼论清末科举改革中的政治冲突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文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1898年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出现的激烈政治冲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 1898年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出现的激烈政治冲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受到威胁和侵犯的旧精英于是联合起来,对维新事业展开猛烈攻击。这个事例通常被用来说明湖南地域文化的特性,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它呈现出更具普遍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维新运动 科举改革 政治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