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释“在所”
1
作者 于方圆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所 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汉机器翻译未登录词识别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米成刚 王磊 +1 位作者 杨雅婷 陈科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2-1115,共4页
针对维汉统计机器翻译中未登录词较多的现象和维吾尔语语言资源匮乏这一现状,结合维吾尔语构词特征以及相应的字符串相似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串相似度的维汉机器翻译未登录词识别模型。该模型借助短语表和外部词典,与未翻译的维... 针对维汉统计机器翻译中未登录词较多的现象和维吾尔语语言资源匮乏这一现状,结合维吾尔语构词特征以及相应的字符串相似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串相似度的维汉机器翻译未登录词识别模型。该模型借助短语表和外部词典,与未翻译的维语词求相似度,取相似度最大短语对应的汉语翻译作为此未登录词的最终翻译。实验证明,与基于词干切分的未登录词识别方法相比,此模型较好地保留了维吾尔语词信息,提高了译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汉机器翻译 短语表 字符串相似度算法 未登录词 词切分 编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最大匹配分词算法的汉盲翻译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文珍 徐豪杰 +4 位作者 汪文妃 宣建强 赵维 吴新丽 潘海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91,共8页
汉盲翻译是把汉字源文本自动翻译为对应的盲文文本,目前存在着多音字混淆、未登录词不能增加、不符合盲文分词连写规则等挑战。构建一个基于逆向最大匹配分词算法的汉盲翻译系统,能够较好识别多音字,自主添加未登录词,得到较正确的分词... 汉盲翻译是把汉字源文本自动翻译为对应的盲文文本,目前存在着多音字混淆、未登录词不能增加、不符合盲文分词连写规则等挑战。构建一个基于逆向最大匹配分词算法的汉盲翻译系统,能够较好识别多音字,自主添加未登录词,得到较正确的分词连写结果,有效提高了汉盲翻译的准确率。该系统基于词库可以区分出大多数多音字,能够得到较符合盲文分词连写规则的分词结果,并可向词库自主添加未登录词,进而提高中文分词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降低因中文分词错误引起的语句歧义,减少因多音字混淆引起的翻译错误,避免因音节结构分散导致的盲文方数繁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盲翻译 中文分词 未登录词 逆向最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文相关汉语自动分词及词法预处理算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河燕 李渝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8-155,共8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汉英机器翻译的上下文相关汉语自动分词及词法预处理算法.该算法采用正向多路径匹配算法和基于上下文相关知识的歧义切分消解算法,充分利用汉英机译系统词典库中的大量语法和语义等知识进行上下文相关的规则推导消歧...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汉英机器翻译的上下文相关汉语自动分词及词法预处理算法.该算法采用正向多路径匹配算法和基于上下文相关知识的歧义切分消解算法,充分利用汉英机译系统词典库中的大量语法和语义等知识进行上下文相关的规则推导消歧,使自动分词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同时,该算法还对汉语中意义冗余的重叠词和可以与中心词离合的虚词等进行了词法预处理,从而一方面可以减少系统词典的收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自动分词 词法预处理 机器翻译 上下文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视野中俄汉词汇的文化意象差异与整合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景益 刘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在语言体系当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文化意象寓于语言当中,并在具体的词汇上得以体现,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俄汉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 在语言体系当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文化意象寓于语言当中,并在具体的词汇上得以体现,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俄汉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和比较俄语与汉语词汇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并对其进行立体整合,全方位解读,进而准确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汉语 词汇 文化意象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句本位句法体系的古汉语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韩芳 杨天心 宋继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10,117,共9页
该文通过构建古汉语词典模型,结合黎锦熙先生提出的句本位句法相关规则构造知识库,使用词义消歧算法,对古汉语进行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研究。实验以基于句本位语法进行句法标注后的《论语》作为测试语料,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机器翻译,通过... 该文通过构建古汉语词典模型,结合黎锦熙先生提出的句本位句法相关规则构造知识库,使用词义消歧算法,对古汉语进行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研究。实验以基于句本位语法进行句法标注后的《论语》作为测试语料,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机器翻译,通过获取待选义项、构建义项选择模型、调整句法顺序等手段生成翻译结果集,并使用二元语法模型对结果进行优选,得到机器翻译最终结果,最后对翻译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黎氏语法 词义消歧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CT:一种WordNet概念自动翻译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石 曹存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70,94,共9页
WordNet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重要作用的英语词汇知识库,该文提出了一种将WordNet中词汇概念自动翻译为中文的方法。首先,利用电子词典和术语翻译工具将英语词汇在义项的粒度上翻译为中文;其次,将特定概念中词汇的正确义项选择看作分... WordNet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重要作用的英语词汇知识库,该文提出了一种将WordNet中词汇概念自动翻译为中文的方法。首先,利用电子词典和术语翻译工具将英语词汇在义项的粒度上翻译为中文;其次,将特定概念中词汇的正确义项选择看作分类问题,归纳出基于翻译唯一性、概念内和概念间翻译交集、中文短语结构规则,以及基于PMI的翻译相关性共12个特征,训练分类模型实现正确义项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WordNet 3.0中概念翻译的覆盖率为85.21%,准确率为8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WordNet翻译 词汇翻译 翻译消歧 中文词汇知识库 中文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特定领域机器翻译的汉语分词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晨 张玉洁 +1 位作者 郭振 徐金安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190,共7页
在特定领域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开发过程中,大量新词的出现导致汉语分词精度下降,而特定领域缺少标注语料使得有监督学习技术的性能难以提高。这直接导致抽取的翻译知识中出现很多错误,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实现了基于... 在特定领域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开发过程中,大量新词的出现导致汉语分词精度下降,而特定领域缺少标注语料使得有监督学习技术的性能难以提高。这直接导致抽取的翻译知识中出现很多错误,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实现了基于生语料的领域自适应分词模型和双语引导的汉语分词,并提出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方法,通过构建格状结构(Lattice)并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最佳汉语分词结果。为了验证所提方法,我们在NTCIR-10的汉英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汉语分词方法在分词精度F值和统计机器翻译的BLEU值上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分词 领域适应 双语引导 LATTICE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80,共10页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言文化的隔膜,译经多...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言文化的隔膜,译经多为 “弃文存质”的直译;魏晋时期,佛经翻译家注意迎合中国本土的知识背景和学术思潮,译 经多为“滞文格义”的意译;东晋二秦时期,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从空间性和时 间性上彰明翻译的阐释学性质,鸠摩罗什注意到佛经“有意味的形式”,对已有旧译佛经进 行了语言和意义的双重正谬和双重诠释。隋唐时期,彦琮的“八备”和玄奘的“五不翻”, 标志着翻译理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宋代赞宁的“六例”是佛经翻译理论和实践最完满的总 结。汉译佛经改变了印度佛经的原生态,使之以中国人理解的并经中国人解释过的方式成为 世界佛教的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阐释学 翻译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天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5,共6页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佛教词语在中日两国间的互动,则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中国化佛教 汉译佛教词语 中-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er-CRF词切分方法在蒙汉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依拉 张振 +3 位作者 仁庆道尔吉 牛向华 高芬 赵亚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46,共9页
基于编码—解码(端到端)结构的机器翻译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之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其翻译质量较高且流畅度较好,但依然存在词汇受限、上下文语义信息丢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首先进行语料预处理,给出一种Transformer-CRF算法来进行蒙古语... 基于编码—解码(端到端)结构的机器翻译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之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其翻译质量较高且流畅度较好,但依然存在词汇受限、上下文语义信息丢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首先进行语料预处理,给出一种Transformer-CRF算法来进行蒙古语词素和汉语分词的预处理方法。然后构建了基于Tensor2Tensor的编码—解码模型,为了从蒙古语语料中学习更多的语法和语义知识,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词素四元组编码的词向量作为编码器输入,解码阶段。为了进一步缓解神经网络训练时出现的词汇受限问题,该文将专有名词词典引入翻译模型来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译文忠实度。根据构建模型对不同长度句子进行实验对比,表明模型在处理长时依赖问题上翻译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翻译 Transformer-CRF分词算法 蒙古语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语不同词尾粒度对维汉词对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麦合甫热提 麦热哈巴.艾力 米莉万.雪合来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97-2302,共6页
维吾尔语中,词的复杂形态是导致数据稀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数据稀疏对词对齐和机器翻译的不良影响,尽可能挖掘词尾携带的语义信息,提出对词尾采取"分离-丢弃"方案。根据统计分析,对维吾尔语词进行词干、词尾分离后,对其... 维吾尔语中,词的复杂形态是导致数据稀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数据稀疏对词对齐和机器翻译的不良影响,尽可能挖掘词尾携带的语义信息,提出对词尾采取"分离-丢弃"方案。根据统计分析,对维吾尔语词进行词干、词尾分离后,对其语义信息被明文翻译概率高的词尾采取"分离"方案,概率低的词尾采取"丢弃"方案。将该方案应用到维吾尔语名词和动词上,分等级构造9种模板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抑制了词干、词尾分离带来的句子长度过长问题,增加了维汉词对的数量,提高了维汉机器翻译质量,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对齐 维汉机器翻译 维汉词对齐 词尾粒度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格律诗汉译中“顿”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商瑞芹 刘莉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组范围,以提炼现代汉语的精髓,形成舒促交错的节奏感和言简义丰的诗行,使译诗在节奏、语域与意义上自我统一,并尽可能地接近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格律诗 汉译 以顿代步 节奏 语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经之“四大病”辨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郜林涛 黄仕文 黄仕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佛教医学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人文医学和生物医学思想理论及医疗实践经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而非独立的诊疗体系。在古印度“四大”哲学思想和佛教基本义理以及佛教医学“四大说”根本理论的指导下,以佛教所谓众生... 佛教医学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人文医学和生物医学思想理论及医疗实践经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而非独立的诊疗体系。在古印度“四大”哲学思想和佛教基本义理以及佛教医学“四大说”根本理论的指导下,以佛教所谓众生“四大病”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四大病”“四大不调”为关键词,以汉译佛经为主要研究范围,参考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相关研究,针对性地研覆了“四大不调”之缘起,进而对相关“四大病”之病因病机、病相病处与疾病分类等相关内容加以相对系统的整理和诠释,冀期为该领域深入研究积累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佛教医学 四大说 四大不调 四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识别及翻译策略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淼 李莉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中医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英译过程存在大量文化对应空缺现象,因而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中医典籍外译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识别步骤和选词标准,进而提出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中医文化负载... 中医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英译过程存在大量文化对应空缺现象,因而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中医典籍外译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识别步骤和选词标准,进而提出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识别步骤基础上,对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的文化负载词采用直译法;中国物质文化独有词语的负载词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古汉语独有的文化负载词采用省译或意译。目的是通过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界定和提出的翻译策略推动中医典籍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3,共9页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譬喻 文体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东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122,163-164,共8页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汉译 文质之争 意译、直译之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语言特殊用法与语言接触——以汉译佛经中全称量化词“敢”之来源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国富 范晓露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中古汉译佛经中“敢”有表全称量化的特殊用法。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谳,有词汇沾染说,亦有月氏语影响说。本文发现是译师们将原典梵语中既表充分条件又表全称的yat kimcid……sa sarva句式翻译为“敢……皆”构式,产生全称量化用法。... 中古汉译佛经中“敢”有表全称量化的特殊用法。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谳,有词汇沾染说,亦有月氏语影响说。本文发现是译师们将原典梵语中既表充分条件又表全称的yat kimcid……sa sarva句式翻译为“敢……皆”构式,产生全称量化用法。“敢”吸收并承载了“敢……皆”构式的全称量化义。其产生动因是因充分条件义和全称量化义逻辑上相通,yat kimcid……sa sarva句式在梵文中有充分条件和全称二义,则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来译者以为汉语“敢……皆”构式也可如此。语言特殊用法的产生在同质语言中往往受特殊语境及特殊句法结构影响,在异质语言中常常因语言接触导致,“敢”表全称量化用法很好地诠释了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中全称量化词“敢” 来源 异质语言 语言接触 梵汉对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x花”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占海 田兴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唐诗的译介研究对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巨大。唐诗中含有大量以"花"为后缀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诗中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 唐诗的译介研究对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巨大。唐诗中含有大量以"花"为后缀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诗中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唐诗中提取以"x花"为实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实例对比考察同一"x花"的多种英语译文,讨论"x花"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目标语中文化负载词的保留度和接受度。本文的研究认为,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要合理使用异化和归化方法,兼顾文化保留度和译文可接受性。研究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策略及过程是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x花” 英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的省略技巧 被引量:3
20
作者 龙国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影响;受归化与忠实观念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语言 省略 技巧 梵汉对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